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寺村

关键词:

  概况

  赵寺村坐落在广饶县城西南10公里处,南距临淄县界5公里,西距博兴县界3公里,东邻太和自然村,南邻南杨家村,西邻南赵村、大柳村,北邻郝家村。著名的历史古刹皆公寺就坐落该村。

  根据广饶县志和文史资料载:皆公寺始建于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距今已有1485年之久。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田姓由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迁此依寺立村,取名田家庄。明朝正德元年(1506年)皆公寺周围十二个自然村集资重修皆公寺,村名改为杨赵庄(因当时参与重修皆公寺的十二个村号称十二杨赵),后称杨赵寺,1950年始称赵寺。全村在册人口中,除120人为杨姓,5人为孙姓外,其余全为田姓。据传杨姓由镇南杨家迁入,孙姓由镇内崔刘村迁入。全村两名外省媳妇为彝族外,其余全为汉族。

  1911年至1914年属乐安县七保安仁乡。1914年至1928年属广饶县第区。1928年至1938年属广饶县第三区。1938年至1945年8月属临淄县第六区。1945年8月至1948年12月属广饶县第三区。1948年12月至1956年1月属广饶县第三区太和乡。1956年1月至1957年12月属广饶县李鹊区太和乡。1957年12月至1958年5月属广饶县李鹊区。1958年5月至1958年9月属广饶县小张乡。1958年9月至1958年10月属广饶县东风二社。1958年10月至1964年4月属广饶县李鹊公社。1964年4月至1970年12月属广饶县李鹊区大柳公社。1970年12月至1984年12月属广饶县小张公社。1984年12月至2002年属广饶县小张乡。2001年属广饶县李鹊镇。

  1975年,有273户,1307口人,耕地1813.9亩。2011年,全村有370户,1450人,全村1450人中,720人为女性,730人为男性,60岁以上老年人260人,全村劳动力多以种田为生,农闲时外出务工,多为建筑、运输、企业临时工等。村庄占地200亩,耕地面积1860亩。

  党政建设

  该村1911年至1914年为保甲制。1914~1928年为村农所。1928~1938年为村公所。1954成立初级社,为新华六社,分为前社和后社。1956年转高级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58年至1966年12月称赵寺大队。1967年1月至1980年冬称赵寺村革命委员会,从1981年1月至1984年冬称赵寺村管委会。1984年冬称赵寺村委会。

  1936年春,田俊国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利用教书宣传救国。抗战爆发后,他率领数名学生参军抗日,后在三里庄战役中受伤被俘,英勇不屈,遭致吊在枣树上剖腹残杀,时任八路军加强连连长。1938年11月该村建立村党支部,由田家驹任党支部书记,田中三任副书记,发展党员14名。同时成立妇救会。积极开展对敌斗争,并成功劫取了敌伪在博兴刘耿村存放的枪支43支,处决伪村长一名。1944年成立村农救会。是年,敌我形势严峻,为粉碎敌伪扫荡,党组织决定由该村民兵配合地方武装(时称县大队)破坏敌伪交通及通讯设备,到安德村、大张村一带(当时这些地带为敌占区)去毁坏公路、割电话线。因该村是党武装抗日的根据地(时称一枪能打透的根据地),也是日寇敌伪扫荡的重点村之一。在1944年农历腊月二十五日的扫荡中,敌伪在该村的水井中捞出了盗割的电话线两大捆,所以在艾家村扫荡合围后只要问及是杨赵村人,一律排队集体枪杀,然后纵火焚尸,其景惨不忍睹。在这次的艾家惨案中,该村党支部书记杨维岱及另外三名男青年共4人,惨遭杀害。该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驱逐日寇、解放全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1945年的大参军运动中,荣获临淄县人民政府授予的“参军模范村”大旗一面,在1946年荣获广饶县人民政府授予的“民兵支前模范”大旗一面,光荣先进风靡各区,誉满全县。“南有张郭、北有寺”之说至今盛传不衰。是年,成立民兵队。2014年,全村有党员44名。

  历任党支部书记任职情况

  田家驹(1938年11月至1940年冬)

  田中三(1941年春至1942年12冬)

