镇域调查之垦利区胜坨镇

关键词:

  胜坨镇位于垦利区西部,北倚黄河,与利津县隔河相望,南与董集镇和东营区毗邻,区界距垦利区政府驻地3.2公里、西城6.5公里、东营机场24公里、东营火车站7.3公里。全镇面积181平方公里,设胜利工作区宁海工作区、胜中工作区、胜东工作区4个工作区,59个行政村,共20359户、59816人。胜坨镇是胜利油田的发祥地、近代黄河三角洲的顶点所在地、佛教文化的重要影响地。    

    胜坨镇前身为宁海区,1956年3月划归广饶县。1958年1月撤区建乡,改称宁海乡。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更名为宁海人民公社。1961年10月,恢复利津县建制,宁海人民公社又划归利津县。1963年9月,恢复区的建制,改称宁海区。1964年11月,宁海区划归垦利县。1966年7月,撤销董集区,划分为董集公社和胜地公社;撤销宁海区,划分为宁海、辛庄公社。1982年,辛庄公社改称胜利公社。1984年7月,撤销入民公社,建立乡人民政府。境内设立胜坨乡、宁海乡、胜利乡。1994年3月,胜坨撤乡设镇。2001年2月,全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宁海乡、胜利乡并入胜坨镇。   

    农业以种植粮、棉为主。解放前,受封建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落后。1949至1956年,经过土地改革和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农业生产发展较快。“文化大革命”时期,农民的自留地和正当家庭副业,被当成“资本主义尾巴”批判。以粮为纲,重粮轻棉,排斥多种经营,致使农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了“大锅饭”的弊端,农业生产得到稳步发展,粮棉产量连年提高。1996年,胜坨镇借鉴外地经验,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实行区域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工农商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境内农业、农村经济步入快车道。2002年以来,积极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实施农业产业化,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并确立了粮棉、高牧、水产桑蚕、林果、蔬菜六大主导产业。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土地综合开发项目,建扬水站10座,开发平原水库50座,蓄水能力达550万立方米,沟、渠、路、林、桥、涵、闸全面配套,形成了路东、路南、胜利、六干四大灌溉水系。农民群众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出了“上农下渔”高效利用土地的新路子。坨南村生猪远销广州、港澳地区。   

    解放前及新中国成立初期,胜坨镇境内工业是一片空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社办企业得以发展主要从事农机具修造。至1968年,境内宁海胜利(辛庄)各公社相继办起了铁木厂(农具厂)主要经营烘炉翻砂、木器加工、油棉加工、裁剪缝纫等。20世纪80年代前处于农业的附属地位。进入80年代,随着农村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发展乡镇企业。胜坨镇抓住这机遇,以“服务油田为中心,围绕油田上项目”,批乡镇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境内工业企业,历经“劳务打基础,工业上台阶,科技促腾飞”三个发展阶段,工业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壮大。20世纪90年代后期,乡镇工业企业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涌现出万达集团、胜通集团、东辰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2000年,胜坨高科技工业园建成,一批高科技工业项目落户园区,促进了乡镇工业的蓬勃发展。2006年,境内共有工业企业165家,从业人员8713人,实现总产值162.3亿元。乡镇工业的门类主要有化工、机电、食品加工、建材、生物工程、新材料等。    

    胜坨人民具有光荣的爱国革命传统,在反抗侵略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的斗争中,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舍小家,顺大家,全力支援祖国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治六年(1867年),东捻军赖文广、张乐行部在境内活动,得到了当地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义和拳(团)传入境内,他们高喊“灭洋教,兴中华”口号,当地人民积极响应,在各村发展组织,进行习拳脚、练刀枪活动,土豪劣绅闻风丧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军侵占利津城,推行“强化治安”运动。1939年冬,宁家庄进步青年李吉增等4人,自发组建黄南武工队,进行抗日武装斗争。1942年,党组织派毛洪范(人称毛干事)进入敌占区开展地下工作。1943年2月,日军在崔家庄子、宋家庄安设据点,对境内进行更加狂地掠夺。1943年2月,中共利津二区工作委员会、区公所相继成立,机关设在巴家集、小宁海一带。清河军区直属团武工队在境内打击敌人,瓦解伪军,建立情报站和农村抗日民主政权。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等抗日群众团体在各村建立,秘密进行对敌斗争,使得敌人焦头烂额,首尾难顾,有效地牵制了敌人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1944年8月,全境解放。    

