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村

关键词:

  概况

    梨园村位于广饶县城西南10公里处。北连安里村,南接张郭二村,东至团结沟和段家村相望,西与张庄村和拐子村毗邻,总面积2.3平方公里。

  据《贾氏家谱》载:明永乐二年(公元1403年),贾姓由安里村迁至村前梨树园子立村,取名梨园子,1961年始称梨园。有贾、代、刘、张、谢5姓,贾姓由安里村迁入立村,代姓于清咸丰年间两兄弟由博兴县戴家庄打铁流落至村内落户,张姓于清末由临淄区敬仲镇呈羔村迁入,谢姓于民国初年由大柳村迁入,刘姓于1961年从东营区史口镇耿家村迁入,均为汉族。

  梨园村明清两代属安仁乡安三保。1911年属安仁乡安七保。1914年1月属广饶县第三区。1939年属临淄县六区。1945年9月属广饶县第三区。1948年12月属第三区小张乡。1956年1月属李鹊区小张乡。1958年5月属小张乡,9月属东风二社,10月属李鹊公社。1964年3月属李鹊区小张公社。1970年11月属小张公社。1984年7月属小张乡。2001年2月属李鹊镇。

  1949年,全村216户756人,18岁以下145人,60岁以上84人。新中国成立后,生活水平及卫生条件不断改善,除1959年至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人口下降外,其余年份增长较快。到1980年总人口突破1000人。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增速变缓,到2011年,全村有320户,1060人,男538人,女522人,年过70周岁以上老人达104人,18~69岁者770人,0~17岁者186人。

  梨园村土地总面积3300亩,其中村庄占240亩,耕地面积2900亩,其它为林地、生产路以及村经济园区占地。耕地分布于村庄四周,以褐土为主,属一、二级地,宜种植粮食作物。该村村民以务农为主,兼做运输、养殖、外出务工、机械加工维修等职业。

                        

  党政建设

   

  明清时期,该村主要负责人被称为首事,负责村务工作。抗战时期,成立了村党支部、村公所,负责村务。1951年春成立黎明社。1959年成立生产大队,下设9个生产小队。1968年7月,成立革命委员会。1981年1月,成立管委会。1984年成立村民委员会,具体负责村务工作。

  1937年冬,贾学闵(化名贾萍)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建立党支部,贾学闵任书记。当时党组织扩大到20余人,分四个小组,组织抗日救亡团。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战争年代,党支部积极发动广大村民拥军支前,有贾雨亭、贾际元等20余人参军,其中谢寿堂、贾东岭、贾秀山、贾长兴、贾治元、贾素贞(女)、贾来福等为建立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生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贾承俊、贾永修、贾德修、贾焕章、贾久荣等踊跃参军,均立有战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贾延民等应征入伍,奔赴前线,立有三等战功。在和平经济建设中,村两委带领广大村民走上致富道路。2014年,全村共有党员26名,其中女党员1名。

  该村主要负责人姓名及任职时间:

  历任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情况

  贾学闵(1938年春至1938年12月)

  戴廷干(1944年8月至1946年12月)

  贾舜臣(1939年1月至1940年上半年)

  贾步堂(1947年1月至1950年12月)

  贾文元(1940年下半年至1941年12月)

  贾福聚(1942年上半年至1950年下半年)

  戴庆福(1951年上半年至1953年下半年)

  贾待胜(1954年上半年至1955年下半年)

  戴廷阶(1956年1月至1957年下半年)

  贾焕章(1958年上半年至1959年上半年)

  贾子勤(1959年上半年至1960年下半年)

  贾待富(1960年上半年至1965年下半年)

  贾焕章(1966年上半年至1967年11月)

  (1967年12月至1970年10月空缺)

  贾藏修(1970年11月至1972年12月)

  贾承孟(1973年1月至1975年12月)

  贾光聚(1976年1月至1977年7月)

  宋国庆(1977年8月至1977年12月)

  贾汉昌(1978年1月至1978年12月)

  贾焕章(1979年1月至1980年1月)

  田美祥(1980年2月至1980年8月)

  贾汉英(1980年8月至1993年12月)

  戴其德(1994年1月至1999年9月)

  贾汉生(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

  戴其德(2001年7月至2002年12月)

  赵其连(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

  2004年1月后空缺。

  历任村长、社长、大队长、主任任职情况

  贾成德(1937年1月至1938年5月)

  贾功先(1938年6月至1939年12月)

  贾俊友(1940年1月至1942年12月)

  戴庆友(1943年1月至1944年8月)

  戴廷干(1944年8月至1946年12月)

  贾步堂(1947年1月至1950年12月)

  贾福聚(1951年春至1957年12月)

  戴廷林(1958年1月至1959年1月)

  贾光聚(1959年2月至1960年春)

  贾焕章(1960年春至1964年秋)

  贾待富(1964年秋至1967年冬)

  贾久庆(1967年冬至1968年7月)

  贾光荣(1968年7月至1970年12月)

  贾承孟(1971年1月至1979年12月)

