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屋村

关键词:

  村庄基本情况:北大屋村位于义和镇政府驻地北2公里处。全村区域面积840亩,其中,耕地面积701.4亩。截至2018年年底,全村共83户232人,党员14名。北大屋村2018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5万元。

  村名来历:1923年,原沾化沙洼村李宝峰在义和庄北盖了一间大屋开设油坊,因在义和庄北一个大屋,故立村取名北大屋子。1991年5月,河口区人民政府行文村民委员会标准名称北大屋村。北大屋村位于老黄河故道,土地肥沃,东有沾利河,西有二庄二干,灌溉条件便利。

  主要姓氏:该村主要有张、杨、孙、王、杜、林、庄等姓,其中北大屋最早迁入户李宝峰与李泽金〔为沾化县县长〕干兄弟,当时住地屋子。1939年,杨福良、杨福增、张文斗、张麟宝、王友善等七户先后来此居住。杨氏由寿光大家洼刘呈子迁入,张氏主要由寿光大家洼张呈子迁入,王氏主要由寿光大家洼王呈子迁入,孙氏主要由寿光大家洼榆树园子迁入,杜氏由寿光侯镇迁入,庄氏由山东莒县迁入,林氏由义和镇七顷村迁入。

  全面发展的北大屋村:

  建村初期,北大屋村生产条件较差,农作物种植单一,主要作物为高粱、大豆、玉米,缺少生产工具、牲畜。缺少水源,地不平,靠挖井等水。没房子,住地屋子,靠天吃饭,遇灾害年头,只能靠挖野菜生活。

  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1953年成立互助组,1954年该村成立初级合作社,在村东盖起第一座集体所有饲养处,村民将牲口、农具入集体,从此结束了一家一户单干的历史,村民统称“社员”。当时该村以种植地瓜为主,种过油莎豆,搞过试验田,培育过玉米种。1986年种植葡萄80亩,同时种植梨树、枣树、苹果树等其他经济作物。2001年大力发展冬枣生产,现有冬枣园126亩,全村有葡萄园等杂果园200余亩,北大屋玫瑰香响誉全区。到2006年底,北大屋村人均收入4100元。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到2013年底,北大屋村人均收入12811元。到2014年、2015年,我村每亩葡萄达到纯利10000元左右。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由于土地少,大批剩余劳动力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从事第三产业的55人,主要集中在劳务等行业,其中从事劳务的35户53人、出租车2户2人。2015年种植小麦373亩,北大屋特色产业葡萄种植85亩。该村是义和镇种葡萄最早的村,号称葡萄专业村。也是义和镇各项工作较突出的村之一,先后被评为市级卫生村、五好党支部、先进村居、省级卫生村、远程教育学用示范村、市级小康文明村、义和镇北大屋村葡萄特色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玫瑰香”满北大屋:北大屋玫瑰香葡萄种植有30多年历史。1986年经杜信芝、张风花、张学儒等去外地考察,带领全村种植葡萄80亩,从大泽山聘请农艺师,住在我村指导葡萄种植技术。从大泽山运来石头杆子架葡萄,直接给我村带来了巨大利润,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专业村。2010年单宝华从水利局协调资金,又发展葡萄产业,村北种植面积增加40余亩,引进新品种,带领全村种植户到大泽山参观学习。2010年7月成立了“河口区北大屋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

      那棵大槐树:北大屋村位于退海之地,地下为咸水,没有名木,最早的树是张凤春屋后的刺槐树,1967年种,距今有48年树龄,槐树高约10米,树直径40公分左右,树势茂盛,见证着我村的发展和历史。

      北大屋旧貌换新颜:建村初始,村里没有统一规划,村民建房自主性、随意性比较强,建房屋杂乱无章,道路不平。随着住房的增多和经济发展,到80年代村两委开始对村宅基地划分,修整了几条村内道路,形成了南北一条主纵街,路西五条横街,路东四条横街。2003年我村对所有街全部进行了硬化,成为义和镇第一个户户通公路的村。2006年北大屋村参与了“市级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在主要街道修了排水沟。2009年在主路安装路灯8盏,使我村建设逐步规范化。2010—2014年,我村先后投资5万元,对村庄内所有街道进行了统一整修和绿化,对文化大院和中心街进行了统一粉刷,找了保洁员,主要街道摆放垃圾桶,垃圾日清日运,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2013年—2015年,在各街安装太阳能路灯共计33盏,丰富了群众的“夜生活”,全村逐步形成了道路整齐村庄焕然一新的面貌。

