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二村

关键词:

  左二村位于垦利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53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7°37′,东经118°35,北倚黄河大堤,西与左一村相连,东与联合村相近,南与六村相望。1984年,建立左二村村民委员会至今。全村480户,1460人,皆汉族。土地面积7500亩,其中耕地面积3800亩,养殖水面600亩。村庄紧靠黄河,用水便利,土质肥沃,物产丰富。村内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系黄河口优质大米盛产地。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属沿海性气候,四季分明,冷暖适度。

村名来历

  1883年(清光绪九年),利津县老左家庄被黄河水冲淹后,大部分村民流离失所。水退后,有部分村民从旧址向东约25公里处新淤地上,搭草棚居住。1885年(光绪十一年),由本村人士李访贤(贡生)报请县衙批准,成立新左家庄。

  1935年,新村护庄坝被土匪扒开,黄河水再次把新左家庄淹没,村民四处乞讨,处境艰难。面对此种状况,1937年,时任村长李积鸿受村民委托,在黄河大坝以南重建村庄,取名“前左村”。1958年,立前左大队。1961年,前左村划分为左西、左东两个大队。左东后改称左二大队,即现在的左二村。1984年,建左二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姓氏来源

  该村现有张、王、李、赵、刘、崔、贾、白、左、尚、杨、薄、姚、董、周、桓、谢、盖18姓。

  周姓1949年,由今东营区辛店镇周家村迁入。

  王姓1961年,由利津县鲍王庄迁入。

  刘姓1948年,由博兴县麻湾村迁入。

  白姓1949年,由济南市平阴县迁入。

  薄姓1960年,由利津县薄家庄迁入。

  许姓1948年,由利津县宁海村迁入。

  姚姓1945年,由利津县盐窝村迁入。

  崔姓1949年,由利津县汀河村迁入。

  左姓、张姓、贾姓、尚姓、杨姓1939年,由利津县左家庄迁入。

  李姓、桓姓、赵姓、谢姓1939年,由利津县城关迁入。

  胥姓1961年,由利津县李鲍庄迁入。

  盖姓1964年,由利津县富窝公社迁入。

经济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前,村内土地大部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广大农民土地很少,甚至没有土地,只有靠扛长工、打短工及采集胡绿豆、草种子、野生植物维持生活。个体经济以农业为主,粮食种植单每逢灾年和遇到婚、丧、嫁、娶,只好卖掉家中仅有的几亩薄地,甚至还有的借高利贷,加之境内黄河经常泛滥成灾,土匪猖獗,时有战乱,粮食亩产长期停留在50~100公斤之间。农民缴粮纳税后,所剩利无几。常年过着七分糠菜、三分粮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实行耕者有其田,成立互助组,合作社一系列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民生活水平较前有所提高,但因农村经济制度制约,生产管理上的失误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及自然灾害的重大影响,使经济建设和其他事业遭受挫折,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由于缺少水浇条件,又无科学种田,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粮食亩产在50公斤左右。加之当时农村实行“人七劳三”粮食分配政策,村民收入很少,一年到头从生产队分得的粮食不足150公斤。每个劳动工日价值在0.03元左右,人均收入仅有20-30元。农民吃的是粗杂粮,住的是土坯房,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土地联产计酬,科学种田,选用良种,巧引黄河水,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温饱问题得以彻底解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人尽其才,地尽其力,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全村50%的精壮劳力外出经商打工,经过打拼,有的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多数人从事经营商店、杀猪卖肉及水果批发等行业。有的购置了汽车楼房。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拉动了村内经济,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致富积极性。依靠自古经商做买卖的基础和勤奋敬业的精神,抢占了市场先机,并不断发展壮大。至20世纪末,在东城形成远近闻名的经商专业村即“左二新村”。

  目前,全村有900多亩土地改种水稻,旱涝保丰收,粮食亩产过千斤。过去单一的粮食生产变成了如今的多种经营,农民的收人显著提高,人均超过万元,群众手中有了钱,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彻底改善。全村有家庭小轿车280余辆,大小货车120辆,固定资产百万元以上的建筑公司2家,铝合金加工制造3家,大型铜门制造1家。村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家家有彩电,户户有冰箱,电动车普及,部分村民安装了空调、太阳能等,120余户村民在外购买了楼房。村民的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均实现了小康。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54元。