  杨维岱(1943年春至1944年冬)

  田振东(1945年春至1946年冬)

  田振邦(1947年春至1949年5月)

  田昭凤(1949年6月至1955年5月)

  田昭龙(1955年6月至1956年4月)

  田成福(1956年夏至1961年4月)

  田茂义(1961年5月至1963年2月)

  田成福(1963年3月至1970年夏)

  田美祥(1970年夏至1981年冬)

  田家玉(1981年夏至1986年冬)

  田昭太(1986年春至1998年12月)

  田昭宁(1999年1月至1999年10月)

  田家科(1999年11月任职)

  历任村长、社长、大队长、主任任职情况

  田淑玉(1938年春至1939年冬)

  田茂礼(1940年春至1941年秋)

  田淑更(1941年冬至1942年冬)

  田茂行(1944年春至19746年秋)

  田淑禄(1946年冬至1948年春)

  田家芝(1948年春至1949年冬)

  田成斌(1949年冬至1950年冬)

  田厥灿(1950年冬至1953年4月)

  田淑烈(1953年5月至1954年5月)

  田昭风(1954年5月至1955年冬,前社)

  田厥智(1954年5月至1955年冬,后社)

  田厥智(1956年春至1958年夏,高级社)

  田成福(1958年秋至1961年春)

  田茂义(1961年夏至1963年2月)

  田中修(1963年3月至1966年12月)

  田美祥(1967年1月至1968年12月)

  田家万(1969年1月至1970年1月)

  田美祥(1970年2月至1971年12月)

  田寿亭(1972年1月至1982年秋)

  田家孔(1982年秋至1984年9月)

  田寿亭(1984年冬至1986年冬)

  田昭吉(1987年春至1988年冬)

  田美祥(1989年春至1990年4月)

  田家科(1990年5月至1995年4月)

  田昭宁(1995年4月至1999年11月)

  田开元(1999年11月至2001年11月)

  田西松(2001年11月至2004年11月)

  田家科 2005年春至2011年春

  吕红玲 2011年春至2014年冬

  田海亮2014年冬

  妇救会会长

  田马氏(1938年11月至1947年冬)

  韩秀英(1948年春至1950年冬)

  农救会会长

  田厥仁(1944年春至1955年冬)

  民兵队队长

  田厥智(1946年春至1953年冬)

  田昭奎(1954年春至1956年冬)

  田家德(1957年春至1958年夏)

  贫协主任

  田义亭(1958年春至1966年冬)

  田昭永(1967年春至1972年冬)

  经济建设

  赵寺村产业结构以农业、建筑业为主。农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杂粮以生产优质蔬菜。老弱妇在家种田,男女青壮劳力外出打工挣钱,多以建筑、运输、制糖及农田零工为主。1957年以前该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高粱、黄烟、谷子。由于水浇条件制约,歉年每亩玉米产200~300斤,小麦每亩产100~250斤。丰年时每亩也都不超过500斤。1957年以后始种地瓜,每亩产鲜瓜8000斤左右,1982年实行责任制以后每亩小麦,玉米产量都在1000斤以上。该村蔬菜大棚很少,以前始建的11户大棚已全都改种其他了。全村30~50头以上的养猪户有6户。200只以上养殖规模养兔户1户。自从实行责任制以来,从事其他行业的人员逐年增多,干建筑业的约计200人左右,每人日工资180~200元,为钻机业户打工的有80人,每人日工资200~250元。搞运输的大型汽车有5辆。该村的花炮产业在受到政策制约以前曾给该村经济带来鼎盛和辉煌。据考证,该村的花炮生产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农闲时间凡有劳力的农户90%以上都家家生产制作花炮,收入颇丰。当时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经济爆发村。2005年,“九九老人节”赵寺村农贸大集正式启动。经济转型后,发展也很快,全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7000元。全村约有轿车250辆,大卡车6辆,三轮、二轮电动车户户拥有。

  村庄规划建设

  赵寺村从1970年至1975年第一次村庄规划,每位宅基地南北14米、东西16米,房屋檐头为3米,屋宽5米。后发现宅基地太小,于1975年以后进行第二次规划,改为每位宅基地东西16米、南北17米,每位宅基地前有4米宽的小胡同一直延续。

