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成村
村庄基本情况:
北成村位于千年流淌的淄河中下游东岸,美丽的孙武湖畔,村前是县域最主要大道--乐安大街,在广饶县城东7.5公里处,向东1公里为稻庄镇政府驻地,南为南成村,往南为康安路,可直达潍高路,交通十分便利。西隔跨孙武湖淄河大桥与蔡家村相望。秀丽的孙武湖水绕村西北下游而去,风景秀美令人留恋驻足。
现有223户、768人 ,拥有耕地面积930余亩,主要出产小麦等农作物。全村从事工商服务业的人员占劳动力的90%以上,主要从事运输业、餐饮业、本地企业务工等。2018年,人均收入13000元以上。2012年,该村进行搬迁改造,2015年,全村搬迁进入生活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卫生的北成家园社区居住,北成家园社区建有25栋多高层住宅,现在配套设施未完善!
村名来历:
明洪武四年(1371),成姓由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迁至蔡家庄,时有兄弟四人山寿、山盛、山冈、山强,山寿、山盛之后分别迁居广饶城北成家寨和城东北颜徐店,山冈、山强之后共居淄河道口立村,故称成家口。后分为南北两村,该村居北,称为北成口。民国七年《乐安县志》和民国二十四年《续修广饶县志》皆载有“北成口”。1958年后,该村称北成村。
主要姓氏:
该村主要有郑、武、李、周、张、王、孙、胡、刘、黄、崔、郭等姓。
知名人士:
成振川:时为百里名医,当时方圆百里内患者闻名前来看病治疗,为一方造福。曾著有良方六卷,县志有所记载。
李锡纯:清朝任省差,据传,前去寿光上任县官总在寿光县候者,前任还没接到调离的公文。有一天李锡纯前去寿光县出差碰到前去上任的县官,经过一番交流了解,省差就说那你何不上乐安县去看看,谁曾想省差一句闲话,不久省公文调他去乐安上任,县官很是感激认为省差给帮了大忙了,(具体省差给帮忙了吗也没有记载)上任后县官为答谢省差的提拔,就亲自到北成口村看望李大娘(李锡纯之母),此事当时轰动一方流传至今。
成希忠:字黼臣,芳泽祖父,而进士象乾之曾祖也。以家贫,且读且行贾。尝以事赴郡,午餐某店,有丐者求食,饱之而并给以钱。丐以姓名畴某问,曰:“一饭耳,不求感德,何问为?”丐熟视之,曰:“善人也。”遂去。后数年,会由郡跨驴归,宿旷野,群盗自暗中拥出,希忠堕驴声喊。一盗闻声,持火审视之,曰:“恩人也。凶年多盗,奈何携资夜行?”因遣去其众,为策驴护送者十余里。予以钱,不受,问其姓名,不言,曰:“此公为善之报,吾之报恩,乃适逢天道昭彰,吾亦从此改行矣。”盖即曩所饱食之丐者也。性笃厚,而严于制品。里党或有所互争,得其一言立解。子弟之狭邪若衣冠不正者,不敢过其前。家规:凡年逾八岁,非疾病不得日出不起。
成芳泽:一名延龄,字菊坡,号癯仙,邑城直东不十五里之成家口人也。性跅弛不羁,而勇于赴义,遇人所不敢为者辄毅然任之,以故人皆重其志节。初,郡城有松林书院者,为青十一属师儒讲会地,顽恶衿绅侵渔蠹蚀几废者数矣。道光中,知府杨捐廉四千两,贷当商生息,以备膏火。会咸丰辛酉捻匪之役,郡城衿绅移以练团城守,事平延不筹备,芳泽既伤且愤。同治癸亥,遂呈请于学使者。甲子秋,更以上诉藩宪。时酷暑,往反七八百里,徒步烈日中,知交劝缓不应也。既而,复冒风雪严寒,由青赴济者再三,卒得直。由是阖郡戴德,为醵资碑其里门。
成象乾:字子健,亦字自鉴。北成口人道光丁未年生(1847年),光绪戊戌年(1898年9月17日去逝)沉毅详慎,勇于公义,学以古人为期,尤究心于当世之务。幼苦贫,每先樵采以供爨而后入塾。十三岁父令辍业,赴青郡佣绳工糊口,赖父执力得复读。及年十五,即以馆谷养亲,笃尽孝道。光绪甲午(1894年)成进士,因慈禧太后60大寿,列外开恩科,成象乾参加考试得中殿试三甲第三十九名进士。以即用知县签分福建,竟以伉直不为疆吏所喜,赍志以殁。方其游学历下,与当世名流角胜词坛,声名藉甚。前后主讲习者皆林下钜公,往往以国士相待,乃需次闽粤不获一试所,学人甚惜之。其在闽日记琐记,皆时事利弊所关与夫立身行己之要。
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北成村历来就是以农业种植为主的村庄,村民生活主要依靠农业,20世纪60年代初及以前种植小麦、高粱、谷子、大豆等。经济作物有棉花、烟草、花生等。60年代后半期及以后种植主要以小麦、地瓜、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蔬菜。解放前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种地缺肥,品种低劣,收入很低。解放前至1957年主要经济有手工织布,毛巾、扎包袋。20世纪60年代开始,村提及打砖井,用水车、辘轳提水浇地。自1965年7月开始,购进柴油机1台,1967年购进105立式柴油机1台抽水浇地,再后来用潜水泵、深水泵抽水浇地。1969年购进185汽油机1台,自1965年至1984年村集体先后打机井25眼,彻底改善了水利条件。加上逐渐增加化肥施入,用上优良品种,耕、种、收割的机械化,农业生产劳动强度降低,收入增加,粮食作物由原来的亩产100多斤到亩产实现吨粮田。
1972年村内购进1500滚筒式脱粒机(每天脱粒50余亩土地的小麦);1975年村内购进25k拖拉机1辆。
