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楼村
明嘉靖年间,马氏始祖珣自河北省枣强县千里迢迢,跋山涉水,来到这广阔富饶、西至淄水、东临泥河、鱼肥虾美之地,结草为庐,犁地为界,立村于此。从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生息,发展壮大。世世代代以先辈遗传的勤劳和智慧,立窑制砖,建楼扩宇,立嗣敬祖,筑墙、防洪、抵侵。后有朱、杜两姓迁来与马姓村民和睦共处。悠悠几百载,马楼村已从始祖繁衍至今已有过千余人子孙的大家庭,在外工作人员遍地祖国的大江南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马楼人的力量。马楼村位于广饶县城东5公里,东与叶家村相邻,西与孙庄村相望,南与大王镇孟集村相依,北与庞家村相接。现有178户,人口650人。拥有耕地1260亩,土地被政府征用665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2018年人均收入20000元以上。新中国诞生前,马楼村已是广饶县较早建立党支部的村,涌现了大批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们在地方工作与日寇、伪军、汉奸斗智斗勇,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解放战争中,他们跟随大部队南征北战,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建国后,马楼村改造农田,整平地面。打井抗旱,增产增收。发展教育,培育优秀人才。短短的十几年里,使村里经济位列本地区前列,开办了第一个集体罗底厂,第一批上了变压器,电灯进了各家各户。购进了第一辆解放牌大货车,还买了第一台“泰山25”拖拉机。开办了集体大饭店,修建了连接潍高路出村柏油路,安装了第一部村级程控电话网。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村两委的努力和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村内居民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通上了新洁能源天然气。大街小巷全部硬化,新建了卫生室综合楼,防病治病不出村。
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马楼村大家庭正朝着幸福、和谐、团结、健康、美满的方向大步前进!
行政归属沿革
明代本村属乐安县(广饶县)乐义乡
清道光年间广饶县“二十四王镇”
1914年广饶县忠区
1938年广饶县叶马乡
1940年广饶县二区
1942年四边县(益、寿、临、广)广二区
1948年7月广饶县乙亭区
1948年2月广饶县淄东区叶马乡
1956年1月广饶县稻庄区叶马乡
1957年10月广饶县吕庄乡
1958年5月广饶县张枣乡东风三社后改为张枣公社
1970年11月划归为稻庄公社
1984年1月属广饶县稻庄镇
党组织建设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的第四年(1925年)我县的黄丘支部书记耿贞元介绍耿集村的耿金俭、耿延明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推进党组织发展。1940年2月经耿延明介绍,我村马玉鳌、马道祥、朱洪书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建立了党支部。他们是我村最早的一批党员。同年,朱维章、马道范(后改名马沂泉)、马千俊、马中岳、马金堂、马中和、马兰坡先后入党,1941年至1946年我村马韶九(马贤成)、马英俊、马宏鳌、马六鳌、马道法、马松坡、马芳坡、马善鳌、马道志、马鸿书、马秀英(女)等人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我村党支部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了民兵队、妇救会、儿童团等群团组织,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解放战争中,村党支部输送优秀青年入伍,组织民兵上前线抬担架、送弹药,动员妇女做军鞋,数名村党员干部随军南下,开展新区工作,巩固新政权。我村党支部为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建国后,历届党支部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大搞水利建设、农田基本建设、房屋规划、土地承包、计划生育等。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村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群众路线,践行三严三实,推动作风建设,两学一做,主题党日等,提升了党员素质。组织村民参加新型农民学校培训,学习新知识。党支部牵头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改变了旧风俗,遏制了奢侈浪费等现象。在民生保障、生态环境、村庄建设、发展教育、社会治安、医疗卫生、文化活动等方面,村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起到了战斗堡垒作用。思今追昔,感慨万端。岁月峥嵘,创新巨变。是汗水的浇灌,更是拼搏的必然!铭记历史,传承精神。马楼村党支部坚定不移的努力推动党组织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济发展
