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屋村

关键词:

  赵屋村位于垦利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5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7°40′,东经118°43′。东与新建村、西与新立村相邻,南靠黄河大堤,北倚黄河入海口农业观光园。

  全村167户,55人,皆汉族。土地面积1050亩,作物种植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果园种植蜜桃、苹果、葡萄、大棚香瓜,其中蜜桃、香瓜是村内主导产业。系垦利第一个蜜桃种植专业村。

村名来历

  1939年,赵同郎自山东省寿光县上口镇南楼村迁此居住,因系种地屋子,故得名“赵同郎屋子”。1949年,因村名繁杂改名“赵家屋子”。1958年立赵屋大队,1984年建赵屋村民委员会。

姓氏来源

  该村现有赵、路、张、高、王、魏、扈、李、孙、程、邵、吴、陈、丁、齐、刘、付、石、周、杨、国20姓

  赵姓1939年,由寿光县上口迁入。

  路姓1945年分别由高青县、今胜坨镇路家村迁入。

  张姓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由利津县十六户迁入。

  高姓1947年,由寿光县迁入。

  王姓1945年分别由寿光县、商河县迁入。

  魏姓1949年,由寿光县迁入。

  扈姓1962年,由利津县迁入

  李姓1947年分别由寿光县、今东营区史口镇迁入。

  孙姓1945年,由寿光县迁入。

  程姓1946年,由利津县迁入。

  邵姓1963年,由寿光县迁入。

  吴姓1950年由寿光县迁入。

  陈姓1949年,由寿光县迁入。

  丁姓1949年,由寿光县迁入。

  齐姓1949年,由寿光县迁入。

  刘姓1949年前,由寿光县迁入。

  付姓1948年,由寿光县迁入。

  石姓1947年,由桓台县迁入。

  周姓1948年,由今胜坨镇周家村迁入。

  杨姓1963年,由寿光县迁入。

  国姓1949年,由寿光县迁入。

经济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前,广大农民以农业为主,农业是唯一的收入来源。且生产工具落后,受自然灾害的制约,粮食产量很低,农民生活极其困难。

  新中国成立后,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粮食产量较前有所提高,农民生活得到了改善。人民公社化时期,由于受当时政策的影响,农业丰产不丰收,农民生活较为困难。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更是雪上加霜,农民生活困苦难熬。十年“文化大革命”,农业生产徘徊不前,自留地被收回家庭副业当作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生活仍很困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先后发展了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海洋捕捞业、机械劳务、食用菌产业、蜜桃种植、河蟹养殖、香瓜种植等产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有了生产自主权,调动了全体村民的生产积极性。1980年,全村羊的存栏量达到了30只以上,位居全乡首位。1981年,发展海洋捕捞业,海洋捕捞渔船达到20余艘。1982年,发展食用菌产业,全村80%的户种植平菇,年产量达到25万公斤。发展河蟹养殖,1989年达到1200余亩。1992年,引进蜜桃种植成功,在此基础上,将土地进行调整,以承包方式种植蜜桃2亩,为万亩桃园建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到1997年蜜桃发展到350亩。1999年,引进香瓜种植获得成功,到2014年香瓜种植已初具规模,建香瓜大棚60个,年产值达180万元,成为本村的主导产业。多种经营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农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至2015年,全村拥有特种车辆30余台,60%以上的农户拥有小轿车,部分村民进城购买了楼房,户户有彩电冰箱,空调也进了普通百姓家,村民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487元。

知名人士

  陈学文1954年1月生,1972年11月入伍,先后在解放军国防科工委某基地干部科、解放军国防科工委落区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服役。1992年3月起,历任垦利县工商局副局长、党组书记、局长;东营市工商分局党组书记、局长;东营市工商局助理调研员(副处级);工商分局党组书记、局长。

  孙乐友1963年9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1986年7月参加工作,主要历任东营市防疫站计划免疫科副科长科长,东营市红十字会业务科科长、副会长。

革命烈士

  王雨亭1922年生,1941年人伍,清河军区直属团二营通讯排排长。1943年在沾化黄升店牺牲。

  孙志平1927年生,1945年入伍,华野十纵二十八师八十二团七连战士。1948年在开封牺牲。立二等功1次。

  魏明忠1923年生,190年人伍,清河军区骑兵连排长。1943年在三里庄牺牲。

  李好勇1921年生,1939年10月入伍,东野六纵十七师连长。1946年在吉林牺牲。

  林炳元1930年生,1948年12月人伍,志愿军二十七军八十师炮团战士。1952年在朝鲜上甘岭牺牲。

  李炳五1930年9月生,部队战士。1950年在朝鲜牺牲。

大事记

  1.1939年,赵同郎自寿光县南楼村迁此建村,是赵屋村的立村人。

  2.1943年11月,日伪军对清河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残酷的21天“大扫荡”。

  3.1964年7月至9月,连降大雨6576毫米,造成大涝,庄稼颗粒无收。

  4.1969年,开闸灌淤时,村庄由黄河大堤南迁至大堤北。同年,7月18日渤海湾西部发生74级地震,境内震感强烈,道路多处裂缝,平地涌出黑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

  5.1976年,垦利县成立五七指挥部,对周围村庄及本村土地统划方,规划开发。

  6.1980年,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

  7.1989年,架设高低压线路,全村通电,结束了点煤油灯的时代。

  8.1994年,全村安装自来水,成为全乡第二个喝上自来水的村。

  9.1997年,调整产业结构,采用承包方式种植蜜桃72亩。

  10.1998年,村内及村后铺设柏油路。

  11.2002年,黄河入海口农业观光园开始建设,本村主办召开了西宋乡第一届桃花节。

  12.2006年11月村自来水送水工程完成。

  13.2013年,村内前街新筑水泥路。

  14.2014年,全村实施文明建设工程,新修地沟3条12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柏油路罩面3条1200米,路旁铺设花砖、植树绿化。

光荣榜

  1.1996年,该村被县委、县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2002年,该村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县级文明单位”称号。

  3.2003年,该村党支部被县委授予“·五个好党支部”称号。同年,该村被市人事局、市计生委授予“新时期育龄群众之家”称号。

  4.2004年,该村被县委、县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同年,该村被市科技局授予“科技示范村”称号。

  5.2005年,该村被市妇联授予“巾帼科技致富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同年,该村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6.2006年,该村被市文明委授予“小康文明村”称号。

  7.2010年,该村被市文明办、省农信社东营办事处授予“文明信用村”称号。

  8.2011年,该村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9.2014年,该村被县委、县政府授予“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示范村”称号。

历届村党支部书记

  杨文生(1946-1965.12)

  路承远(1966.1—1973.12)

  王兰亭(1974.1-1977.12)

  孙春生(1978.1-1997.12)

  丁世福(1998.1—2007.12)

  王洪光(2008.1-)

历届村委会主任(村长、大队长)

  王召太(1960-1965.12)

  王兰亭(1966.1-1973.12)

  王希法(1974.1-1997.12)

  路相才(1998.1—2004.12)

  丁世福(2005.1-2007.12)

  王洪光(2008.1—2010.1)

  丁世福(2010.12-2014.12)

  王洪光(2014.12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