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家嘴村

关键词:

  位于六合街道驻地东北10公里,东临胜利油田渤三站,西距河口区政府驻地12公里,南距大夹河村1公里。土地面积3600亩,其中耕地面积1300亩。2015年全村有218户,634口人。土质属沙碱性土壤,主要种植棉花、玉米、小麦等农作物。

  清道光年间,薄连之等薄氏三兄弟迁至黄河入海口高地“二河盖”滩嘴居住,后逐渐形成村落,得名“薄家嘴”。1937年7月17日(农历),地震引发特大海潮淹没二沟子、三沟子、二河盖、五股道、湾子等6个小村,居民全部迁入“薄家嘴”村。薄家嘴村村名沿用至今。

  村内姓氏主要有薄、陈、赵、李、霍、尚、贾、王、程9姓。

  传统节日

  春节,即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这是村中最重视、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前,常年在外工作务工的亲人,都想方设法赶回家与亲人团聚。过了农历腊月23日,节日的气氛就开始浓了,购买年货、杀猪宰羊、买肉买鱼,蒸馍馍、蒸年糕、清扫室内、打扫院子、买鞭炮、贴对联、辞旧迎新以示欢乐吉祥。

  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每家都要放鞭炮,吃饺子,张灯结彩,男女儿童打灯笼,放烟花,欢度佳节。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在大人小孩(男性)剃龙头,家家户户炒黄豆,在院子里画着圆圈洒草木灰,俗称(扫粮仓),祈求风调雨顺。

  清明节称“寒食”,各家到祖坟上添土烧纸,哀悼已故亲人。建国后,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在校学生为烈士扫墓,进行革命统统教育。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也叫五月单阳节。这天吃粽子,门窗上插“艾草”,儿童手腕上系五色彩线,寓意是驱虫消灾。

  农历七月十五日鬼节,村民到祖坟上祭祀。

  农历八月十五日,仲秋节、团圆节,村民普遍欢庆。吃月饼、供月亮、家人团聚、花好月圆,吃着月饼赏月,乐至深秋夜。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老年节,子女为父母尽孝,政府为老年人赠送礼品,倡导尊老敬老的新风尚。

  农历十月初一,俗称鬼节,给先祖上坟烧纸。

  腊八日,村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有的村民也有制作腊八蒜的习惯,将蒜淹于食醋中,待春节时食用,这也是吃水饺的可口佐料。

  小年腊月二十三,民间有供奉灶神辞灶之俗,称“灶王爷上西天,再过七天来过年”,上天言好事,回来带平安。

  婚俗

  儿女长大后,家里父母给儿女先是请媒人介绍提亲,后相亲,然后再定亲,送彩礼,结婚时选良辰吉日举行婚礼。迎亲车接送过门,大摆宴席请亲朋宾客。当天结婚后再分一日、二日、三日招待宾客。三日后回门到娘家,第四天再回到婆家,这样婚俗就按时间结束了。

  丧俗

  老人病故后,守灵,给故人净面、净身,换新衣,当天“指路”长子连说三声爹或娘上西方大路。火化后入殓。村民俗称叫发丧,有的三天,有的五天,有的七天,在丧葬期间,给亲友报丧,在院中扎灵棚,亲友吊唁,发丧满日后出殡下葬。现在农村大多都设立了公墓,送花圈也在本村早已兴起,文明节简办婚丧的习俗也在本村逐年改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一些旧的风俗在人们的头脑中逐渐淡化,一些文明节简的新风尚正在本村渐渐兴起,象慈善尊老敬老的良好传统也将逐发扬广大。

  建村初期,生产条件差,农作物种植单一,主要农作物以高梁、大豆,缺少生产生产工具、牲畜,缺少水源,靠挖水坑取水,居住条件很差,靠天吃饭,遇灾害,只能靠挖野菜充饥。

  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成立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生产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由于生产管理体制的制约,土地产出率低,农民生活非常拮据。

