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村

关键词:

  概况

  苏家村位于广饶县城西南8公里处,东临团结沟,与沟头村隔河相望,西与小张村接壤,南与安里村接壤,北与太和二村、太和三村相邻,以村地名碑为村庄标志。

  据《苏氏家谱》记载,明正德年间(1506~1521),苏姓始祖洪儒由寿光埠南老槐树村迁至乐邑西南10公里处的白绫洼北侧立村,取名苏家村。1961年始称苏家。

  苏家村共有苏、韩、贾三姓,曾有盖、崔、李姓居住,全为汉族。苏姓,明正德年间,十四世苏鸿儒从寿光高槐迁居于此,已繁衍分成三大支股,为村内第一大姓氏。韩姓,村内韩姓自洪武四年从枣强县迁居于此,至十一世继全由博兴县店子镇刘耿村迁入,为村内第二大姓氏。贾姓,祖居青州小营,至十世代保、代全于康熙五十八年由青州迁入,为村内第三大姓氏。盖姓,1964年由广北(今东营区史口镇)迁入,1969年返乡。崔姓,1970年由河南范县迁入,1985年迁广饶县城。李姓,由太和村迁入,因无后人继承,于1956年消亡。

  明清两代属安仁乡安三保。1914年1月改区,1929年属第三区。1939年属临淄县六区。1945年9月属广饶县第三区。1948年12月属第三区太和乡。1956年1月属李鹊区太和乡。1958年5月属小张乡,9月属东风二社,10月属李鹊公社。1964年3月属李鹊区大柳公社。1970年11月属小张公社。1984年7月属小张乡。2001年2月属李鹊镇。

  1949年,全村35户、 168口人,男89人,18岁以下55人,60岁以上18人。1958年,全村公40户,284人,男145人,18岁以下75人,60岁以上人数21人,1978年,全村85户,415人,男215人,18岁以下123人,60周岁以上29人,1984年全村人口462人,114户,男238人,18岁以下人口132人,60周岁以上32人。2000年,全村人口514人,户数143户,男262人,18岁以下162人,60周岁以上人口57人。2011年,苏家村共有户数157户,人口519人,其中,男261人,女258人,60周岁以上人口82人,劳动力351人,主要从事种植、养殖、加工、交通运输、劳务输出等。有少数民族1人,其余全为汉族。

  全村总面积1056.9亩,其中村庄面积135亩,耕地面积778亩,沟渠、道路及坟茔占地143.9亩。村东荆家地、村南土地等级较高,为黄土壤;村南康家湾一带及南洼土地地级较差,为重粘土。

  党政建设

  1952年至1955年为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至1958年与太和村一起成立高级社。1961年建立大队,1962年至1966年与太和村分离,成为独立的行政村,成立苏家村大队。1968年7月,成立革命委员会。1981年1月,成立管委会。1984年7月,改为村委会。

  1932年,苏海清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村内第一名共产党员。1936年,成立苏家村党支部,苏海清任村支部书记。1939年2月,成立妇救会。1945年秋,成立民兵队。至1946年,又发展党员7名。1994年,下辖2个党小组,党员11名。2014年,全村有党员17名。

  历任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情况

  苏海清(1936年秋至1942年秋)

  (1942年冬至1946年2月空缺)

  韩象成(1946年3月至1952年12月)

  苏曰勤(1953年1月至1954年12月)

  苏世孟(1955年1月至1961年10月)

  苏世俊(1961年11月至1964年12月)

  苏曰武(1965年1月至1971年秋)

  苏世善(1971年秋至1973年12月)

  苏世俊(1974年春至1975年12月)

  艾庆云(女,1976年1月至1987年12月)

  贾学武(1988年1月至1988年3月)

  刘余民(1989年3月至12月)

  韩其松(1990年1月至2002年5月)

  贾学武(2002年5月至2004年12月)

  苏曰海(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

  韩庆忠(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

  李凤华  2011.5任职

  历任村长、社长、大队长、主任任职情况

  韩象臣(1948年1月至1955年8月)

  苏世孟 1955年冬至1961年冬

  韩象恒 1961年冬至1964年12月

  苏曰生 1965年1月至1969年冬

  苏曰武 1969年冬至1970年12月

  贾好先 1971年春至冬

  苏世生 1971年冬至1973年12月

  苏曰武 1973年12月至1975年12月

  苏世善 1976年1月至1978年12月

  苏希瑞 1979年1月至1987年12月

  韩其光(1988年1月至1989年4月)

  韩其松 1989年4月至1990年1月

  苏世善(1990年1月至1993年5月)

