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河村

关键词:

  村庄基本情况:

  夹河村地处盐窝镇政府驻地东南3公里,南靠新合北村,北依六干沟,东靠新合南,西邻南十村,1976年至1979年,用了4年时间从原住址在黄河滩区搬迁至此,于新合南村、新合北村一道之邻,形成了一个自然村,本村现有居民150户,538口人,耕地面积600亩,洼地:利城屋子300亩,老干河以东400亩,以西100亩,(380亩,2018年国家占用收回名叫爱林地)。

  村名来历:

  明洪武二年(1369年)移民由直隶枣强迁,至大清河东岸立村,村址处于两河之间,故称夹河。

  主要姓氏:

  原本村有14个姓氏:田、唐、李、张、卞、贾、薄、薛、盖、单、马、尹、腾、郝。他们勤劳朴实,垦荒种田,发展养船,有的打鱼,有的摆渡(号撑田家道口)勤勤恳恳,生息繁衍。后因河水泛滥冲散村庄,淹没土地,房屋倒塌,财产无存,连年水患,灾难重重,居民四处逃难,有的远走他乡,有的亡于灾难,至今就有单、尹、马、腾、郝五姓人家,无法考证去向,至到黄河改道东流剩余的九姓人家在黄河北岸滩区定居,因灾害战乱民不聊生。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夹河村也投入到了建筑社会主义的大潮中,村民生产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1976年在上级政府的协调帮助下,用土地置换的方式解决了南北长538米,东西170米,面积137.19亩的宅基用地建起了现在的新村庄,从此村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三中全会以来,夹河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抢抓机遇,发展经济,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付业,整平土地,兴修水利,配套田间沟、渠、路工程,修建水库两处,兴建大棚60个,藕池50亩,流转土地200亩,借助民兴食品厂,种植185亩出口蔬菜基地,至1999年发展到了海上捕捞渔船40余只,从业人员百余人,后又成立了海上护养公司,现人年均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集体收入也到了6万元以上,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运转,村内修了2千米的柏油路,达到了户户通路,家家通自来水,上了路灯,连续多年被镇政府评为先进村。

  2018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县检察院工作组帮扶下,加强我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综合治理,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上了小农水工程。大大改善了灌溉条件,修建了1千3百米的田间生产路。

  架设了高低压农业用电线路,并按装了大型变压器,村内改造修建了近千米主街路,更换添加了路灯45盏,改造旱厕62户,完成了天然气入户工程。环卫工2人,拉圾箱20个。

  现在的夹河村社会发展和谐,人民生活富裕,家家住的宽敞明亮的新瓦房,人人吃的大米、小米、白面馒头,出门就上柏油路,一开龙头水自流,晚上路灯似白天,街道清洁像公园,浇水灌溉无人工农水工程显神通,机耕机播机械收,水泥公路到地头,生产作业少花钱,农业用电进田间,看病就医不出村,老年还有养老金,娱乐办公加学习,三村文院在一起,村民美好生活靠的是党的正确领导,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村两委的无私奉献,村民的辛勤劳动。

  欣逢盛世,国泰民安,发展机遇刻不容缓,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建设现代农业为方向,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协调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广泛开辟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