  东西大街一条路面硬化,长700米,宽12米。南北大街4条宽10米,长500米,路面沙石。

  1975年至1992年全村一口水井,称水楼子,各户自己接水往家推。1992年全村一口水井,铺设水管道供各户用水。2006年全镇统一供水。

  1967年全村始购2台变压器,总量为200 千瓦。2014年,全村有变压器7台,共计700千瓦。

  1974年有了第一台电视机,1976年始有新电视出现,2014年,每户拥有1.2台。2005年有线电视入村。1996年该村4部固定电话入村。2003年手机用户也由少到多。计算机、网络始于1997年入村,65%的户都使用。

  社会事业

  全村建成高规格的村文化大院一处。其中村两委办公室、老年活动室、计划生育人口学校及部分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并购置了文艺演出用的锣鼓、旱船、狮子等道具。戏曲演出方面该村历史上就有每年唱戏的传统习俗。因该村为原四边县革命根据地大本营,所以在缴获敌伪王艳田部的京剧道服,通过军队首长的协调全部低价卖给该村,成立杨赵寺业余京剧团,每逢年节必有演出。该村的京剧道服在文革破四旧时大部被烧毁。

  1945年以前,在田俊国家(也叫茶馆)设私塾学堂一处,由田俊国任先生,学生约30名。1948年,在田洪章家设立学校一处,校长田允告、田厥仁,教员田家干、田家新,学生约80多名。1965年,在村窑厂设中学班一处,教员刘洪令、田家奎、田文安、田厥秋。1985年,在村东南角和南杨家村合建小学一处,房屋18间,教师4名,学生120人左右。1996年,村立小学合并到小张小学,小学校园改为幼儿园,学前班3个,教师4名,赵寺村、南杨家村、郝家村三个村的幼儿集中上学。

  1945年,村设药铺一处,名为“卫生堂”,由老中医田淑波任医生,田俊恩任司药。1953年,田厥光开私人药铺一处,田厥光任医生,田家绍任司药。1976年,在田中和家建卫生室一处,由田家芝任医生,田美利任司药。1978年,大队投资建卫生室一处,房屋7间,内设病床5张,医生田昭泰、田家兰,司药杨福民,每天按时上班医诊。2015年,村内有卫生室一处。由村委会投资建设,有房屋7间,3名医生,正常开诊。

  人物

  人物传略

  田北浒  字水西。道光丁未岁贡生。性倜傥,以工古文词名一时。按,邑自清中叶以降,士大夫多敝一世以事制举,故百年中志古者几成绝音。于是,太拙、织斋诸先生之风流稍稍歇矣,独北浒有昌黎起衰之目。当其时,荣生哀死莫不以得一言为重,北浒虽不甚自惜,而所施必择其人。知博兴县事某者阿污吏也,尝持百金丐文为其母夫人寿,北浒峻拒之。由是名益高,远近皆呼为水西先生。生平所为文甚富,惜多散轶,所存者数十篇,为定名曰《水西文集》,今佚失。(据《续修广饶县志》)

  革命烈士

  田振西  1927年生,1950年1月参军,志愿军一九九师五九七团三营九连机枪班战士,1951年10月在朝鲜黑云土岭战斗中牺牲。

  田家安  1922年生,1939年9月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广饶县大队战士,1942年3月在垦利县八大组战斗中牺牲。

  田厥煊  1921年生,1939年9月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清东独立团一营二连战士,1941年3月在博兴县东郑村战斗中牺牲。

  田汉章  1919年6月生,1939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山东纵队三旅直属团通讯班战士,1940年7月在利津县盐窝战斗中牺牲。

  孙好信  1921年3月生,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2月参军,浙江省绍兴县公安局看守所长,1959年 4月牺牲于浙江省绍兴县。

  孙好智  1918你那7月生,1938年3月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清东独立团通讯班班长,1942年10月牺牲于博兴县。

  田俊国  1918年5月生,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参加军队,山纵三旅直属团一营三连连长,1940年9月在史口三里庄战斗中牺牲。

