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三村

关键词:

  南三村位于史口镇政府驻地,北与南二村、南四村为邻,南、北、西三面环水,有上百亩湾塘水面,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适应发展淡水养殖和生态旅游,有强劲的发展优势。

  南三村现有人口580人,耕地500多亩,土地碱化、分散,区域内油田设施、铁路较多,很难适应大机器生产,至今没有对土地整合、优化。

  南三村已有5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上世纪前期,叫南小庄、商家小庄,1958年南村五一高级社划分为四个生产大队后改为行政村,本村为南三村。

  本村是移民之村,姓氏较多,有商、刘、吴、田、明、魏、李、王、赵、侯、孙、隋、高等姓,商姓由公元1758年兄弟五人从东商村迁入史口,至今已繁衍至300多人。

  刘姓,清乾隆26年,公元1762年由史口镇刘集村迁入,从十世刘英至今南三村刘姓人口已繁衍到100多人。

  1978年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年,南三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在1980年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土地又回到了农民手中,农民又有了新的希望,但享受到集体利益好处的少部分人,影响了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大势所趋,改革进程赢得了民心,通过村民一年的努力,农业丰收空前,小麦亩产量达到800多斤,棉花单产籽棉400多斤,承包责任制初试成果,人们更舍得投资,使几年的粮棉产量逐年增产,吨粮田已不在话下。农业的发展,生活的不断提高,为村民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眼界的开阔,村民思想转变,开始做起小生意,农副产品加工、建筑业、屠宰业、五金生意、服装布匹生意,开始进城开店经商,村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很大的提高。1984年-1990年全村人均收入2000-5000元之间,村内出现了当时时兴多户万元户,以后国家的优惠政策,村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粮食、棉花、蔬菜连年丰收,各个行业收入都有所提高,富裕起来的人们开始购买摩托车、三轮车、拖拉机等机械,甚至有的人家购买了小汽车。

  渐渐富裕起来的村民,对居住条件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1995年,本村新规划宅基地,有六十多户建设了砖混结构的高标准房舍,村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0年后,村内变化更大,种地的人少了,户与户之间转户承包,让无经商能力的人增加收入,为这部分人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自己也有一小部分收入,增加他人收入的同时,也解放了不少劳动力。村内60%的户购置了小轿车,有的户三口人两部汽车。随着人们意识形态的转变,史口镇集中居住小城镇的建设,本村在新楼区买房的有20多户,许多年轻人在东西城购买了商品房,实现了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的愿望。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