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码头前村

关键词:

  村庄基本情况:小码头前村位于县城东 18公里处。西与稻庄镇东雷埠村交界,南与寿光市台头镇北官庄村、一楼村接壤,东与新立村相接,北与小码头后村相连。西有老广马路口直通村内,北经码后村通大码头镇。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微斜,村东新村比周围相对洼 1~2米。土壤为潮褐土、滨海潮土和沙姜黑土,村南、村东南、村西南、村西土壤既有潮褐土,又有碱白土。至 2011年底,全村辖区面积 589、96公顷。村庄东西长 1000多米,南北宽 550多米,占地 825亩。

  村名来历:明洪武二年(1369年),周家独户在此建屋居住,老淄河东入巨淀湖,周氏以去巨淀湖看洼、捕鱼为生,故得名周家疃。又因紧邻马头村,于明末改称小马头村。1953年 6月因为当时成立合作社的需要,将小马头村分为马前、马后两村,但各项统计仍以小马头村为单位。1960年前设立小马头管区,前后两村合署办公;1961年 6月撤销小马头管区,并入马头管区。1963年 7月正式将小马头村分为前后两村,本村居前,故称小马头前村。因原惠民地区邹平县有码头公社,按惠民行署意见,1982年马头公社更名为大码头公社,公社驻地村庄相应更名为大码头村。“小马头前村”随后改为“小码头前村。”

  主要姓氏:村内有王、胡、郑、张、刘、曹、徐、陈、吴、李、杨、解、荣、鞠、燕、赵、方、任十八姓。原周氏已不知所踪。程氏上世纪 90年代最后一位去世,后继无人。王氏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自南雷埠村迁入,居地被称为 “凤凰岭”,人丁兴旺,族人已传 28世,仅码前村族人就有1800余人。胡氏于明嘉靖末年自县城南迁入本村,今有族人350余人。张氏由十四世族人张文海自稻庄镇张家庄迁入,今有族人130余人。刘氏由十三世族人刘升、刘行兄弟自寿光彭家道口村迁入,现有族人 50余人。曹氏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自寿光曹辛庄迁入,现有族人 40余人。徐氏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自央上村迁入,现有族人30余人。吴氏自东流桥村迁入,现有族人 20余人。李氏来自大王镇李桥村,现有族人 20余人。杨氏来自寿光关台场,今有族人 10余人。解氏自牛庄解家村迁入,今有族人 10余人。荣氏于光绪二十八年(1903年)自大王镇荣家庄迁入,今有族人 10余人。鞠氏于清咸丰八年(1878年)从稻庄鞠刘村迁入,现有族人 10余人。燕氏于1951年自寿光林宅村迁入,今有族人7人。赵 氏 于 清 光 绪 十 四 年 (1888年)从赵嘴村迁入,今有族人 8人。方氏由高刘村迁入,现有 6人。任氏于民国七年(1918年)自雷埠迁入,今有族人16人。

  历史沿革:明清两代属寿光县,民国初期隶属寿光六区。1939年 10月属益寿临广四边县寿六区。1940年 4月属寿光县六区。1941年 11月属广寿二边行政委员会寿六区。1942年 10月第二次属益寿临广四边县寿六区。1945年 10月划归广饶县四区。1946年5月属广饶县泊西区。1948年 12月属泊西区马头乡。1951年 1月属十一区马头乡。1956年 1月属泊西区马头乡。1958年 5月属马头乡,9月属东风人民公社六社,10月属马头公社。1964年 3月属马头区马头公社。1970年 11月属马头公社。1982年3月属大码头公社。1984年 7月属大码头 乡。2010年 5月 属 大 码 头 镇管辖。1958年小马头村(包括马前、马后)有人口 953户,3874人,其中男 1820人。1961年底小马头村实有人口 891户,3273人。1963年 1月,小马头前村实有人口425户,1671人。1974年人口达到540户,2356人。1980年 有 642户,2462人,其中男1317人。1991年有 764户,2976人。至 2011年,小码头前村实有 853户,2582人。

  主要人物:王子通 生于 1889年,名豁然,字子通。在本村读私塾六年,后辍学务农。1925年,小码头村遭遇大旱及蝗灾,庄稼颗粒无收,而当时的寿光县国民政府却不顾百姓疾苦,竟加倍征收粮款。是年 11月,王子通看到百姓怨声载道,难以活命,一怒之下带领数名村民冲进县署,将全县田亩户口征广饶县村庄志略收钱粮的总账“滚簿”烧毁,因遭官府缉拿而逃往关外。1934年返回家乡并与马保三取得联系,后经马保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时,本村地主成立联庄会,为购买枪支弹药,强迫每户交小麦三斗。王子通便组织村民进行抗粮斗争,取得了胜利。抗战爆发后,他任益寿临广四边县四区中队中队长,1941年 11月任广寿二边行政委员会秘书,经常活动在广寿边境一带,组织抗日力量,与敌伪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1941年12月22日”小码头惨案“发生后,党组织派他回村安置死难者及其家属,次年1月31日,由于本村地主告密,他被伪十六旅李青山部逮捕,押至毛王据点,敌人用尽了种种酷刑,王子通宁死不屈。1942年 2月 5日,王子通被敌人剖腹挖心,牺牲时 53岁,被追授革命烈士。安葬于本村。

  胡丕玉 字润生,生于 1912年11月。在村里读过私塾,向往革命,接受进步思想,1933年在家创办村小学,以教书为职业。抗战爆发后,他怀着报效祖国、拯救民族的赤诚之心,于1937年 11月在鲁中军区八支队参军入伍,投身到抗日前线,并于 1939年3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历任文书、队长、连长、营长、鲁中军区四团参谋长、东北四纵十师二十八团团长。随后进部队干校学习,历任东北军区上干大队学员、东北军政大学二团一营营长、中南军政大学总校大队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第四高级步校直属二大队政委、大队长、第一高级步校队列处处长、浙江省公安总队副总队长、浙江军区公安部队处副处长、温州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亲自率部参加了狮子坡战斗、攻克蒙城战斗等多次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参加了营口战斗、梅河口战斗、沙岭战斗、新开河战斗、四平大战、本溪保卫战、塔山阻击战和“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1955年9月授予上校军衔。1957年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4年3月晋升大校军衔。1985年 4月批准享受副军职待遇。1988年 7月获独立功勋荣誉勋章。2002年 7月 6日在杭州病逝。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