  薄家嘴高粱基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父辈们在合作社期间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大量种植高粱作物,建成薄家嘴高粱生产基地。据村委会老主任尚瑞林(1954年至1966年任村主任)回忆,高粱属比较耐涝作物,对耕地要求不高。一般种植选在洼地,主要分布在村的东北角、西北角、西南角,总共有150余亩。春播的适宜播种期,一般为4月上旬至5月中旬,于麦收前15-25天播种。耕翻后,进行耙耱镇压,碎土整平,保蓄土壤水分。播种后进行镇压,使种子和土壤紧密接触,利于多出苗。麦收后及时灌水施肥,促进生长发育 ,田间管理要间苗、蹲苗、中耕、除草等。微风习习,高粱叶子互相摩擦着、碰撞着,发出一阵沙沙声,让我们不禁联想到青纱帐。等到秋后,高粱穗下部籽粒达到蜡熟时为高粱的适宜收获期。抢晴天收获,脱粒晒干后,妥善保管。尽量避免鲜穗子放在室内,以减少穗部害虫的越冬基数。在老人对红高粱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样的场景,那一片片火红的高粱穗子缀满了圆饱饱的珍珠一样的果实,在微风中向着勤劳的人们点头微笑。秋天的高粱,又如一群亭亭玉立的姑娘,在风中摇曳着曼妙的身姿,低着那涨红的脸不时地眺望下远方的农人,似是等着远归的情人。收获的高粱,堆在场院里,场景壮观。村里把种植的高粱以订单保护价的形式卖给罗家、陈庄等酿酒厂,其价格往往比其他地方的要高出一毛钱。“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村里的优质高粱,引来了酿酒业。在六十年代初,为抢占酿酒的优质高粱,陈庄几家以陈守贞为首的酿酒世家直接将酒厂迁移到薄家嘴村,与村里签订协议,不准外卖,收后直接入厂。薄家嘴高粱基地,红火一时,名声大震。

  洪水过后重建家园。1964年农历3月4日,黄河由人工改道入海口河道,从六合境地东部入刁口河时,河水漫淹了薄家嘴村在内的十余个村庄。薄家嘴村房屋冲毁,幸亏村西的拦黄堤,村民上堤躲过了这一劫。而房屋在几天后全部倒塌,薄家嘴人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的投亲靠友,多数人家整体迁移,政府统一安排。次年与庙一、庙二、大夹河、小夹河、毕家嘴一起,安排在老六合乡政府驻地的一片高地上,六合的名字由此而来。1967年洪水退尽,泥沙将村庄几乎淤平,各户宅基只能凭着树木为记号认出。村干部统一指挥,乡亲们互相帮助,群策群力,重建家园。这次洪水使村民们损失惨重,也接受了教训,重建时高筑房台,条件好的盖起土坯屋,也有的用木头支起三角架形“骨架”,边上铺上苇草,泥上红泥,前面留一小门,后面开一小透风口,算是盖起了一间“筒子屋”。半年时间,全村人家相继有了自己的新房。炊烟四起,薄家嘴又恢复了生机。随着条件的转好,人们的“筒子屋”、简易房也逐步改建成了青砖土坯结构的房子。

  1975年夏末,黄河洪峰流量达12000立方米每秒,在河道主流长达8公里的河面上,数米深不等的河水湍湍而下。农历9月1日,黄河水又一次淹没薄家嘴、小夹河、大夹河三村。有了1964年抗灾经验,上级下达指示及时,这洪水人们撤离得早、快,财产损失相对减少。在水势持续六天不退的情况下,当时听说由油田与惠民地区抗洪指挥部决定,将六合境内东北,马场十七连以西大堤炸开分洪于二河、挑河入海,四天后水势减弱。由于这次洪水滞留时间短,村民房屋损毁程度轻于1964年,但仍有不少民房被水泡瘫而塌。两次洪水淹没了薄家嘴村民的家园,所幸没有一人伤亡,这也是村民的福祉。1976年,有了两次洪灾后逢生的经验,乡亲们齐心协力再建家园。全村统一规划布局,有了青砖到顶的砖瓦房,砖坯结构的房屋也趋于牢固。至今,主房屋前出厦的四合院占82%,街坊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推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村民自动学习新的科技知识,接受新的种植模式,在水利设施上,国家建成三干、七干渠、河王渠,土地浇上了黄河水,粮食产量猛增,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1982年通电后大大改善了生产条件。

