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缪村
后缪村位于郝家镇政府西7.5公里处,南隔五干渠与前缪村接壤,北隔广蒲沟与董集镇的南八村毗邻,东与十五图村相接,西与董集镇南八村交界,黄河南展大坝从本村西部地城内穿过,地理坐标为北纬37°15′,东经118°18′,截至2015年,有居民177户,448口人,有普米族1人,余系汉族,原有土地2300余亩,因实施的黄河南展大坝、五干渠、展区房台、广蒲沟、截渗沟、镇西水库等工程,累计占地1000余亩,1994年胜利油田开采石油又占用部分土地。土质属潮土土类,主要种植棉花、玉米、小麦、高梁、大豆等农作物,是典型的农业村。
村名来历
据缪氏家谱载,1369年(明洪武二年)缪中元由枣强县迁居于此,长子缪闯、次子缪将、三子守讲、四子守计分别在玉皇阁大庙前后建村,因本村建于大庙之后故以方位姓氏得名为“后缪”,沿用至今。
姓氏来源
该村现有缪、李、杨、史、王、刘、郑、程8姓。
经济发展状况
自建村以来,历代为农,主要种植作物是高梁、谷子、大豆、杂粮、棉花,农业靠天吃饭,十年九不收,农民生活非常困难。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成立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生产管理体制的制约,“大钢饭”的弊端,土地产量低,农民生活非常括据、仅能解决温饱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后缪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激发了村民种田积极性,他们学习新的科技知识,实行新的种植模式,1990年建起了后缪扬水站,从此后缪村的土地浇上了黄河水,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小麦、玉米等产量猛增、家家户户大量植棉,人民生活一年年富足起来,户户盖起新瓦房、购置新家具,家家购买新型生产机械,大大改善了生产条件。
2000年,相继实施了省、市、县土地综合配套开发工程,庄北土地进行整平、桥涵闸配套,后缪村扬水站进行了改建,衬砌了渠道,土地实现了自流灌溉,很多低产田,多年撂荒地都被开发成早能浇、涝能排、碱能改的良田,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养殖业有较快发展,养鸡、养羊、养猪、养蚕出现部分专业大户,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2010年,在县林业局的帮扶下,总投资80万元,建立了苗木基地,基地种植面积130亩,成立了苗木合作社,主要从事白蜡良种育苗,国槐、白榆苗木培育,还担负高品种的引进推广,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2012年秋,村“两委”在镇政府的协调下与坤宝建设有限公司签订了370亩土地流转合同,增加了村民收人。同时有大量年轻人进城务工、经商、干建筑、打零工、开出租、开饭店、当保姆,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收入年年增加。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00元。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