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杨庙村
概况
村庄坐落于广饶县城西南4公里。东临东辛张村1.5公里,西南临里大村1.3公里,南临董家村1.2公里,北临冢头村1公里。村东有村名碑一面,村北150米处有县政府立西杨庙古文化遗址碑一面。
据清末县志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杨姓由山西省洪洞县迁至此处在一古庙旁居住立村,取名为杨家庙子,后称杨庙,因与广饶镇杨庙村重名,1982年3月更名为西杨庙村。
村内有崔、商、钟、刘、付、江、宋、梁8姓,均为汉族。据传,崔姓是由县内十一村在明末时迁至此处;商姓是由垦利县东商村、西商村在清初时迁入;刘、钟两姓是由县城关镇九村(刘家园子)在清中叶时迁入;付姓是由弓手刘在清中叶时迁入;宋姓是由垦利县郝家乡沙窝村在1961年县政府安排下迁移的受灾人员;梁姓是由城关镇九村刘家园子梁姓男子在1957年随女方家落户到村的;江姓是由重庆三峡库区在2000年8月迁入的移民。
西杨庙村明清两代属安仁乡。1911年属安仁乡安一保。1914年属第六区。1929年属第三区。1939年10月属临淄县六区。1945年9月属广饶县第三区。1948年12月属第三区董辛乡。1956年属李鹊区董辛乡。1958年属李鹊乡,9月属东风二社,10月属李鹊公社。1964年3月属李鹊区皮里公社。1970年11月属李鹊公社。1984年属李鹊乡。2001年属李鹊镇皮里管区。
1949年,全村38户,142人,男74人,18岁以下32人,60岁以上28人。1958年,全村46户,176人,男90人,18岁以下44人,60岁以上26人。1962年,全村52户,198人,男102人,18岁以下48人,60岁以上30人。1978年,全村60户,236人,男120人,18岁以下52人,60岁以上35人。1984年,全村61户,252人,男128人,18岁以下59人,60岁以上35人。1991年,全村61户,241人,男122人,18岁以下46人,60岁以上36人。2000年,全村234人,男118人,18岁以下38人,60岁以上38人。2011年,全村有63户,223人,其中,男118人,女116人,18岁以下34人,60岁以上40人。全村18岁以上人口中,大学生15人,高中、中专生12人,初中生36人,小学生95人,扫盲结业36人,文盲5人。全村18~60岁的人当中,大学学历的15人和中专学历的6人均在集体企业和个体企业中工作,其余6人中有2人自谋职业干个体,其余4人务农。初中以下学历的112人均以务农为主。
村庄东西长251米,南北长194米,村庄面积48694平方米,耕地面积550亩。该村地势总体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较平缓的坡地,土质为黄褐沙质土壤,土质属性为酸碱融合的中性土壤,适宜种植冬小麦。春夏玉米、大豆、地瓜、谷物和各种蔬菜,树木种类为国槐、梧桐、刺槐、榆树和香椿等品种。
党政建设
该村离广饶县城较近,抗日战争时期为敌占区,党组织因遭敌镇压发展迟缓。1941年党的萌芽组织因叛徒李玉遥出卖遭到毁灭性破坏。1948年,三区区长杨学省在该村发展了积极分子李兰香(女)入党,继后又发展了商奎升、崔秀兰(女)入党。1954年成立村党支部,李兰香(女)任书记。2011年,全村有党员19名。
该村在保甲制期间无固定人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抗战期间1937~1945年,伪村长崔华山在解放后被镇压。1947年该村成立农救会,农救会会长崔福胜、副会长商曰芝带领全村贫苦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斗争。1948年初成立村公所,由刘成文任村长,此期间,上级党组织推董曰续、柴有亮等人协助领导土地改革,朱家和郑家的土地400余亩,连同村内的240余亩,分给贫苦老百姓。