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鹊镇

关键词: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李鹊镇紧紧围绕“高效生态、绿色发展”总体定位,牢牢把握“农业强镇、物流重镇、休闲名镇、园艺小镇”发展目标,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真抓实干,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2018年1—11月,全镇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68万元,同口径增长27.47%;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4.4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5.64%,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一、地理位置

  李鹊镇位于广饶县城南2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

  3656-3701,东经11817-11824,北邻广饶街道,南与临淄区接壤,西是博兴县,东是淄河。镇政府设在李鹊村,距县城8公里。河辛公路贯穿南北,兴广铁路东西穿越,并设有火车站—李鹊站,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

  历史沿革:历来政府驻地都设在李鹊村,该镇明清两朝代属乐安县安仁乡,民国3年(1914)1月30日乐安县因与江西省乐安县重名,故恢复旧名广饶县。该镇为广饶县第三区,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10月划归临淄县第6区,1945年8月又划回来,仍为广饶县第三区。1942年12月,城郊区的朱安、杜安两个乡划归三区,1954年1月,又把两个乡划归城郊区,同时又把十区的李叶、封杨、吕明3个乡划归三区,1958年5月,又把3个乡划回张枣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三区分成了两个人民公社,李鹊人民公社和小张人民公社,自此分成了两个行政单位。1984年7月进行机构改革,公社改为乡,2001年2月12日,李鹊乡和小张乡合并,建立李鹊镇。

  本镇全是汉族人口,共有88姓,李姓人口最多约4900人,侯姓1人,孟姓4人,韦姓9人,为最少人口。人口来源:1、古居此地人口,只有6个村,现存人口约100人,明朝初期从山西洪洞县迁来。2、从直隶(河北省)枣强县迁来。3、从河南省迁来。4、1961年广饶北部灾荒严重,来本地的移民多数在灾荒好转后回去了,但也住下了一部分,现约50人。5、2000年接收三峡移民26户107人,安排在6个村里。

  基本情况:本镇南北最大距离9.8公里,东西最大距离10.8公里,总面积66.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659亩。2011年共有  11433户,37292人,60岁以上老人6320人,其中60-70岁3628人,71-80岁2632人,90岁以上的60人,暂无百岁老人。幼儿园在园960人,小学在校生1719人,初中在校生1738人,本镇无高中。本镇属平原地带,黄土地占2/3,黑土地和黄沙地约占1/3,有两条河流,东有淄河,西有渑水河,都是南北流向,约在1970年后,上游截水,所以两河都干涸了。本镇土地肥沃,树木茂盛,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广饶县的好地方。

  二、党政建设

  本镇最早的共产党员是黄坵村的耿贞元(1890-1932),他与妻子迁居益都县,民国13年(1924年)在益都加入共产党组织。张郭村的颜世彬(1899-1931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加援法华工组织,大战结束后他未回国,周恩来、赵世炎等约在20世纪20年代在法国介绍他入党,此二人下文有专门介绍。

  1926年7月,耿贞元任广饶特支委员,他在黄坵村发展党员,建立支部,他任支部书记,这是李鹊镇最早的党支部。1928年秋,耿贞元调省委工作,支部停止了活动。

  1938年2月,鲍家村的孙瑞甫受广饶县委托,在广饶三区开展抗日工作,他在各村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组织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区中队,从此建立了李鹊镇党委。

  三、经济建设

  (一)农业

  李鹊镇是农业区,自古以种植农作物收入为生,在旧社会农业是2年3收,春天种高粱、谷子,秋收后种小麦,第二年收了小麦种大豆,收了大豆为田春。亩产:小麦60公斤、高粱70公斤、谷子55公斤、大豆55公斤,收了小麦还种少量黄菸,亩产60公斤。解放后,1950年实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富农的部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1956年开始办互助组,紧接着办初级社、高级社,1958年办人民公社,农业走上了集体化道路,但产量没有提高。1981年开始,实行家庭土地承包制,产量逐年提高。在上级号召下,为了提高产量,1975年两乡成立了农技站,推广农业技术,推广良种。农机站也相应成立,为农民耕地播种,水利站也开始建立,为农民打井,推广灌溉技术。1980年农电开始应用,1989年,李鹊农电站建立,农民浇地开始用电。由于各方面的配合,到1991年,李鹊乡被东营市评为“亩产吨粮乡”。1992年农民开始学种大棚蔬菜,收入较好,2011年全镇有大棚  5000个,占地5000亩。农民生活,以细粮为主,有肉、蛋、青菜,生活美满。2011年全镇人均纯收入9654元。

