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沙村

关键词:

  王沙村位于都家镇政府驻地东北3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7°23′,东经118°23′。东临宋沙村,西临迟沙村,南临孙家村,北临广蒲沟,截至2015年,有居民138户,350口人,土地总面积800亩,耕地面积700亩,其中油田打井4口,土地属沙碱性土壤,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

  村名来历

  1369年(明洪武二年),王氏由直隶省枣强县迁到此处定居,因此地形低洼沙化,故以姓氏及土地特点得名“王家沙窝”。1958年改称王沙村,1966年称王沙大队,1984年称王沙村至今。

  姓氏来源

  该村现有王、盖、樊3姓。

  经济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前,王沙村土地沙碱化,主要种植高粱、大豆、棉花等,生产条件差,缺水、缺牲畜,缺生产工具,常遇自然灾害,靠天吃饭,收人很差,住的是草坏房,过着比较困难的日子。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成立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生产和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但由于管理体制的制约,“大锅饭”的弊端,土地产出率低,农民生活非常括据,仅仅解决温饱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王沙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地积极性,学科学知识,改革种植模式,利用新技术、新品种,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水利设施上,国家建成五干渠、二支渠等水利设施,使村里的土地得能浇上黄河水,基本达到旱能浇、涝能排,粮、棉增产增收,群众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吃、穿、住、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997年秋,该村“两委”抓住镇政府在“三沙片”搞万亩开发,进行土地整平,沟渠配套,路、林整改工程的大好机遇,与孙家村调换土地,把所有耕地重新规划调整,整修渠道,扩宽了道路,农业机械化程度大有提高,生产条件再次改善,粮棉连年丰产丰收。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实行多项惠民政策,如免除农业税、种粮棉直补,合作医疗全覆盖,学生免费上学,6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享受基础养老金160元,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部分村民办起了自己的企业,有规模种植,规模养殖,有经商的、进城务工等,有的买上楼房和汽车。2007年,在村“两委”的带动下,村民开始棉花瓜果立体种植模式,在棉花地里套种甜瓜、梢瓜、西瓜、小瓜的种植模式,一般在农历四月上市,成了当地一大特产,截至2015年,已发展到了300多亩。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90元。村里有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村内街道全部修成柏油路,安装了路灯。成立了自己的舞蹈队,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村内环境卫生整洁,净化、美化、绿化不断提高,全体村民得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王沙村于2008年被市精神文明委员会评为市级小康文明村。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