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圈村

关键词:

  村庄基本情况:北宋圈村南临十三村,北隔五七渠与六村相望,东靠十三水库,西与五县村接壤。1963年孤岛共青团林场宋圈村部分村民北迁于此建村,1966年3月,林场撤并后又划归建林公社十三大队。1981年从十三大队分出,单立大队,归建林公社管理。1984年公社改乡镇,2001年建林乡与新安乡合并成黄河口镇,该村归黄河口镇管辖。版图面积844.42亩,耕地面积522.07亩,属粘碱性土壤。共有65户居民,201口人,皆汉族。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玉米等。

  村名来历1963年,现黄河口镇宋圈村尚属孤岛共青团林场,当时一部分村民为开荒种地方便,北迁于此聚集居住,逐渐成村,沿用原村名并以示区别,定名为“北宋圈村”。1981年立北宋圈大队,1984年建北宋圈村民委员会,村名沿用至今。                                                                                                 

  主要姓氏:该村现有王、袁、李、于、宋、郑、朱、杨等姓。

  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建村初期,经济发展滞后,以大田农业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是高粱、大豆、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缺乏先进的生产工具,役畜也很少。基本靠铁锨、锄头、大镐等原始工具耕种,靠镰刀、人力收获,靠扁担挑、人肩背运输,亩产不过百、八十斤,收益低、强度大,生活困难。

  人民公社时期,实行农业合作化等改造,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水利条件有所加强,良种得以应用,化肥和农药也得到了推广,村民收益增加,生活有了明显改善,虽然吃粗粮,但温饱得以解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土地承包、联产计酬政策,充分调动了村民的种粮积极性村两委大力加强农民科技培训,配合上级进行良种良法推广,合理施用化肥、农药,配套了水利工程,基本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新的荒碱地被开发出来,新的农业机械也出现的田间,亩产量大幅增长,村民收益迅速上升。生产条件的变化,减轻了劳动强度,缩短了劳动时间,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村内开始出现富裕劳动力。村委一班人积极领导村民转变产业结构,改以粮食作物为主为以棉花种植为主,鼓励村民从事农业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现在村民中的青壮年劳力已有70%以上从事工、商、服务业,村内全村已有载重汽车5辆人,从事运输和承包工程,小汽车15辆,从事蔬菜、水果贩运16户,从事水产品养殖、销售4户,从事特色养殖1户,村民收入持续增长。

  近年来,随着国家各种惠农政策的出台,老有所养,少有所教,种田有补贴,购置家电、农机具有补助,村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家家都盖起了新房,有的还在外购置了楼房,配套了家用电器和机动车辆、农业机械,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得到了改善。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