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河北村
北河北村位于黄河南岸堤坝1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7°41′东经118°37′。南与北河南村相近,东与大三合村毗邻,西倚黃河大堤,北与北于村相望。全村有46户,110人,皆汉族。土地面积452亩,其中耕地面积160亩,村庄占地113亩。农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种植棉花等。
村名来历
1938年,薛氏兄弟薛光生、薛德生,从利津县皂立码头迁此居住,始住地屋子,故得名“薛光生屋子”。1956年,因寿光县北河北部分移民迁入,故改名为“北河村”。1958年,立北河大队。1966年,北河大队分为两个大队,因薛姓居民所住自然村落靠北,故以方位改名为“北河北大队”。1984年,建北河北村民委员会至今。
姓氏来源
该村现有薛、程、李、孙、刘、薄、孟、王、钟、袁、韩、杨12姓。
薛姓1938年,由今胜坨镇宁海村迁入。
程姓1938年,由今胜坨镇宁海村迁入。
刘姓1952年,由沾化县义和村迁入。
李姓1952年,由沾化县冯家村迁入。
孟姓1941年,由今东营区龙居村迁入。
薄姓1941年,由利津县迁入。
孙姓1941年,由寿光县迁入。
杨姓1941年,由利津县迁入。
钟姓1956年,由寿光县迁入。
韩姓1968年,由利津县迁入。
王姓1980年,由今河口区义和庄迁入。
袁姓1943年,由寿光县迁入。
经济发展状况
北河北村西倚河堤而立村。当时,尽管黄河淤积了广阔的土地,但缺乏兴修水利之举,农业始终受大自然的摆布,遇旱不能浇,只有仰天祈雨;遇涝不能排,任其顺势自流,农民生产生活无保障,甚至有种无收。立村初,村内土地大部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广大农户土地很少,甚至没有土地,人们只好靠打短工及采集野绿豆、草种子等作物维生。由于生产条件和生产工具老化而落后,种植粮食单一,靠天吃饭,粮食产量上不去,每亩粮食产量仅有60~70公斤左右。如遇婚、丧、嫁、娶和灾荒之年,多数农户就得靠借高利贷和求亲靠友来帮衬度日。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互助组、合作社等一系列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民生活大有提高。但因生产条件落后,不懂科学种田,加之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人们经历了人民公社、三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等历史时期政治运动的影响,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停滞不前。很长一段时间,粮食亩产量在100~200公斤徘徊。加之村集体时期,农村实行“人七劳三”粮食分配政策,一年到头,人均从生产队分得的粮食不足150公斤。村民的温饱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直到1981年土地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落实后,调动了村民的增产增收积极性,立足科学种田,采用优良品种,合理施肥,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旱涝保收,村民收入大大提高。1985年,借助村内解决用电的有利时机,村民开垦荒碱地种植水稻230亩,亩产实现500余公斤,连续几年大丰收,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渐渐好起来。
党的富民政策,使群众鼓足了干劲,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发展,村内部分村民开始从事海洋捕捞,至2014年,全村渔船发展到12只,人均收入超过上万元。
至2015年,全村从事工、商、服务、渔业占全村劳动力的90%。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9元,村民的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全村有渔船12只,轿车10辆。10户村民在外购买了楼房,家家有彩电,户户有冰箱,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村民衣食住行步入了小康。
知名人士
薛光生1906年生,中共党员。1941年,任朱家党支部书记。1947年,领导大三合乡黄河腹地迁民工作和土改复查工作,年底任大三合乡副乡长职务。1956年,任大三合高级社副社长。1958年,任垦利县红专大学校长职务。1960年至1967年,任北河北村支部书记。
大事记
1.1985年,村内安上了电灯;开发水稻230亩,人均增收800元。
2.1992年,村内电网改造。
3.2002年,修输水管道,全村通上了自来水。
4.2003年,村内道路路面硬化。
5.2006年,建文化大院5间
6.2007年,政府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输水改造工程,村民喝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7.2009年,重修村内道路路面1000米,地沟1300米。同年,重新装修文化大院,硬化地面500平方米,建设文化广场500平方米,安装体育器械10组,安装路灯6盏。
8.2012年,村西修路(生产路)1500米。同年,改造低洼地30余亩。
9.2013年,政府协调拨款,改造电网。同年,土地流转200余亩,人均增收500元。
光荣榜
集体荣誉
1.2010年,该村被市政府授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30年先进村”称号。
同年,该村被县政府授予“人口和计划生育突出贡献奖”。
2.2014年,该村妇代会被县政府授予“‘五个好’妇代会”称号。
个人荣誉
1.2010年,单宝芳被县委、县政府授“垦利县第三届巾帼十杰”。
2.2011年,单宝芳被县政府评为“三八红旗手”。
3.2014年,单宝芳被县政府授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称号。
历届村党支部书记
薛光生(1960.1-1967.12)
孟召亭(1968.1-1974.11)
程如华(1974.11-1991.12)
孟召岐(1991.12-2004.12)
刘保华(2004.12-2008.3)
单宝芳(女,2008.3-)
历届村委会主任(村长、大队长)
薛光生(1960.1-1967.12)
孙茂堂(1968.1-1991.12)
刘保华(1992.1-2008.3)
单宝芳(女,2008.3-)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