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站村
村庄基本情况:东林站村东邻宋沙村,西与耿家村毗邻,南与幼林村相望,北与董集村接壤。1958年,部分村民从鲁西梁山县迁来,初在国营黄河孤岛林场东护林站处(友林村后)建村,后村庄搬迁,大多南迁另立新村,少部分西迁现址建村,1965年与幼林村合并,隶属建林公社幼林大队。1984年与幼林村分开,单独设村。同年公社改乡镇,2001年建林乡与新安乡合并成黄河口镇,该村归黄河口镇管辖。版图面积1007.7亩,耕地面积635.27亩,属沙碱性土壤。全村共有36户居民,123口人,皆汉族。村民原籍多为东平、梁山等县,传统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棉花、玉米等。
村名来历:1960年孤岛共青团林场成立,该村原址恰在林场东林站处,因而起名“东林站村”。后原村分开,一部分村民南迁,一部分村民西迁现址建立新村,仍沿用原址村名为“东林站村”,1965年与幼林村合并为幼林大队,1984年与幼林村分开,仍叫东林站村,1986年建东林站村民委员会,村名沿用至今。
主要姓氏:该村现有孔、刘、胡、林、宫、薄、方、田、李、庄、岳、王、尹、吴、陈、国等姓。
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建村初,居住、生活、生产条件差,村民以穿衣吃饭为主要目标,用简陋的工具和人力开荒种粮,不得温饱。人民公社大集体时代,生产条件有所好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虽然粗粮、细粮搭配,但基本能满足温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土地承包,充分调动了村民种田的积极性,人们舍得投入,起早贪黑,开发耕种好每一块土地,县、乡两级也连年搞秋冬农水会战,改善灌排条件,配套田间水工建筑物,良种、化肥、农药得以推广,亩产量增长很快,由原来的百十斤,增长到近千斤,种田效益明显,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不但衣食无忧,手里还开始有了余钱。随着生活状况的逐渐好转,在上级及村两委引导和带领下,打破传统种植模式,调整产业结构,田间种植开始以经济作物为主,大力发展棉花生产。同时村两委大搞田间水利工程,1992年人工挖渠700米,搬动土方4200多立方米,2007年运用机械挖沟10条,长达4000多米,配套上级土地治理项目,对所有地块进行了整平,修建了田间道路和建筑物。实现了能浇能排、旱涝保收。促进了土地生产力,村民收益稳定快速增长。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多项支农、惠农政策,免除了农业税,粮食和棉花生产有了现金补贴,购置家电、大型农机具有补助,不再让村民出义务工。60岁以上老人还享受150元基本养老金,合作医疗也全面推广等等,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相应地增加了村民收入。
2014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2000元,过去的土房全部换成了砖瓦房或楼房,小汽车达到了16辆,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生活环境、村容村貌得到了治理,有了很大改善,村民生活稳定,逐步迈向小康。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