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村

关键词:

  复兴村位于垦利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7°35′,东经118°32′。南与县城相连,北倚七干渠首,东与大李呈相邻,西靠利河路。全村238户,816人,除1人为回族外,余则均为汉族。土地总面积800亩,其中耕地120亩,土质属沙碱性。受大陆季风气候影响明显,冬季干冷,夏季湿热,四季分明,属温带季风气候。本村地处县城腹地,因县城建设占地,土地逐年减少。1986年,村民由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全村除少数人耕种剩余部分土地外,大部分劳动力从事建筑安装、餐饮服务、商业、运输、维修、煤炭销售、房屋出租等第三产业。

村名来历

  1910年(清宣统二年),王可宗等数十户灾民从寿光县王呈村迁此建村,沿用原籍村名为“王呈屋子”。当时居民逃荒而来,家境贫寒,故又名“穷种屋子”。1925年,恶霸王玉山(绰号王栏坡)霸占此地,遂改名为“王栏坡屋子”。1943年人民政府以嘉言更名“复兴”(意思是衰落后再兴旺起来)。1958年立复兴大队,1984年建复兴村民委员会。

姓氏来源

  该村现有张、王、袁、孙、李、朱、杨、何、赵、陈、刘、薄、许、马14姓

  张姓  1939年,分别由寿光县大家洼、王呈、张家呈子迁入。

  王姓  1937年,分别由寿光县大家洼、王呈、南河、道口、七里庄迁入。

  袁姓  1956年,由寿光县道口、周疃迁入。

  孙姓  1944年,由寿光县道口迁入。

  李姓  1965年,分别由寿光县杨庄、广饶县迁入。

  朱姓  1947年,由寿光县道口石桥村迁入。

  杨姓  1947年,分别由寿光县杨庄、广饶县迁入。

  何姓  1938年,由寿光县迁入。

  赵姓  1965年,由高青县青呈村迁入。

  陈姓  1954年,由寿光县迁入。

  刘姓  1938年,由寿光县迁入。

  薄姓  1965年,由利津县薄家庄迁入。

  许姓  1955年,由利津县迁入。

  马姓  1947年,由鲁西南迁入。

经济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前,广大农民以农为主。立村之初,由于生产、居住条件落后,大部分农民春来冬归,过着游离不定的生活。农业种植单一,没有水浇条件,广种薄收,靠天吃饭。一般亩产量不过三五十公斤。农民辛勤劳作一年,缴粮纳税后,所剩无几。如遇灾年,只能吃糠咽菜,甚至逃荒要饭。农民生活困苦,日子难熬。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互助组、初级社、高级农业合作社等一系列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1962年,实行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后,虽然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社员生活得到了改善。但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大割资本主义尾巴,把社员的自留地收归公有,严禁社员搞家庭副业,又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实际收入很少,温饱问题仍然没得到解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改变了复兴村“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贫穷面貌。从70年代到80年代初,引用黄河水,旱田改水田,引水种稻,单位面积产量逐年增长,彻底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1986年全村农转非后,依靠县城的区域优势,村成立劳动服务公司,下设建筑、土方工程等项目。年产值达100余万元。既增加了集体收入,同时也为村民致富开拓了路子。现全村90%的劳动力从事建筑安装、餐饮服务、商业批发、零售、运输、维修、煤炭销售、洗车、房屋出租等第三产业。有力地推动了个体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自2008年起,村集体每年拿出10万-20万元,给每户村民购买面粉、食油、燃气等。目前,全村拥有各种车286辆,其中大型车26辆,家庭轿车260辆,自1988年新村开始建设,村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有60户在市、城区购买了商品楼。家家有彩电,户户有冰箱,90%的人有移动电话,70%的户购买了电脑,摩托车、电动车普及家家户户。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4287元,村民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知名人士

  杨子树  1939年生,1957年参军入伍,历任八路军某部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后调烟台福山县电业局工作,任福山县电业局局长。2009年退休。

  张树森  1945年参加抗日战争,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后调入四川省成都市工作。

  王传荣  1945年参加工作,曾任临沂县武装部部长等职。

  王剑  1937年参军入伍,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原多宝三进驻胶东,战斗负伤后,调入滑海银行工作,任银行主任,后历任上海华东区部队干休所负责人,华东区邮电管理局副局长,华

  东邮电学院书记(厅级)。

  张振文  1952年7月生,研究生学历,高级法官。1971年参加工作,历任乡镇(公社)团委书记,县革委办公室(县府办),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秘书、副科长、科长,兼法制室主任,县法制局局长国有资产管理局长。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纪检组长兼行政庭庭长,纪检组长兼政治部主任、法院副院长(正处级)。

  王传良  1935年7月生,中共党员,初中文化、1955年6月参加工作。主要历任利津县公安局副局长、教导员、党组副书记;利津县陈庄镇党委书记;利津县工商局长;垦利县公安局教导员、党组副书记、公安局政治委员(副处级)。公安部授予一级警督。1995年7月退休。

革命烈士

  张书岐  1948年参军入伍。在第九兵团二十军五十九师一七七团一营炮兵连任班副,1950年2月人朝作战,1951年11月27日在朝鲜成南战斗中牺牲。

大事记

  1.1943年11月18日至12月8日,日伪军对清河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残酷的21天“大扫荡”,因事先准备充分,转移及时,复兴村无人员伤亡。

  2.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村集体大办公共食堂,大炼钢铁,砸烂铁锅,烧毁木材家具,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造成了极大浪费。

  3.1964年7月至9月,连降大雨,累计雨量达657.6毫米,造成大涝,农作物基本绝产。

  4.1969年7月18日,渤海湾发生74级地震,本村震感强烈,多处出现裂缝,平地涌出黑水、泥沙。

  5.1960年,经省政府批准,将全村村民由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

  6.1937年,新村开始规划,由老村址向东迁移0.5公里,当时规划150户,1988年开始建设,现入住200余户。

  7.190年春,发展苹果园150亩,集体统一管理,按人均统进行分配。同年,投资60万元,对全村农电进行改造。

  8.1991年,成立复兴村劳动服务公司,下设建筑、土方工程等项目。

  9.1992年,投资60万元,硬化村内主路300米,衬砌地沟2000米同年,投资30万元,改造埋设自来水管线5000米,自来水达到户户通。

  10.1993年,投资100余万元,建设文化大院及村委办公室计平房15间,并建三层楼房200多平方米。

  11.2005年,投资200万元,建设公益性公墓,规划面积20亩,建造墓穴1000个,已启用200个。

  12.2006年,投资33万元,硬化村内南北大街1200米。

历届村党支部书记

  马乐堂(1946.1-1948.12)

  王在善(1949.1-1951.12)

  王茂田(1952.1-1957.12)

  王松芳(1958.1-1958.12)

  杨子友(1959.1-1960.12)

  张树良(1961.1-1965.12)

  王金宝(1966.1-1967.12)

  王传照(1968.1-1981.12)

  王桂祥(1982.1-1996.11)

  张振明(1996.11-2001.12)

  张子军(2002.1—2005.11)

  朱全信(2005.11-2007.11)

  孙青三(2007.11-)

历届村委会主任(村长、大队长)

  张树良(1961-1967.12)

  王传照(1968.1-1981.12)

  袁景明(1982.1-1996.11)

  张振明(1996.12-2002.11)

  袁焕仁(2002.12-2005.11)

  朱全信(2005.12-2007.11)

  孙青三(2007.12-2014.12)

  王欣山(2014.12-)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