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岭村
荆岭村位于垦利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5.42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7°35′,东经118°36′。北靠七干渠,南与永馆路相接,西靠荣乌高速,东与中西村相望。全村有96户,247人,皆汉族。土地总面积1770亩,其中耕地面积1100亩。荆岭村自古就由荆条岭和南河滩两个自然村组成。农业种植以水稻、玉米、棉花为主,兼营劳务输出、汽车运输等。
村名来历
1923年,王辛华、王在启等数十户村民从潍县泊子村逃荒迁来此地,在长满红荆条的长坝土岭(约1华里)南侧建村,由此得村名“荆条岭”。1979年立荆一大队,系取驻地荆条岭之首字并以序数而命名。1984年建荆岭村民委员会至今。
姓氏来源
该村现有王、翟、陈、武、马、李、邹、单8姓。
王姓分别于1923年由潍县泊子村迁入,1938年由寿光县大家洼迁入。
翟姓1936年,由今东营区陈家村迁入。
陈姓分别于1938年由今东营区陈家村迁入,1964年由今垦利街道六村迁入。
武姓1936年,由今东营区业基王村迁入。
马姓1938年,由潍县迁入。
李姓分别于1938年由寿光县田柳迁入,1954年由寿光县李家官庄迁入。
邹姓1939年,由潍县迁入。
单姓分别于1945年由寿光县驾坞村迁入,1940年,由寿光县单家村迁入。
经济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前,农民多以种地谋生,粮食作物多以种植小麦、高粱、大豆、玉米等。种植单一,靠天吃饭,粮食亩产量长期停留在50~70公斤左右。缴粮纳税后,农民所剩无几,常年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过互助组,合作社和人民公社时期改天换地的生产斗争,农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因受农村经济制度的制约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及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的温饱仍没得到解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总结经验教训,工作重点战略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多种经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村民在种好责任田的基础上,多数劳动力外出打工,年轻人到企业上班,每家每户都找到致富门路。村民都住上新瓦房,各种家用电器户户齐全,生活富裕。
进入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多项惠民政策,免除了农业税,按种粮面积实行现金直补。家电下乡,大型农业机械下乡都有现金补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享受基础养老金160元,基本解决了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农村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免费上学。
现在,全村96户,三分之二买上了小轿车,有的还进城买上楼房,村民喝上了自来水,村里修上了柏油路,建起了文化大院。现在村民生产,由单一手工作业转化成以机械为主、人力为辅的生产模式,解放了生产力,缩小了城乡差距,实现农村向城市转化的美好梦想。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45元。
知名人士
王作荣1951年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69年人伍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87年转业到东营市税务局工作,历任副科长、办公室主任;西城分局局长;市地税局直属征收分局局长(副处级)。
单连涛1954年5月生,中共党员。1975年10月参加工作。1984年6月起,历任垦利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保密办公室主任;垦利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垦利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垦利县纪检委书记;垦利县委副书记、县纪检委书记;垦利县政协第六、七届主席,党组书记。
革命烈士
单润生1917年生,南河滩村人。1948年1月入伍,志愿军第二十军五十九师一七七团1连战士。1950年在朝鲜咸南牺牲。
李明仁1924年生,荆岭村人。1948年1月入伍,志愿军第二十军五十九师一七七团1连战士。1950年在朝鲜咸南牺。
周桂兰(1927-1946)原籍潍坊市寒亭区泊子乡周家官庄村,因家庭生活困难,12岁随父母逃荒来到星利县荆条岭村。16岁参加识字班、妇救会,是当时民丰区抗日活动积极分子。1945年春节后的大参军运动中,她带头报名参加革命队伍,不久,便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春,周桂兰被调往渤海区妇救会四分会工作队,在无棣县统一学习后,进驻阳信县劳店区纪家大庄一带开展土地改革试点工作。纪家大庄社会关系极其复杂,国民党、土匪经常出没,横行乡里,恫吓群众,给土改试点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和阻力。年仅19岁的周桂兰,不畏艰险,克服困难,深入群众,积极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很快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阶级敌人对她恨之入骨,时刻伺机图谋报复。7月6日中午,由于坏人告密,工作队刚从姚家村开完斗争会回来,走到村东葫芦头处,被伪装成县大队的土匪还乡团高炳青一伙包围。周桂兰等5人赤手空拳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因寡不敌众,除一人越墙冲出包围外,周桂兰等4人均陷敌手。敌人为了得到情报,对4名工作队员进行残酷的刑讯逼供。在一无所获后,就把他们带到村东南角的乱葬岗处,砍死3名男队员,接着又把血淋淋的屠刀按到周桂兰的脖子上,一无所获的敌人又把周桂兰押到15里外的何坊区祁家村村北围墙外活埋。视死如归的周桂兰后被誉为“垦区刘胡兰”。