1948年至1954年期是互助发展阶段,全村分为6个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社到1956年进入高级社,土地耕种由个体转为集体耕种,村民出勤挣工分,口粮400余斤,年终结算“分红”。1958年8月至1966年7月是人民公社化时代,村高级社更名为生产大队。经过1958年大跃进,青壮劳力吃食堂吃不饱。1959年7月食堂撤销,1965年经过四清运动,四不清干部受到清查,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68年至1980年生产大队更名为革委会,1980年12月至1984年12月革委会更名为村管委会。1984年12月村管委会更名为村民委员会。
历任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情况
李兰香(女,1954年7月至1965年10月)
姜玉兰(女,1965年10月至1970年10月)
商奎兴(1970年10月至1976年10月)
王善文(1976年10月至1978年1月)
刘云祥(1978年1月至2007年12月)
钟阳东(2007年12月2011年5月)
商明明(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
商海涛(2015年1月)
历任村长、社长、大队长、主任任职情况
刘成文(1948年3月至1954年3月)
钟立本(1954年4月至1956年8月)
钟友论(1956年9月至1958年10月)
刘守训(1958年10月至1960年1月)
商奎升(1960年2月至1964年10月)
商奎兴(1964年11月至1976年8月)
王善文(1976年9月至1978年10月)
商奎勇(1978年11月至1980年12月)
钟立本(1980年12月至1984年12月)
商奎祥(1984年12月至1990年1月)
钟阳东(1990年1月至2011年5月)
商明明(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
商海涛(2015年1月-)
农救会会长
商奎元(1947年1月至1949年10月)
农协主任
崔福胜(1949年10月至1953年12月)
贫协主任
刘守训(1965年3月至1978年10月)
民兵队队长
钟友义(1946年3月至1955年12月)
团支部书记
刘成武(1947年3月至1949年5月)
崔福英(1949年6月至1956年3月)
妇救会主任
李兰香(1947年1月至1952年2月)
经济建设
杨庙村自古以种植高粱、小麦、玉米、谷子、大豆为主,解放后增种棉花和黄烟为经济作物。1948年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土地,自主经营,但都是旱田(非浇田),劳动积极性虽高但产量不高。小麦好年景亩产250余斤,遇上干旱年头几乎颗粒无收,玉米、高粱、谷子亩产也在200斤左右。好年景全村600亩土地总产量12万斤左右。
建国初期,村内农作物以高粱、谷子、大豆、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黄烟为辅。全村600亩土地约二分之一种植高粱、谷子、大豆,十分之三种植小麦、玉米,五分之一种植黄烟,少量土地种植棉花。高粱、谷子产量较好,亩产500斤左右;小麦、玉米、亩产300斤左右,经济作物黄烟亩收入300元左右。1957~1965年,粮食作物以地瓜为主,约十分之三种植地瓜,十分之三种植小麦、玉米,十分之二种植谷子、大豆,十分之二种植黄烟。地瓜产量较高,亩产3000斤左右,其它作物产量无多大变化。1966~1978年,由于机井灌溉的增加,小麦、玉米良种的推广,地瓜和黄烟面积减少,棉花面积逐渐扩大,耕种面积约二分之一种植小麦、玉米,十分之二种植黄烟、棉花。小麦、玉米产量达到500斤左右,其它作物无多大变化。1979~1985年,经济作物黄烟因减产和品质下降停种,棉花面积扩大,约十分之六种植小麦、玉米。十分之三种植棉花,十分之一种植地瓜。小麦、玉米亩产达到700斤左右,棉花亩产皮棉80斤左右。1986~2011年,经济作物棉花因虫害严重,逐渐减少停种,全部土地改种小麦、玉米。小麦亩产1000斤左右,玉米亩产1200斤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吨粮田。
