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赵村

关键词:

  概况

  该村位于广饶县城西南9.5公里,宋代古运粮河西岸,西南方向4.5公里有古渑水河。村东300米有欧阳博士墓。西南与淄博市临淄区接壤,西北与滨州市博兴县相连。

  据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赵姓由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迁至此地立村,取名赵家庄。后因北赵家庄立村,遂改名南赵家庄,1949年始称南赵家庄。村内有赵、刘、崔、李、孙、艾6姓,赵、刘、崔三姓占村民的96%。民国志书,载有“赵家庄”。村内姓氏崔、刘、李、孙、艾五姓皆由山西洪洞县迁入。

  明清两代隶属乐安县安仁乡。1911年隶属安仁乡安七保。1914年隶属广饶县三区。1929年隶属三区。1939年10月隶属临淄县六区。1945年9月隶属广饶县三区。1948年12月隶属三区柳赵乡。1956年1月隶属李鹊区柳赵乡。1958年5月隶属小张乡。1958年9月隶属东风二社,10月隶属东风人民公社(李鹊公社)。1964年3月隶属李鹊区大柳公社。1970年11月隶属小张公社。1984年7月隶属小张乡。2001年3月,撤乡立镇隶属李鹊镇大柳管区。

  1949年以前,全村人口350人左右,男160人,女190人。1949~1959年,全村总人口400人左右,其中男210人,女190人,60岁以上160人,18岁以下100人左右。1959~1969年,全村总人口480人左右,男250人,女230人。1969~1980年,全村总人口580人,男300人,女280人。1980~1990年,全村总人口600人,男320人,女280人。1990~2005年,全村总人口620人,男250人,女270人。2005~2015年,全村总人口615人,其中男315人,女300人。

  全村土地1270亩。其中上坡地700亩,属黄土地。“碱坡地”120亩,1974年以后,土地不再有碱,土质细腻。“西洼”地450亩,随着水位下降,“洼地”不洼,成了肥沃的黑土地。村庄占地面积160亩。

  党政建设

  保甲制时,保长赵树樟,下设闾长。1947年,成立村公所,村长赵玉秀。1954年成立互助组,组长赵振田。1956年成立初级社,社长赵玉秀。1957年成立高级社,社长赵玉秀。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与艾家合并,1、2、3队在艾家,南赵4队,队长艾中山,5队,队长艾兴福。1960年,南赵村与艾家分开,成立大队,分4个小队。1962年,1队队长赵井生,2队队长刘福成,3队队长赵金凤,4队队长赵玉环。1968年7月,成立革命委员会。1970年,1队队长赵德义,2队队长崔树东,3队队长崔树明,4队队长赵良友。1981年1月,改为管委会。1984年7月,改为村民委员会。

  全村最早的党员崔乐德。1938年建立村中共党支部,刘居太任书记,有党员11名。1939年3月,成立村妇救会。1940年1月,成立村农救会。1942年正月十六日,王六“独立团”剿共,党组织一度遭到破坏,至1949年冬党组织得到恢复。2012年底,全村党员有15名。2014年底,全村党员有21名。

  历任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情况

  刘居太(1938年冬至1942年冬)

  赵书贤(1942年冬至1945年冬)

  (1945年冬至1949年冬该村无党支部)

  崔乐德(1949年冬至1954年冬)

  赵玉秀(1954年冬至1957年冬)

  (1957年冬至1960年并于艾家党支部)

  赵振北(1960年冬至1972年冬)

  赵连正(1972年冬至1973年冬)

  赵振北(1973年冬至1976年冬)

  苏士俊(1976年春至秋)

  (1976年冬至1981年11月空缺)

  赵振北(1981年12月至1982年12月)

  崔树森(1982年12月至1989年12月)

  李呈祥(1989年12月至2001年12月)

  赵青田(2002年1月至2002年6月)

  赵连玺(2002年7月至2002年12月)

  赵连彬(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

  赵宝华(2005年1月至2005年9月)

  赵连彬(2005年9月至2007年12月)

  赵清田(2008年1月至2014年11月任职副书记)