高振南1931年生,1948年1月入伍,志愿军第0079部队3支队3连战士。1950年在朝鲜牺牲。
翟洪祥1940年生,1960年1月入伍,团员,解放军9306部队战士。1960年在青岛牺牲。
大事记
1.1923年,成立荆条岭村。
2.1947年,本村有单润生、李明红、高振南、韩树红、王玉楠、王成善等参军入伍。
3.1948年,本村有单吉松、王相帮、王庆珠、王玉思等青壮年参加轮战营支援前线
4.1951年,成立互助小组。
5.1952年,成立初级社。
6.1955年,该村加入东方红高级社。
71957年,成立荆羊完全小学。
8.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该村属民丰人民公社,荆岭大队时辖5个生产小队。
同年,先后有20名劳力远赴淄博四宝山参加煤矿采挖。
9.19653年,开荒种粮,种胡萝卜等作物进行生产自救。
10.1964,农田大涝,群众生活困难,国家发放教济粮。
11.1965年,成立荆羊大队,辖8个自然村(荆条岭、南河滩村,西羊栏子、中羊栏子、东羊栏子、南羊栏子、官台屋子村、崔家卧铺村)11个生产小队。
12.1966年秋,“文化大革命”开始,该村成立红卫兵组织。
13.1968年,成立荆羊中学(荆岭村西北角),覆盖南北尚屋六村、七村、邱围、渔洼、合兴、中西、南羊、河滩、荆岭等十几个村。
同年,荆羊大队在荆岭村安装粮食加工磨坊一处,村内办起了卫生室。
14.1972年,该村开始种水稻。
15.1973年,荆羊大队架设农田线路,浇地用上了电。
16.1974年,荆羊大队在荆岭村北挖水库一座,面积约180亩。
17.1975年,荆羊大队在荆岭村西挖水库一座,面积约40亩。
18.1976年至197年秋,荆羊大队选派三个自然村的部分村民迁到孤岛建村,命名“新建村”(后改名五七村)。时辖9个自然村、13个小队。
19.1979年,成立荆一大队。
20.1980年,五七村划归建林公社。同年秋,实行家庭联产承任制,分田到户,荆羊大队划分为荆岭、中西、南羊、合兴四个大队。
21.1986年,国家在该村北修建七干渠。
22.1987年,安装变压器,村民用上照明电。
23.1988年,村集体投资8万余元,建设学校及大队部,共计房屋16间,荆岭学校迁到村东南角。
24.196年,村集体投资14余万元建水池、安装水管,村民用上自来水。同年,投资5万余元建设七干北提水站,以保障村周边耕地用水。
25.1997年,村投资6万余元,装修荆羊小学。
26.1998年,为节约耕地,调出专用地片,建设公墓。
27.2001年,村投资24万余元,修建2个自然村柏油路,共计1236米。
28.2002年,村投资3万余元,安装闭路线。
29.2003年,村投资12万余元,接人县自来水管网,从此喝上了和县城一样的自来水。
30.2004年,村西高速通车,占用该村耕地89亩。
31.2005年春,村民种植绿化树,共计2800余棵。
32.2000年,由县政协协调资金3万元,建设永丰河南生产路桥。
33.2007年,由县政协协调资金25万余元,修建南北3条、东西4条,计1100米柏油路,达到户户通公路。同年,协调油田单位资金7万余元,将南河滩村东老干河清淤扩宽,全长500多米,改善了农田和村内排水条件。
34.2008年,县政协协调资金5万余元,将全村水管进行改造,水表集中管理。
35.2009年至2012年,油田在南河滩村东打井连续投产6口。
36.2010年,由荆岭、中西、南羊三村联合在中西村投资20万元共建卫生室一处。
37.2011年,村集体投资30余万元,重修柏油路面900多米。
38.2012年,为改善排水条件,村集体投资32万余元修柏油路700余米,衬砌地沟400多米
39.2014年5月,村投资30多万余元,衬砌地沟1100多米,修建房台、防护墙2800多米,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同时,全村安装数字电视。
光荣榜
1.2009年4月,被市司法局、市民政局授予“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2.2015年4月,该村被县委、县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工作群众自治示范村”称号。
历届村党支部书记
1980年12月以前该村属原荆羊大队,曾由单润武、王付三、李义全任党支部书记。
翟洪恩(1980.12-1982.12)
1982.12-1985.12与中西一个支部
翟洪阶(1985.12-1988.12)
王俊杰(1988.12-1990.12)
1990.12-1996.12与围子村一个支部
马贵(1996.12-1998.12)
杨泮军(1998.12-2000.11)(镇派挂职)
马玉珍(2000.11-2003.5)
翟向锋(2003.5-)
历届村委会主任(村长、大队长)
翟洪玉(1980.10-1982.11)
邹永和(1982.11-1984.12)
李梅林(1984.12-1989.12)
单润忠(1989.12-1992.12)
马贵(1992.12-1996.12)
翟洪玉(1996.12-1998.10)
马贵(1998.10-2001.12)
翟洪阶(2001.12-2004.12)
翟向锋(2004.12—)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