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村
概况
该村位于广饶县城正南4公里处,北连十里堡村,南靠郭辛村,西临辛河路,东与淄河接壤,淄河在村境内流长150米。
明洪武二年(1369年),郭、杨、李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取名郭官庄。清雍正八年(1730年)部分农户为避淄河水患迁住村南1公里处立新村,取名郭辛庄子,未迁走的农户取名郭官庄子。1961年后演称为郭老。
村内有郭、杨、李、刘、赵、冯6姓。刘、赵、冯3姓均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迁入郭官庄,刘姓由小张村迁入,赵姓由十里村迁入,冯姓由广饶东关朱杨庄村迁入。当时村有20户,人口在70人左右,村庄面积10亩,耕地面积90亩。
清代1911年属安仁乡安一保。1939年10月属临淄县六区。1945年9月属广饶县第三区。1948年12月属第三区王赵乡。1956年1月属李鹊区王赵乡。1958年5月属李鹊乡。1964年3月属李鹊区大张公社。1970年11月属李鹊公社。1984年7月属李鹊乡。2011年属李鹊镇。
1949年,全村25户、76口人,男39人,18岁以下10人,60岁以上6人。2011年12月有39户,人口148人,其中男75人,女73人,18岁以下23人,60岁以上24人。
村庄面积为28.8亩,耕地面积338亩,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村南1公里处是黄沙土质,村西1公里处是黑土地。
党政建设
1935年至1949年实行保甲制,村民杨效增任保长。1953年10月成立初级社,1956年10月成立高级社,1958年10月改为生产大队,1968年7月改为革命委员会,1981年1月改为管委会,1984年12月选举产生第一届村民委员会。
1965年由李鹊乡党支部发展赵清金为第一名党员,后又发展了三名党员。1976年1月建立该村第一届党支部,由郭效昌任支部书记。2014年党员7名,团员10名。
历任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情况
郭效昌(1976年1月至1977年12月)
赵清金(1977年12月至1978年12月)
商奎星(1978年12月至1980年12月)
杨春茂(1980年12月至1984年12月)
赵兰桂(1984年12月至1986年12月)
郭效昌(1986年12月至1996年12月)
刘玉春(1996年12月任职)
历任村长、社长、大队长、主任任职情况
杨效增(1949年1月至1956年10月)
赵清金(1956年10月至1968年7月)
郭献彬(1968年7月至1971年11月)
杨春花(1971年11月至1975年11月)
郭效昌(1975年11月至1984年12月)
郭效忠(1984年1月至1987年12月)
郭献彬(1988年1月至1990年12月)
郭效昌(1991年1月至1994年12月)
刘玉春(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
郭献德(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
赵爱国(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
刘玉春(2004年1月至2012年)
杨玉升(2012年任职)
农教会会长
杨效增(1945年4月至1949年10月)
贫协主任
杨效增(1949年10月至1979年11月)
妇救会会长
韩凤英(1945年1月至1950年2月)
经济建设
村民历代以务农为主,除生产小麦、地瓜、玉米外,当地还盛产黄烟、棉花等经济作物。1974年小麦亩产量达到300斤,1984年小麦亩产达到600斤,玉米产量达到700斤。1992年大棚蔬菜种植达到30多亩。2011年粮食种植面积达220亩,蔬菜大棚30亩,速生杨80亩。
至1992年机井共有10眼。1986年村内有了第一台拖拉机和第一台脱粒机,1996年村里有了第一台收割机。至2011年村里共有三轮车23辆,收割机2台,运输车辆6部,变压器2台。
基础建设
村庄规划前,街道1条,胡同3条,院落参差不齐,布局很不合理。1986年规划后,实现村容村貌改造,修建东西主街道2条,宽8米,胡同3条,宽4.5米。各住户院落东西宽17米,南北长22米。
1979年电力进村,1980年全村实现供电,并上了变压器一台。1984年电视进村,1994年第一台彩电进村,2011年有彩电共40台。1997年有线电视入村入户,共安装了30台。1993年装上了第一部电话,1996年第一部手机进村,2006年第一部网络电脑进村。
社会事业
2009年村里建成文化大院一处,安装了健身器材。人口少的缘故,由村里集资依托十里村小学办学,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在十里小学完成小学学业。1976年获得高中学历1人,1979年获得高中学历1人,至2011年获得高中学历的共8人,大专学历2人。
村民的医疗卫生等各项事宜一直依托十里村卫生室解决,村民全部加入新型合作医疗。
解放前夕,全村逃荒要饭的12户,闯关东的1户,饿死2人,3人干长工,贫雇农占全村总户数的90%。1960年人均收入50元,1964年人均收入90元。1973年村里有了第一辆自行车,1975年村里有了第一台收音机。1976年人均收入500元;1984年人均收入1200元,村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机。1991年人均收入1800元。1996年村里有了第一台冰箱。1997年人均收入2200元,2003年人均收入3500元。2006年村里有了电脑、空调和楼房,2008年村里有了第一辆小轿车。2011年,村社会总产值158万元,人均纯收入9041元。拥有彩电40台,楼房6户,轿车5辆。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