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吕村

关键词:

  二吕村位于河口城区北半部,前隔河滨路与城区相连,北为农田与林带,距离不远就是新修的桩埕路,东临六吕村,西靠刘坨村。全村土地面积1700亩。土质属沙碱性土壤,主要种植棉花等农作物。

  2015年,全村273户,707人。主要有吴、王、张、刘、袁、宋、林、盖、崔、门、毕、蔡、车、陈、程、董、杜、房、郭、胡、荆、井、孔、李、梁、史、任、卢、赵、徐、朱、周、于、杨、许、魏、孙、苏、石、沈、邵、尚、曲、邱、秦、夏、薄、代、单、冯、付、韩、黄、冀、靳、吕、马、毛、聂、庞、裴、齐等62个姓氏。

  二吕村属河口城区规划内村庄,建村之初有着广阔的土地资源,后来胜利油田和地方政府相继落户河口,二吕村为支援油田和地方城市建设,贡献出了大量的土地。尤其是油田,1973年初来之际,二吕村原有的小椿树地块和村南的近四千亩土地无偿划拨奉献给了胜利油田河口指挥部,土地大面积减少,视地如命的100余口村民,因为土地的骤减原因返回了原籍垦利、利津老家。直到1987年,人口才有了明显回升,上升至360人。

  二吕村的由来与变迁

  (同八吕)

  繁荣的个体经济

  二吕村靠近城区和河口采油厂驻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1983年开始,村民购置车辆,从事油田公路修建、生产场地的土方、建筑材料运输等,1990年,全村发展到大小运输车辆30余台(部)。

  1985年,在河口区成立后的建设时期,需要大量的土方进行建筑回填和修建道路,二吕村群众利用12马力拖拉机为城区建设输送大量的土方。他们或一人一车、或二人一车,从本村村北的荒地上取土,由于管理不严格,取土秩序有些乱,为了规范取土行为,村两委在村西北角划定了取土场地,集中一个地方进行取土。计划通过取土,带出一个水库,用于农业生产。在取土过程中,他们在取土场地的深处还挖出了贝壳砂,有人抓住了这一机遇,不再拉土,而是专门从事贝壳砂的采集,卖给搞饲料加工或者其它用途的人,采砂人利用泥浆泵将贝壳砂抽出到铁网子上,将水控干,运到取土场外边,集攒上一些后运出或者饲料厂来车拉,他们干这活干了不短的时间,至到养殖的用贝壳砂少了,效益不行了人们才不干了。拉土的土场按照规划真得形成了一个小型水库。但由于缺少引水水源,只有在夏季才能蓄存上点水,这个水库没能真正发挥作用,前几年,村里有人利用这个水库进行特种养殖,饲养野鸭等禽类。

  50型以上拖拉机和其它机械以长途运输为主,运送石头、水泥、沙子、钢筋等建筑材料。那时油田的油井大多是单井,没有联上管线,采出来的油要靠车辆来运送到首站(油田原油集输站),油田车辆不够用,就雇佣个人车辆进行原油运送。为了规范运营行为,乡里成立了运输联社,与油田统一进行结算、签订运输合同等。随着油田车辆增多和管线的铺设,拖拉机运输逐步退出油田市场。

  1988—2000年,随着河口区的成立,城市建设飞速发展,一些在外地来的建筑队上干活的村里的年青人发现,城市建设大多都是外地的大型建筑队伍,他们大多是在当地雇佣一些民工参与建设,但一些小型工程大队伍不愿干,但缺了又不行。他们瞄准了这一行当,成立了多支小型建筑队。主要从事油田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工程,如管理房、使用平房、设备房、疏通排水沟等,年创产值近百万元。随着建筑队伍的规范化建设,一些村民又发现了建筑设备出租行当,建立起了出租行,为来河口进行建筑施工的企业提供架杆、架板、搅拌机、塔吊等设备。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个体工商户发展很快,并且成为村民经济收入主体。2000年,全村个体户发展到8家。其中,日用百货与小型超市3家,饭店、宾馆等服务业5家。

  二吕村为了壮大个体经济,规划建设首集市场,1997—1999年,按照河口城区建设规划设计,该村沿河滨路建设商业用楼房,东起今河滨小区南门,西至河口街道驻地,建起了二层商铺,有的户自己开发自己使用,有的户建好房子后出租。与六吕、八吕村的商户在河滨路北侧形成一条商业街。主要经营百货、饭店、宾馆、汽车修理、花卉、诊所等服务业。

  新村建设

  二吕村靠近河口城区,属城郊村。虽是农村,城市的辐射带动,村民早早就享受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由于土地少,村民以外出打工为主要生活来源,由于村内实行过多次村庄规划,但由于执行不到位,村内较乱,直到2013年初, 河口街道结合二吕村实际情况启动二吕旧村改造工作,投入资金近3.4亿元,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回迁安置楼建设已分配到户并入住。

  河口街道二吕旧村位于河口城区北侧,此次旧村改造范围为滨孤路以北、河滨小区以西、河口街道办公楼以东、环城水系以南区域;改造区域占地651亩,区域内包括二吕村民及外来人口共602户、1400余人(其中二吕村民679人),共搬迁拆除551个院落,整个旧村改造搬迁面积近9.5万平方米。

