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二村

关键词:

  庙二村位于河口区东南八公里,六合街道东北五公里。东临小夹河村,东南毕咀村,西南东崔村,西临孤河水库。挑河从村中穿过,与庙一村交叉居住。全村350户,1132人,党员37人,土地总面积8642.2亩,其中耕地面积2545亩,土质属红碱性土壤,主要种植棉花、玉米等农作物。

  清同治年间由利津县陈家庄陈姓农民为垦荒谋生,迁往“肖神老爷庙”旁居住,后住户陆续增多,形成村庄。人们俗称庙神为“肖神老爷”,故称村名为“老爷庙”。1964年“老爷庙”村成立两个大队,本大队命名为“庙二”大队。1964年因黄河水灾致使村址向北迁移,称庙二屋子。1980年地名普查时,组成新的自然村,命名为“庙北二村”,大队又复名为庙二大队。1984年正式命名庙二村并沿用至今。

  村内主要有陈、王、李、张、韩、赵、杨、伍、扈、高、冉、周、刘、郭、孟、房、薄、门、吕、崔20姓氏。

  建村初期,庙二村生产条件较差,主要种些大豆、高粱、谷子,缺少生产工具、牲畜,靠天吃饭,赶上灾年,庄稼不收,只能吃糠咽菜充饥。缺少水源,靠挖水坑取水或到村东南二十里地外的坨子沟取水生活。没有住房,搭窝棚住地屋子。

  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1953年成立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社、高级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生产管理体制的制约,土地产出率低,农民生活非常拮据。 1980年庙二村全面推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开始注重学习科学种田知识,接受新的种植模式。并随着国家七干沟、河王渠、挑河等水利工程的开挖,村里土地浇上了黄河水,遇涝灾,挑河还能排涝,粮食产量猛增,由200斤/亩左右增到800斤/亩左右,村民的生活一年年富足起来。到2005年时村里百分之九十以上住户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新砖瓦房,家家购置了新农具,新型生产机械。1982年全村通高压电。1985年成为全乡第一个电视村。并新建砖瓦结构的标准学校,改建幼儿园。这期间省政府马长贵付省长,东营市委书记李殿奎,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梁树都亲自到老庙学校视察指导,被东营市政府誉为东营市校舍改建的一颗明珠。1989年至1991,在荒碱地上开发稻田1700亩,建成两个储水站,沟渠全部配套。

  1986年5月27日,我省副省长马长贵来河口区老庙小学视察校改工作时,高兴地称赞这所小学是渤海滩上的“校改之花”。最近,笔者慕名采访了这所小学。  进入校园大门,我们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正是课外活动时间,宽阔平坦的操场上,活跃着几百名儿童。他们穿着一色的白衬衫、蓝裤子。有的做操、跑步,有的打球、投掷,有的奕棋、跳舞……更引人注目的是一支由13名少年儿童组成的军乐队,正在有节奏的演奏着,一阵阵欢歌笑语和一阵阵鼓乐号角声,汇成了一曲动听的交响乐。上课铃声响了,孩子们欢快地涌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教师们站在讲台上,向孩子们传授着科学文化知识。  这是一所拥有7个教学班、14名教师和360名学生的村办小学。学校占地面积8千平方米,并配有3千平方米操场。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仪器室、游艺室、仓库等样样具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都装有毛玻璃黑板、日光灯、吊扇。前出厦的走廊一色水磨石装饰。廊檐、廊柱都是瓷砖瓷瓦镶嵌。在这样优美舒适的条件下学习,人也显得格外精神。  陪同采访的村党支部书记陈锡银告诉我们,前些年,老庙村是渤海滩上穷得叮当响的“三靠”村。学校是清一色的黑屋子、土台子,“进村以后不用找,最破的房子是学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靠大力发展农业和村办企业,老庙村富裕了起来。“衣食足而教育兴”。党支部、村委会决定,大力发展教育,使破旧的村办学校变个样。  为了把学校建设改造好,村里除建起了高标准的校舍外,还为学校购买了彩电、收录机、扩音机、军乐鼓号,添置了各种仪器、乐器和体育器材,为师生统一制作了校服。另外还投资8000元购买了电教桌、幻灯机、电视机、录音机、电影机、投影仪、录相机、屏幕,使学校实现了电化教学配套……  是啊,老庙小学的变化是巨大的,在告别穷困之后,有眼光的老庙人在渤海滩上建设起了第一座高标准综合配套的村办小学。目前,他们已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争取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振兴东营经济、建设美丽富饶的黄河三角洲,为四化建设服务。 