  (二)工业企业

  解放前,本镇没有工业,只有小手工业,做香、织花边、织布、铁匠、木工等。人民公社时,曾大办工业,两乡都有铁木厂、农具厂、砖窑厂等。改革开放初期,办了面粉厂、建筑队、养牛羊猪场等。随着形势的发展,集体厂子实行个人承包,一些新厂诞生了。2011年,全镇工厂达到200家。

  解放前本镇无企业,解放后办起了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供销社,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大发展,供销社实行个人承包制。

  (三)林业

  房前房后、场院边、街道旁植树,是农民的习惯,现在还遗留下一些古槐,小张、西水、前里、太一(枣树)、赵庄、张郭等村都还保留几株古树。

  1976年小张乡建苗圃一个,占地70亩,栽种刺槐和梧桐,1982年停办。1978年李鹊乡在现水泥厂处建苗圃一个,占地80亩,主要种植刺槐,1988年停办。1997年在前大村村北建苗圃一个,占地10亩,主要种植银杏。

  2012年,响应上级号召,大力发展林业。按照“一年起步 、两年突破、三年成形”的目标步骤,沿新潍高路、河辛路、兴业路两侧纵深1000—1500米,规划了优质苗木基地1.2万亩。截至目前,全镇万亩优质苗木基地通过内引外联,强力推进,按照“一企业一园林一项目”的建设模式,入驻企业21家,建设苗木基地8600亩,总投资达3.2亿元,苗木基地建设雏形初步显现,并且通过苗木基地带动苗木专业村和专业户发展。造天蓝、树绿、水清、气新、景美的生态环境,建成广饶乃至东营城南花园和休闲观光区,将苗木基地建设及苗木产业发展作为生态工程、提升工程、富民工程,积极对接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景观绿化苗木生产、生态果品采摘、生态饮食服务、生物医药种植加工、冬暖式花卉大棚、温室育苗、林下作物种植、休闲观光特色园林及生产服务设施。

  (四)畜牧业

  解放前农民就有养鸡、鸭、鹅的习惯,每户少则5、6只,多则10几只,蛋主要是自食,少量出售。为了种地,家家都养牛、驴、骡、马,目的是为耕种之用。人民公社时期,社里都有饲养场,集中养牲畜,目的是耕地拉车。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化代替了畜力,现在农民基本不养牲畜了,但养鸡场、养鸭场、养猪场、养奶牛场等发展起来了,2011年全镇有210家。

  四、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事业

  (一)政府

  战争年代,政府没有固定办公地点,解放后政府办公点设在李鹊村地主的空房里。1962年,上级决定李鹊第十初级中学停办,李鹊政府搬进了十中,从此有了固定的办公地点。1978年在政府西边建大礼堂一个,从此召开大会有了室内会场。1986年8月,建办公大楼一座,3层,共1600平方米,2006-2007年建宿舍大楼3座,每座5层,共5680平方米。1998年新建大礼堂1座,共2400平方米。2010年又在办公楼后建2座宿舍楼,水、电、暖齐全,办公实现现代化。

  (二)教育

  李鹊镇人民自古就重视教育,大村都有私塾学校。民国时期,在李鹊永宁寺办高等小学一处,培养了很多人才,有的走上了我党的领导岗位。此校一直到1937年日本鬼子来了才停办。同时小张村也办了一处高等小学。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村都办村级小学和识字班,大村成立初级中学。为了提高质量,1982年,李鹊把四处联中合并,成立李鹊中心初中,小张也把联中合并,成立小张中心初中,以后各初中都修了教学大楼。2008年,小张中心初中与李鹊初中合并,全镇只有一处初中,小学也合并,现在只有小张小学和李鹊小学两处。原小学校舍,成为幼儿园,2011年,中心幼儿园建大楼一座,2659平方米,从幼儿园到初中都是免费上学,1992年就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1960年国办学校“广饶第十初级中学“筹办,1962年停办,1970年,李鹊高中筹建。广饶十中每年招生2个班,1989年停办。1976年筹建小张高中,广饶十九中,每年招生2个班,1981年停办。

  (三)卫生

  解放前本镇无卫生组织,村中有自学成才的中医给群众看病,此时儿童死亡率很高。解放后,1959年李鹊卫生所建立,1971年小张卫生所建立,后都发展为卫生院。2001年两院合并,负责全镇的卫生事业,各村都建有卫生所,有民办医生(赤脚医生)负责本村的卫生工作。1997年,全民实行合作医疗,国家每人每年投资275元,个人交60元,保证了全民的健康。