    解放战争时期,境内群众同全县人民一道,扩大生产,踊缴公粮,参军参战,组织轮战营、担架队,支极全国解放战争;进行土地改革、剿匪反特,镇压反动势力,现固人民政权。1945年1月至1949年3月的五次大参军运动中,境内有千名热血青年报名参军。新中国成立后至2014年,2548名青年走上了保卫祖国的岗位。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后有97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胜坨镇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各业英才大显神通,在胜坨大地上谱写了新的壮丽诗篇,劳模人物大量涌现,有29人分别获得全国或省、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61余人受到县级以上政府表彰。全镇共有涉油行政村43个,50年来向油田奉献土地4000多亩,先后有十几个村成为“无地村”,为油田的开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与牺牲。胜坨人民牢固树立“地上服从地下,农田服从油田”的大局观念,为油田这棵大树“浇水施肥捉虫子”,绝不“刨根剩皮撸叶子”。为维护油田正常生产,当地政府坚持油区治安重中之重的方针,探索出了“镇包矿、村包队、人包井”和“定井位、定人员、定职责、定奖惩”的“三包四定”治安防范措施。在实践中油地双方感情和友谊逐步加深,合作的领域也越来越宽。1997年,在巩固完善“三包四定”的基础上,又总结出了“工农联心、治安联防、设施联建、生产联营、资金联股、人才联用”的工农共建“六联”路子,深人开展创建“全国安全文明油区”活动。进一步探索“大抓”(即观念上抓共识、组织上抓“三制从面上抓网、管理上抓规范、治理上抓联动共建上抓实效)促“六联”的新经验,使创建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胜坨镇先后荣获“全国重点镇”“全国首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最适宜人居名镇”“全国千强镇”“国家卫生镇”“全国文明镇”“全国生态文明先进镇”“2014中国生态强镇”“山东省旅游强镇”“中国最具潜力绿色经济发展城市”等荣誉称号,成功入中国乡镇综合实力500强和中国乡镇投资潜力500强。

2018年胜坨镇情况    

    2018年,以建设“生态文明典范镇,美丽幸福新胜坨”为目标,胜坨镇紧紧围绕“主城区、东部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天宁寺文化旅游区、北部乡村振兴示范区”四区建设这一总体思路,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在工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带动、文旅融合发展、安全环保提升、民生福祉增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全镇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6亿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9亿元,同比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811元,同比增长7.76%。    

    胜坨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黄河南展区和黄河滩区土地为载体,实施了计划总投资49.58亿元的乡村振兴项目,重点建设万亩麦田,大力推进华澳大地、泰升农场等6个农旅融合项目,小张村成功入选2018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东王村成功入选山东首批美丽村居建设省级试点村庄。实施以乡村振兴创新基地、胜坨镇为农服务中心及特色农产品网络推广平台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工程,聘请“世界粮食奖获得者”崔振岭担任首席顾问,打造“线上农业”,带动“线下农业”转型升级,为农业发展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发挥黄河滩区绿色小麦、伟浩有机蔬菜、泰升蜜桃等名牌产品的影响力,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21个农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15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1个农产品获得绿色产品认证。    

    胜坨镇专注于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成立了省级化工园区认定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推进园区认定工作。持续推进工业现代化,深化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四评级一评价”为抓手,加快推进54家企业的第三轮评级评价工作。实施了计划投资2.66亿元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实施了管网升级、雨污分排等污染治理项目;投资1.37亿元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及相关配套设施;投资2700万元建设化工园区安全环保应急一体化综合平台。聘请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总工程师担任园区总顾问,以发展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工为产业方向,筛选储备项目14个,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积极进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胜坨镇锐意进取、大力拓展,文旅融合呈现新面貌。总投资1亿元,建设1.45万亩的天宁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完成后将与天宁寺文化旅游区、天宁寺生态林场融为一体,争创5A级景区。投资1000万在胜利乡原址建成黄河小镇游客集散中心;累计投资5500余万元,完成黄河口天宁水镇周边道路管网及天宁寺广场铺装,建设了近代黄河三角洲顶点标志、迎海古井休憩亭及3处沿黄停车场。加快推进投资1200万元的黄河大坝路灯安装及3.5公里宁海滩区亲河观光路建设,新增游客服务中心3处,南展区新增停车场3处,装配式旅游厕所2处,整体提升了我镇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条件,提高了接待层次。先后举办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20余次,伟浩生态园成功创建国家3A景区。实施文化传承工程,利用佛头黑陶、面塑文化、剪纸文化等传统艺术丰富乡村文化,扎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极为海北遗址申报国家文物单位,并争取了国家级发掘资金。    

    胜坨镇还顺利完成“尚庄孙家”试点安置区分房820户、胜利社区二期分房960户。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了总投资800余万元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积极推进五号路、垚丰路等总长9公里的“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大旱厕改造力度。积极推进无违建创建工作,全镇76%的村庄、93.3%的住宅小区达到无违建创建标准。实施了总投资1350万元的教育益民工程,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教学环境;实施了总投资6000万元的胜坨中学新建项目,着力化解当前存在的大班额问题。投资600万元建设胜坨镇文化中心1处、建成农家书屋33个、文化广场45处;投资140万元新建乡村剧场7处、历史文化展馆4处、悦读书社3处;组织各类文体活动380余场,受益群众8万余人次。投资80万元实施镇级扶贫项目,利用上级专项资金实施新张村、史王村蔬菜大棚专项扶贫开发项目,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