  21世纪以来,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2年由区、乡政府和河口采油厂投资40万元修建柏油马路1.9公里。2003年在区乡政府的扶持下,投资39万元全村用上了自来水。2004年借助上级扶持政策,新建成台田面积600余亩,人均增加耕地0.55亩。2005年乡政府扶持村集体投资48万元新建柏油马路1.8公里。2010年投资35万元新建村内柏油马路1.3公里,投资60万元改建村内柏油马路2公里。2011年由上级扶持投资300余万元建成老庙社区办公楼、社区幼儿园,修柏油马路0.6公里。2012年至2014年,在上级下派帮扶组的帮助下,新建了社区文体广场、图书馆,柏油路0.5公里。老庄修水泥循环路2公里,在村内修水泥路2.5公里循环路,在主要街道上安装上路灯(太阳能)。至此,全村户户贯通柏油路,彻底解决了行路难,极大地改变了村容村貌。2015年人均纯收入达12000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百分之百。60岁以上老年人享受基础养老金,人均150元,春节前70岁以上老年人领取补助800元—1200元,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解决了百姓看病难,老年人养老难和孩子上学难的问题。部分村民在河口、六合等地买上了楼房,购买了汽车、摩托电动车等。有的安装了太阳能、空调,家家有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好多村民晚上到社区广场上去跳健身舞,广场舞等。实现了村民物质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

  由于以垦荒谋生农民逐渐形成的村庄,长期保持农耕意识的村风习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010年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主要是婚事不能大操大办,白事从俭。从2015年起婚事晚上不准宴请,白天从俭办婚礼。白事不发丧,不摆丧宴,至亲吊唁吃顿便饭。

  1949年至1958年老庙村有秧歌队、京剧团。其中,秧歌队陈希壹 、张洪顺二人领头,由 30人组成;京剧团团长陈廷楷,教师导演张子玉,主要演员有高广顺、杨福田、周青田、姚先海、陈曰荣、陈道增、陈道三、张立春、陈合琴等。主要演出曲目有:《空城计》、《华容道》、《击鼓笃曹》、《打渔杀家》、《苏三起解》、《拾玉镯》、《法门寺》等。吕剧《小姑贤》、《王定宝借当》《王汉喜借年》、《新事新办》、《喝面叶》、《王天宝下苏州》、《李二嫂改嫁》、、《王小赶脚》等。乐器有二胡、  弦子等等。每逢春节、元宵节,秧歌队玩龙灯,跑旱船,还到附近村去表演,扎戏台,唱大戏。1955年在罗镇区汇演时曾得过一等奖。1959年,因生活困难解散不再组织。

  肖神老爷庙  

  肖神老爷庙在明万历年间修建,清同治年间重修。1943年,日本鬼子扫荡时把肖神老爷塑像头砍去,庙毁于1948年。庙址在现老庄村内。

  耀南中学  

  马耀南,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北旺庄人,1937年12月组织发动黑铁武装起义,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司令员。1939年7月率三支队主力在桓台县牛王庄与日寇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7岁。为纪念这位抗日英烈,清河区党政军决定将清河根据地抗大式中学改名为耀南中学。1942年6月学校由博兴县集体迁入老庙村。极度困苦条件下,二百多人的师生队伍,自己动手克服困难,搭草棚,挖地窖,创造学习环境。入秋后学校迁离村内,到村东南黄河滩近处人烟稀少的田野中重建校址。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1976年3月,利津县政府在老庙村前创办了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共大》。由庙一、庙二两村将荒改土地各拨150亩,共计300余亩,用于学校的建设和教学实验。后又有庙二村在挑河西岸弃土上拨给菜园地32亩,学校课程设有农技、师范、农学、兽医四个专业,共四个班,学生性质全部社来社去回农村,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982年更名为农业技术学校,备有大型机械、大牲畜、仪器、实验园地以供教学。1984年随着区划归河口区,并迁入河口区职业中学。

