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家村

关键词:

  村庄基本情况:薄家村位于义和镇政府南6公里处。全村区域面积6200亩,其中,耕地面积5500亩。截止2018年底,全村共431户1305人,党员56名。薄家村2018年村级集体收入40万元。曾荣获2018年“市级文明村”2017年“市级平安单位”、2016年“市级生态文明先进村”、2009年“市级三网绿化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村名来历:光绪三十年(1904年)秋,黄河在利津县薄家庄决口,水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垮了村庄,吞没了陆地的建筑。滚滚地黄水像脱僵的野马,撒着欢向北方而来。它经过之处,冲刷出一条宽宽的河道。这湍急的河水,经青边岭、流口、官灶城、河王、义和庄、太平镇,在老鸦嘴处入海。(当时,义和庄、太平镇、老鸦嘴村,皆没立村)黄河决口,在这里淤出了大片的新淤地。

  光绪三十三年(1907),利津薄家庄的薄元达、薄元茂、薄元浚、薄元法,兄弟四人,来到他们祖莹父亲薄月峰的坟前,跪下,朝坟中的父母磕了三个头说:“我们为了活命逃荒去了。”说完,用小土牛子车推着大嫂胡氏,挑着锅、碗、瓢、盆,离开了“甲第连云文化之乡”的——薄家庄,他们先到了利津的锅腔子,在此处苦干了三年,只落个肚儿圆,日子仍然窘迫。在宣统二年(1910年)听说流口以北,沾化县、利津县交界处,淤出了大片土地,那里人烟稀少,芦草映天蔽日,雁飞鹤鸣,狐兔追逐,水水洼洼,鱼翔虾跃,野豆子,胡绿豆、遍野皆是,是一个养穷人的地方。薄家四兄弟商量了一下,推着大嫂向西北而来。他们想着美,盼着好,憧憬着未来。他们来到广袤的新淤地上,寻觅着风水宝地,踏遍了方圆几十里的荒草大洼,最后找了一大片比较高的地方住下来。此处便是官灶城遗址。俗话说,想要吃饱饭,还得围着黄河转。他发现此处东、西都靠黄河,地形微高,是混穷的好地方,便在这里搭窝棚居住下来。紧接着薄家庄的几户本家兄弟也来了,他们聚族而居,人丁兴旺,此处起名叫薄家屋子。而后,利津县买河的李鹏、崔万堂,高青县的于向沾也都来了,以上几姓,便是开创薄家屋子的四大家。

  薄家屋子待人不薄,待人接物厚重。讲究的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些老实巴脚的庄稼人。由此,投奔薄家村的外地人越来越多。薄家屋子老少们们,不管你是山南的,或是海北的来者不拒,一一接纳。从立村至今,百余年的时间,从几户人家、20多口人,发展到431户1305人。从薄、李、于、崔四大家后,又有三十八姓家族来此谋生。他们是:张、吕、杨、蔡、陈、薛、唐、王、索、胡、程、黄、高、韩、闫、朱、霍、孟、尚、江、郭、潘、路、林、扈、季、毕、许、徐、赵、叶、梁、董、吴、丁、尹、袁、聂。由于各种原因,朱、毕、梁、黄、董、丁、吴、扈、潘、蔡、袁几姓,除返回原籍外,属自然消亡。

  薄家屋子的名称,也曾改来改去。民国年间,东头曾叫小薄家屋子,中间叫大薄家屋子,西头则叫新庄。立集时,统一改为薄家屋子。文化大革命时,因受极左的影响,薄家大集禁赶砍掉;同时薄家一大队改为东方红大队,二大队改为立新大队,文革中期搞大联合,两个大队合并,又叫薄家大队。文革结束后,薄家大队又改为薄家村。