1990年全村建造高温大棚30多个,占地60余亩,大多种植西红柿、茄子、芹菜。每棚收入在5000元左右,按亩产粮食价格计算,每亩棚地能顶10亩粮田,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2011~2015年, 375亩地以流转形式租赁给皇佳喜彩叶合作社,搞园林绿化苗木用地。主要种植白蜡、国槐、桃梅、紫棉木、海棠、红枫等树种。2014年5月村西北三组承包的33亩土地租赁给镇政府,为修西外环路迁墓用地,租赁70年。
1965年以前,全村只有5眼水车井。1965年春在村西南打了第一眼机井,配备1台12马力柴油机。之后几年间又在村西、南、北打了四眼机井。1965~1990年,全村修建输水渠道1000余米(地上),虽能达到浇灌目的,但因路线长且渗水漏水浪费水资源严重。1990年后采用地里软管用石灰混合土加固,也极大地方便了农田浇灌和节水功效。1995年后,普遍使用塑料软管的输水方法。2013年,镇万亩农田开发改造,全村用上了高质量的pvc地埋管。
1975年拥有第一台50千瓦变压器,主管部门只允许安装2.8千瓦和3.5千瓦电动抽水机两台,其余四眼机井仍使用12马力柴油机。1995年全村拥有80千瓦和50千瓦变压器两台。全村12眼机井,全用上电动潜水泵。
解放初至1970年前,全村只有马车一架。1970年秋,村集体购买第一台12马力拖拉机,为全村的机播和庄稼运输做出较大贡献。改革开放后的1985年,由三户村民个人集资购买了第一台大型拖拉机。至2014年,全村由个人购买的货车15部,联合收割机3台,小型拖拉机、三轮车户均一台。1973年村集体购置了固定式脱粒机2台。分田到户后,至1995年全村脱粒机增至6台,平均每组一台。1996年后,小麦、玉米逐渐使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实现机种机收的现代化耕收模式。
2000~2005年,全村有养殖大户3户,1户养鸭,2户养羊。2005~2014年,村内出现农机大户3户,运输加工(物流)专业户4户。2015年建设一处糖原料加工厂。青壮年30余人在外务工,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
村庄规划建设
规划前全村有两条东西弯曲的大街,东西长200余米,宽度不均,有的地方6米,有的地方仅有3米,南北胡同七八条,都弯曲窄小,多数胡同不通。该村自1982年开始村庄规划。村庄规划后,分东西两条中心街,宽10米;两条围村路,宽6米;6条直通的胡同,中心胡同5米,其余胡同4米,每条胡同长154米。主要街道在1990年规划完成,在2001年投资10万余元完成两条主街道水泥硬化。2008年,自筹款10万元,县财政局驻村工作队支持10万元,完成出村路500余米水泥硬化。2009年,村内自筹资金5万元,县财政局支持5万元,硬化6条胡同。
全村房屋在1982年规划前多为土木结构、低矮潮湿,第一次规划,院子南北长22米、东西宽17.5米,房屋宽4.75米、高2.85米。1989年第二次房屋规划,院子仍是22×17.5米,房屋宽6米,高(从坚脚往上至檐底)3.68米,每间长3.5米。第一次规划虽改变了土木结构的建筑模式,但没真正解决低矮潮湿的局面。第二次房屋规划才真正解决了房屋低矮潮湿的问题,民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至2012年已建成标准房56户,占全村的90%,街道两旁花木绿化,村庄道路整洁卫生。
村民的吃水问题分四个阶段变化的。1983年前村内水井干涸后,人们到村外的机井挑水喝。1983年后村委在村西头建了水塔,村民到水塔挑水或推水。1990年后村里建了高压泵,用输水管道输送到各家各户,定时送水。2005年村庄全部改换镇自来水公司输送的标准自来水。