  边防部队驻扎地  

  1956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七五零部队在老庙村西北角建起了部队营房,驻扎一个连队,是边防部队。1960年3月,又搬到老庙村南面新建部队营房。每逢农忙时节,部队官兵积极参加帮助麦收,秋收,秋种工作,军民关系非常密切,体现了人民子弟兵军民鱼水情。1964年黄河闹水灾前边防部队搬走。

  重大事件  

  日寇21天大扫荡 

  1943年12月日寇进行大扫荡,日伪军在老庙村驻了21天,给村里百姓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这些日伪军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他们把能用的东西财物抢光,拉到陈庄据点,房屋木檩门窗全都烧光。把村民陈铛尧装上汽车拉到陈庄据点,生死不明。对一个十七岁少女多个鬼子轮奸。用刺刀把村民陈维汉推到大火中烧。把村民陈树祥暴打后把头放到咸菜缸中淹。村民除老弱病残外,全部逃到村外荒草地里藏了起来,没有吃的就吃野菜、草根、树叶等充饥,侥幸活了下来。

  老庙狙击战  

  1942年12月17日,驻屯滨县城、利津县城的日伪军集结千余人利用战马汽车的快速机动,向老庙、大夹河一带,垦区八路军主力薄弱的后方机关,及战地医院、学校袭击。紧急时刻,就近仅有的八路军驻军垦区独立营一连,奉命掩护帮助伤员、学生、群众的安全转移。为保障任务完成,一连抽掉一个排,由排长张乃带领全排战士,到村西南4公里的大沟子闫家村以东阻击日军。战斗打得异常惨烈,八路军战士个个都英勇顽强,子弹没了就和鬼子拼刺刀,最后全排官兵都壮烈牺牲,给后方机关和伤员群众安全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让鬼子扑了空。

  村中走出去的人士

  陈洁卿,曾任济南市槐荫区委书记,济南市政协主席。

  高光星,曾任合肥兵工厂党委书记,副师级。

  老爷庙的传说  

  据碑文记载,肖神老爷庙是浙江宁波金氏家族修建的。

  据传在明万历年间,宁波金氏家族是大商家。家业很大,船若干只,买卖兴隆兴旺发达。一日傍晚船队满载货物航行在渤海湾中,突遇上大暴风,波浪滔天,货船随时有沉没的危险并且周围一片漆黑,迷失方向。处在船毁人亡的境地。船员们都哭爹喊娘,船长更是手足无措。就在这生死关头,突然发现远处有一灯光,这时船队立即拼死奋力向灯光处驶去,当赶到灯光处,船立即稳住,此处风小浪静,这时货船人员全部得救,但灯光已无。等到了天明,只见有一贝壳岭露在水面,周围风平浪静。于是船长及船员全体焚香烧纸,叩头拜谢神灵保佑平安,这时只听上空有人唱到:“我生前为大唐驾下文渊殿大学士陈广磊,冥为肖圣君。姑念你佛心向善,与佛有缘,故尔出手搭救,好自为之安心回家吧。”言罢声去影无。当下船家再燃香火烧纸叩头谢拜,并诚心许愿给肖神老爷修建庙宇,塑造金身,当日扬帆起航,安全返家。

  金氏船主遇到极其严重的危险,偶遇仙人搭救指路,幸免于难平安回家。立即聘请修建庙宇的大师和土木匠师傅筹建庙宇一事。从请人员到备料物在很短的时间内办妥。据传说所有建庙人员及料物仅用一船装载而来。到达后着手按图纸铺线定位。但费了很长时间就是放不下线。当时人员约一百余人,都为此发愁。这时从人群中突然站出一位老者,头戴一竹斗笠,身披一件蓑衣,颏下白须,童颜鹤发。手执一竹杖,大声说:“大家不要着急,让我来试试。”边说边用竹杖在贝壳岭上划了一个正方形,尔后在框内划了几下,就说:“你们按我划的线去办就行。”言罢已踪影全无(传说是鲁班显灵),于是众人就开始搬料垒石砌砖。因当时此处是大海,仅有这一块贝壳岭浮出水面,建筑非常困难。尽管如此,传说中仅用了三天时间就顺利竣工,并把所需料物包括沙,料石,大青砖,木质的檩,门窗等全部用光,既不缺少又无有剩余。