  苏明堂(1993年5月至1999年5月)

  苏曰海(1999年5月至2007年12月)

  韩其忠(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

  韩庆忠  2011.5任职

  妇救会会长

  孙健(1939年2月至1942年秋)

  刘凤兰(1942年秋至1950年2月)

  民兵队队长

  韩象恒(1945年秋至1955年12月)

  苏曰武(1956年1月至1958年9月)

  贫协主任

  苏曰恒(1966年2月至1976年6月)

  经济建设

  苏家村以种植业为主,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每亩产量130斤。玉米自1962年开始种植,每亩单产150斤;地瓜,每亩单产7000斤;棉花,每亩产籽棉80斤;另有绿豆、谷子、高粱、黍子、大豆、蔬菜种植。1992年开始种植大棚蔬菜。1997年,有蔬菜大棚29个,面积40亩。2003年开始发展经济林木,种植品种为107杨树,种植面积40亩,2007年林地面积达到53亩。1966年开始有机井1眼,1976年有机井9眼,2011年全村有机井19眼。1966年8月开始有柴油机一台,1976年5月有一台脱粒机,1977年7月有第一台25型拖拉机。至2014年,大型农用运输车8辆、三轮运输车40辆。

  2014年,粮食种植面积750亩,蔬菜大棚6个,面积10亩,养殖户3户,林地面积15亩。

  1940年,村内有传统手工业神香加工,从业人数110人,年人均收入60元,至1964年停止。1955年,村内有粉皮、粉条加工,从业人数30人,年人均收入50元,1979年停止。1960年,村内有土砖窑,从业人数40人,年人均收入60元,1974年停止。1966年,村内有花边生产、香油作坊,从业人数8人,年人均收入40元,1970年停止。2014年,村民多从事建筑、劳务输出、交通运输、家政服务、日用品经销等。

  1985年解决温饱,1999年达到小康生活水平。村民收入,199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845元,1995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600元,200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3401元,201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6200元,2011年电冰箱入户率达75%,60%的村民安装了太阳能。

  村庄规划建设

  1974年以前,全村村民78户,村民房屋为低矮的土坯房,全村东西大街一条,宽8米,其余为3米左右的小巷,布局杂乱,1995年通柏油马路,与太和及东西耿相连,后取名苏耿路。第一次新村规划为1974年。规划后有东西大街3条,宽8米,南北大街一条,宽10米,7米宽南北小街7条。民居住房主要为砖木、土坯、麦秸结构。房屋东西长15米,宽4.5米,檐头高2.8米,宅基地东西长15米,南北17米。第二次新村规划为1976年,主要为砖镶门口包皮的砖木土坯结构。宅基地为东西15米,南北18米。第三次新村规划为1988年,第四次新村规划为1991年。规划改为全村东西大街2条,宽10米,南北大街不变。房屋主要为砖木、水泥结构,东西15米,南北宽5米,檐头2.95米,宅基地东西15米,南北21米。后变为民居建筑主要为钢筋、砖混结构。

  1972年通电力,当时配有30KW变压器一台。1995年通自来水。2005年,全部实现统一供水。

  社会事业

  1951~1955年、1988~1989年两次排练高跷演出,参加人数90人。1965~1966年有传统京剧排演。1985年通广播、电视。2006年新建村文化大院。

  1983年开始有电视机,1991年开始有彩电,1995年6月通电话,2011年,全村达到160台,电话120部。手机是1995年入村,计算机网络自2004年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入村开始,家用电脑网络自2007年7月开始。

  1962年开始建立村小学,由大队负责建设,有教师一名,学生十几人,后来发展到五个班级,学生60人,教师4人。1996年合并到小张小学。村内大学专科以上学历12人,高中以上人数32人。

  1969年开始有村卫生室,2011年,建成乡村一体化卫生室,由卫生部门统一管理。

  人物

  革命烈士

  苏海清  出生于1900年7月,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清河军区敌工科临六区情报站副站长,1942年在毛王村被敌人杀害。

  苏汉清  出生于1897年,1941年7月参加革命,清河军区独立营二连战士,1943年在广饶县北隋战斗中牺牲。

  韩象琛  出生于1914年,1940年8月参加革命,清河军区独立团一营二连班长,1943年在博兴县马庄战斗中牺牲。

  苏学成  出生于1912年,1939年8月参加革命,清河三支队一营二连战士,1940年在攻打毛王战斗中牺牲。

  人物简介

  艾庆云  女,出生于1939年2月6日,1987年6月30日被评为东营市优秀共产党员。

  附记

  重要事件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全村大搬家到太和村。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