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村

关键词:

  薛家村位于郝家镇政府东2.6公里处,南一路北侧,地理坐标为北纬37°22′,东经118°24′。东邻黄店村,西邻孙家村,南邻东营区史口镇于林村,北邻宋沙村。截至2015年,有居民286户,706人,耕地面积1500亩。薛家村历史上以农业为主,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以葡萄为主。葡萄种植面积800余亩。2007——2005年,连续成功举办9届中国垦利郝家葡萄文化旅游节,系垦利第一个葡萄种植专业村。

  村名来历

  薛家村地处退海之地,黄河冲积平原,1369年(明洪武二年),薛永自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迁此建村,故得村名“薛家”,后盖、王、张等姓氏陆续迁入。1958年,黄店、薛家合并为黄薛大队。1962年黄店村独立设立大队,1984年建立薛家村民委员会。薛家村名沿用至今。

  姓氏来源

  该村现有薛、王、盖、张、李、曲、迟、贾8姓。

  经济发展状况

  建村初期,薛家村生产条件较差,农作物种植单一。主要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缺少生产工具、牲畜,缺少水源,靠天吃饭,遇到灾年,只能挖野菜充饥。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成立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生产管理体制的制约,“大锅饭”的弊端、土地产出率低,农民生活非常拮据,1972年,郝家公社开始大规模整平土地,建设开发8000亩丰产方,薛家村作为受益村之一,小麦、玉米单产大幅提高,切实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薛家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他们主动学习新的科学知识,接受新的种植模式。在水利设施上,国家建成五干渠,村里建起了支渠,浇上了黄河水,粮食产量猛增,人民的生活一年年富裕起来。户户盖起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家家购置了新家具及新型生产机械,大大改善了生产条件。

  1986年,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该村从大泽山引进苗木实验种植葡萄,并聘请葡萄种植技术员到现场指导种植技术,部分农户当年种植30亩,后发展到150亩。但由于种植形不成规模,管理水平不高,产品打不开销路。到2007年,葡萄种植跌入最低谷,每公斤葡萄仅卖14元。面对如此困境,新选出的村党支部、村委会在郝家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对葡萄种植实施了补助政策,并筹划、举办了第一届葡萄文化旅游节,扩大了郝家葡萄的知名度,村民经济收入逐年提高。

  2012年,成立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技术服务、产销、深加工一体的经营模式。至2016年已成功举办了10届葡萄文化旅游节,全村葡萄种植户达210余户,种植面积1500余亩,年产葡萄4000吨,主要涉及巨峰、早红、玫瑰香等10余个品种。葡萄种植户亩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惠民政策,免除了农业税,种粮棉实行直补,购买家电以及大型农业机械都有现金补贴,基本解决了百姓看病难,老人养老难和孩子上学难等问题。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1元。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