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窝村

关键词:

  盐窝村位于垦利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88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7°37′,东经118°38′。北与西张村毗邻,南与围子村相近,西与苍州村相邻,东与南三合村相望。全村有210户,630口人,皆汉族。土地总面积6000亩,其中耕地2500亩,土质属沙碱性。冬季千冷,夏季湿热,四季分明,属温带季风气候。主产棉花、水稻,兼有杂粮种植。

村名来历

  1929年,利津县盐窝村赵銮云、尚义会迁此建村,沿用原村名为“盐窝”。1958年,成立盐窝大队。1984年,建盐窝村民委员会。

姓氏来源

  该村现有赵、李、孙、张、吴、王、杨、曲、刘、郝、朱、宋12姓。

  赵姓1929年,由利津县盐窝镇迁入。

  李姓1940年,由寿光县侯镇李家官庄迁入。

  孙姓1942年,由寿光县道口迁入。

  王姓1943年,由寿光县南河迁入。

  张姓1944年,由寿光县半截河迁入。

  杨姓1942年,由寿光县刘呈、杨庄村迁入。

  曲姓1953年,由潍县坡子迁入。

  吴姓1945年,分别由寿光县半截河、广饶县吴家村迁入。

  刘姓1946年,由寿光县邢尧迁入。

  郝姓1947年,由寿光县郝柳迁入。

  朱姓1945年,由寿光县石桥迁入。

  宋姓1940年,由梁山县迁入。

经济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前,大部分农民因生活所迫到此垦荒种地,当时大部分土地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来此垦荒的村民只能靠扛长工、打短工或租种别人的土地维持生计。由于条件所限,加之天灾人祸,每年所收粮食,缴租纳税后,所剩无几,农民生活极其困难。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相继又组织起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和高级农业合作社。随着移民的增加,大面积的荒洼、淤地被垦殖耕作技术也有了一定的改进。但因缺乏水利设施,受旱涝灾害制约,加之蝗虫灾害连年发生,农业发展仍很迟缓,粮食亩产量只有70-80公斤。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由于规模大,管理过于集中,强调“一大二公”“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盛行,放“高产卫星”,大办“共产主义集体食堂”,让农民吃大锅饭,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

  1962年,贯彻中共中央制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落实“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使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粮食亩产量由原来的70公斤,增加到10公,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农业生产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农村组织起了农田试验队、水利专业队,整田改土,实行沟、渠、路综合治理,扩大水浇面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家庭副业、自留地都被看作是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农民生活没有根本的改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民以空前的热情种植责任田。粮食亩产量增加到302公斤以上。

  在粮食增产的同时,林、牧、副、渔,都有了迅猛发展。进入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对种粮棉按亩数实行直补,家电、大型农业机械下乡,都有现金补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6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都享受基础养老金,解决了老有所养问题。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免费上学。

  现在,全村有家庭小轿车50部,大型车辆3部,电动车100余辆有20户在城区购买了楼房,家家彩电、冰箱,户户有空调、洗衣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05元。经济的不断发展,让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05元。

知名人士

  袁岐标1954年12月生,1973年12月入伍。历任济南军区守备二师警卫连战士、班长海军工程兵第一支队十五团三营九连排长海军北海舰队后勤部教导队副中队长;海军第一工区司令部军务装备参谋;海军青岛基地后勤部教导队队长;海军第一工区司令部军务装务科科长;海军第一工区副参谋长;海军东海舰队工程指挥部副参谋长(正团级)。

  单连斗1925年10月生,1944年1月参军入伍。历任山东渤海四分区直属大队二连通信员、副班长;华野二十九师五十八团特务连文化干事,团政治处指导员、宣传干事;二十八军八十三师二四七团五连指导员、一营副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八十四师副政委;八十三师政治部副主任;二十八军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81年1月离职休养。

  郝文勋1941年11月生,1958年3月入伍。曾在广东省、湖南省部队任职,正团级。

大事记

  1.1943年11月18日至12月8日,日伪军对清河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残酷的21天“大扫荡”,赵姓村民被日军活活烧死

  2.1964年7月至9月,连降大雨,雨量达6576毫米,农田被淹粮食作物颗粒无收。

  3.1969年7月18日,渤海湾西部发生74级地震,境内有强烈震感,道路多处裂缝,平地涌出黑水、泥沙,房屋不同程度受损。

  4.1978年,用上了电灯照明,结束了点煤油灯的历史。

  5.2003年,整平土地1500亩,达到沟、渠、路全面配套。

  6.2008年,村集体投资14万元,安装自来水管线,村民喝上了卫生干净的自来水。

  7.2011年,村集体投资125万元,硬化路面2500米,衬砌排水沟3000米。

  8.2012年,村集体投资50万元,硬化路面1500米,60平方米

  9.2014年,村集体投资35万元,建文化广场一处,硬化路面400米。

历届村党支部书记

  孙明月(1961.11-1963.1)

  李春树(1963.1-1966.1)

  袁崇山(1970.1-1972.1)

  王丰春(1972.1-1983.1)

  张云孝(1983.1-2000.12)

  袁龙标(2000.12-2002.1)

  吴玉芹(2002.1-2007.12)

  李云生(2007.12—)

历届村委会主任(村长、大队长)

  袁崇山(1955.1-1957.6)(一社社长)

  李春树(19556-1957.12)(二社社长)

  李宝田(1956.1-1960.2)

  孙明月(1960.12-1963.12)

  袁崇山(1963.12-1966.12)

  王丰春(1966.12-1977.12)

  张云孝(1977.12-1983.12)

  袁龙标(1983.12-2001.12)

  李克杰(2001.12-200412)

  李云生(2004.12-)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