  田家富  1916年4月生,1939年10月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八路军一一五师一营二连战士,1942年 牺牲于鲁南。

  田家乐  1925年生,1942年参加革命,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渤海军区独立团被服厂战士,1944年在张家村战斗中牺牲。

  田昭温  1902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清河区群众报社通讯班战士,1941年牺牲。

  田美德  1924年生,1940年参加革命,是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渤海军区独立团一营一连排长,1945年在博兴县陈户店战斗中牺牲。

  田昭礼  1914年生,1938年3月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清东独立团一营二连战士,1941年在博兴县东郑村战斗中牺牲。

  田淑士  1911年生,1939年2月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山纵三旅直属团基干二营六连战士,1942年在广饶北隋村战斗中牺牲。

  荣誉

  在1945年的大参军运动中,荣获临淄县人民政府授予的“参军模范村”锦旗一面。 在1946年的支前工作中,荣获广饶县人民政府授予的“民兵支前模范”锦旗一面。1995年中共广饶县委组织部授予赵寺村党支部“先进基层党支部”称号。2002年东营市老龄委授予赵寺村老龄委“敬老模范单位”称号。2006年 3月 东营市老龄委授予赵寺村“东营市老骥立功活动先进单位”。

  文物古迹

  皆公寺

  著名的千年古刹,坐落于村东首。据考,该寺始建于公元527年,原寺占地八亩之阔,前后宝殿,廊坊两立,古树参天,僧侣满盈,晨钟暮鼓,香火极盛。寺东南矗立砖体结构宝塔一座,全寺建筑气势宏伟,浑然天成,实为中华历史文化之奇葩。该寺毁于民国初年的拆庙建校风潮。该寺遭拆后在其遗址处仅存比丘道伾石佛造像一尊。据广饶县志载,该像通高3.46米,佛高2.20米,佛光作舟形。中宽1.3米,下宽1.09米。边厚0.13米,长方形底座前面刻有“大魏孝昌三年正月二日奉诏建立皆公寺”和“大魏孝昌三年岁次丁未二月十五日比丘道伾为一切众生敬造弥勒石佛”字样,并另刻“口比丘惠身供养口”和“比丘僧绪供养比丘僧援”等题字。该佛像雕刻细腻,造型逼真,飞天飘逸,火焰纹周脚踏莲花,赤足直立,面部秀润,两耳垂肩,古朴大方,和善慈祥,灵气神圣,绝无仅有。现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1983年经省市县文物部门同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将石佛由赵寺调至济南市“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收藏。2005年,原十二杨赵的村民在征得东营市博物馆同意后,自愿捐款数万元按原石佛的规格标准重刻仿制石佛一尊,并新建大殿三间,重现皆公寺当年部分原貌,以示传承和保护。

  田氏先祠祖庙

  据考,该祠至今已有350年历史。存北屋三间,街门一处,保存完好。北屋采用梁柱式古型建筑,气势非凡。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千年古杨

  据传在该村东首原皆公寺东北角处,有一棵千年古杨树,高大无比,站在广饶城南门可看到此树,白天是99个喜鹊窝,晚上是99盏灯笼,是处神圣之地。后来南方蛮子为破坏此风水,想锯倒此树,锯一天长一夜就能合口,实在没法南方蛮子在锯一白天后,在锯口处加入臭椿木橛子,才将此树放倒,破了风水。

  赵寺遗址

  为一处商周时期、汉时期的古文化遗址,面积175000平方米。主要出土文物有商周时期灰陶鬲口沿、鬲足、灰陶豆、红陶素面鬲口沿,汉代的灰陶豆盘、豆柄、罐口沿、瓦当等。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民间工艺

