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郭三村

关键词:

  概况

  张郭三村位于广饶县城西南11.5公里处,东与大张相望,西与临淄李家庄相邻,南与临淄西姬王村接壤,北接张庄村。

  据传,元朝张姓立村,因此地有一串心阁,有个叫张林的在此开店,取名张阁店,后演变为张郭。明万历31年修县志,载有张郭。1950年2月,分为三个行政村,以序数命名该村为张郭三村。

  全村共有张、刘、史、孙、李、种、颜、宋、马、陈、彭、蒋、高、田、杨、杜、王17姓。张姓坐地立村,刘姓从潍坊市昌乐县迁入,孙姓从里大村迁入,蒋姓从广饶镇蒋王村迁入,其他各姓均由山西洪洞县迁入。

  明清二代属安仁乡。1911年属安仁乡安七保。1914年属广饶县第三区。1939年10月属临淄六区。1945年9月属广饶县第三区。1948年12月属三区张郭乡。1956年属李鹊区张郭乡。1958年5月属小张乡,9月属东风二社,10月属李鹊公社。1964年3月属李鹊区小张公社。1984年7月属小张乡。2001年2月属李鹊镇。

  2010年,全村150户、408口人,男208人,18岁以下180人,60岁以上54人。2011年,有村民175户、人口625人,其中男性315人,女性310人,18岁以下185人,60岁以上119人。

  有土地面积1550亩,村庄面积132亩。村西土地1156亩,以黄沙土为主,种植小麦、玉米。东洼地394亩,以前为盐碱地,农业学大寨时期通过土地整治,土质得到改良,2015年,种植小麦、玉米。

  党政建设

  1952年设村公所,李书声任所长。1952年成立互助组,分14个小组。1954年成立初级社,分为新华社和新路社。1956年成立高级社,张郭一二三村、张庄村、拐子村、鲍家村合称优胜社,李书祥任社长。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村内为大队管理体制。1961年体制下放后,该村为一个大队,下设4个小队。1984年年底成立村民委员会。1968年7月,成立革命委员会。1981年1月,成立管委会。1984年7月,改为村民委员会。

  1938年李俊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该村第一名党员,1945年该村成立村党支部,孙彦祥任党支部书记。2011年底,全村共有党员21名,其中男性19人,女性2人。

  党支部、书记

    李书祥(1950年2月至1976年1月)

  李临祥(1976年1月至1987年12月)

  李元福(1988年1月至1989年5月)

  李相辅(1989年5月至1992年1月)

  李玉禄(1992年1月至1993年12月)

  颜廷德(1994年1月兼任至1997年1月)

  刘广亮(1997年1月至1999年1月)

  李相辅(1999年1月至2002年1月)

  李志新(2002年任职)

  历届村政负责人

  李书生 (1950年2月-1952年11月)

  颜景明 (1952年11月-1955年秋)

  李书祥 (1955年秋-1958年秋)

  颜景明 (1958年秋-1968年7月)

  颜景明 (1968年7月-1976年1月)

  1976年1月-1984年2月空缺

  李敦福 (1984年2月-1987年秋)

  李相辅(1987年冬-1990年秋)

  (1997年1月-2002年1月)

  颜景东(2002年1月-2005年1月)

  李相辅(2005年1月-2007年12月)

  李志新(2007年12月任职)

  经济发展

  该村解放前土地大部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人民生活困难,大都以种植粮食为主,种植少量黄烟。1946年土地改革后,人民均得土地,还是以种植粮食为主,并种植少量黄烟。因水利条件落后,产量少,但人民生活逐步提高。解放后,1958~1978年农村种植农作物,洼地以高粱、谷子为主,西坡以小麦、地瓜、黄烟、玉米为主。耕翻土地主要为木辕犁,由铁质铲、铧、木质辕、舵和扶手组成,人力扶正,畜力牵引,日工作10小时,可耕地4~5亩;播种农具主要是耧,有独脚(单眼耧)、双脚(双眼耧)两种,独脚耧主要用于播种谷子、高粱,或用于追肥,双脚耧多用于播种小麦、大豆等密植性作物。砘子,用直径30厘米、厚7厘米的青石轮装铁轴制成,有双眼耧砘子和单眼楼砘子,用以压垅保墒,起催芽壮苗作用。灌溉农具,30年代使用提水农具,主要有辘轳头、鸳鸯罐和水车。辘轳头,是以长80厘米、直径25~30厘米的圆木棍做成,装在木架上,再缠绕上麻绳或钢丝绳,吊上盛水约35千克的尖底筲,用以取水灌田。鸳鸯罐,是辘轳头改装的提水工具。水车是20年代末出现的半机械化提水工具,又称斗子水车。1964年开始在西坡打机井4眼,在东洼平岭子,修台田,整平土地240余亩,打机井改善了土地,旱能浇、涝能排,解决了干旱的问题。1965年开始县投资了机器2台295,用于浇地。收获工具主要是镢头,头小刃宽,装以70厘米左右的木柄,单手使用,主要收高粱、玉米秸秆;钎刀,铁制利刃,形如木梳,串一攀带,钳入手中,用来钎高粱穗、谷穗、黍子穗。运输主要是小推车和二把手。小推车载重250千克左右;二把手,一人在后,一人驾驭,可用一头或两头牲畜牵引。50年代,大小车辆逐步改为胶轮,二把手淘汰。1965年有了第一台25拖拉机。进入80年代,农用运输工具主要是拖拉机和载重汽车。脱粒工具,清末农民脱粒称为打场,把成熟的庄稼收到场上,用木棍将籽粒打下入仓,后来改为石磙(碌碡)压,这种脱粒工具使用至20世纪60年代,60年代引进了扬场机。1968年有了脱粒机4台,每个小队一台用于脱粒。80年代后,逐渐推广了脱、净一体的脱粒机。1978年后,东洼和西坡都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作为产粮区,粮食产量比1964年前翻了好几翻。1995年有了第一台收割机。2011年村内有联合收割机5台。有1350亩粮食作物,20个蔬菜大棚 。