解放前及解放前后,各户养鸡,稍好点的户养牛、驴、骡、马,主要用于耕作和运输。60年代后期及70年代各户以养猪为主,各家各户中建圈,肥料投入生产队里。实行户养猪,队包圈。村集体以生产小队开始分片养殖牛、马等用于耕作和运输。包产到户后,小队里的牛、马都作价给了村民,各家各户还是以每户一头猪、几十只鸡的饲养形式为主,不过是以户的形式将肥料投入到地里,后期随着化肥业的发展,各户养殖的形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之后,村内开始出现了重点养殖户,养牛、养鸡、养鸭、养羊批量卖给屠宰场。2000年,村里十几户开始养殖肉鸡、肉鸭,养殖的数量相当大,最多的时候到了十几万只鸡、鸭。因为禽流感的爆发,各养殖户都逐步停养。至2005年,村南土地被县政府征用,村内仅剩2家养猪、2家养羊的专业户,共存栏猪260头、羊100只,因为养殖经验丰富,每年都有十几万元左右的收入。
20世纪70年代及以后到改革开放初期,1972年至1986年编篓子作为家庭的副业支柱。北成村主要以用槐条子编篓子为主,到码头、丁庄及寿光等地购进条子,农闲或起早贪黑加工成品后,销往淄博、潍坊、寿光、青州等地。
1986年,北成大队利用一块紧靠淄河、含沙量大、无法种植其它农作物的土地50亩左右,集体种植葡萄园,葡萄园由大队集体管理,作为村里的副业收入。1986年,土地承包到户,开始由村民承包种植。2003年,县政府开发建设孙武湖工程,该地块被征用增加了集体收入。
1978年村集体建电瓶厂及铁件加工厂,1989村集体建设砖厂1处,1995年集体建冰糕厂一处。淄河断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搞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村里先后办起预制厂3处,1993年合伙建砖厂一处、1994年建螺旋管厂一处、1998年建海虹橡塑厂一处,至2000年后停止。年产值达2000万元。随着孙武湖开发,窑厂拆除。 1994年,全村拥有汽车、拖拉机30余辆。村内先后有馒头房2家,经销点4家,饭店2家,2011年,有2家经销店和1家小型超市。
改革开放后,村中多数中、青年男女,有些甚至是60多岁的男性老人,到稻庄镇东部和大王镇的一些企业打工,一些岁数大的妇女在附近孙武湖畔园林和新修的县乡公路上打工。
村庄规划建设:
明朝及清初,村庄的位置较现在靠西些,由于村西是老淄河,经常发大水改道,靠村西边的很多住户房产被水冲走,有些人被大水吞没,夺取了生命,活下来的人搬到村东立户,村庄东移。开始村设2门,解放时就只有东门、西门。西和东都称“豁口子”。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生活不断改善, 1982年,村里对村庄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同意了建房标准,规划房屋檐高2.8米,院落南北长22米,东西长17米,每户五间正房。根据当时村里的居住情况,在尽量不改变居住格局的情况下,规划建设东西大街2条,宽10米;规划南北大街2条,宽10米;村集体制定好标准后,采取谁建给谁批划宅基地的方式,就近(离村民原住宅近)建设的原则,满村开花,只是村庄后期建设不是十分整齐,经过十年的时间,基本建设完成。房子由破旧低矮的砖底土坯草屋改为高矮一致整齐的砖瓦房,院子大小一致,排列整齐。1998年,村财政有钱后,村班子组织在村主路两侧修建了地沟,主街道改建为沥青砼路面,四条街道总长1200米安装了36盏路灯。2006年被评为市级小康文明村。2007年因红旗路拓宽改建,拆迁了32户,迁至村东建设了32栋两层小楼区进行了整体规划。2010年,在镇政府的帮助下,村里修建了2处垃圾池。2012年3月份按照上级规划要求,进行了村庄整体拆迁,安置区位于村东300米处,安置区名为:北成家园,北成家园内规划建设了多层及小高层住宅楼,并基本完成了小区配套设施及物业管理。安置了6个垃圾箱,每天对大街进行清扫,村里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镇政府统一运输处理。
至解放初期,村民生活用水靠饮用淄河水。往后,村民几户联合人工挖出几口水井,深度10米左右,村民用辘轳或者提水机打水喝。1984年,村集体打一口深水井,并建高水塔一座,后又购入压水设备,铺设地下管道,家家户户安上自来水。2006年,自筹一部分资金,给所有村民免费安装了自来水管道,由镇政府集中供水。
1972年,在上级扶持下,村集体自筹部分资金,上50千伏安变压器2台,安装10千伏线路1.2公里,电力开始入村入户。1974年,全村户户通电。2001年,在村主要街道安装了路灯,方便了群众的生活及通行。
1986年起,有的村民开始安装电话,最初每台数千元。1996年,村内安装电话的用户有几户,2000年后达到上百部。1996年开始少数人用手机通讯,2008年全村手机多达400余部,宽带网多达百余户。2003年,村民开始购买电脑、上宽带。1994年,人均占有粮食700公斤,人均纯收入2080元。2010全村手机拥有率95%、电脑拥有率95%。拥有率达到95%以上,人均收入过万元,村民生活基本已达小康水平。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