  赵清田(2014年11月任职)

  历任村长、社长、大队长、主任任职情况

  赵玉秀(1946年秋至1949年春)

  赵玉环(1949年春至1954年秋)

  赵玉秀(1954年秋至1957年秋)

  赵金銮(1960年秋至1974年2月)

  崔树森(1974年2月至1976年12月)

  赵连彬(1977年1月至1984年7月)

  赵连宝(1984年7月至1986年2月)

  李呈祥(1986年2月至1989年2月)

  刘金平(1989年2月至1992年2月)

  赵青田(1992年2月至2002年2月)

  赵美田(2002年2月至2005年2月)

  赵保华(2005年3月2006年2月)

  (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空缺)

  崔洪友(2008年3月至2011年5月)

  刘志文(2011年5月至2014年11月)

  崔洪友(2014年11月任职)

  妇救会会长

  孙桂英(1939年3月至1942年12月)

  农救会会长

  刘显增(1940年1月至1943年12月)

  赵振吉(1944年1月至1947年12月)

  赵振荣(1948年1月至12月)

  农协主任

  赵汝敏(1946年2月至1948年12月)

  赵玉环(1949年1月至1953年12月)

    经济建设

  该村为传统的农业村庄,主要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中曾经种植过黄烟。1964年,针对西洼地见雨就涝的现实,按照领导的统一安排,修台田,修沟渠11000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村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农业攻单产,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多种经营生产,1992年发展蔬菜大棚23个,平均每个大棚年收入1万元左右。1994年为全乡“蔬菜生产第一名”。全村有三分之一的农户干上大棚。

  20世纪80年代以前属于集体经济较好的村庄,解放前村内有油坊。农业社期间有28马力拖拉机一台,有粗布印染、乌盆乌罐烧制、粉条粉皮制作、黄烟烤制、砖窑建设等经济发展项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集体经济逐步衰落,“三提五统”取消以后,集体经济几乎为零。从21世纪初个体经济开始发展,至2012年村内有钻机机组10套、养殖大棚5个、蔬菜种植大棚100个、个体企业3个、运输专业户2个、日用百货经销2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村内现有家庭用轿车30多辆,电脑50多台。

  1968年,作为先进单位的荣誉和奖励,南赵村和当时红极全县的小郭家村一起,用13900元购买28马力拖拉机一台。在小郭家村南建立拖拉机站,取名大柳公社拖拉机站。南赵村刘福田任站长兼会计,崔洪军和小郭家村陈宝贤、韩振英任驾驶员,为两村耕地、打场和运输。当时全乡只有两台28马力拖拉机,另外一台奖给了小张公社驻地村—小张村。1970年有了第一台脱粒机。1983年有了第一台收割机。2011年,拖拉机20台,收割机3台。

  粗布印染

  1964~1977年,村第四生产队曾有一生意红火的粗布印染大染坊。主要经营粗布印染、粗布印花、粗布套色大包袱、服装印字等。

  粗布印染就是将农民自己纺织的白粗布加工染成青色,用于缝制外衣、被褥、包袱等。粗布印花就是在白粗布上覆上印花版,用豆面与石灰搅制好的稠糊抹平,依次重复印刷,待稠糊晾干后,进行染色晾晒,然后再把干糊刮去,露出原白布底色,形成图案。图案一般是莲花、鱼、梅花、石榴等。当时农民的被褥都是这样印制的,有的还用于做小褂。

  粗布套色大包袱,就是将农民自己纺织的白粗布根据自己的需要缝制成正方形,进行套版套色印刷,图案以花和叶子为主体,一般套三至五色,底色主要为黄色,另外还有绿色和红色。

  服装印字就是在背心的背后网印红色的阿拉伯数字和动物图案。

  乌盆乌罐

  1965~1978年,村内四个生产队都有制作乌盆乌罐的车间和烧窑。就是使用当时洼地特有的黑泥土,泡制后,在人工蹬转的木轮上,用泥条手工轮制成型。主产品有盆子、瓮子、罐子。产品均能成套生产(有三件套、四件套),副产品有鱼缸、烟灰缸、玩具绣球、茶具、茶盘、小凳子;品种齐全,包容各种生活日用品中的盆盆罐罐。工匠师傅会随心所欲的在产品上绘制各种图案,有树木、竹子、山水、花草、鱼虫。那时的乌盆乌罐俗称窑货,是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