  1994年后,全村土地调整,打破队与队间的关系,全村统一分配土地,产量大大提高。发展果园120亩,发展蔬菜大棚80余个,以种植黄瓜、西红柿为主,每个大棚均收入一万元。村里还发展了养殖业,其中有养猪户5户,每年收入2万余元,养鸡户3户,每年收入3万余元,养牛户2户,每年收入1万余元,养鸭户3户,每年收入3万余元,养狐狸户5户,每年收入1万余元,运输车30余辆,每年收入5万余元。

  村庄规划建设

  该村1985年开始进行村庄规划,规划前房屋都是土屋,街道混乱不整齐。规划后每户宅基地南北长20米,东西宽17米,房子均为砖瓦房,屋外围6米,屋檐头3.5米。规划大街5条,宽12米,全长1300米,其中南北大街1条,东西大街4条。修建南北胡同4条,宽6米,全长200米。2011年春季多方筹集资金50余万元,硬化南北大街1条,东西大街4条,全长1300米。2015年春,镇投资修筑一条长350余米的水泥路与临淄区李家村连接,解决了雨天难出村的问题。

  村内饮水以前为自打水井,通过肩挑、手推等方式取水。1985年,村集体打深水井。2005年全镇打深水井两眼,实行全镇24小时统一供水。

  1971年,电力入村,仅有一台变压器,张郭二村、张庄村、鲍家村、张郭三村共同使用。1978年以后,各村都有了自己的变压器,2011年,村里安装5台100kva变压器,供电有余。

  社会事业

  该村1937年至1950年期间存有罗汉头、旱船、龙灯等民间艺术,还有瓦工、铁匠、木工等传统工艺。村里有文化大院一处,体育场所一处,文艺宣传队一支,主要为舞蹈队,有演员30余人。

  电视从1985年开始进村, 1995年有彩电175台,2002年全村安装有线电视100多台。电话从1994年开始进村,计算机1990年进村,2011年,发展到80多台。

  1950年全张郭村建有一处小学,2004年迁往张庄村。后小学改为村幼儿园。全村共培养大中专生100余人。

  1983年全村建卫生室一处,镇卫生院每年按时给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查体,实行合作医疗,做到了病有所医。

  解放前夕,粮食人均为百十来斤,全村逃荒要饭的20户,闯关东的5户,卖儿卖女的10户,饿死30余人,10人干长工,贫雇农占全村总户数的60%。解放后1964年前,人均口粮300余斤,1984年人均粮食1000余斤,1997年人均粮食2000余斤,2011年人均粮食4千余斤。2011年村民修建有3户楼房。2004年开始有电视机、冰箱、彩电、电脑、空调。2011年村内彩电170台、电话160部、冰箱100台、电脑50套、小轿车100多辆。户户都有彩电、电脑和有线电话、手机、电动车。大部分劳力外出打工,人均收入20000元。