  傅成云(1980年1月至8月)

  贾承孟(1980年8月至1986年12月)

  戴其德(1987年1月至1993年12月)

  贾久昌(1993年12月1998年12月)

  贾来和(1999年至2000年3月)

  (2000年3月至2002年5月空缺)

  贾光兴(2002年5月至2007年12月)

  贾学良(2007年12月任职)

  民兵队队长

  贾福长(1940年春至1944年12月)

  张来福(1944年12月至1947年下半年)

  戴庆福(1947年下半年至1950年12月)

  贾庆祥(1951年1月至1953年冬)

  贾光聚(1954年春至1958年秋)

  妇救会会长

  张桂兰(1940年春至1943年冬)

  崔玉香(1944年春至1947年12月)

  张桂兰(1948年1月至1950年2月)

  贫协主任

  贾长城(1951年春至1953年下半年)

  贾俊卿(1953年下半年至1957年冬)

  戴廷阶(1958年春至1961年秋)

  经济建设

  明清时期,该村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来维持。建国初期,村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谷子,采用人工挖掘、落盘砌壁之法打井,提水工具为辘轳、水车,灌溉能力很差,肥料是土杂肥,小麦、玉米的产量仅为每亩52公斤,其他作物产量极低。1959年至1961年,自然灾害严重,小麦、玉米产量为每亩45公斤。六、七十年代,先后推广了冬小麦套种夏玉米、棉花等方式,还种植黄烟、芝麻、西瓜等经济作物,且村民们采用动力磨盘钻,打井速度大大提高,灌溉能力提高,这时开始使用化肥, 70年代末,小麦产量每亩120公斤,玉米产量135公斤,其他作物产量也有所提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村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水利条件不断改善,使用柴油机抽水,化肥的推广,1991年,小麦、玉米的亩产量分别为455公斤、470公斤,各种农业经济作物如棉花、西瓜、大豆、地瓜等都得到较快发展。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种粮补贴,种粮积极性得到空前提高,2014年,小麦每亩产量达510公斤,玉米亩产量达560公斤。

  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村两委1992年发展蔬菜大棚,1999年发展养殖业,1997年 在村西规划了经济园区,发展个体企业,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搞粮食运输、搞车辆机械维修等行业,多种渠道致富。至2011年,该村共打机井129眼,全部普及电力抽水灌溉;有拖拉机135台,联合收割机12台;蔬菜大棚127个,养殖户20家;种植小麦.玉米达2700余亩;粮食运输专业户136户,外出打工者78人。在村西经济园区出现东营大川食品有限公司、广饶金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饶县盛凯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三家个体企业;还有同庆饭店、鹏杰酒店两家餐饮业,大大繁荣该村的经济,人均收入达到9000余元。

  东营大川食品有限公司坐落于村西经济园区,其前身是广饶县鸿继面粉厂。成立于1998年7月,有职工30人,占地6600余平方米,注册资金1800万元,经营范围:加工销售小麦粉、挂面、粮食收购销售。公司主营收入5082万元,上缴利税54万元/年,税后利润达308万元/年。

  广饶金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村西经济园区,其前身为广饶昊良生物柴油有限公司。公司创建于2006年9月,是一家集医药、农药中间体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化工企业。公司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有职工25人,注册资金1000万元。该公司主要产品有生物柴油、特戊酸、特戊酰氯、新戊二醇等,产品销往河北、天津、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甚至销往国外。2011年公司主营收入已达4000万元,上缴利税44万元。

  广饶县盛凯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2010年6月,位于村西经济园区,拥有职工26人,占地15300平方米。公司注册资金1800万元,经营范围以粮食收购销售为主,以饲料用碎玉米、米糠油、次粉为辅,是一家规模较大的粮贸企业,解决了该村及周边村庄卖粮难的问题。2011年总贸易量203204.366吨,其中收储小麦44218.016吨,玉米67046.791吨,贸易量达91939.559吨。

    村庄规划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前,该村街道、胡同随地形而建设,长短、宽窄不同,有些小巷为死胡同,房屋低矮,面积狭小,不宜居住,且危房已占四成,很多住宅无院墙,用木棍、柴草围作简易墙。遇有雨水天气,大多房屋漏水,排水困难,许多村民因此而起纠纷。1986年,对村庄进行规划,居民住宅东西长17米,南北长21米,面积357平方米。南北大街一条,宽12米;南北小巷共计9条,长均为420米;东西大街3条,宽12米,长420米。2008年,由于各种原因,道路难走,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10月,村两委发动村民及在外工作人员捐款10余万元,各方协调筹款近20万元,将该村四条主要街道和排水沟加以整修。2011年3月,协调有关部门将四条主街道进行了水泥硬化,在主要街道各路口安装了40盏路灯,配备2名街道维护工和4名保洁员,该村的村容村貌得以彻底改观。2009年2月,成立集贸市场,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以前村民主要依靠自挖水井生活,随着水位的日益下降,吃水越来越困难。1980年村两委打了120米深的吃水井,供村民吃水饮用。1987年村两委配置了吃水管道,用上自来水。2005年春,乡镇统一供水,