  经济发展情况2018年,北大屋村村集体收入4.5万元,来源于光伏发电收入。截至2018年底,北大屋村有外债71万元。作为省定贫困村,于2016年实施80KW光伏太阳能发电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5万元。北大屋村村民多种植葡萄,形成了北大屋葡萄品牌,现在葡萄种植面积约有60亩。

  知名人士:

  张玉平  男,汉族,1952年4月出生于北大屋村,1982年9月入党。1974年10月至1976年7月在滨州农校学习。1976年8月至1985年12月在原惠民地区任农业局计财科工作,任科员。1986年1月到1986年9月任原惠民地区农业局农经科副科长。1986年10月至1990年5月任河口区区委研究室副主任。1989年6月至1990年5月任义和镇党委挂职副书记。1990年6月至1991年12月任何口区计划委员会副主任。1992年1月至1993年9月任河口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河口区体改委副主任。1993年10月至1998年2月任河口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1998年3月至1999年4月任河口区审计局局长。1999年5月至2003年2月任河口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2003年3月至2004年6月任河口区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正科级〕。2004年7月内退,2012年4月正式退休。河口区第四次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纪律检查会委员。河口区第十五届人代会代表。1991年撰写的《浅谈河口区经济发展与对策》被河口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评为一等奖,撰写的《浅谈胜利油区经济发展中的工农兵共建问题》被刊登于《黄河三角洲研究》1993年第六期,此文1999年1月被编入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战略文典》。

  张福兴  男,汉族,1948年10月出生于北大屋村,党员,1965年3月参加工作。1965年3月在义和镇拖拉机站工作。1968年3月应征入伍在山东省军区后勤部,历任战士、班长、正连、副营、正营、副团、技术八级正团。1990年10月专业至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正处级退休。

  杨效庆  男,汉族,1966年7月出生于北大屋村,党员,1984年10月参加工作。1984年10月入伍,至1985年7月,在海军航空技术专科学校学习。1985年7月至1987年9月,海军航空兵二师六团一中队任文书。1987年9月至1989年9月,海军航空技术专科学校学习。1989年9月至1998年,海军航空兵二师六团一中队任机械师、副中队长、中队长。1998年至2009年,海军航空兵二师六团机务大队任副大队长、大队长,并于2004年改飞空中机械师。2009年至2011年,海军航空兵二师六团机务副团长。2011年至今,海军航空兵二师六团飞行员。多次参加南沙侦照、东海巡逻等任务,多次参加重大演习任务,荣立过三等功5次、二等功1次。

  张建国  男,汉族,1957年5月24日出生,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水产学校。1981年至1987年在沾化县水产局任技术员;1987年至1990年在沾化县新化养殖公司任技术科长;1990年至1992年在沾化县项目办任科员;1992年至1996年在沾化县李家乡任副书记;1996年至今在沾化区农业开发与扶贫办任副主任,并先后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于2005年被滨州市委组织部确任为“滨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

  张玉亮  男,汉族,1971年10月出生于北大屋村,1999年12月入党,毕业于山东省机械工业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山东省委党校法律专业,大学学历。1991年9月至1993年7月,山东省机械工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习。1993年9月至2004年4月,东营市河口区统计局工作,先后任科员、办公室主任、业务室主任。2004年4月至2015年11月,河口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历任办公室主任、纪检组长、副局长。2015年11月至今,任东营市河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张玲玲  女,汉族,1975年5月1日出生于河口区义和镇北大屋村。199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7月毕业于山东牧校牧医专业,全日制教育中专。2001年12月毕业于山东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在职教育本科。1995年7月参加工作。1995年7月至1999年4月义和镇党政办职员;1999年4月至2008年5月义和镇妇联主席;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区人事局毕业生就业办公室主任;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副局长;2012年8月至今,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张学军  男,汉族,1976年出生于北大屋村。2000年3月加入党。1996年参加工作。1993.09-1996.07 山东省城市建设学校房地产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1996.07-2002.03  河口区住房制度改革管理办公室工作。1998.08任河口房地产交易市场管理所副所长。2002.03至2012.04 河口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2002.05任河口房地产交易市场管理所所长 支部委员。2009.11任河口街道办事处二吕村第一书记。2012.04至2014.11任河口区人防办党组成员、副主任。2013.10任河口区驻京招商站副站长。2014.11至今任河口区水利局党组成员、副主任科员。

