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图村

关键词:

  十一图村位于史口镇政府西三公里处,南与后王村土地相连,北靠胜利稠油厂,东与小刘村相接,西与曹家村相邻,村庄东西长350米,南北长500米,占地262.5亩,现有耕地1000亩,280户,825口人。

  明洪武五年(1372年)始祖张仲翔,由维县城北安古村迁居博兴东北60里信子乡立村,取名张家庄,后来官府推行图制行政区划,命名为“十一图张家庄”,简称“十一图”,沿用至今。

  现在全村有张、李、刘、曲、郭五姓,其中张氏人口占90%以上,李姓共8户,30余人,李家院比张家院还早,历史上就有先有李家院,后有张家庄之传说,李、曲、刘、郭四姓分别各一户,都是近期为男方到女方落户的。

  1980年代以前,村庄东西150米,南北200米。村内只有一条东西弯曲大街,宽3米,巷子不足2米。一家三四代人住一院。1985年以来,实行村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房,砖瓦到顶,东西18米,南北20米,两面靠大街。并建立起了文化大院、老年人幸福院、文体广场、卫生室等项目。2006年以来,村内通了2条南北大街、东西街5条,基本上达到了绿化、硬化、亮化、美化四化标准。

  经济发展

  自1947年土地运动,贫下中农打土豪,分田地,从此穷苦大众有了自己的土地,当家做主,彻底翻了身,生活有了保障。1950年农民自愿入股兴办供销合作社。1953年实行统购统销,并于当年成立互助组,1955年成立了农业初级合作社,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收益按土地、劳力比例(地三劳七分配)。1956年成立了农业高级合作社,由十一图,小刘两村组建了联村区,刘善富为党支部书记,张德芳为社长,从此土地归集体所有,执行按劳分配政策。

  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9月成立了人民公社,实行一年二调,大兵团作战,深翻土地,大炼钢铁,集体办起了共产主义大食堂,给集体经济和广大群众带来了严重损失。1960年开始的三年自然灾害,食堂关闭,粮食欠收,人民群众生活极度困难,南迁北移,四处逃荒。1962年由生产队按人口分给社员代管地、自留地,社员生活有所好转。1964年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挖沟修渠、整平土地,全村农田都有标准的排灌系统,稳产高产。1981年实行土地联户承包责任制,实行分户独立经营,自贸盈亏。1984年土地承包期由3-5年延期为15年,解除了农民后顾之忧。

  1988年,第二轮农村土地延期为30年不变,政府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书,政府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书。并颁发了土地承包经营证,使村民吃了定心丸。作物一年比一年高,人民生活逐年提高。1999年起农民负担规范化管理,由乡镇计提改为村为单位计提,农民负担一定三年不变。2002年农民不再缴纳集体公益金,三年内逐步取清两工(劳动积累工、义务工)。2005年取消了农业税,之后政府对农民进行了种粮、棉补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民从繁重的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有70%的青壮年劳动力放下锄头,进程务工、办企业,增加了经济收入,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