  具体工作开展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扎实开展前期摸排,夯实旧村改造可行基础。此次改造工作正式实施之前,街道与村组织力量成立了10个工作组进村入户、提前对旧村房屋评估锁定,摸排民意、对重点问题广泛征求意见,绘制了村内人员关系分布图和二吕旧村改造房屋分布图;根据上级政策、结合村情民意,制定《河口街道二吕旧村改造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对难点、焦点问题作出应急预案;先后发放9类告知书、8类入户通知单、5类政策明白纸,使旧村改造工作及改造政策家喻户晓,为旧村改造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和谐组织旧房拆除,保障旧村改造有序实施。在2013年8月份正式开始旧房拆除以来,本着和谐搬迁、让利于民的思想,河口街道严格按照搬迁政策,耐心细致与村民进行沟通,同时积极协调筹措资金,及时兑付旧房拆除补偿款,打消村民搬迁顾虑,旧房拆除工作得到了绝大多数村民支持。签订安置协议书共6大类、拆除旧房526处,累计兑付旧房拆除补偿款约8500万元,做到了取信于民、和谐搬迁。

  三是合理推进规划建设,确保旧村改造回迁安置。为确保改造区域内的搬迁户尽快回迁安置,自2013年起,在海康路两侧压茬建设两期回迁安置房。海康路东侧区块建设8栋180户,均已交付使用。

  海康路西侧区块占地约115.9亩,现一期工程22栋510户约67000平方米的建设施工已完成,项目投入建设资金2.56亿元。截至目前已分配到户,自2016年7月5日起逐户交房、交钥匙。

  2014年8月,河雁路北二吕村8栋四连体、27栋六连体共194处宅基地已分配到户并开始建设。

  沾化县农林局干部张崇宗被敌特杀害

  我叫王树堂,我爷爷原来在共合村担任村长,在我小时候村里发生了张崇宗被敌特杀害事件。

  1946年,家是现在的垦利县胜坨镇辛庄村的张崇宗与阳信县的焦登义都是当时沾化县农林局工作人员,他们受沾化县农林局的委派,在义和以东负责东片的农林工作,驻在刘坨村。

  初秋时节,张崇宗到八区二八吕村(现在的二吕村,当时叫共和村)了解情况,他来到了共合村村长王槐三(我的爷爷)家中,与自卫团团长陈玉芝、农救会长张金明、以及张登秀、王俊周等人在一起座谈。到了黄昏时分,突然来了十几个人,他们都带着枪,一个为首的人说:我们是沾利大队的,这次来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这一带老百姓的安全,需要和村里的负责人接个头,联系一下工作。在场的人们还没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再加上看到带枪的人心里有点怵,还没想好怎样答复,张崇宗搭了腔,他说:我是沾化县农林局的干部,我与同事两个人负责义和东片的农林工作,驻在刘坨村,有事可以和我们联系。原来说话的那个人就说,哪好,你领我们到刘坨村,我们一起商量一下今后的工作。说着话他们就往外走,刚走出不远,就有两个人就走在了张崇宗的身后,张崇宗向左他们就向左、张崇宗向右他们就向右,这让张崇宗想起了上级的通报,最近,有身份不明人员到各解放区活动,他们打着各种各样的幌子,找村干部和驻村干部,有的同志已经受到伤害,提醒大家在工作中要注意安全,同时也要将情况及时向上级通报,以便及时打击敌人、保护群众。张崇宗通过试探,怀疑这帮人来历存在问题,是冒充沾利大队的,他就提高了警惕,就想跑出去,给村里报个信,组织人员消灭这些冒牌的沾利大队,给人民群众一个真正的安全环境。在走出村不远,路过一片玉米地时,张崇宗撒腿就向玉米地里跑,想利用自己道路熟的优势避开这些人。这些人一看,知道自己的身份被看穿,就撕下了伪装,直接向着张崇宗跑的方向开了枪并追赶上去,张崇宗跑了不远就被乱枪给击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村里的人们听到枪声,立即组织起民兵再追赶时,已找不到这些匪徒的踪影。

  1969年冬,二吕村来了利津县公安局陈庄派出所的干部,这时我已从部队回来在村中任职,由我接待了他们,据他们介绍说,在利津县清理阶级队伍活动中,在辖区的治河三大队摸排出一个人属于漏网分子,根据这个人供述,1946年初秋季节,曾经与另外12个人在这里杀害过一个人。当时他们是国民党的杂牌队伍,被打散后想回部队,又怕遇到八路军的正规部队,就打着沾利大队的名号,在这一带路过,想往西寻找自己的大部队,路过本村时,他们想摸摸情况,找个人给带路向西走,顺便补充给养。当遇到张崇宗后,他们认为来了机会,抓一个县里的干部,不仅可以了解许多别人得不到的信息,而且可以轻松地避开沿路的盘查,一举多得。没想到被张崇宗发现了他们的企图,只好开枪将其打死灭口。事情发生后,他们就一路向西边逃边寻找队伍,后来联系上部队,被编入国民党军队的正规部队。全国解放后,他无处可去,只好回到了家乡,没想到被清理出来。听说这个人后来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村长王槐三家被烧事件