  主要姓氏:全村主要有薄、吕、李、陈、刘、索、陈、张、王等姓。

  知名人士陈兴荣,义和镇薄家村人,1931年9月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1951年6月入伍,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公安军警卫师一团三营十一连任班长。因他出身贫农,政治清楚,思想觉悟高,一心向着党,各方面都优秀,被部队首长选派给水利部部长傅作义作警卫,后又选派给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徐特立当警卫。1953年又被选派给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检查署检查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作警卫。他这个班干的警卫工作,虽然不是首长的贴身警卫员,可他这个班与首长同住在一个大四方院中,首长住北屋,警卫战士住南房间。他们的任务是站岗,警卫四合院内外的安全,任务是艰巨的、光荣的。1953年12月,在军事练兵中,他苦学苦练,细心钻石,勤练勤问,在军事练兵中获有良好的战绩,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司令部、政治部评为三等功。因他机智勇敢,办事认真,严守秘密,受到首长的多次表扬。于1956年3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7年4月,为加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陈兴荣复员到沾化县农技局工作,后又到水利局工作二年,又被上级调往无棣县盐场任命党组书记。1961年,生活极度困难,他因家中上有老人,下有孩子,不得不回家照顾家庭,他含泪离开了无棣盐场,自愿离职回家救助家庭。回乡后,在本村一大队干民兵连长,到1966年又在薄家一大队干了党支部书记。这时文化大革命深入到农村,并且愈演愈烈,在胡批乱斗中,他被打倒,受到了不公平的批判,身心受到了严重摧残。他也是薄家村第一个解放出来的干部。不久,被薄家一大队选为大队长,主持村中的生产。干了三年后,由于身体原因,不再担任村中领导,一直务农到如今。

  二O一六年六月十二日,陈兴荣这个老干部、老党员不幸病逝,村里为他开了隆重的追悼会,在悼念他,他的骨灰葬入薄家公墓。

  杨国民,1927年生于一个贫困家庭,自幼父母又去世,从小领着弟弟杨国峰以讨饭为生。在要饭途中,在沾化县流口村,参加了沾化县区中队,做通讯兵和勤务工作。1946年区中队升级加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渤海军区特务团,后又编入了华东野战军10纵队,他参加了打泰安、孟良崮、济南战役,后编入28军82师,和本村的李光三同在一个营一个连,他参加了渡江战役、上海战役,解放了吴淞口,参加了解放福州战役。在攻打金门岛的前一夜,他已登船备航,但他接到师部命令,命他带一个侦察班到厦门侦察,厦门准备开一个庆祝会,作保卫工作。他下了船,李光三的船起航登上了金门岛。杨国民在厦门带着一个班,侦察时,被潜伏在厦门的特务连击两枪,两颗子弹从他腰眼中穿过,在福建军医院养伤一年多,因身体原因,于1952年1月,以伤残二等甲光荣退伍。退伍后,在村中任党支部委员、大队长多年,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为村民们办了很多善事,深受村民们的好评。他于2004年去世,葬于薄家公墓。

  王高峰,1928年生,1948年秋入伍,随军南下,在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服役。1949年又编入第三野战军九兵团59师177团2营9连任战士,他参加徐州战役、渡江战役,打南京、攻上海等战役。上海战役胜利结束后,他的部队编入第三野战军20军,于1951年11月,20军入朝作战,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黄草岭战斗中,因常期蹲卧在冰雪坑中,把两个大拇脚趾冻掉,八个脚趾都被冻掉三分之一。战斗结束后,他被送到国内养伤。伤好后,又选派到上海荣军学校学习。于1954年1月20日,以伤残3级甲退役回乡务农。1993年去世。

  杨国峰,薄家村人,杨国民的弟弟。杨国民在1941年入伍后,他干娘(王高峰之母)收养了他。到了1948年与干哥王高峰同时入伍,同在一个部队,退伍后,在东北生活了多年,回薄家村时年龄已大,他不善言语,关于他详情,不了解。他早已去世,葬薄家。

  于志英,薄家村人,1946年参加义和区武工队、区中队,1947年在袁檀林带领下入伍南下,后任秦皇岛市公安局副局长。

  李贻鑫,生于一九二四年(农历九月初二),一九四八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九四九年入党,曾参加过解放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后在南京军区炮兵司令部管理科,任司务长职务。一九五六年四月响应中央号召建设北大荒,转业到黑龙江省宝清县八九二农场任会计工作。一九六四年调山东原籍,曾在沾化县富国工商所任所长,后调下河乡任所长。一九七八年退休,后改为离休。于二OO八年病逝,享年八十四岁。

