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村

关键词:

  陈家村位于垦利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57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7°32′,东经118°33′。东与复胜、西与中苟、南与李王村比邻,北与民丰湖相望。全村现有300户,813口人,皆汉族,土地总面积3973.5亩,其中耕地面积350亩,土质属盐碱性,冬季干冷,夏季湿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种植业以水稻为主,副业以建筑、运输、土方工程为主业,兼有淡水养殖等。

村名来历

  1818-1851年(清道光年间),陈惠从利津县秦家村迁此居住,始称“种地屋子”,故得名“陈家屋子”。后简称“陈家”。1958年立陈家大队。因与本县另一大队重名,经垦利县人民政府批准,进行地名标准化处理,于1980年8月31日更名为“东陈大队”,1984年改称陈家村,建陈家村民委员会。

姓氏来源

  该村现有巴、王、苟、陈、于、李、刘、丁、吴、张、周、曹、董、郭、杜、杨16姓

  巴姓1910年,由今胜坨镇巴家集迁入。

  陈姓1900年,由今秦家村迁入。

  苟姓1906年,由今宁海村迁入。

  杜姓1901年,由今杜家村迁入。

  吴姓1921年,由今大白村迁入。

  董姓1974年,由今吴家旺村迁入。

  刘姓1931年,由今大白村迁入。

  周姓1974年,由今官庄村迁入。

  李姓1937年,由寿光县王高村迁入。

  王姓1904年,由今东营区西营村迁入。

  于姓1904年,由今东营区东营村迁入。

  杨姓1902年,由今东营区南庄村迁入。

  张姓1974年,由今东营区张盖村迁入。

  丁姓1965年,由沾化县迁入。

  曹姓1973年,由梁山县迁入。

  郭姓1910年,由今东营区南庄子村迁入。

经济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前,本村荒地多,属黄河退海之地,人烟稀少,农民种地基本靠天吃饭,遇到灾年,80%的农户逃荒要饭,生产和生活条件极其低下,粮食亩产量60-70公斤。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粮食产量较前有所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改善,但通过多年的政治运动和农村的固有经济模式,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仍然不高,收入也极不稳定,直到1980年前,温饱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引黄灌溉,将旱田改水田,稻田的面产量猛增到500公斤,农民的积极性得到极大地发挥。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得到了改善。

  1992年后,除少数人从事农业生产外,多数劳动力从事经商、运输、建筑等第三产业,农民的经济不断壮大,农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进入21世纪,国家出台多项惠民政策,免除了农业税,种粮按面积给予现金直补,村里每年过节分油、面,企业项目承包费,按人口分配。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享受160元的基础养老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村民住院费用报销率达60%以上。全村加入“银龄安康”保险,每年参保率达100%。

  至2010年,全村从事工商、建筑、运输、土方、服务行业人员占劳动力的80%,农业收入仅占家庭全年总收入的18%。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3000元。全村80%的户安装电脑,家用小车80多辆,大型运输车辆20辆,吊车2辆,挖掘机15辆。

大事记

  1.1943年11月18日至12月8日,日伪军对清河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残酷的21天“大扫荡”,10多名无辜群众被杀害。

  2.1958年,搞“大跃进运动”,社员吃集体食堂,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

  3.1964年7月至9月,连降大雨657.6毫米,造成大涝,农作物颗粒无收。

  4.1980年,全村用上电灯照明,结束了点煤油灯的历史。

  5.1981年,分田到户,签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书,旱田改水田新修输水管道,喝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6.1982年,村北修建水库2座,村南一座,全村土地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

  7.1993-2003年,村内道路硬化路面6000米。

历届村党支部书记

  巴俊庆(1956-1966.11)

  王子新(1966.11-1976.12)

  王志石(1976.11-1983.11)

  王子清(1983.11-1993.10)

  苟美城(1993.10-2005.11)

  董永光(2005.10-2008.10)

  李传营(2008.10-2009.8,镇派干部挂职)

  杜建设(2009.8-2011.10)

  巴波亭(2011.10-)

历届村委会主任(村长、大队长)

  李士水(1966-1983.10)

  苟美城(1983.11-1993.10)

  王子清(1996.12-2004.10)

  董永光(2005.10-2007.11)

  巴东民(2007.11-2011.10)

  巴波亭(2011.10-)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