  孙志国  男,汉族,1974年6月出生于北大屋村,2000年12月入党,大学学历。1995年7月毕业于河南郑州测绘学校,分配到义和镇政府工作。2000年担任义和镇土地管理所所长。2003年6月提为副科级干部,担任义和镇武装部长职务。2011年12月调到河口区委党史研究室工作,担任副主任职务至今。

  杜洪波  男,汉族1976年3月14日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河口区蝗虫地面防治站站长。1998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任河口区农机局监理员,河口区农村能源办公室副主任、主任,2010年5月任现职。2012年5月至2015年9月任新户镇杏行村第一书记。

  光荣榜:

  2003年6月北大屋党支部被中共河口组织部授予“五好”村党支部。    2003年12月义和镇北大屋村被东营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市级卫生村”。    2008年2月北大屋村被中央河口区人民政府授予平安河口建设“先进村居”。    2009年授予北大屋村为“河口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北大屋村接收点”。     2009年4月北大屋村被中央东营市委组织授予“东营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示范村”。     2009年12月,北大屋村被东营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省级卫生村”。     2010年1月北大屋村被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市级小康文明村”。     2010年2月北大屋村被中共河口区委河口区人民政府授予“平安河口建设 先进村居”。     2010年北大屋村被授予义和镇北大屋村葡萄特色基地。     2012年3月北大屋村被中共河口区人民政府授予“平安河口建设 先进村居”。     2012年5月北大屋村被中共东营市委组织部授予“东营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四位一体’特色基地”。

  大事记:

  1923年李宝峰盖房建油坊,立村取名北大屋子。

  1939年杨福良、杨福增、张文斗、张麟宝、王友善等七户由寿光迁入北大屋子。

  1953年成立互助组。

  1954年成立初级社。

  1955年成立高级社。

  1958年北大屋村打水库(向前社期间)。

  1959年10月由东北村分出(原属东北村第十小队)。

  1959年北大屋子村畜牧场成立,养猪、羊、马等。

  1962年成立生产大队,下设2个生产队。

  1963年创办1-2年级小学,5间土屋,学校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

  1963年6月北大屋村成立乡村诊所,张贤儒任“乡村赤脚医生”。

  1966年7月成立革委会。

  1970年恢复生产大队。

  1972年北大屋村成立集体副业队。

  1973年至1977年北大屋村副业队水利指挥部、水电、钻井施工。

  1984年建立北大屋村委会。

  1984年村建设砖石结构学校6间。

  1984年7月全村实现了电灯照明。

  1984年成立计划生育协会。

  1984年义和镇归东营市,乡村诊所改为村卫生室,张贤儒任北大屋村农村医生。

  1985年北大屋小学,四、五年级并入义和镇东北村小学,一、二、三年级本村就读。

  1986年全村种植葡萄80亩。1987年建设北大屋文化大院(现文化大院)。1987年村通水管(村里设了三个水头)。1988年全村户户通上自来水管。1992年开始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92年北大屋村办小学并入义和镇中心小学。

  1992年村内主街进行硬化,修宽长四米,全长一公里的柏油公路。

  1993年本村建造泵房,按时供水。1998年至2003年北大屋村张建成成立帘子厂,用芦苇篙杆打帘子。1999年实施小康型自来水工程,河口自来水户户通工程,每户装上水表。2000年村上90%户安装电话。

  2002年全区实现农村合作医疗,《河口区农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暂行办法》成立。村卫生室改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北大屋因村小人口少,取消了北大屋村卫生室。张贤儒从医39年,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为农村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2003年有线电视入村。2003年投资40万元修建柏油路2000米,成为义和镇第一个户户公路的村(市烟草局包村投资)。2004年安装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月水利局下派包村干部单宝华任北大屋村第一书记。2009年11月,村安装路灯8盏,立旗杆。2010年7月单宝华、张玉来、杨效泉、王俊彬、杨校军、杨效德六人投资三万元成立了河口区北大屋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2012年村内公路全部照面3公分(水利局包村投资15万)。2012年11月至2015年10月河口金融办主任郭树壮包村。2013年至2015年我村共安装太阳能路灯33盏。2013年10月村水管全部换成智能水表。2014年村电网改造。2014年村北两公里公路照面。2015年北大屋村至义和镇养老院公路照面。2015年10月至今商务局商贸管理股股长邢成明来我村包村。2015年村北立信号塔。2015年村北立高压线杆两极。2015年村会议室安装空调。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