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坨村
西坨村位于垦利街道办事处西宋社区以东3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7°39′,东经118°42′。东与宋坨村、西与胜合村相邻,南与小高村相望,北靠宋王路。全村106户268人,皆汉族。土地总面积2240亩,其中耕地面积1040亩,土质属沙碱性。冬季干冷,夏季湿热,四季分明属典型温带季风气候,作物种植以棉花为主。
村名来历
1941年,村民崔相自今胜坨镇宋家村迁此定居。始称种地屋子故得名“崔相屋子”。随着迁民数不断增加,渐成村落,1943年,政府正式命名村名,因在宋坨村西,故改名为“西坨村”。1958年建立西坨大队,1984年建称西坨村民委员会。
姓氏来源
该村现有崔、孙、宋、陈、赵、周、武、董、刘、张共10姓。
崔姓1941年,由今胜坨镇宋家村迁入。
孙姓1942年,由今胜坨镇宋家村迁入。
宋姓1942年,由今胜坨镇宋家村迁入。
陈姓1943年,由今胜坨镇宋家村迁入。
赵姓1943年,由今胜坨镇宋家村迁入。
周姓1943年,由济南市历城县周新村迁入。
武姓1944年,由今胜坨镇宋家村迁入。
董姓1950年,由利津县五庄乡韩大庄村迁入。
刘姓1950年,由今胜坨镇宋家村迁入。
张姓1951年,由今胜坨镇前彩村迁入。
经济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前,农民的经济收入很低,粮食亩产仅有50公斤左右,缴粮纳税后农民所剩无几,常年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每逢灾年,只能投奔他乡,逃荒要饭。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改天换地的斗争,农民生活逐步得到提高。但因受农村管理体制的制约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及“三年困难时期”的重大影响,使经济建设和其他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每人每年从生产队分得口粮100公斤左右,人均年纯收入仅有8~16元,农民吃的是粗粮,住的是土坯房,始终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农业从耕地、播种到收获,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实行科学种田,采用优良品种,科学施肥,特别是自稻改开发以来,稻改农场开挖了多个大型水库,保持水库常年不缺水,农田真正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
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村水稻产量稳产高产,最高每亩水稻产量可达500公斤以上。村民不但吃上了细米白面,经济收人也大大提高,现在,全村从事工、商、服务等行业的人员占全村劳动力的山珍海味摆上了百姓的饭桌。60%以上,农业收入仅占总收入的30%。到2015年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2148元。农民的收和消费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全村有大挂车4辆,轿车40辆,家家有彩电,户户有冰箱,村民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知名人士
崔玉光1942年3月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195年在山东省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他针对县稻改农场开发陷人困境、大片土地盐碱的现状,大胆联合周围村庄60多户农民,采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承包水稻农场140公顷土地,实行统一科学管理,综合规模经营,当年收获水稻20万公斤、芦苇65万公斤,鱼2000多公斤,莲藕45万公斤,总收入50万元,纯收入15万元,户均纯收入2500元,被授予“全市经济战线十大标兵”。1994年承包农户发展到167户纯收入达到84万元,户均纯收入5000余元。
大事记
1.1943年11月18日至12月8日,日伪军对清河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残酷的21天“大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1958年,修八干渠,因水利设施不配套,几百亩土地被毁,给全村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困难。
3.1959年至1960年,县政府安排在“五七”片新开发荒地600余亩。
4.1989年至1990年,在村前村后开发荒碱地种稻田1100余亩。
5.1990年冬,全村农户用上了电灯照明。
6.2000年,村投资7万元,对“五七”片河塘地200余亩进行了配套整平。
7.2002年,全村安上了自来水管,实现了水管户户通。
8.2003年,进行了自来水管网改造。
9.2004年,村集体投资25万元,开发村南盐碱地360亩,建闸门桥梁16座,开挖沟渠16条。
10.2006年,本村修柏油路300多米。
11.2012年,协调资金70多万元,对村道路改造硬化3条,新硬化路2条,共计1280米,同时按上了路灯照明。
12.2014年春,村集体投资5万元新修水渠200米,修建穿涵闸一座。
光荣榜
集体荣誉
2013年,该村被县政府授予“村民自治示范村”称号。
个人荣誉
1995年,崔玉光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历届村党支部书记
武树槐(1979.10-1982.10)
崔玉光(1982.10-1991.10)
宋义忠(1991.11-1994.11)
宋焕友(1994.11-2011.4)
毕岩娥(2011.4-2014.12)
赵奎武(2014.12-)
历届村委会主任(村长、大队长)
孙占一(1943.10-1948.10)
刘洪泉(1948.10-1951.10)
宋希元(1951.10-1955.10)
宋安田(1955.10-1964.10)
陈兰甲(1964.10-1967.10)
崔玉光(1967.10-1982.10)
宋焕明(1982.10-1985.10)
宋成芳(1985.10-1988.10)
宋义忠(1988.11-1991.11)
宋焕友(1991.11-1994.11)
宋成芳(1994.11-2011.4)
毕岩娥(2011.4-)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