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合村
村庄基本情况:
2011年,全村有303户,1100口人,土地面积1300亩,耕地面积1100亩。种植粮食760亩,总产610吨;棉花300亩,总产60吨;建有养猪场4个,存栏800头;兼有养鸡棚,禽类存栏3300只。该村主要产业是种植业、养殖业,全村经济总收入400万元,人均纯收入6000元。
村名来历:
明初,李氏、杨氏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此分别立村;李氏家族在大清河岗地上落居,成台子李村,杨氏家族在台子李村以西半华里处立村,成为泉窝村。1885年黄河夺大清河入海,为避洪水灾难,两村迁址黄河大堤北侧,并在泉窝村黄河岸处建航运码头,称南杨家码头或南杨家,1919年因黄河改道,码头废;l921年,黄河宫家段决口冲毁村庄,台子李村和南杨家村迁黄河大堤相靠而居,1923年,大堤复堵后两村形成一个村落,l947年两村合并,故名双合村。
村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1949年,双合村土地面积1009亩,耕地面积820亩;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花生、高粱、大豆等。主要农机具有牛车、犁楼耠耙等。
1968年,全村土地面积1009亩,耕地面积820亩;有73户236口人;农作物种植主要有地瓜、花生、大豆、高粱等。粮食总产量1.2万千克,平均亩产150千克。
1978年,全村土地面积950亩,耕地面积800亩;有80户281口人,农作物种植主要为大豆、小麦、花生、高粱等。粮食总产量20万千克,平均亩产250千克;全村社会总产值14万元,人均纯收入500元。
1984年,全村土地面积950亩,耕地面积790亩;有85户308口人;农作物种植主要为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粮食总产20.7万千克,平均亩产300千克;总产皮棉1700千克,平均亩产70千克;西瓜蔬菜收获30万千克。全村总产值31万元,人均纯收入900元。
1985年,全村60%的户一次性购置电视机,成为南宋乡第二个电视村。
1994年,南宋中学迁址,占用双合村耕地面积52亩。1996年建蔬菜大棚20个,占地24亩,蔬菜创收10万余元,人均增收300元。
1998年,全村土地面积898亩,耕地面积740亩;有91户331口人。4月份,由县委县政府选派的县联社帮扶工作组进驻该村。投资14万元,修建村级公路800米;投资1万元,打机井两眼,解决部分农田灌溉问题。
1999年5月,实现全村电网改造,变压器由30千伏,增为50千伏;6月,投资3.8万元,实现全村户户通自来水。
2001年,全村土地面积900亩,耕地面积730亩;有93户335口人。农作物种植主要为小麦、玉米等。粮食总产44万千克,平均亩产400千克;总产皮棉2.19万千克,平均亩产87.5千克;收获西瓜30万千克。全村社会总产值121.5万元,人均纯收入3670元。
2004年7月,该村实现远程教育,9月,评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五好”站点。
2008年,全村土地面积900亩,耕地面积730亩;有94户328口人,其中男157人,女171人。农作物种植仍以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瓜菜为主。全村粮食总产量37.4万千克,平均亩产500千克;棉花总产(皮棉)4.38万千克,平均亩产90千克;花生总产1万千克、西瓜总产45万千克、莲藕16万千克;畜牧收入12万元,全村社会总产值159.75万元,人均纯收入4870元。
2009年,双合村有94户,328口人,土地面积900亩,耕地面积700亩。种植粮食400亩,总产360吨;棉花200亩,总产40吨;猪存栏400头,禽类存栏3500只。该村主要产业是种植业,全村经济总收入100万元,人均纯收入6100元。
2011年,全村实现机械总动力1008千瓦,建有5.5万立方米的水库,村庄道路全部硬化,总长2千米;电视机、电话、摩托车或电动车户均1部,电冰箱入户率10%,太阳能入户率15%,空调、微机渐有入户。建有文化大院,并实现远程教育。
党支部书记:
李迎祥(1950年7月~1976年7月)
李连友(1976年7月~1997年7月)
杨合彬(1997年7月~2000年3月)
王胜利(2000年3月~2006年3月)
李建强(2006年3月~2011年12月)
队长:
王进美(1950年7月~l954年3月)
杨宝斗(1954年3月~l958年7月)
郑玉芳(1958年7月~l969年5月)
李殿富(1969年5月~l977年5月)
李化全(1977年5月~l979年8月)
杨合彬(1979年8月~l984年6月)
主任:
杨合彬(1984年6月~l997年7月)
杨宝明(1997年7月~l998年9月)
李连忠(1998年9月~2008年10月)
李建强(2008年10月~2011年12月)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