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十村

关键词:

  村庄基本情况:

  南十村隶属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地处盐窝镇政府驻地东南3公里,南依黄河,北过王庄总干渠接十六户南村,西邻薛家村,东靠夹河和新合村,交通使得,地理位置优越,有居民405户,1340口人。耕地面积2000亩。

  村名来历:

  据史料记载,明朝嘉靖初年(公元1522年),刘、张、童三姓移民由直隶枣强县迁来利津,落户于利津县城东北40余里的大清河东岸开荒种地。随后,商姓家族(兄弟二人)由乐安(今广饶县)迁来居住。各家族生息繁衍,发展壮大,逐渐形成村落。因地处十六户南边,为与大十六户区别,遂叫成南十六户(或小十六户),后简称南十村。

  村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81年,南十村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村民经济成倍增长,生活逐渐富裕起来。1994年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大棚蔬菜种植,当年建高温大棚100个。2012年,共建大棚480个。村以种植大棚为主导产业。所产的西红柿、菜椒占据了东营、滨州、河口、寿光等市场,远销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有的还出口俄罗斯。全村405户,有大棚户280户,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棚蔬菜专业村,年纯收入1200万元。仅此而已一项全村人均收入近万元。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南十村多种经营迅猛发展,很多村民先后购买了大型农业机械和各种机动车辆,村先后办起了饮食、服务业、农资超市,有的从事各种手工、维修、建筑、贩运等行业;有的搞禽畜养殖,果村种植;有的购买大型机船搞海洋捕捞。全村私营副业人员150人,年收入500多万元,村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地变化。

  南十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8年就有人参加革命,1948年村里就有了党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南十村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有20多人参军参战,有的光荣牺牲,有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很大贡献。几十年以业南十村党政组织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按着党的政策,上级要求认真履行职责。改革开放以来,村两委积极推进两个文明建设,改善村庄面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大力开展争创“文明村”,评选“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制定“村规民约”,移风移俗,构建和谐社会。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整修村庄道路,建设文化大院,健身场所,文艺大舞台,户户通自来水,安装路灯、太阳能,建立远程教育电脑室。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了全人瞩目的业绩。先后被评为县市级“优秀党支部”、“优秀村委会”、“小康文明村”、“文明进农家”活动示范村、“综合考核先进村”。达到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

  现在南十村党员群众在镇党委的带领下,村居环境优美,改革进取,与时俱进,开阔视野,发展经济,为建设美丽生态、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乘胜追赶,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