解放前,马楼村村民靠祖辈流传下来的手艺张罗为主要经济来源,在其地区算是比较富裕的村庄。解放后,村集体开办了罗底厂,利用笨拙的老式织布机,织出罗底,销往全国各地,利用村里的能人从开始挑着扁担、推着小推车到后来骑着自行车前往临朐、沂水、临沂、潍坊等地区进行下乡张罗。后又开办了面粉厂、过滤网厂。1970年左右,村集体收入达到每年8万元左右,每年大队向各小队拨付资金2万元左右,村民最高的工日在1.6元左右,是当时县里所有村庄屈指可数最高的。1970年村里上了变压器,实现了电灯进户。1975年,村集体买了第一台(泰山25)拖拉机。1980年,建设了马楼饭店。1982年,村里购进了第一辆“解放牌”大货车。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我村村民有的买了拖拉机搞运输经营,有的在附近工厂上班,村里有了小超市、铝合金加工、理发等行业。到2019年我村人均收入在2万元以上,村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村庄规划建设
解放前,我村里土街道,胡同小巷弯曲不直,各户房屋矮小不齐,断壁残墙,萧条冷落。解放后,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提高,街道房屋修建成型,1975年村里开始规划了街道、胡同,建房整齐统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2年村里铺设了我县最早的农村柏油路,2012年实现了自来水户户通,2013年修建了出村路与潍高路的连接,同时实现了全村亮化、绿化。2015年10月新建了卫生室综合楼和文化广场。2016年4月硬化了全村胡同,重新修建了排水沟。2018年10月实现了天然气户户通。
教育卫生
马楼村的幼儿教育始于新中国建立后的农业合作化时期,为了解放妇女劳动力,以生产队为单位,在农忙季节组织起临时性托儿所、幼儿班,原则上是农忙办、农闲散。1960年,农业歉收,群众生活极端困难,托儿所、幼儿班停办。1978年本村又办起了幼儿班,定名“育红班”,学龄前儿童都要进班学习。本村小学始于清末民初到抗日战争时期,马乐东、马其德、马泗源、马景鳌、马松坡等人都在自己家中开设学堂或去外村任教,为本村本地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43年至1944年期间,中共党组织在叶家庄创办了一所镇办小学,附近村庄的学生全部到该校读书。1944年夏,镇办小学叶家庄迁往马楼村,不久,又迁往吕庄“大寺”。1948年后,本村办起了初级小学。从此,学校教育工作步入正轨,教师由上级统一调配安排,马楼小学一直是马楼学区的中心小学。后因上级为了学生统一集中教学,于1998年迁往灰堆村,成立了灰堆中心小学。马楼联中成立于1970年11月,有马楼、叶家、孙庄、陈官、庞家、邢家6个村里的学生在此读书学习。马文俊任联中负责人。该校先后招收学生11级,计400余名。1982年8月迁往灰堆,与灰堆初中合并。现在,孩子们享受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生上学有专门校车接送。清末到建国前后,我村在民众中较有声望的乡医有马玉润、马芝田、马清源、马玉璞等人。马芝田和马宏鳌合办了附近有名的“来苏堂”中药铺,给当地患病居民提供了方便。我村于1966年建立了卫生室,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当时的医生叫赤脚医生,边下地参加集体劳动,边给村民看病。后卫生室环境越来越好,于2016年新建了卫生室大楼。目前该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按年龄段享受数额不等的养老金,50岁以上的村民每年定期的免费医院查体。
人 物 志
朱汉章(1924.05—2002.11)
1924年5月6日生,1939年1月参加八路军渤海军区直属团,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随山东6纵7师赴东北参加解放战争,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经历了抗日战争、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1950年参加了解放海南岛战役,战斗中多次负伤,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获得战斗英雄称号两次,系解放军43军128师著名的团山子英雄连连长。全国解放后,历任团、师职务,离休前任乌鲁木齐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授予少校军衔,1963年晋升为上校,1983年离职休养,2002年11月因病在烟台逝世,根据生前遗嘱,骨灰运回其家乡马楼村安葬。