  粉条粉皮

  1965~1975年,南赵村第一生产队、第二生产队、第三生产队都有粉条和粉皮加工副业。那个时候做粉条很辛苦,将红薯淀粉盛到一个大盆里,加水后几个人围着大盆捶搅和面,然后将和好的面团拿一小块放在一个吊在沸水锅之上的铜质网状漏盆里,人工用手击打,使淀粉面团透过网状漏盆,呈条状落入沸水锅内,片刻用长筷子捞出,放到冷水盆里,进行晾晒。粉皮的生产相对轻松,就是将淀粉糊舀到旋(铜质浅盆状工具)里,在沸水锅里用合适的力量旋转,待淀粉糊在旋内均匀的凝结后,取出铺在准备好的高粱杆制成的凉箔上。

  黄烟烤制

  1950~1980年,南赵村四个生产队都种植和烤制黄烟,有烤制黄烟的烟炉。黄烟在春天下秧苗,夏天移苗栽种,秋天开始劈烟、烤烟、解烟,分类捋烟。这是当时农业社的主要经济农作物。

  砖窑建设

  1955~1960年,南赵村在村东围子墙以外建有两座用柴火烧制建房用砖的砖窑,砖胚是用模子人工制作的,工作量很大,砖胚晾干后,装窑封顶点火烧制,待砖胚烧熟,封实窑顶,放水洇窑(这样烧出来的是青砖,不放水洇窑是红砖),一次只能烧制一万块砖坯。当时砖坯是民房建筑的奢侈品。

  1977~1982年,在村西南方向一公里的碱坡,建设规模较大的砖窑,在一耸23多米的烟囱周围,建设椭圆形地下烧砖室,一次能装砖坯十万块,并能循环出窑、装窑,在砖坯的制作过程中加入适量煤粉,点火后自行烧制,取名内燃砖。当时的富裕家庭能够全部用烧制的红砖建房。

  村庄规划建设

  20世纪70年代,村庄建设基本属于分散自由建设的形式,街道、小巷弯弯曲曲。村庄面积160亩,房屋面积82平米,房屋结构是土坯、木材、麦秆。村内大街一条,长300米,宽6米;胡同10条,宽1.5米。70年代,由于村集体经济状况较好,开始实行村庄规划,以东西、南北大街为主轴,确定东西10米大街三条,南北10米大街两条,东西5米小巷两条,南北5米小巷5条,设计住宅200多户,住宅面积280平方米,房屋面积82平方米。

  2013年秋至2014年春,村主任刘志文多方协调资金,在赵新峰的支持下,筹集资金20万元,高标准翻建了不能使用的村办公室五间,舞台一个,硬化美化了广场960平方米,安装了健身器材和篮球架、乒乓球台。2016年,书记赵清田、村主任崔洪友争取资金对原先“百姓大舞台”进行了扩建、改造、装饰,建成了“乡村剧场”。

  村内第一次主路硬化是在1987年,全县大力实施村级柏油路建设“星火计划”,期间,党支部一班人发动群众整平路面,有的推土,有的拉平,在群众的参与中,铺设村内东西柏油路250米,2000平方米。

  村内第二次主路硬化是在2011年,县政府采取奖补政策,每平方米奖励50元,每平方米需要自筹10元。村内东西、南北两条主路至少要3600平方米(排水工程除外)。村党支部书记赵青田、村长崔洪友在村经济为零的情况下,积极动作,多方求助,期间在外工作人员和在家的退休教师积极配合,出力献策,把村内东西、南北两条主路硬化共计3600平方米。

