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胜村

关键词:

  新胜村坐落在六合街道驻地西北部,东与河口城区相望。北与河口街道南旺村紧靠,西与河口街道民生村接近,位于草桥沟西侧永新河北侧,权属面积5719.1亩,其中耕地面积1365.5亩,有78户,人口251人。

  1937年前,此处为一片荒洼,是公共牧羊场所。1940-1941年由无棣、滨县、博兴、利津、垦利、陈庄、汀河等地,移民迁来安家落户,形成自然村,取名牧羊公场村。1942年更名为新胜村,沿用至今。

  2015年全村主要有高、陈、王、崔、张、刘、李、董、冉、韩等10姓。

  建村初期,农作物种植单一,主要作物为高梁、大豆、玉米,因缺少生产工具,牲畜缺少水源,人吃水都到七华里外挑水生活,没有房子住地屋子。靠天吃饭,遇灾荒年,只能靠挖野菜充饥。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 ,成立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生产管理体制的制约,土地产出率低,全村三个生产队,农民生活非常拮据。文革时期,村中混乱, 1968年三队全年人均35斤粮食,该村第三生产队从1960年-1980年靠吃供应证维持生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胜村1981年推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由于水利条件差,土地更加碱化,人均耕地只有0.6亩。1986年河口区武装部帮扶该村由碱地改为稻田500亩。1990年至1995年建300亩水库一座。2004年靠上级扶贫政策,开发台田500亩,人均2亩台田,同年自来水改造入户,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2005年开发台田250亩,人均增加1亩台田,2010年人均台田又增加一亩,现人均台田4亩,村种植棉花1000亩,葡萄100多亩,蔬菜50余亩。2010年投资20万元,围水库一周上电,方便村民种植葡萄、蔬菜。2014年人均收入达11000余元。

  人民生活一年年富足起来,户户盖起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购置了新家具,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60岁以上老人享受基础养老金,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解决了百姓看病难、老年人养老难和孩子上学难的问题,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部分村民住上了砖瓦房,开上了汽车,安上了太阳能、空调,买上了冰箱、电视。富裕起来的村民自愿到村文化大院跳舞锻炼身体,实现了村民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建设双丰收。

  在河口区,一提起武装部热心扶持、脱贫致富的事迹,人们都赞不绝口。    新胜村是一个有240口人的偏僻小村,20多年来靠吃国家返销粮过日子。1986年3月武装部进村时,全村没有一间砖瓦房,年人均收入只有94元,粮不足200斤,村上没有一分钱的公共积累。多年的穷日子,使全村干部群众萎糜不振,丧失了致富的信心。区武装部部长戴永昌带领4名同志驻村后,从“扶志”入手,深入到村民家中促膝谈心,向群众宣传党的富民政策,用生动的事例介绍各地的致富经验。还带领党员干部到与村子一河相隔,先富起来的新合村参观。先后召开群众大会、座谈会、支委会10多次,和大家一起分析本村的优势,制定脱贫致富发展规划,从而振奋了全村干部群众的精神,增强了想富、敢富的信心和勇气。

  新胜村东靠草桥沟,南邻永新河,水源条件较好。可是,因村上没有一处水利设施,5000多亩土地由于常年缺水,多数已严重碱化。仅有的510亩可耕地,也常有一半绝产。武装部抓住这一主要矛盾,以兴修水利为突破口,修渠筑坝,用7天时间就修起一条900米长的干渠。后来又修建起了落水池、排水沟,购置了排灌设备,逐步解决了村上用水问题,扩大了水浇地面积。当年粮食翻了一番,总产量2.5万余公斤,群众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到去年底,全村人均口粮已达到300公斤。    新胜村有4500亩撂荒地,利用草场资源发展畜牧业大有潜力可挖。武装部积极向有关领导反映情况,从区银行帮助贷款1.3万元,从辽宁省购进28头良种母牛,又发动干部群众自筹资金购买了120只羊和一部分大牲畜。经过半年多的精心饲养,牛羊都长得膘肥体壮,有三分之一的牛羊还生了崽,仅此一项,当年全村就收入3万多元。到去年底,全村共饲养大牲畜200多头,猪、羊400多头(只),提前实现了人均饲养一头牛、两只羊的计划,人均增收3390元。