  该村1980年开始用电,1983年普及照明、农业灌溉用电。2014年,该村拥有变压器8台,总动力300千瓦,机井60眼,架设高压输电线路10000余米,彻底解决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

  社会事业

  1980年,成立京剧团,每逢春节就搭台唱戏。1982年成立高跷队,1990年成立文艺宣传队,2005年后每年举办象棋、书画比赛。2010年建成健身广场,安装1套健身器材,使得村民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1949年以前,很少一部分人才能上私塾,大多数村民为文盲。解放后建立公立小学,当时不少学生未毕业而辍学。至1980年,基本扫除了文盲。1986年建设学前幼儿园。1989年普及了9年义务教育。1999年8月将小学合并至张庄联小。2008年8月幼儿园合并至张庄幼儿园。2011年,在校学龄前儿童35人,7~17岁141人,高中在校27人,大中专在校35人。有小学文化185人,初中文化405人,高中文化者153人,大中专文化者69人。

  解放前该村没有卫生所,村民就医非常困难。1970年设立村卫生所,有医生1名,条件简陋,无病床,药品不全。2011年医生2名,设有药房、门诊、治疗室,病床10余张,就医条件非常好。随着卫生条件进步和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村民的身体健康得到了保障。

  建国初,人均占有粮食205公斤,人均收入35元,全村要饭的有20户。1958年,人均占有粮食260公斤,人均收入40元。1978年,人均占有粮食500公斤,人均收入75元。1984年,人均占有粮食1500公斤,人均收入450元。1991年,人均占有粮食1835公斤,890元。1997年,人均占有粮食1960公斤,人均收入1880元。2003年人均占有粮食2094公斤,人均收入3600元。2011年,人均占有粮食2145公斤,人均收入9000元。

  1950年,有1台收音机。1985年,黑白电视入村,两年后开始普及。1990年,彩电入村而逐渐普及,2011年该村拥有彩电320台,户均一台。1987年,村委办公室安置了第一台电话,两年后在村内安装了村级程控电话,1994年安装了180部电话,2011年电话达到300部。1994年手机开始进村,2011年平均每户有手机1.8部。2003年电脑入村,2011年全村有200余台。2001年,已有280台冰箱、200台空调。1956年出现第1辆自行车,1978年购入首辆摩托车,1994年出现面包车,2001年购入第1辆小轿车,2011年村中轿车45辆,面包车超过100辆,电动车普及。2005年首家楼房建成,2011年有楼房6家。

  人物

  革命烈士

  谢寿堂  生于1924年,1947年8月参军,渤海军区十四团战士,1948年2月在潍县韩庄战斗中牺牲。

  贾东岭  生于1916年,1938年6月参加革命,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清河军区特务营二连三排排长,1943年在垦利县三里庄战斗中牺牲。

  贾素贞  女,生于1925年,中共党员,1942年10月参军,渤海军区四分区兵工厂战士,1946年在沾化县老鸹嘴战斗中牺牲。

  贾秀山  原名贾舜臣,生于1916年,1934年3月参加革命,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临淄县公安局副科长,1940年8月在临淄五区牺牲。

  贾长兴  生于1924年,1947年8月参军,渤海军区十四团战士,1947年10月在寿光战斗中牺牲。

  贾治元  生于1919年,1938年参加革命,学生志愿军训团战士,1938年2月在寿光县田里庄战斗中牺牲。

  贾来福  生于1916年,1938年参军,清河军区基干营战士, 1943年在史口三里庄战斗中牺牲。

  人物简介

  贾学闵  化名贾萍,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村党支部,任首任书记。他积极组织抗日救亡工作,1年后参加革命队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多次立有战功,建国时已是团级干部。后来转业到青岛医学院任党委副书记,直至离休。

  贾立德  和妻子李婷婷都是博士后,同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被称为博士后夫妻,共同研究卫星发射工作。

  轶事遗闻

  立村传说

  明永乐二年(公元1403年),贾氏祖先仲和在安里村前种植梨树,长势很好。一天,风和日丽,蓝天白云下,雪白的梨花竞相开放,散发出阵阵清香,引来无数喜鹊、彩蝶穿梭其间。仲和带领子孙们正在除草,不时传出喜悦的笑声。一云游至此的高僧突现,他鹤发童颜,胸前飘荡着银须,有仙风道骨的风度。高僧对仲和言道:“此梨树园乃世外桃源,是个好住所,宜于居住,日后定会繁荣昌盛的。”说罢飘然而去。仲和及子孙们连忙拜谢,依高僧之言立村。仲和乃梨园贾氏之祖。

  文敏守孝  代文敏是民国时期一私塾先生,平日团结邻里,孝敬父母出了名。每当老人生病时,立刻请来郎中诊视,亲自熬药,尝之冷热,待老人服后,仍不分昼夜守候在侧。1934年父母死亡后,便在坟墓侧建有草庐一间,看坟守孝三年,从未回家一次。至今传为美谈。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