  村民生活用水,早期都是通过到水井提水、担水等解决。1981年,村内建起第一座“水楼子”,打了机井,村民到水楼子担水、拉水吃。1989年,村内安装供水管道至每家每户,用高压泵供水,每天放水几个小时,改善了村民饮用水的条件。2003年实现集体供水,村民可以24小时自由用水。

  1970年,村内建设了第一台变压器,村民用上电灯。1990年,安装了村内第一部电话,电视开始进入农家。2000年电视普及率达到80%,电话普及率达到70%,家用电器逐渐走进农家。

  社会事业

  1930年南赵、艾家二村成立学校,校址在艾守芝北瓦房,共40名学生,王哲德任教师;1945年以前,村内有私塾,崔玉三、赵柄清等人均开办学校,学生30人。1945年刘居太牵头成立学校,借用崔乐香北屋当教室,不同年龄、不同书本的都在一个教室学习,崔玉三任教师,学生30人。1950年,在艾家村西南角,成立班级制学校,设一到四年级四个班,学生60人。1968年冬,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南赵村在老油坊旧址建起小学,赵福田任校长,教师有刘建良、赵连城、知识青年马玉凤,以后于庆昌、袁俊英、刘元刚、刘久思、田爱莲都到村小学任教,受教育人数达900多人。1986年南赵小学和艾家小学合并。

  南赵村1970年成立卫生室,安排刘福兴担任“赤脚医生”。当时有简单的医疗设备,能够满足村民伤风感冒的治疗和简单伤口处理等。1977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的需要,卫生室得以扩大,迁至当时的大队部,医生增加至赵连红、刘福兴二人,开始实行合作医疗,自己种植中草药,养殖土元等,医疗水平有所提高,满足了当时村民的基本需求。1978年被评为先进农村卫生室,授予锦旗一面。1992年卫生室在村大院新址重建,医生由刘道春担任。2005年由市卫生局出资在南赵和艾家两村交界处(南赵村界内)新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处,占地300平方米,房屋五间,医生由镇卫生院派遣。先后有刘绪川、田茂杰、刘志斌、田昭隐、刘道春到服务站担任主治医师。

  1990年村委组织了文艺宣传队、高跷队,多次受到党委政府的嘉奖。2012年,在村内经过一个月的筹备,成功举办“热爱家乡 热爱生活”新春联欢会,有近30块节目呈现给村民,这是该村首次在村内举办此类联欢会,此后每年的大年初一成了村民期盼的春晚。

  人物

  革命烈士

  刘福绪  1930年3月生人,1951年2月参军,中共党员,志愿军六十七军一九九师五九七团三营八连战士,1951年7月牺牲于朝鲜。

  赵振生  1926年4月生人,1951年2月参军,中共党员,志愿军六十七军一九九师五九七团三营七连战士,1951年牺牲于朝鲜。

  李长生  1932年6月生人,1951年1月参军,中共党员,志愿军六十七军一九九师五九七团三营四连副班长,1951年牺牲于朝鲜轿岩山。

  崔玉明  1917年生人,1943年参加革命,渤海七师副营长,1948年12月在淮海战役中牺牲。

  人物简介

  崔增龙  排行第九,当时称之崔九爷或九掌柜的,后人称其崔九,生于19世纪末。有儿子崔玉明任解放军营长,在淮海战役中牺牲。

  在20世纪初期,自立门户,购置刀叉枪械、汽车等武器,纠结人丁,劫掠富户,称霸广饶、临淄、兴福一带。后来屯兵千人,周围富户每年都要“进贡”。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收编未果,调集部队袭击赵家庄,崔增龙从南赵村逃出,后据说战死于博兴县沙窝一带。亦有崔增龙替身战死,本人逃至东北隐姓埋名过起百姓日子,于1992年病逝的传说。

  刘居太  生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2月14日,1951年2月送长子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3年9月当选为广饶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1年身为志愿军家属,相应国家号召带头捐款十五万元(旧币)购买飞机大炮支援前线;1952年9月,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归国后,山东分团团长武和轩率部分成员,到广饶汇报慰问,会后接受有“中共访问团赠”字样的纪念章一枚;一九五三年,国家实行统购统销,其带头缴爱国粮1300余斤。是年被评为“模范军属”。1973年10月29日病故,终年65岁。其子刘福绪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