  接着武装部又帮助干部群众树立商品经济意识,加快致富步伐。村民韩曰武有屠宰技术,但总觉得做买卖担风险,还是种地可靠。武装部的刘春民科长先后几次找他谈心,鼓励他打消顾虑,放开手脚干。并帮助他到工商部门办理了营业执照,还把2000元贷款送到他家中。韩曰武干起屠宰后,每月收入600多元。青年王之信,好学上进,武装部就同村里商量,送他到泰安学习摩托车维修技术,学习结束后又帮他在区驻地办起了摩托车修理部,生意很兴隆。原来,全村无一人经商或外出做工,现在,人们既有干批发经销的,也有搞运输的,还有几十人外出做工或经商,出现了多种经营的好势头。

  如今的新胜村,人们的精神面貌变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致富的劲头更足了。这个在六合乡唯一不通电的村已用上了电,群众拆草房、土房盖砖瓦房,沙发、缝纫机、电视机也陆续进入了当年的贫困户。3个近四十岁的光棍汉找到了媳妇。村上还投资建起了学校。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

  新胜村两委非常重视教育事业。从1958年建立小学,地址在村东北角一个小院,当时南旺村、新胜村为一处学校,分四个年级共有20多个学生。1962年又重新建立5间学校迁至村中间。1966年小学教育改为1-5年级,1984年又盖新校四间,迁至村南头,当时学生数量为40人,教学质量为本学区第一名,小学入学率达100%。1991年又盖5间砖瓦房一个小院。1995年撤点并校,村学校迁至新合村学校。现村有251口人,60岁以下在外工作的人员就占三分之一,这说明村小学教育的基础是牢固的,与多年来支持教育和为教育流下汗水的教师是分不开的。

  1990年建立村文化大院5间,设有村两委办公室,2007年又新建村文化大院,占地1200平方米,设村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图书室(藏书200余册),2008年对文化大院内硬化,安装篮球架一副、乒乓球台一副,2014年院内安两盏太阳能灯,村民20多人利用业余时间在村妇女主任的带领下跳舞健身。

  20世纪60年代初,村内建有卫生室1处, 2015年建造标准村卫生室2间,配有输液订3张,血压测量仪器、血糖测量仪器,村医张玲玲定期为村民测血压、血糖,为村民们建立健康档案,及时掌握村民慢性病发作情况。几年来村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

  2005年对三条东西街、五条南北街进行了规划,并对南北中心路、三条东西路进行了硬化,使村民出进方便。2013年对村内“三堆”进行清理,并有保洁员上岗为村民服务,现村内路整洁,环境优美,使村民幸福安康。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严格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1988年成立计生协会,按时组织育龄妇女进行查体,查体率达100%。二十几年来村没有超生现象,年年荣获区或街道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新胜村看重春节、清明节、八月十五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也注重婚丧嫁娶、添喜乔迁等传统风俗。

  逢婚丧嫁娶、添喜乔迁,亲朋好友会随礼钱,婚丧待客烟、酒、茶、糖必备,一般席桌是四盘八碗两大件。

  婚嫁:儿女订婚时先下柬贴,男女双方把姓名、年龄、生辰写在柬上,经媒人交换,叫“换号”,男方要送订婚彩礼(衣料、首饰、钱财什物)物。结婚时,女方日“出门子”,男方下“婚贴”俗称“送日子”,贴上写上迎娶时间,还送“联盟贴”,写明开脸时间、梳妆、上下轿方向及送嫁女客“属相”。大吉日前一、二日(必须是双日),男方派人将衣箱被褥送到女方日“送圆方”。女方设酒饭招待“送圆方”人等并发赏钱。原来迎亲用牛车、拖拉机、自行车,如今迎亲不再是新郎披红插花新娘乘坐红轿,改由汽车迎亲。如女方属第二回结婚,一切从简,“说回头”有的女方男殁且有子女,在夫家招婿,叫“坐山招夫”,男到女家,家中有女无子者,找一养老送终女婿称“养老婿”。