  赵寺花炮

  赵寺村位于广饶县西南部,是一个土地肥沃,交通方便,艺人辈出,风光优美的自然村。自古就有做花炮的技术相传,“山东省东营市花炮厂”群众称谓“小张花炮厂”,厂的建立与赵寺花炮有直接联系,考查赵寺花炮的来历,还真有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赵寺村有座古庙名“皆公寺”,始建于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正殿内有弥勒石佛像(现存于山东省博物馆),高2.2米,雕刻精致,是少有的艺术品,旧社会群众迷信的人多,拜佛保平安。农历正月十六和六月十九是庙会日。由于庙内有尼姑,就有“正月十六赶姑子庵”之说,因而形成了“正月十五过十六”的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庙会日,六月十九正是农忙季节,赶会的人少。正月十六是农闲季节,赶庙会的人特别多。这天,尼姑把庙里庙外打扫的干干净净,给弥勒佛像披上新衣,点上蜡烛,烧上香,等候群众来烧香、拜佛、随喜、还愿。设下“功德箱”,收受群众的捐资。白天赵寺村的子弟戏登台演出,晚上燃放烟花。那时燃放的烟花较简单,叫“天女散花真好看,硝铁炭磺各减半”这是花药的配方,即一斤硝,半斤生铁末,4两(小两)炭(煤),2两(小两)硫磺。各研细末,炒干后拌匀即成花药,燃放时装在“泥窝头”内,放上引信,点然后冒出美丽的红花,这叫散花,群众美其名曰“天女散花”。由于每年都赶庙会,每年春节都放鞭炮,形成赵寺村的群众多人会做天女散花和鞭炮,做鞭炮药的配方是“一硝二磺三木炭”。即一斤硝,2两(小两)硫磺,三两(小两)木炭,各研细后,把硝加点水用火加热化开,先加木炭,再加硫磺,拌匀,晒干后即成鞭炮药。所以有“硫磺柳棒灰,点火不用吹”之说。这种药叫黑药,做成的鞭炮比较安全。另外赵寺村的群众还会做“两响”、“盘花”、“三月明”、“起花”等,其技术都是自古传下来的。做花炮技术,给赵寺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是这一带的富裕村之一。

  赵寺村过年放鞭炮,正月十六放花已成风俗,年年如此。会做花炮的田淑发、田淑盛是堂兄弟。淑发生于光绪15年(1890年),他大淑盛一岁。淑发小时很爱青蛙,也爱学青蛙叫,因而得了个外号叫“蛤蟆王”。淑盛自小聪明伶俐,心眼很多,也得了个外号叫“小诡”,但群众的心目中小诡成了小鬼。二人经常一起做花炮,卖花炮,他们做的“天女散花”非常好看,其技术就是炒铁末时放上一点硫磺,这样,花出来时带兰光,比不放硫磺的好看了许多。由于他二人做花炮出名,群众称他谓田氏兄弟。在旧社会,有钱人家死了人送魂时都放花,由于田氏兄弟做花出名,送魂放花都请他二人,因此他二人成为赵寺村的富裕农户。

  民国二年,博兴县蔺家村,正月十五放杆花,田淑发、田淑盛兄弟二人步行30余里前去观看。只见放花场地用木杆扎着好多架子,高五六米,吊着一串串东西,乱七八糟扯着好多铁丝,不知干什么用,二人纳闷。小鬼淑盛看到用木杆扎架子放花,忽然醒悟了“杆花”名称的含义。放花开始了,先放散花,二人看着,觉得不如自己做的好,突然从铁丝上有火箭射出,射到木杆架子上,只听一声巨响,一个火弹爆炸,猪八戒和孙悟空出现了,场内叫好声,鼓掌声响成一片,又一声巨响,一个西瓜切成八块,红瓤黑子,两个小孩抢吃,观众又是一阵轰动,一声响伴随着一个画面,有时是葡萄,有时是飞鸟,最后出现了一对美女打秋千,放花结束。他二人深受启发,决心学习做杆花技术。兄弟协商后,带上礼品和钱,去蔺家庄拜师学艺。  

  学艺回来,要展示一下学到的技术,决定正月十五晚放田淑盛做的花,十六放田淑发做的花。到正月十五这天,四邻八村来看花的人山人海,拥挤不下,放花开始,先放天女散花、起花、盘花,最后放杆花,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出现,掌声,喝彩声,一阵高,一阵低,一阵缓,一阵急。最后,一声响亮,出现了一个青蛙被吊起来,腚里冒着花旋转。又是一阵喝彩。这个故事,外人不清楚,田淑发和本村的人都知道,这是拿田淑发的外号取笑田淑发。

