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新村
村庄基本情况:北新村北与义林村接壤,南靠小岛河,东依新红路,西靠西干渠,西北与新育林村接壤。该村有西张、二十四两个自然村组成。该村版图面积2541.72亩,耕地面积1305.86亩,属沙碱性土壤。全村共有43户居民,117口人。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棉花、玉米等。
村名来历:1960年,本县宁海公社西张家庄村部分村民迁此建村,取名为“西张村”,1961年立西张大队。1964年,本县下镇公社二十四村部分村民来此建村,并沿用原村名为“二十四村”,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两村合并起名新立大队,1980年8月31日,因县内大队重名而更改为北新大队。1984年7月建北新村民委员会,村名沿用至今。
主要姓氏:该村主要有张、王、李、赵、刘、于、马、田、孙、生、吴、许等姓。
知名人士:侯岱印,男,1958年12月出生,1981年7月参加工作,东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北新村在建村初期,生活条件差,村民们住草房、搭窝棚,照明靠灯,吃水挖坑。村庄以人力为主,役畜为辅,旱涝不保,靠天吃饭;种植模式粗放,广种薄收;种植品种单一,主要种植小麦、大豆、高粱等粮食作物,亩产量100多斤,生活非常困难。大集体时期,村民们互帮互助,生产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水利设施不配套,土地返碱严重,粮食产量仍然不高,温饱仍成问题。
1981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公社连年搞秋冬农水会战,大修水利工程,粮食产量从亩产量不足100多斤猛增至近千斤。村里筹资建起了水库,村民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部分村民开始发展多种经营。农业收入占村民收入的60%,养殖业收入占村民收入的20%,服务业收入占村民收入的10%。劳务输出收入占村民收入的10%。全村2014年人均纯收入万元以上。
随着土地流转,大批农村劳动力走出农村,从事工、商、服务业以及外出务工,收入和消费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的土草房变成了一排排砖瓦房,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小汽车、面包车、机动车家家都有,有的还住上了楼房,村民过上了现代人的生活。
2000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多项惠民政策,免除了农业税,农民种粮、种棉有现金补贴。购买家电和大型农机具有政府补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达到了全覆盖。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领取120元基础养老金。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 ,学生上学免除了学杂费,上学有校车接送,村民生活逐步走向小康。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