  丧葬:老人“倒头”(即死亡)后,先按柜屋(即操办丧事临时场所)安排给老人净面、擦身、理发、修面、洗脚、换衣,父由子,母由女料理不论季节皆用很薄棉衣,不系纽扣,白纸盖脸(旧时谦称无脸见先人)。然后停于冷床上,床前设供桌,烧香、点长明灯,子女穿白孝服,丧主家门上贴白纸称封门。由长子站于门外凳上,面向西南为死者“指路”,高呼三声“爹(或娘)向西南大路去”下来时把凳子登倒,全家人嚎啕大哭。然后,柜屋组织人员置办丧葬用品和告知所有亲人,俗称“报丧”。报丧有两种形式,多为丧主向亲友口头讣告死者去世和入殓、出殡时间,儿女亲家中的正祭,必须书写柬贴,红纸黑字,写明出殡时间,邀为正祭。女母丧则由长子头戴孝巾去外祖家报丧。然后柜屋安排风水先生或村中稍懂此行的人士选好坟址,有老坟的可循先人安排而定。院中扎画灵棚,晚上子侄结队去土地庙告庙,又叫“赦老”,回归时,早安排人在灵棚前燃放堆火,孝子火前跪拜磕头,然后回灵棚。第二天晚上,儿女侄子媳妇结队去土地庙送盘缠、烧车马(纸糊)、酒浆水告慰死者,然后入殓。“少亡”当日殡葬,老丧一般是三日丧。

  如今,本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践行乡村文明活动,移风易俗,婚丧嫁娶一切从简。

  1986年对村庄进行规划,一条南北中心街,二条东西街,1993年重新规划,三条东西街,五条南北街,2005年根据规划,三条东西路铺了柏油路总长1200米,宽4米,一条南北街铺了柏油路,总长1500米,宽5米,并对村中宅基进行规划,每户宅基地长30米,宽20米,房屋高低没有限制。

  村内走出的人士

  韩曰章  1947年入伍,1948年8月在济南历城胶济路线战役中牺牲,烈士。

  李洪德  1942年在陈庄战役中牺牲,烈士。

  张成旺,现任山东省气象厅人事处处长,副巡视员。

  陈安城  曾担任河口区公安局副局长。

  吴洪建  曾任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河口分公司经理。

  刘呈华  滨州医学院教授。

  崔向英  曾任邹平县农机局局长。

  武英江  中国银行青岛分行副行长。

  高振乾  东营市工商局合同科科长。

  高振坤  河口公安局信息科主任。

  王志和  现任河口区联通公司渠道中心主任。

  光荣榜

  2004年  被河口区委、区政府评为“五好”农村党支部

  2005年  被河口区委、区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6年  获东营市林业局冬枣十佳示范村

  2006年  陈国旺获区“优秀共产赏员”称号

  2008年  被河口区委区府评为“先进村居”荣誉称号

  2008年  被市民政局评为“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

  2009年  被评为“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

  2010年  被河口区委区府评为计划生育先进村居

  大事记

  1992年  盖起砖石结构学校

  1993年  柏油路通村

  2005年  村中修柏油路1200米

  2007年  盖起办公室、文化大院

  2008年  盖起了四栋安居房

  2013年  安装太阳能灯20盏。

  历任村党支部书记

  岳世潭  1948年-1965年

  冉常玉  1965年-1971年

  陈国林  1971年-1987年

  冉常玉  1987年-1993年

  陈国林  1993年-1994年

  魏育智  1995年-1996年

  王之桂  1996年-2002年

  陈国旺  2002年-2014年

  高金民  2015年至今  

  历任村主任、社长、大队长及任职时间

  李志先  1954年-1956年

  冉常玉  1956年-1960年

  程万顺  1956年-1957年

  张成书  1956年-1957年

  程万顺  1960年-1962年

  刘希亮  1962年-1965年

  张守财  1965年-1970年

  崔树桥  1971年-1987年  

  高金民  1987年-1990年

  王志贵  1991年-2002年

  陈国旺  2005年-2010年

  刘维忠  2011年-2014年

  陈建国  2015年至今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