  李光三,薄家村人,1946年11月在本村入伍,参加沾化六区(义和庄)区中队,期间主要任务是剿匪反特,保护解放区的土改工作。1947年区中队升级成为渤海军区特务团,随部队南下,参加战斗多次。主要有解放济南,攻打泰安,战上海、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在部队中表现突出,多次受到部队首长的表扬。后特务团又编为华东野战军二十八军、八十二师二四四团。在1949年10月24日解放金门岛战役中,作为第一梯队,在金门垄口登陆,在古宁头战斗中被俘。在俘虏集中营中,受尽国民党士兵的折磨、劝降、利诱,他誓死不屈。于1950年5月份台海两岸对换俘虏时,他被换回大陆。在大陆审查一个月,他被确认,在台湾没有自首行为。但部队已在金门被俘五个月,不便再留部队工作为由,于1950年6月5日脱下军装回到薄家村。回家后为农。但是每当政治运动,他都是斗争对象,在文革中,扫大街、扫雪,挨批判,他受尽了凌辱,但他想起在金门我军伤亡九千官兵的事,他不喊冤,不叫屈,仍然默默忍着。时值1983年中央办公厅下发了4号文件:为在金门战斗中被俘人员,回大陆者,按月给予经济补助,并不能用歧视的眼光看他们。2010年山东省民政厅下发了寻找二十八军在金门战斗中,牺牲和被俘人员的通知,准备建金门战斗纪念碑。2012年4月李光三的名字,镌刻在山东省民政厅在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山东福寿园红星园的金门战斗纪念碑上。

  福寿园的副书记张翔说:金门战斗纪念碑的建立,是上级肯定了在金门战斗中被俘人员回来者,个个是英雄……那些叛徒、自首者,没有一个敢回大陆的,他怕人民找他算账……。李光三于1989年去世,葬于薄家公墓。

  李林,男,1964年4月出生,义和镇薄家村人,研究生文化,1980年参加工作。1980年11月任海军旅顺基地训练团战士,1981年10月任海军护卫舰第七大队520舰报务兵,1983年12月任海军护卫舰第七大队520舰、544舰、545舰译电员,1987年11月任海军护卫舰第七大队司令部参谋 ,1992年12月任海军护卫舰第七大队政治处干事 ,1993年2月任海军护卫舰第七大队543舰副政治委员 ,1997年3月任海军护卫舰第七大队543舰政治委员(副团),1998年2月任海军护卫舰第七大队副政治委员,2001年3月任海军观察通信第一团政治委员,2007年1月任海军潜艇试验试航训练基地副政治委员,2009年11月任中共大连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副主任 (正处)。

  薄其文,年,1966年5月出生,义和镇薄家村人,本科学历,1984年参加工作。1984年10月至1985年8月在青岛海军第一航空机务学校学习。1985年9月至1987年8月在海军航空兵独立第一大队工作。1987年 9月至1990年7月在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机械专业学习。1990年8月至1992年8月在海军独立第一大队担任机械师。1992年9月至1993年2月在青岛航院学习。1993年3月在海军独立第一大队担任分队长。并当年5月改为空勤,担任空中机械师。1995年6月担任付中队长,1998年6月担任中队长,2005年担任付大队长。现为正团职上校空中机械师。在此期间参加各类重大军事演习和训练任务,先后荣立三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

  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18年,薄家村集体共收入40万元,其中17万元来源于村集体土地承包,23万元来源于油田占地赔偿。村集体留存土地4000余亩,目前全部承包给个人进行种植,村集体每年收取承包费17万元。

  薄家村属西黄河故道,部分土壤盐碱程度较严重,现主要种植绿化树,村西主要种植大棚季果蔬,但位置不佳,交通不便;50岁以下人群大部分外出打工,多数土地由60岁左右的中老年耕种。

  该村打造了集休闲、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申丰庄园,建设草莓园、树莓园、开心农场等基础设施,主要以有机精品蔬菜、稀有杂果、有机草莓和树莓等特色种植为主。2018年,庄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3万余人,旅游收入达到30余万元,带动更多群众参与高效农业种植,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