  人物

  人物传略

  李金鳌 (1821~1863)  自幼学习武功,清咸丰元年(1851年)考中武举。为人慷慨好义,不畏权贵,因此深得穷苦百姓拥戴。

  清咸丰九年(1859年),乐安(今广饶)知县朱源贪婪成性,加税自肥,将丁银一两(田赋计算单位)由5400文加至5600文。逼得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李金鳌目睹惨状,极为愤慨。曾数次去县衙为民请命,恳求削减赋税,但均遭拒绝。同年五月,县衙役到张郭村一带,捆绑拖欠赋税的数名百姓,并扬言要送县衙严加惩处。李金鳌闻讯,立即约同数十人赶赴现场,将被绑的农民夺回。衙役见众怒难犯,只得溜走。次日上午,李金鳌又带领数十人,携带大刀长矛奔赴县城,直闯大堂,据理要求减轻赋税,以苏民困。知县朱源以坐牢相威胁。李金鳌怒不可遏,逼近知县以武力相加。顿时公堂大乱,知县借机逃遁。众人先将大堂中桌椅条凳、文房四宝捣毁砸烂,后随李金鳌去县署内搜寻知县。李金鳌大闹公堂的消息一经传出,远近百姓奔走相告,拍手称快。当时,黑旗军、捻军等农民起义已波及乐安境。在其影响下,李金鳌毅然高举义旗, 组织抗粮军,与淄川起义军首领刘德培遥相呼应。几天后,抗粮军发展到300余人。

  李金鳌的抗粮军的壮大,使官府、豪绅恐惧万分。知县以李金鳌“聚众造反”为罪名,要求上司派兵镇压,并指示地方团练严加防守。清军统帅僧格林沁曾派人前来劝降招安。李金鳌毁书逐使,严词拒绝。后因大军压境,形势岌岌可危,李金鳌遂去临淄暂避,以图再举。由于本地豪绅刘应龙收买的临淄农民义军叛徒边九向官府告密,李金鳌不幸被捕,押送青州,遇害于府署松树下,时年42岁。

  李金鳌领导的抗粮军虽遭失败,但官府不得不将税银每两5600文减至4600文。辛亥年间武举人,领导群众反对苛捐杂税,在农民运动当中起到良好的作用。

  革命烈士

  李忠卿  1932年3月出生,1951年1月参军,志愿军六十七军一九九师五九七团战士,1951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

  李临宽  1927年6月出生,1951年1月参军,志愿军六十七军一九九师五九七团战士,1951年12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

  李其光  1927年12月出生,1947年2月参军,山东解放军第七师战士,1947年4月在泰安战役中牺牲。

  李荣  1923年出生,1940年7月参军,194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志愿军炮八师四十八团直工股长,1951年7月在黑龙江省尚志县二院牺牲。

  李友兴  1917年出生,1938年1月参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十团战士,1939年5月在齐东战役中牺牲。

  李玉兰  1915年3月出生,1938年3月参加革命,学生志愿军训团战士,1938年8月在临淄战役中牺牲。

  人物简介

  李善堂,化名张新田,男1912年5月出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临终前为安徽省委党校校长。

  李长贤,男1914年2月出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临终前任山东省商业厅厅长。

  李长秀,1912年4月出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临终前任浙江省轻工业厅厅长。

  代美秀,1922年7月出生,1963年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

  重要事件

  1940年农历十月初三,日本侵入村庄,杀害李凤洲、李国清、孙书法、李书铭4人。

  文物古迹

  张郭遗址

  为一处东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面积75000平方米。主要出土的文物有夹砂灰陶绳纹鬲口沿、绳纹罐腹残片等。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寺庙

  村内北有关帝庙一处,土地庙一处,菩萨庙一处,毁坏时间1958年左右。南北大庙各有铁钟一口,庄北有柳元帅古墓一处,四至为冬至张家林、西至运粮河、南至白马寺、北至黄草墩,此处有石人,东西两个,石猪、石羊各一个,1966年毁坏,石佛一个,现存放于广饶县文化馆内。白马寺位于张郭村内,创建于隋代,历史悠久。1989年出土的佛教造像,雕工精致,线条流畅,装饰华丽,是隋代作品的上乘之作,后被省文物局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在东营市历史博物馆收藏。

  张郭石造像

  此造像为青石质雕刻,连同莲花座和基座高2.50米,宽1.65米,厚0.5米。刻工精致,造型逼真。除主佛与两菩萨手臂残缺之外,其余部分比较完整。造像碑顶呈三角形,尖端雕飞龙1条,左右雕飞天各3个,姿态优美;飞天下边雕小佛7尊,均屈膝盘坐于莲花座上。造像主体雕主佛像1尊,面部丰满,慈善可亲,高1.5米;两侧各雕菩萨1尊,高1.1米; 主佛项光两侧各浮雕出小佛3个;以上佛像均为立姿。主佛与菩萨均为袒胸赤足,身披纱帛,下垂至地,腰嵌宝石金带,饰有细巧逼真的缨络、绸带、珠宝饰物等。姿态、发髻、丝帛及珠宝都具有强烈的质感。通过对石像的雕刻方法和装饰物等方面的分析,该造像应属隋朝之产物。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