马道范(1910—1988.06)
后改名马沂泉1910年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了抗日战争,他受到了党的抗日救亡政策的教育,积极投入抗日洪流,参加了中共广饶县委领导的抗日自卫团,配合八路军游击队破公路、炸桥梁、割电线、除汉奸。1940年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8月任清河军区政治部敌工科一分队队长,1942年回到马楼一带秘密发展党员,随后在吕冯乡、孟集镇的20个村里,秘密建立了党支部,为坚持抗日斗争打下了基础。1945年8月,日寇投降,他任益寿县七区区委书记,1946年任益寿县组织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从事交通工作,1953年任山东省公路局党委书记兼局长,后升任省交通厅副厅长,1963年任潍坊华丰机器厂厂长,十二级干部。1988年6月因病在烟台去世。
马千俊(1922.10—2018.0.6)
1922年10月出生,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广饶县中学生组织的抗日宣传队,到各村进行宣传抗日。1940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马楼村支部委员,后任支部书记,秘密在我村发展党员,发动群众,成立了民兵队、儿童团,搜集敌情、转送情报,捉汉奸、除坏人,护送干部和伤员过公路,配合县区武装做警戒等工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1945年10月任区委组织科长、区委书记。1949年3月随军南下,同年9月任上海大场区组织部长,10月任福建省连江县土改工作队队长,1951年6月任福建省总工会干部科科长,1961年3月任平和县县委书记,1972年任福建省商品检验局局长,1983年任福建省省工会办公室主任,1983年离休(享受副厅级待遇)。马千俊老人离休后多次回到家乡,组织建国前老党员、村干部,回忆解放前的峥嵘岁月,谋求家乡的发展大计,为我村的发展及支部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2018年6月在福建去世,我村党支部发去了唁电并送去了花圈,以表哀思。
马英俊
1926年5月生,1939年秋参加了抗日救国会,1941年8月入党,1944年7月任益寿临广四边县委秘书,参加了著名的菜园战斗,1945年任益寿临广四边县委秘书,1946年任益寿独立营干事,1948年7月任华东后备兵三师十团政治特派员,1952年任二野团干部管理处副处长,1953年8月任西南军区高炮541团政治处主任,1955年授少校,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1962年任空军大连疗养院副政委,1965年晋升中校,1978年任空军军医学校政治部副主任,1982年6月离休(十二级干部)
马金堂(1910—1959.06)
1910年生,1940年在本村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任我村党支部书记,同年10月被上级党组织调入四边县(益寿临广)任二区区长,1946年2月任区委书记,1949年10月任华东局上海市城市建设处一公司政治处副主任,1953年2月任中国建筑部西北局建筑二公司政治处主任,1956年3月任中国建筑部西北局政治部主任,1959年5月因病在西安去世。(十二级干部)
马士俊(1940.10—1998.06)
1940年10月3日出生,1955年考入广饶县第一中学,1960年考入山东师范学院,是建国后我村里第一个名牌大学生,1964年7月参加工作,1966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省水利厅政治处宣传干事、党支部委员,省农委办公室副科长、科长,省委办公厅副处级秘书、正处级秘书,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党组成员,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省农业厅巡视员等职。马士俊同志在省里工作期间,关心着马楼村的发展,积极帮助县、镇及众多部门解决许多具体问题,帮助村里联系购买良种、农药、拖拉机等。1992年积极争取市、县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为家乡铺设了柏油路,给我村的交通运输和生产、生活需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改变了家乡的落后面貌。1998年6月因病在济南去世,时年58岁。得到他去世的消息后,市、县、镇、村的领导前去吊唁,并献了花圈,以表哀思。
马玉鳌(1919.09——1984.09)