  原沾化八区二八吕村(现二吕村)是老解放区,属于共产党八路军的后方。

  听我(王树堂)爷爷讲,1946年秋,那时他在村里任村长,在刚刚发生了张崇宗被杀事件不久的一个傍晚,有一伙人来到本村,他们打听着要找村里的干部,在别人的指点下,来到了我们家。这时爷爷上地了,家里的其他人有事外出,家中没有人。这伙人二十多个,荷枪实弹,就在家门前吵吵闹闹,很远就能听得到嘈杂的人声,好象说他们是国民党的部队,来到这里,村中的干部没有一个人露面,是瞧不起他们,并且越说越激烈,情绪激动起来。我爷爷这时在庄稼地里看庄稼成熟情况,转到了村前的时候,听到了这嘈杂的声音,看到当时的情况,又想到上级刚刚传达的防匪防特的通知和前几天张崇宗被害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他提高了警惕,没有急着回家,在一旁先观察观察。这伙人见等不来人,就认准了是躲藏起来了,就让人到处找村长,多处查找没有找到,就让人召集了部分村民,当官的给村民训话说:我们是国军,来到这里,你们的村长只接待八路军,对我们国军不理不睬,跑出去躲起来,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今天就将他的房子烧了,庄稼点了,看他以后还敢不敢对我们这样。接着就安排手下点着了屋里的蚊帐,引燃了房子,又把场院中的庄稼粮食全部点上了火,村民们慑于淫威不敢救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将村长家的房子、庄稼烧光了。这些人看到村民眼中的怒光,又找不到村长,只能放个狠话,悻悻地走了。

  事后,我爷爷也不敢在此居住了,就迁到利津县罗家乡前梁村亲戚家中居住。为了保家卫国,让我的叔叔王俊周参加了八路军,转战南北,后转业到了其他地方。建国后我们一家才重新返回二吕村居住至今。

  甜水井与沙子井

  本村村民刚到此地垦荒时,靠饮用绵条沟的水生活,后来,积水没有了,饮水成了村民的难事。他们开始到处找水,在离现村北五里的沙土洼子里挖了一口约二米深的井,渗出了甜水故取名“甜水井子”。

  1935年之后,由于村子南迁,离甜水井位置远了,取水不便,村民们开始在村前挖了几口小井找水,但渗出的都是咸水。有一天,他们在绵条沟内挖土掘井时,发现在沟底一米深处挖出贝壳沙,当把贝壳沙取出后,发现里面蓄存着大量的清水,而且取之不尽,水比较甜,能饮用,因为此井井底有沙子一样的贝壳皮,故取名“沙子井”。春天干旱的时候,四周取水的人再多,该井的水也不见少,如果好几天没有来取水,该井的水也不见多,因此人们都叫它神井。初一、十五村中的老人就“上香”、烧纸祈求神灵保佑沙子井不变咸。

  1958年冬,四扣公社派干部带四扣中学的学生来此安点采沙,加温炒制贝壳作为肥料,用于改良盐碱土壤。在当时采贝壳沙的坑中,蓄有大量的水,用抽水机抽都不见少,当地老人说此沙子井通海。

  2005年,河口公安分局在绵条沟边建设办公楼和宿舍楼,就在沙子井附近,将沙子井填了。在处理基础时,地下水涌的太多,无法将水涌堵住,据说多用了不少的沙石物料才将水堵住。

  人物名录

  张希纯  1922年10月出生,1944年12月入伍,1945年6月牺牲于滨县三候里庄,烈士。

  吴炳义  现任广州南方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付传国  现任山东建筑工程大学副校长兼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吴炳礼  现任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付建生  现任胜利油田油地工作处办证科科长。

  王景华  现任新华保险公司地市级总经理。

  卢玉峰  现任河口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

  王建华  现任河口街道中心小学教师,小教高教职称。

  盖志强  现任河口区经信局局长。

  张守增  现任河口区信访局局长。

  卢玉洪  现任河口区物价局副局长。

  吴宗涛  海南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主任科员。

  朱庆叶  2010年河口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东营市十佳计生主任。

  历任村党支部书记

  张宪功  1952—1959

  张良才  1959—1966

  张宝俊  1966—1987

  王树堂  1987—2000

  吴炳军  2000—2004

  王利华  2004—至今

  历任村委会主任(村长、大队长)

  王如江  1937—1941

  王槐三  1941—1947

  牟俊善  1947—1954

  张良才  1954—1963

  张升云  1963—1967

  王树圣  1967—1968

  张保俊  1968—1974

  张青林  1974—1979

  宋松立  1979—1984

  王树堂  1984—1987

  宋松立  1987—1989

  盖春生  1989—1990

  张树祥  1990—1993

  王树堂  1993—1995

  张树祥  1995—1998

  张树军  1998—2000

  张如平  2001—2004

  王利华  2004—2007

  林吉军  2007—至今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