1973年县电业局在村西从城里通小张的高压线上接了一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供应四个村---杨庙、冢头、里大、唐家,该村只准安2.8千伏安和3.5千伏安的两台电动抽水机,当时的场院、学校等公共场所首先用上电灯照明。1977年电灯进户,因各户没设电表,电费按电灯瓦数收费。1995年后全村有两台80千伏安、50千伏安的变压器,机井抽水基本实现电气化。2013年全村新上160千伏安、80千伏安的两台变压器。2015年,上一台100千伏安变压器,全村有390千伏安变压器。
社会事业
19世纪初(清代)该村由一朱姓人士(城关朱家村)为朱家看护场院人,在农闲时利用场院的冬春空闲房加以改造后办起第一处季节性私塾学校。后有村人付九江在村内办过全日制私塾学校,并接收全村的子女入学。新中国建立后,学生到西辛小学就读。1966年至1982年8月该村由乡派公办教师一名,另选一名民师任教,建立村小学,学制1~5年级(复式班),初期只有一名教师、3间教室带办公室,学生30余名。至1971年两名教师(一公一民)、40余名学生,教室两口4间,办公室带宿舍2间。1982年8月合并到西辛联小后,1985年8月并入皮里联小,2011年8月并入李鹊镇中心小学就读。晚晴时全村有一名贡生付应麒,解放后至恢复高考前,全村只有一名中专生付荣英,1978年至2014年全村大学生15名,中专生6名,高中生36名,小学生95人。
1966年设赤脚医生一名,1969年该村设卫生室一处,由赤脚医生崔福太执诊。1999年后该村医疗服务机构改为皮里诊所。自推进新农合后全村村民100%参加了新农合。
该村在1965年至1968年,建立文艺宣传队,队员20余人主要是在农闲时进行排宣活动,全是义务排练演出。村里出资购置部分乐器,提供场所以团支部牵头进行活动。曾多次外村演出,演出剧目有吕剧《两垄地》《审椅子》《红嫂》等红色新剧。2007年该村建设文化大院和体育活动场各一处,图书资料1000余册,体育设施基本配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迅速发展,1985年后,人均收入达到1500元。1990年后,蔬菜大棚每棚收入3~5千元,全村外出务工人员30余人,年人均收入2000多元。1995~2000年人均收入达3500余元。2000~2005年,养鸭大棚收入10万余元,养羊户年均收入3万元左右,人均收入5700元。2005~2014年,农机运输户中,车均收入10万元以上。2015年建设的糖原料加工厂年收入30余万元。青壮年30余人在外务工,人们的资金收入有了质的变化,由原来的农业单一收入,转向以工资和经营为主的格局,2011年人均达1.2万元,2014年达到1.3万元以上。
1983年村内一郭姓退休干部购买了村内第一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尔后又有两户安上黑白电视。1986年10月有两户同时安装了14英寸长城牌彩色电视机,开始了拥有彩电的历史。1995年有线电视入村。2011年,全村彩电户均1.2台。液晶平板电视的比重占到30%以上。
1994年村委会安装了第一部座机电话,至2012年全村座机户均一部。1998年村民商建华购买了全村第一部手机,至2012年全村手机均两部以上。
2006年村民商洪涛安装了第一台电脑,至2012年全村电脑已达19台,网络在2008年进村,2011年网络电脑基本普及。至2014年全村轿车20多辆。
人物
人物简介
付应麒(1875~1938) 晚清贡生,付应麒自幼勤奋好学、思想进步、拥护新政,民国初年(约1915年)被国民政府聘为山东省莱芜县副县长,因不满政府腐败,于1921年辞职回乡办教育,曾任稻庄公办学校副校长、校长等职务。1935年因年事已高退职。1938年因日伪兵痞敲诈殴打而气病身故。
刘海涛 1971年5月8日生,大学学历,2007年任东营市垦利县副县长。2011年3月任广饶县政协副主席。
荣誉