1919年9月出生, 1939年春天参加了抗日组织青救会并任会长,194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5月在寿光参加了八路军,山东一旅警卫连战士,1943年至1944年在鲁中军区警卫营战士。参加了讨吴战役、葛庄战役。1944年7月在鲁中军区特务营任班长,1945年10月奉上级指示渡渤海北上,开辟东北战场,任辽东军区警卫营三连副指导员、辽东军区司令部通讯队指导员。参加了四保临江战役、四平保卫战役。1949年2月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参加了渡江战役、湘赣战役。8月到达长沙,历任湖南军区司令部通讯队指导员、湖南军区警卫团一营教导员等。1952年7月,调至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历任基建处主任、安装车间主任、拔丝车间主任、供应处行政科科长、供应处工会主席等。1983年8月离休,享受司局级待遇,1984年9月因病在长春去世。根据生前遗嘱,骨灰运回其家乡马楼村安葬。
马锡文(1934.04---2014.05)
1934年4月出生,1945年冬在我村里参加了儿童团,任团长。1946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时年12岁。历任山东解放军七师一团勤务员、卫生处护理员。1947年10月到山东解放军十纵队卫生部学习,1948年参加了济南、淮海战役。195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见习军医。1954年2月任83师高炮营卫生所医助,1956年任83师249团二营卫生所所长、军医、党支部书记、党委委员。1962年任83师卫生营门诊所所长、大校军医、党委委员。1965年任解放军727野战医院医务处副主任、机关党支部书记。1978年11月转业后,任广饶县卫生防疫站党支部书记。1979年11月任广饶县人民医院院长,1984年任广饶县卫生防疫站党支部书记,1994年9月离休。马锡文同志在广饶县工作期间,多次帮助我村患病村民排忧解难,受到了村民的尊敬和爱戴。为了我村村民的卫生健康,他协调有关部门为村里打了一口吃水深井,实现了我村村民吃水户户通的愿望。2014年5月因病在东营去世,我村党支部敬献了花圈,以表哀思。
马韶九(1922.03—2007.10)
原名马贤成,1922年出生,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了八路军,1942年任山东省机要局机要员,1951年转业到山东省供销社任科长,1954年调往山东省地质局地质队任工会主席,1977年离休。离休后,马韶九同志积极参加老干部局组织的各项学习与活动,多次为辖区的中小学生讲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经历。他一生积极认真为党工作,生活简朴,多次为灾区及贫困地区捐款、捐物,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表彰。2017年10月因病在济南去世,享年85岁。
马玉鳌
马玉鳌,男,1919年9月出生。1939年春天,参加抗日政权地方组织—青救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40年2月起任乡抗日青救会会长。1940年5月经朱洪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转正。与朱洪书、马道祥成立了马楼村第一个党支部,马道祥任支部书记,马玉鳌、朱洪书任支部委员。
1941年,马楼村变成敌占区。5月,马玉鳌在寿光县郑家碾参加八路军,在山东一旅旅部警卫连任战士;1943年2月-1944年12月,在鲁中军区警卫营任战士,参加了第一、二、三次讨吴战役、葛庄战役。1944年12月至1945年7月,在鲁中军区特务营任班长;1945年7月至1945年12月,在鲁中军区三师九团团部侦通连任通讯班长。
抗日战争结束后,根据党中央指示,1945年10月,马玉鳌所在的鲁中军区三师九团从黄县(今龙口)渡渤海北上,到达辽阳县,开辟东北解放区。历任辽东军区三纵队八师通讯队文化干事、警卫营三连付政治指导员、八师补充团一营一连付政治指导员、辽东军区司令部三科通讯队政治指导员。1946-1947年期间,参加了四保临江战役、四平保卫战役。
平津战役后,马玉鳌于1949年2月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二兵团南下,进军中南,参加了渡江战役、湘赣战役,8月到达长沙,第十二兵团兼湖南军区。历任湖南军区司令部通讯队政治指导员、湖南军区警卫团一营副政治教导员等。
1952年7月,马玉鳌调至第一汽车制造厂。历任基建处主任、安装车间主任、拔丝车间主任、供应处行政科科长、工会主席等。1983年8月离休,享受司局级待遇,1984年9月因病在长春去世。根据生前遗嘱,骨灰运回其家乡马楼村安葬。
特别说明
马文俊先生1936年9月生,自幼上学读书,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5年在广饶县参加教育工作,任小学、完小、初中教师,1960年4月入党,1965年12月烟台师专函授专科中文专业毕业,1971年2月任稻庄公社马楼联中校长,1982年8月任灰堆联中校长,1986年任中共广饶县委党史办公室主任,1997年5月退休,退休后,为了马楼村的历史文化和族谱的整理修订工作,多次召开座谈会,查找历史资料,采访我村的老党员、老干部,费尽心血,修订了马楼村族谱,完成了马楼村地方史志资料初稿,为马楼村的历史文化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