  庙宇呈四合院型,朝东木质大门上嵌铜门环,镶有荷花钉。门框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朝朝朝朝朝朝朝。”横批:“海不扬波。”

  建有西大厅三间,内有肖圣老爷金色石像身穿蟒袍,腰系玉带,头戴乌纱帽,面如金黄色,左手执笏板,右手托一黄色大元宝,左有童男,右有童女塑像,身穿红绦佛衣。佛像前摆石头大香案,陈列香炉,拜垫。靠北墙山上挂有三条桅杆的大船模型一件,靠南墙上立有石碑。(48年被毁)。庙南北两面各建禅房两间。好奇的人曾多次对房子进行丈量,墙内外尺寸一样大小。大门外左右立一对石狮,南面有吊斗,旗杆上挂三角杏黄旗,上书:“肖神老爷庙。”

  庙南,西,北三面用砖砌的花墙,高2米,庙宇基础共十八层台阶,每层20公分,青砖青瓦,白灰条。院内用青方砖铺地,中央设一大香炉,大池,供烧香化纸用。

  庙内一代和尚法号京廉,在当时佛教界中有功名,收徒崇聚、崇义二人。

  二代和尚崇聚收徒明释。崇义收徒明合。崇义法师死后葬于老庙村西,和尚明合在1958年回惠民商河家中。

  肖神老爷庙传闻故事很多,仅举2例:群众在庙周围开荒种地,维持生计。但那时处于黄河下游,历年闹水灾,如遇大水灾,附近人们都跪到庙上避难,不管进多少人,全能容得下。要说搁不开了,就一个人也进不去了,只能站在大门外台阶上。

  有一次法师崇义夜得一梦,梦见肖神老爷打具堵黄河水猛然醒来是一场梦,情知不好,便连夜告知村里和附近村里的人们黄河要涨水,赶快到庙里一避,结果天拂晓,黄河水就来到了,平地二、三尺深,村民安全脱险,避免了一场大灾难。

  光荣榜

  2014年1月,该村被东营市委宣传部、东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东营市财政局评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社区》。

  2012年12月,该村被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2012年4月,该村被东营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市级卫生村》。

  大事记

  1945年  大参军,本村有十余名青年参军。

  1947—1948年  土地改革,农会成立。

  1964年  遭受涝灾,加之黄河水暴涨,淹没村庄、农田,房屋倒塌,全村人都搬到了罗镇片村庄避难。

  1969年  邢台地震波及老庙村,村内倒塌房屋12间,曾一连数天村民都在院子里睡觉。

  1976年  村里建起合作医疗室。

  1982年  全村通电。

  1983年  购置了电影放映机,每周放电影一次。

  1985年  实现了全乡第一个电视村,新建标准砖瓦结构的学校,改建标准幼儿园。

  2010年—2014年  全村贯通柏油水泥路。

  历届村党支部书记及任职时间

  陈延庆  1952年----1962年

  杨合元  1963年----1964年

  陈守九  1965年----1971年

  周安叶  1971年----1975年

  陈曰生  1976年----1997年

  陈曰吉  1997年----2001年

  于耀新  2002年----2002年

  陈景山  2003年----2004年

  陈承江  2005年----2010年

  陈长山  2010年任职至今

  历届村委会主任及任职时间

  张振华  1950年----1957年

  陈守九  1962年----1964年

  高光顺  1965年----1966年

  陈道三  1967年----1971年

  周曰生  1971年----1980年

  李光宝  1981年----1990年

  张金生  1991年----1993年

  陈曰吉  1994年----1997年

  陈兴农  1998年-----2001年

  陈长峰  2002年----2004年

  陈承江  2005年----2010年

  陈长山  2010年至今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