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里村

关键词:

  村庄概述

  胜利街道十方里村位于北纬37°30',东经118°45'。东临飞机场,西至九十六户村,南临东营区边界,北至前二十五村。

  全村现有178户,492口人,皆汉族,中共党员25人。土地面积36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2500亩,该村还有水库面积1 400亩,属温暧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士质属沙碱性。

  村名来历

  1942年,农民马学功等20多名村民响应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的垦荒号召,从广饶县十区王岗迁此居住生活。因该处村民大多来自王岗村,村民住的是木棚子、地屋子,周围群众称该处村落为“王岗屋子”,因"王岗屋子”当时有5400亩耕地,计十方里耕地,故政府在聚集周围各种地屋子建村时,以十方里命名,称十方里村,该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村庄姓氏

  十方里村有马、刘、张、王、李、夏、曹、常、伦、武11大姓氏。      

  马姓,1942年, 由广饶王岗村迁入该村。

  刘姓, 1944年,由广饶丁庄迁入该村。

  李姓,1944年,由广饶北辛村迁入该村。

  夏姓,1944年,由广饶王岗村迁入该村。

  曹姓,1944年,由寿光曹新村迁入该村。

  常姓,1944年,由广饶常家庄迁入该村。

  张姓,1944年,由广饶花官迁入该村。

  王姓,1963年,由广饶王家庄子迁入该村。

  伦姓,1967年, 由潍坊寿光次伦迁入该村。

  武姓,1966年, 由原广饶牛庄迁入该村。

  经济发展状况

  1941年刚建村时,只有二、三十户人家迁来此地,以种地为生。刚开荒这几年,由于此处是黄河新淤地,土地肥沃,粮食收成很好,每亩地可产300多斤粮食,除交公粮外,还有很多剩余,人们生活富裕。但随着时间推移,由于多年来对土地的消耗,海水渗透,土壤开始逐步碱化,原始、落后的生产工具,再加之天灾,人民从土地中的收入越来越少,农民生活逐步陷入困境。

  1956年冬,成立初级合作社。1957年冬, 又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当时是由周边的十方里村、新立村、中心村、兴隆村(现已归十方里村管辖)、店子村(现已归兴隆街道)、后李村(现已归兴隆街道)、二十四顷村、 九十六户村等8个村共同成立的。1958年, 这相邻的8个村又成立明星管理区,当时出现了刮“五风”的乱象导致1959至1961年老百姓生活闹饥荒的局面,1962年到1978年 人民公社期间,村民刚刚能解决温饱问题。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们的生活逐步改善。主导产业以种植棉花、苗木(达70%) 为主。传统农业占村民总收入70%,第二产业占村民总收入20%,第三产业占村民总收入10%。现人均纯收入15000元。1995- 2000年,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逐年提高,农产品价格不如人意,土地产出率低,无利可赚,农业投入逐年减少,十方里村撂荒地增多,农村经济出现了不景气状况。2000年之后,十方里村进行土地整改,同时进行产业调整,村民大面积种植棉花。2012年, 改变以种植棉花为主的局面,部分村民开始以种植苗木为主。现在十方里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左右。

  进入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多项惠民政策,免除农业税,农民种粮、种棉有现金补贴。购买家电和大型农机有政府补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在十方里村达到全覆盖。60岁以上老人每月领取120元基础养老金。学生上学免除学杂费,上学放学来回有校车接送, 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真正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子女上学难、老人养老难等困扰他们的三大问题,农民生活质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买汽车、住高楼、室内家电、家具配套,村里建农家书屋,成立农民秧歌队,十方里村的村民,逐步步入了文明、富裕的小康生活。

  大事记

  1、1943年冬,日军“二十一天大扫荡”中,突袭十方里村,用刺刀杀掉村民马农古、李秋林两个人。

  2、1984年春,全村通电照明。

  3、1984秋后,村委会补助群众购买电视,成为当地的电视村。

  4、1986年,该村成为全镇第一个通自来水管的村庄,后于2004年重新进行了水管整改。

  5、1999-2000年,修建全村第一条修柏油公路,全部由国家出资。

  6、2004年,投资100万元,用于村北农田改造。

  光荣榜

  1、1945年,被县政府授予十方里“支前模范村”称号。

  2、1947年, 获得“生产救灾模范村”称号,事迹刊登在《渤海日报》上。

  3、2008年,被东营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小康文明村”

  历届村党支部书记

  马学功(1941-1947)

  马保田(1948-1955)

  马献东(1955-1956)

  孙景斌(1956-1962)  

  刘泮礼(1962-1994)

  马玉祥(1994-1999)

  武德坤(1999-2006)

  马克宝(2006-2008)

  夏振兴(2008-2014)

  夏长青(2014.12- -)

  历届村主任(大队长)

  马学功(1941-1947)

  马保田(1948-1955)

  孙景斌(1955-1962)

  马德春(1966-1994)

  马玉祥(1994-1999)

  夏金国(1999-2002)

  李山西(2002-2005)

  刘向杰(2005-2008)

  马建军(2008-2011)

  马新强(2011-2014)

  马海洋(2014.12-)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