  (四)文化

  解放前各村都有文艺队,春节期间,串村演出。大村还有剧团,春节后演出。赵寺村的庙会日(正月十六和元月十九)非常隆重,每年都放礼花、唱戏。日本鬼子来了,一切都停止了。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各村都有文艺宣传队,大村也有剧团,每年都举办县、镇汇演。1956年有线广播建立,从50年代开始收音机、录音机开始进农户,80年代黑白电视机进农户,继而彩电进农户。现在是彩电、座机、手机、轿车普遍应用。

  本镇有名的寺庙:赵寺村的皆公寺,李鹊村永宁寺,小张村白马寺,张郭村白马寺,此四个寺庙都有简介,其它村的寺庙还很多,但都未留下寺名。另外文化遗址有24处,八博士墓本镇有3个,在市博物馆存的石像,有本镇的6个。现在各村都先后建设了“文化大院“,体育场,场内都设有现代健身器具,图书室藏书若干,供村民阅读。

  五、人物

  (一)古代人物

  董永,董家村人,生于东汉,古代二十四孝之一。

  李舜臣,李鹊村人,明嘉靖年间会元,殿试进士,官居吏部考功清吏司署员外郎主事,著作颇多,死后有御葬。

  孙三杰,里大村人,明天启五年进士,任知县有功,升任兵科给事中,后被革职回家,56岁谢世。

  刘应龙,小张村人,清嘉庆进士,任龙西县知县多年,后回家教学,培养了多名进士。

  马作肃,黄坵村人,清康熙15年考中拨贡,又考中进士,曾任河南尉氏县知县,辞职后回村教学。

  李 若(乐),清朝进士,被陷贪污而处死,开除功名。

  刘之嗣,小张村人,武艺高强,明崇祯时,被招为衡王驸马。

  李金鏊,张郭村人,清朝农民起义领袖,后被青州太守杀害。

  (二)现代人物

  颜世彬,张郭村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参加华工支援法国,在法国由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周恩来、赵世炎等在20年代介绍入党。1928年回国,周恩来派他来山东任山东常委,青岛市委书记。1931年由于叛徒出卖而牺牲。

  耿贞元,黄坵村人,1924年在益都加入共产党,以算卦为掩护,给山东省委做联络工作,1932年在益都发动农民武装起义而被捕,8月28日遇害。

  李文华,西辛村人,1931年生,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博士后,曾任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主席,是国际、国内的大科学家。

  李青山,太和村人,汉奸团长,解放后被枪决。

  崔增龙(崔九),民国时期土匪,南赵村人,韩复渠派兵在沙窝村将崔九消灭。

  六、荣誉

  (一)2011年度荣誉

  1、2011年度,被中国绿色生态城镇推荐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国绿色生态名镇。

  2、2011年度,广饶县李鹊镇敬老院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3、2011年度,广饶县李鹊镇被山东省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

  4、2011年度,广饶县李鹊镇被山东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授予山东省生态产业示范乡镇。

  5、2011年,广饶县李鹊镇李西村被山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山东省级卫生村。

  6、2011年,广饶县李鹊镇东辛村被山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山东省级卫生村。

  7、广饶县李鹊镇被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工作领导小组授予东营市2010年度粮食生产冠军。

  8、广饶县李鹊镇被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工作领导小组授予东营市2010年度农机化冠军。

  9、2011年3月,广饶县李鹊镇被中共东营市委、东营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10、广饶县李鹊镇东柳村被中共东营市委、东营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2010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模范村居。

  (二)2011年度以前荣誉

  体育先进乡镇、十强乡镇、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乡镇、全市模范乡镇人民政府、农民收入冠军、先进党员活动室、农村基本实现小康乡镇、市级文明单位、十强乡镇、创“六好”先进党委、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先进示范单位、粮食生产冠军、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创安工作先进乡镇、敬老模范乡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市“老骥立功”活动先进单位、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乡镇司法调解中心建设先进单位、全市安全文明乡、市工商联系统2005年度基层行业组织五好商会、文明信用乡镇、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2006年度招商引资二等奖、全县创建小康文明村先进乡镇、2006年度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先进单位、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先进单位、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表彰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议到我县视察活动筹备工作先进单位、创建省教育工作示范县先进单位、文明信用乡镇、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最佳组织奖

  七、附记

  1、1951年,有114人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31人牺牲。

  2、在各个时期,全镇人民参军参战,支援前方,共有233人为国捐躯。

  3、1934年古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日本鬼子在艾家村试验一枪能打死几个人,把赵寺村的9人,排成一队,一枪当场打死6人,后又死2人,只有1人活了下来,这就是日本鬼子制造的艾家惨案。

  4、2004年“李鹊镇书画联谊会“成立,研究书画文化,展出作品,深受群众欢迎,会长刘光兰,副会长马九平。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