  崔乐德  1911年11月11日出生,1947年7月入党。1949年至1954年任党支部书记,后曾担任村农救会长,自卫团长,生产队长。1975年至1980年在村北试验田负责管理。曾参加过黄丘战役,任担架队队长。1980年1月13日病逝。

  赵振北  1928年10月生,1951年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3月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复员回到家乡后担任赵艾村副大队长。1961年赵艾村分开,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972年因身体原因退居二线,任村党支部委员。1973年至1976年、1981年至1982年两度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04年12月30日因病去世,终年76岁。

  赵玉荣  广饶城南一带缝纫手工业创始人。生于1921年5月27日。1934年,十三岁奔烟台学习手工缝纫制作,1937年出徒。1941年随亲闯关东,在大连开办手工制衣店。1947年因战乱回到家乡,1948年和刘华增报名参加淮海战役支前队,荣立三等功,淮海战役结束,村民敲锣打鼓夹道迎接,场面隆重,后担任农救会长。1954年到博兴县幸福镇开办成衣局。1957年秋被广饶县被服厂聘用,1960年相应国家号召,下放回家。1962年至1967年在小张村开办成衣局。1967年回村为村民制作服装,村民以工分形式支付报酬。1995年8月去世,终年74岁。

  赵良田  1936年8月23日出生。1953年入博兴县兴福完小就读,1957年毕业。195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海舰队服役。196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任北海舰队发信台调配分队队长。1964年任北海舰队通信营二连副指导员。1965年任北海舰队通信营一连副指导员。1971年任北海舰队司令部车队指导员。1973年任北海舰队海测大队潜水中队副指政委(营级)。1978年转业任齐鲁石化供销公司纪委委员。1981年任齐鲁石化供销公司车队党支部书记兼运输科科长。1985年调任齐鲁石化汽运公司机关企业管理办公室主任。1998年退休。

  赵辉  1954年2月生于南赵村。1974年5月于广饶县第一中学高中毕业;1974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1月到1980年6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三等功。回国后任广州军区55军164师司令部参谋。1983年9月考入石家庄高级陆军学院,1986年9月毕业。毕业后分配到广州军区164师491团任营长,1989年任团参谋,1990年任副团长,期间因本人在训练改革方面成绩突出,连续三年荣立三等功。1994年调任广饶县人民武装部担任办公室主任,1995年至1999年担任广饶县人民武装部部长;1999年调任检察院担任副检察长。2006年内部退养。

  赵连春  1954年8月15日出生。1975年入山东省淄博商校财会班学习,1977年10月毕业。毕业后分配到广饶县财政局工作,先后任办事员、预算股副股长、预算股股长。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4月调东营市财政局工作,任行财科副科长。1990年6月调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任市政府办公室财务科科长。1992年6月调山东东营乙烯工程指挥部工作,任财务处副处长。1993年3月调东营市审计局工作,任副局长,党组成员。2000年4月调东营市建委工作,任副县级调研员。2003年3月调东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工作,任副主任,党组成员。2010年11月内部退养。编写的《企业审计学》被山东经济学院选定为教科书。最高表彰称号“全国审计工作先进个人”。

  赵连会  1950年7月24日生。196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福州军区守备七师后勤部服役;197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任福州军区守备七师后勤部服役;1977年任福州军区守备一师后勤部助理员;1985年转业任福建省周宁县人民检察院法制科科长、检查员;1987年调任福建省宁德地区公署公安处纪纪检科科长;1988年入福建省公安警校学习;1993年任福建省宁德市刑警支队第七大队副大队长;1996年任福建省宁德市公安局干部科科长;2001年任福建省宁德市公安局收容教育所所长;2005年任福建省宁德市公安局拘留所所长。期间荣立省公安厅三等功两次。2011年退休。

  赵新峰  文学学士、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校长协会网专家顾问、中国教育学会校园经济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省教育学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省青年语文教师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省512骨干校长培训工程人选、山东省优秀教研员;东营市中小学教学管理指导委员会委员、东营市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东营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广饶县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广饶县党的建设研究会副会长、县十五届人大代表、政协八届委员、东营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

