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王村

关键词:

  南王村位于镇政府西南五公里处,村东有一条南北向的郝纯公路(省道228线),村北有东西向的油麻路。东邻刘集村、林家村,西和杨家村相连,南与龙居镇史家村、南李村毗邻,北接油坊村、万家村。

  南王村总面积0.1925平方公里,全村190户,576口人,耕地1400亩。

  明永乐二年(1404年),先祖王杰从直隶省枣强县南关头洼子王家迁来建村,取名王家,曾改名为兴隆镇。后清代官府推行图制行政区划,命名为十四图王家。一九一二年,因村北有后王、五甲王,而更名南王。

  南王村共有六姓居民安居乐业。因1405年从枣强县迁来时祖上姓王,所以南王村以王姓居民为主;之前已有任姓居民在此安家;光绪年间,因生活需要,又先后从本镇培李村迁来李姓家族;从龙居镇十三图村迁来张姓家族;从龙居镇大杨家村迁来杨姓家族;从本镇曲家村迁来翟姓家族。

  由于历史原因,旧村庄极不规则:院落参差不齐、大小不一,巷道弯弯曲曲、宽窄不均。1997年,史口镇人民政府成立了规划办公室,南王村在旧貌基础上向西北、东北、东南三个方位改造扩展,成为现有的方形村居。

  经济发展状况

  1951年,史口供销社南王门市部建成,当时3人经营,直到1980年改为代销,由王钦辉独自经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集体发展。1954年,南王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实行按劳分配,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家家户户有地种,思想稳定,但遇三年自然灾害,百姓生活民不聊生。

  1963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经济得到了恢复,发展较快。195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影响和制约了短期经济发展,直到1964年开始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农民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着手修干、支、斗、渠共11条,完善了灌排系统,引黄工程建设已见成效,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变。

  1978年改革开放后,南王村经济逐步发展起来。1979年,第一小队成立起预制厂生产泥瓦;1980年组织起一支为油田服务的土方搬运副业队;1985年,王子元等三人购买55型拖拉机搬运砂石等建材,同年王钦山等三人成立了十几人组成的小型私人建筑队等一些专业化队伍。

  近年来,随着村民思想意识的转变,小商品经济和服务型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生产转型升级。果树种植户、养鸭大户和养鸡专业户不断发展壮大,农民工进城务工者越来越多,更多的人进城购房,成为名副其实的城里人。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