  又到了晚上,轮到田淑发放杆花,这天晚上来看花的人更多了,不但有本县的群众,邻县附近的村也有来的。淑发做的杆花与淑盛做的杆花差不多,只是到了最后,一声巨响。从架杆上掉下一个火弹,火弹一爆炸,出来了两个小鬼在推磨,磨向四周冒着火花,叫好声不断。这是淑发回敬淑盛,以小鬼推磨来取笑他的外号。从此以后,每年正月十六,赵寺村都放杆花,赵寺花炮名声远扬。据传说,一年放杆花,青州、张店等地都来观看,到了天明,拾了两抬筐鞋。

  田氏兄弟学会了做杆花,除在本村赶会时燃放外,外地有重大喜庆之事,也来订做杆花,他二人天天忙忙碌碌,直到日本鬼子来了,人民无心欢乐,做杆花停止了二十多年。1959年,一方面庆祝人民公社成立,一方面教青年人做杆花技术,春节后放过一次。粉碎“四人帮”后,又燃放了一次,这次放花最精彩的一幕是:一声巨响,出现了“四人帮”被吊场面。为了传技术,1983年又燃放了一次。据说蔺家村做杆花的技术,老人去世后失传了。赵寺村也20多年未再做杆花,如果不采取措施,也有失传危险。

  小张人民公社党委书记李福杰,1983年看了赵寺村燃放的杆花,受到了启发,开党委会决定:在太和村北建立花炮厂,他亲自去省城找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当年8月,公社投资建厂,厂名谓“山东省东营市花炮厂”,厂长田家绍(赵寺村),技术工人多是赵寺村的,有田家福、田寿兰、田茂旭等20多人。经过讨论,认为杆花不易储存,燃放时扎架子很麻烦。做现代烟花才是正当产品,于是去湖南浏阳请来了做现代花炮的师傅,协议约定:他教我们现代花炮技术,我们教他杆花制作技术。经过师傅培训,工人们掌握了制造现代花炮的技术,工厂一方面生产花炮,一方面生产鞭炮。到1986年,花炮厂有固定资产80多万元,厂房4排40多间,真是财源茂盛,生意兴隆。

  按规定花炮厂不宜离村庄太近,因此1986年10月,花炮厂迁址,建于小张村西南坡,故群众称小张花炮厂。现在新厂占地面积100余亩,拥有高科技工程技术人员23人,熟练技术工人100余人,生产花炮十大类,400多个品种,年产50万箱,产值1000万元,利税100万元。1997年10月,进行了股份制改组,选举田家福为董事长兼总经理,组成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管理民主,生产科学,分工合作,团结一致,是李鹊镇的龙头企业。其产品除在本国销售外,远销到蒙古和邻国,本厂生产的“东花”牌系列产品,进入国际精品批发中心批发体系。2002年全国焰火比赛中,一举夺冠,荣获特奖。

  赵寺杆花

  赵寺村位于广饶县城西南10公里处,该村有一寺院名“皆公寺”,始建于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寺内有一弥勒佛石像,雕刻精细,造型美观,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在动乱年代,山东省博物馆为了保存此艺术品,运到了省博物馆保存至今。

  在旧社会,迷信的人较多,到弥勒佛像前祷告,有求必应,无不灵验。许愿、还愿的人络绎不绝,规定正月十六和六月十九是庙会日,正月十六正是农闲时,赶庙会的人特别多。赵寺村为了纪念这个节日,每年在这一天,白天子弟戏登台演出,晚上放花。田叔发和田叔盛是堂兄弟俩,在国民二年(1913年)兄弟俩自费去博兴蔺家村学会了做杆花(现蔺家村已失传)每年正月十六晚上都放杆花,而且有所创造和发明,比蔺家村的杆花好了许多,形成了赵寺村杆花的特点。当时轰动了周边地区的村庄,来看花和赶庙会的人是人山人海,给赵寺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1937年日本鬼子来了,民不聊生。庙扒了,树砍了,姑子走了,和尚跑了,皆公寺完了,庙会日停止了,一切成为历史。只有做杆花技术,一代代相传,保留在技术人的心中。