  1964年1月9日出生。1983年考入滨州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学习。1985年分配到广饶县第一中学任教。1987年任校长办公室人事秘书。1988年任广饶县第一中学教导处副主任。199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调任广饶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1993年任广饶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1998年调任广饶县职业高中副校长。1999年任广饶县职业高中副校长兼广饶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2000年任广饶县职业中专副校长、广饶县职业高中、副校长广饶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广饶技术学校副校长。2001年调任广饶县第三中学任校长,党支部书记。2004年任广饶县教育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2005年任广饶县教育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2007年调任广饶县委宣传部副部长。2009年调任广饶县实验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教育局党委副书记。

  先后主编中学语文《纲要信号》(四册)、《中学复习方略》、参编《和谐教学探新》《新童谣》《从愉快走向和谐》《和谐教学的理论与实验》等著作十几部,科研成果获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东营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先后荣获“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山东省优秀教研员”、“东营市优秀科技人才”等称号,东营市人民政府给予二等功嘉奖。2010年成功入选“中国教育行业最具影响力人物”。

  赵金玉  1944年9月2日出生,1958年高小毕业,14岁开始参加生产劳动。1960年被选送到广饶县工读师范(后迁至石村)就读;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幼酷爱美术,上学时,在同学中就是一把巧手,给同学写名字,画封面。1961年刚刚师范毕业的他就迷上了画奁妆(旧时结婚用的柜子、抽头),使用水彩等颜料,依据家具的不同型状和大小绘制上栩栩如生的亭台楼阁、红花、绿草、飞鸟、游鱼。从1978年开始创作木纹画,就是先把家具用黄漆涂上底色,用细砂纸处理光洁,之后用调好的赭石色,使用刷子、竹签、竹针、棉絮、气球等工具绘制木纹、翠竹、熊猫、蝴蝶、碧水、绿草等,就地取材,随心所欲。1980年开始涉猎国画,从山水、花草、树木开始创作。东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乐安书画院院士、广饶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在市、县、乡获一等奖、优秀奖。

  重要事件

  难民安置

  1961年由于打渔张工程,部分耕地变碱,广北一带部分居民无法生产和居住,政府安排受灾农民到广南一带安家。南赵村作为模范村,接受盖玉尧(儿子大根、小根)、盖文发叔侄二人,分别安排在第一生产队和第四生产队,并帮助他们建造房屋,购置生产和生活用品,成为了南赵村的新社员。

  知识青年安置

  1968年秋后,淄博市知识青年孙祥光、孔令明、翟长利、赵兰芝、卞淑英、史向远、马玉凤、王焕英八同学,响应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的号召,被安置在南赵村的四个生产队。知识青年有的学习木工技术,有的在村小学担任教师,他们为南赵村生产和文化生活做出了很大贡献。

  文物古迹

  五大菩萨庙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在南赵村东门里,东西大街以北,有一座占地2400平方米的五大菩萨庙,庙门朝南,庙前有庭院,大庙中有大慈弥勒菩萨、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愿地藏菩萨的塑像。庭院中还有一座坐南朝北规模小一些的韦陀庙。