  2005年,在村两委的带动下开始了对盐碱土地的改造,国家投资,撂荒盐碱地被开发为旱能浇、涝能排上农下渔的台田工程,面积1000亩。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惠民政策,免除了农业税,种粮实行直补,购买家电以及大型农业机械有现金补贴。2015年人均收入10000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60岁以上老年享受基础养老金,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又有幼儿园,基本解决了百姓看病难,老年人养老难和孩子上学难的问题。我村百姓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部分村民住上楼房,购买了小汽车,安上了太阳能、空调、冰箱、电视机,自发成立了自己的秧歌队,实现了村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村内走出去的人士

  陈圣台、商瑞尧、薄国本,1946年解放战争期间,涌现出了陈连登、商洪昌、薄占荣送子参军的拥军模范,当时轰动整个利津县罗镇区。县长亲自登台披带大红花,这三人参加解放战争后,又参加志愿军到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他们三人曾参加过1949年渡江淮海战役,解放南京之战,解放大上海的攻坚战。陈圣台、薄国本已故,商瑞尧仍健在,现在湖南湘潭大学退休。

  赵希福,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是负责罗镇至刁口的地下交通员,以卖酒为掩护传递情报,解放后任刁口镇第一渔业生产大队书记。

  薄占玺,人民解放军10纵28师战士,1949年淮海战役失踪,1962年12月被追为烈士。

  陈延星,东营市政府办公室主任。

  陈桂林,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

  光荣榜

  2011年至2014年连续四年曾获到六合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富民强村固基工程、安全稳定“先进单位”称号。

  2008年被河口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区级卫生村”。

  大事记

  1941年  薄家嘴村成立抗日群众组织农救会

  1946年  成立妇救会,陈兰英任妇救会会长

  1948年  成立民兵自卫队,陈泽荣任自卫队队长

  1954年  薄家嘴村成立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

  1954年  建立薄家嘴村小学

  1955年  薄家嘴村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  薄家嘴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  薄家嘴高级农业合作社改为薄家嘴生产大队,设3个生产队

  1966年  成立革委会

  1971年  薄家嘴党支部成立

  1981年  全村土地分配到户,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2年  薄家嘴村户户通电

  1984年  恢复乡村建制,薄家嘴生产大队改为薄家嘴村,成立村委会

  2001年  户户通上自来水

  2001年  实行撤点并校,薄家嘴村适龄儿童全部到乡中心小学上学

  2002年   村里修了柏油路与全乡公路网连接。

  2004年   村里通上了公交车

  2005年   开发荒碱地2500亩,筑起台田1000亩。

  2005年   村集体规划出50亩地建立公墓,将坟墓全部迁入公墓

  2007年   完成城乡集中供水工程,村民用上了与河口城区一样卫生的自来水。

  2011年   村内自来水管进行改造,同年冬安装了智能水表,并且一年内修上了长达2700米的柏油路,并把原来的老路铺了油面。

  2013年   在开发区管委会的帮扶下,村内安装了18盏路灯,并建起了学生候车室。

  2014年   村内又上了长达1000多米的柏油路

  2015年   村内安装了23盏路灯,修建了一处文化广场。

  历届村党支部书记及任职时间

  薄印福, 1962年—1977年

  赵寿良, 1977年—1979年

  薄福本, 1979年—1986年

  赵寿芳, 1986年—1987年

  薄立本, 1987年—1990年

  赵寿良, 1990年—1993年

  陈月温, 1993年—1999年

  陈朝蓬, 1999年—2000年

  薄立本, 2000年—2001年(六合乡下派)

  陈朝蓬, 2001年—2007年

  薄其贵, 2007年至今

  历届村主任(村长、社长、组长、大队长)

  薄占荣, 1948年—1954年

  尚瑞林, 1954年—1966年

  程明德, 1966年—1967年

  宁洪庆, 1967年—1980年

  赵寿良, 1980年—1981年

  程景和, 1981年—1987年

  赵寿良, 1987年—1990年

  程景和, 1990年—1998年

  陈维国, 1998年—1999年

  薄其贵, 2004年—2007年

  陈朝蓬, 2004年—2007年

  薄其贵, 2007年至今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