  解放了,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又加自然灾害,生活困难,人们都无心放杆花,直到粉碎“四人帮”后,赵寺村一方面庆祝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一方面向青年人传做杆花的技术,在小张公社党委的支持下,放了一次杆花。1984年又放了一次。小张花炮厂成立后,用现代技术做花,杆花落后了。杆花的缺点是,放花用高杆扎架子,很麻烦,而且做好后不能长期保存,也不如现代花优美,所以被社会淘汰了,它将成为历史的一页,不过这也是一项“赵寺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现在,会做杆花的人,赵寺村只有田书恒一人,现已70岁了,为了把这一技术记录下来,我专程拜访了田书恒老人,根据老人的叙述简记做杆花的技术如下:

  花药配方

  1、散花。又叫“天女散花”。硝一斤,生铁末半斤,煤炭4两(小两、下同)硫磺2.5两,把这四种原料,各炒干拌匀即成。在炒生铁时少放一点硫磺末,这样冒出的花是蓝色,然后变亮,非常好看,这是田氏兄弟的创造。为了好记各种原料的比例,编有口诀两句:“天女散花正好看,硝铁碳磺各减半。”

  2、照明药配方:硝4两、木炭0.25两、樟脑1两、硫磺0.5两,混合后,用碾子碾细,越细越好。用纸筒把药装起来是杆花照明之药。

  3、鞭炮药,也叫黑药,配方:“一硝二磺三木炭。”即一斤硝、二两硫磺、三两木炭,把硝用火化开,先放木炭,后放硫磺,拌匀碾细即成。这是爆炸药,制造有一定的危险,所以有:“硝磺柳棒灰,点火不用吹”之说。鞭炮筒上面放上硫磺蛋,即是三月明。

  4、起花药配方:硝一斤、木炭4.5两,磺0.5两,制作同鞭炮药,在放杆花时,起花是点燃杆花的导火索,也是杆花的装饰花。

  杆花制作

  杆花是一个花一个故事。放花时先放天女散花、三月明、起花……。在放花的中间一个起花顺着铁丝奔向高杆,点燃了杆花,箩圈上下冒花,正好看时,突然一声巨响,从箩圈中间掉下一团火球,火球爆炸,出来猪八戒,吊在中间,几秒钟结束。这就是放了一个杆花,一晚上能放十几个不重样的杆花,就是一场高级杆花晚会。

  杆花制作:做箩圈一个,即:长100公分、宽25公分、厚0.3公分的鲜柳木板,做成圆形。就是一个箩圈(都是用旧箩圈)在箩圈内外都贴上做好的照明花、天女散花、三月明、起花等,这叫陪衬花。故事花吊在箩圈中间,一个箩圈一个故事,都不重样。例如万盏灯的做法如下:用三四张毛头纸糊在一起,这叫纸板。做一铁丝球,把硫磺用火化开,铁丝球在硫磺中一蘸,冷住后再一蘸,蘸四五次,一个灯就做好了。把灯固定在纸板上,每10公分放一个,顺好引信和爆炸品,然后卷起来,吊在箩圈中间,当点燃引信时,一声响亮,即出一个灯,再一响,向下一坠又出一个灯,接连爆炸,接连出灯,一米多长,几十盏灯都亮着,在箩圈内还有照明药,点燃后更加美观,也就是30秒钟就结束了。

  再如西瓜花的做法,用铁丝做出西瓜模型,用色纸糊起来,红瓤绿皮,再画上黑子,放上引信,包好,吊在箩圈中间,当引信引爆后,西瓜掉下来能张开,看到红瓤黑子。蔺家村做的西瓜只能分成两块,田书恒做的西瓜能分成八块。

  再如葡萄花的做法,先用铁丝做出模型,把硫磺加热化开,把模型分数次蘸上硫磺,当引信引爆后,从箩圈中掉下来时,硫磺燃烧,像是一穗葡萄。

  总之,杆花的做法多种多样。做成的杆花生动逼真、形态各异,有人物猛兽、花草树木、瓜果桃梨、寿福对联等等,做出模型,放好引信,包装好,吊在箩圈中间,箩圈内外镶上装饰花,一个杆花就做成了。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