  唐代皆公寺造像

  1979年崔洪生、赵丰田二人在村东(约80米)处用土制胚时,发掘出土。收藏于东营市历史博物馆。

  造像通高50.5厘米,石质坚硬,呈黄褐色,半舟形。高浮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五身像。主佛像头顶高髻,上嵌宝珠,面相丰腴,双目微闭,嘴小唇薄,双耳垂肩。内着僧祗支,外披袈裟,右手抬掌曲二指,左手扶膝,善跏蚨坐于方形台上,赤足各踩一覆莲台。项光素面桃形边缘凸出石面,主像两肩处各浮雕一摩羯鱼,左右两边各浮雕一弟子,面圆、短颈,双手抄于腹前,跣足立于花蒂台上。左右菩萨高20厘米,头戴花瓣形宝冠,内刻化佛,宝缯垂肩,面相方圆,内着圆领兜裙,外着披帛,两像左右手腕戴双镯,对称曲于胸前勾握饼形饰和提领帛带,体态婀娜,跣足立于圆形台上,碑顶浮雕半身盘臂化佛,下身呈圆盘状,被上二飞天承托,飞天头戴遮耳帽,上身裸露,下身着露脐兜脚裤,纹呈螺旋式,对称手持宝珠,下二飞天双手持排箫一奏一止。台基前浮雕裸身盘坐力士,头手顶举佛脚莲座,两边各一护法狮,对称回首相向。下两角各浮雕一持剑天王像,头戴战盔,上着覆膊,下着战裙,足穿战靴呈对称姿。

  该造像整石为高浮雕,创意深刻,内容布置均衡协调,画面出势层次分明,在雕刻技法上各种刀法混用极为娴熟,使作品内容表现得非常自然圆润,主佛像为阿弥陀佛,中唐后信奉较广泛,其袈裟衣纹线条流畅,采用漫圆雕,特显薄衣透体,飞天面似童相,又着兜脚裤,雅趣雍容,姿态优美,象自上苍翩然而至,帛带袅袅、轻飘如翔,栩栩如生,菩萨衣纹稀疏柔和,再不象前期那样着衣繁复,纹饰刻板,肢体多采用富于变化的“S”形之段屈曲式特显自然生动。这也是唐中期菩萨立姿的突出特征。像碑中的摩羯鱼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怪兽,它是通过佛教经典、印度与中亚的工艺品,以及天文学上的黄道十二宫中的摩羯等渠道传入我国,至唐代摩羯鱼的形象除出现在佛教造像外,已成为人们部分生活器具中极美的图案艺术素材。

  该造像整体造型美观大方,内容丰富,题材新颖,构图相得益彰,且又表现了细腻精湛的雕造工艺,不愧是我国唐盛期佛教造像中一件珍贵的石雕艺术作品。为研究我国佛教及美术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皆公寺造像

  原立于南赵村南门湾以北的皆公寺造像,是原皆公寺遗物。整石呈长方形,通高254、宽160厘米,单体佛造像,像身残高98厘米,头、手残无,残手断面偏上均有圆榫眼。内着僧祗支,外着褒衣博带式佛衣,胸前内衣带打结下垂,襟前凸叠衣褶搭左臂外垂略展。下着长裙,裙纹稀疏,垂至踝外展,立于覆莲台上。舟形背光上端尖倾,装饰华丽,纹饰自外至内为火焰、莲花宝瓶、同心椭圆、莲瓣。顶光较大,分三层、外饰缠枝花叶 ,中层多重同心圆光环,内层轮光,背光外层上顶饰一翼龙,项光两侧各浮雕伎乐飞天三身,姿态优美。造像碑顶两角各浮雕胡人三身,两边中间一人对称手举日、月。像石右下角线刻供养人三身,左下角两身,旁有姓名题记。台石正面有阴刻人物。像石左右侧亦浅浮雕千佛,造像风格表现为北朝中晚期作品,现藏于东营市历史博物馆。

  南赵村古围墙

  本村古围墙和艾家村古围墙是一座围墙,呈葫芦状,南赵村的古围墙就是那个葫芦把。是战争年代为御外护内修建的,用土夯制而成,古围墙下是围子沟。古围墙的高度近五米,基宽近15米,南赵村有东门、北门和和南门,艾家村有西门、北门和南门。1980年以前大部分古围墙还存在。

  轶事遗闻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南赵村址曾是齐国的兵工厂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了一个列国称雄时期,奴隶制逐渐衰亡,封建制兴起,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也导致了军事力量的强大,因而出现了长达几百年大规模兼并战争。齐国在春秋之初为了争霸,南征北战。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齐国大规模的生产兵器。当时在南赵村立村的地方建设72只烘炉,进行大规模的冶炼钢铁,制造兵器,南赵村村民的宅基地挖下一两米都是炼铁的炉渣。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