知名人士

  张铨(1795-1872年)字寅阶,号翼南,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考取进士,初任刑部主事,后升员外郎中,在京做官数十年为政清廉,恪尽职守,查获过许多疑案、冤案,政绩斐然。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放任常州知府,因什途艰难,于1859年(咸丰九年)辞官还乡。一生作诗千余首,不轻易示人。张铨的诗中,竹枝词尤具特色,其风格大有唐刘禹锡竹枝词的韵味。

  李佐贤(1807-1876)字仲敏,号竹朋,古钱币大师。道光进土,官至福建汀州知府。李佐贤好学上进,对古钱币、金石、书画产生浓厚兴趣,十八岁考中解元,1838年(道光十五年)考中进士。1853年(咸丰三年)辞官归里,1857年复居京都。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古钱币的整理上。1864年(同治三年)《古泉汇》编辑成书。此书写作历经37年之久,聚了李佐贤毕生心血。全书共64卷17册集钱学著作之大成。《古泉汇》是我国钱学史上一部巨著,研究古钱学的宝贵资料。

  张玉坤1964年7月生,1981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青岛市委办公厅主任(正处级)。

  李学春1962年3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高级会计师。现任山东省财政厅调研员。

  张贞和1952年8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滨州市职业学院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先后主编《兽医卫生行政及检疫法规选编》《畜产品检验》两部教材。

  李振泉1964年3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历任胜利油田断块低渗透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书记;采收率实验室主任、院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院党委常委副院长。胜利油田高级专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石化第三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

革命烈士

  左殿甲1925年生,1947年入伍,华野特纵炮兵七十七团警卫连战士。1949年在杭州牺牲薄和芝1924年生,1947年入伍,渤海纵队十一师战土,1948年济南战役牺牲。

  李同善1948年在德州战役中英勇牺牲。

  李仁喜1978年3月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32380部队53分队战士,1979年7月29日,在江西省上饶市施工中牺牲,被追认革命烈士。

大事记

  1.1935年3月25日,黄河水泛滥成灾,淹没了左家庄,村民房屋财产全部都被洪水冲走,人们四处逃生。

  2.1943年11月18日至12月8日,日伪军对清河区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残酷的21天“大扫荡”,村民李元堂被枪杀。

  3.1946年,土地改革运动开始。

  4.1964年7月至9月,连降大雨,总计降雨量达657.6毫米,造成特大涝灾,庄稼颗粒无收。

  5.1965年7月,“四清”工作队进村,开展了以“清思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四清”运动。开除了张尊臣、李兴善的党籍。劝说李元杰、左长祥、李长龙退出党组织。1979年落实政策,恢复了上述同志的党籍和名誉。

  6.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民兵连为首建立了老、中、青三结合的领导班子,负责全面工作。

  7.1967年,村大队革命委员会成立。

  8.1972年,全村安上了电灯,结束了点煤油灯的历史。

  9.1978年,恢复了1963年撤销的集日市场。

  10.2002年,开始建高速公路跨黄河大桥,部分村民房屋拆迁,占去耕地250亩。同年,投资28万元,全村安装自来水管线,家家户户喝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11.2003年,投资33万元,建立村文化大院。

  12.2004至2012年,投资260万元,铺设混凝土及柏油路7000米。

  13.2011年,呈利县建万亩葵园,该村土地流转50亩。

  同年,大桥绿化公路,该村流转土地270亩。

  14.2013年,投资3.5万元安装路灯40盏。

  同年,建设黄河大堤林带,该村流转土地170亩。

  15.2014年,投资20万元,建设村庄景观一处。

光荣榜

  1.2009年,该村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东营建设模范村”称号。

  2.2010年,该村被市爱卫会授予“市级卫生村”称号。

历届村党支部书记

  张尊臣(1956.12-1961.10)

  李元居(1961.10-1965.12)

  张学俭(1965.12-1972.12)

  李善坤(1972.12-1987.7)

  李吉臣(1987.7-1992.12)

  张玉岭(1992.12-2012.10)

  李友胜(2014.12-)

历届村委会主任(村长、大队长)

  李吉红(1939.5-1945.8)

  左金荣(1945.8-19478)

  张尊臣(1947.8-1948.3)

  1948年建立乡政府,左家庄划为四个行政村。至1958年人民公社时建左家管理区。

  李兴善(1958.7-1961.10)

  李元杰(1961.10-1966.2)

  张元文(1966.2-1967.10)

  李志善(1967.10-1985.3)

  董跃先(1985.3-1987.7)

  李友仁(1987.7-1995.2)

  张玉岭(1995.2-2001.12)

  李仁奎(2001.12-2007.12)

  李余峰(2007.12-)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