1999年10月,被东营市综治办授予安全文明村荣誉称号;2001年7月,被广饶县委授予创五好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被县政府授予平安村居荣誉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平安村居荣誉称号;2004年6月,被广饶县委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优秀党支部荣誉称号;2008年1月,被东营市委、市政府授予模范村居荣誉称号;10月,被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会员授予小康文明村荣誉称号。
重要事件
抗日活动
1938~1945年,该村进步青年付洪祥等人秘密组织抗日活动,曾多次伏击辛广线(辛店至广饶)上的日伪军用运输车队,曾多次利用自制炸药、土枪致敌车辆瘫痪(毙伤敌军不祥)。
李玉遥叛变
1938~1941年,李鹊村人共产党员李子瑞到西杨庙村秘密组织地下党活动,李玉遥曾跟李子瑞参加过地下党活动会议,对该村组织情况熟悉,李玉遥(太和村人)被捕后叛变,于1941年春节期间带日伪突袭地下组织集合点,除秘密组织负责人崔福顺设计逃脱外,其余刘守训等8人被日伪李青山部逮捕。后经党组织和该村知名人士设法营救,得以保释,但党组织遭到毁灭性破坏。李玉遥叛变投敌后,因当时环境恶劣,日伪活动猖獗,上级党组织随即转入地下,李玉遥仍逍遥法外,直到1953年镇反时,李玉遥叛变事件败露,被人民政府逮捕法办。
新社员
1961年9月,该村由广饶县政府安排,接纳由原广北郝家乡、油郭乡受灾群众(后称新社员)6户19人。70年后有两户7人陆续迁回原籍,其余留居。由大队安排在村内农户的闲置房院里无偿居住,当年按其人口发放平均口粮,与村内社员享受同等待遇。1968年后有3户新社员在集体安排的宅基地上盖了新房,搬出了房东老院,其中郭姓1户,宋姓2户,其余2户(王、宋)1970年后迁回原籍,另一陈姓(女)随夫迁往广城。
知识青年
1968年7月,该村接纳由县知青办安排淄博知青8名(男2名、女6名)插队落户,1971年后陆续回城或招工就业。知识青年到村时受到乡村领导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刚到时,女青年临时居住在大队院内的3间南屋中,男青年住在北院的2间北屋里,外加一间伙房。有一名原学院朱老师带队一年。上级发放半年的口粮(由国家粮所发放),以后的口粮按人三七分配。一切待遇与村内社员相同。1970年上级安排部分木材,由生产大队为其新建宿舍8间,加两间厨房, 2人一间宿舍,生活集体统筹。1971年后史淑珍、韩其英2人回到原籍安置。1973年有2人(李振玲、李复玲)安置在垦利县标准件厂当工人,周金安置在东营市商业局。1974年,杨国英安置在垦利县农行。1978年,王金胜安置在桓台县中学。1979年,高淑秋安置在广饶县大营乡供销社。至此,该村的知识青年下乡活动结束。
三峡移民
2000年8月,该村接纳政府安排的3户三峡移民(男5名、女4名),均为江姓,汉族。三峡移民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安排下,在安置之前,1998~1999年,曾两次派代表到村实地考察,了解情况(包括院落建在什么位置)。1999年拨款10万元(另拨款9万元占地款),修建了三处移民院落。每院有标准房三间,2间厨房,一个侧厅,大门、院墙俱全。房内家具(床、沙发、厨具、餐具)一应俱全,并备有面粉、油盐、蔬菜物品。2000年8月3日,移民到来时受到乡村领导和村民的热烈欢迎,并由村领导牵头分别在三家热情款待。之后,县乡领导多次登门慰问,政府规定三峡移民有3年免税待遇。3年后每户又得到2万元资金补贴,每人每月60元的生活补贴。至2014年三户移民又增人口4人。院落翻新增量,新建院落一处。有两户移民购买轿车。
文物古迹
杨庙遗址
位于村北150米处,为一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商周文化、汉文化遗址。面积50000平方米,主要出土的文物有龙山文化夹砂灰陶罐口沿、罐底、鼎足、泥质黑陶盆、杯及石器、蚌器等,商周夹砂绳纹灰陶鬲口沿、鬲足、泥质灰陶罐、豆、簋等。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