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立村
村庄概况
胜利街道新立村南邻溢洪河,北靠北外环路,东邻十方里村,两邻中心村。近年来,村“两委”十分注重村容村貌建设,先后投资30余万元,修建公路及村内排水设施,并配合上级,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好”“文明信用户” 等活动的开展,全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新立村全村共有62户,17211人,中共党员9名,皆汉族。土地面积9100亩,耕地面积2700亩, 属温暖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以沙壤土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经济产业以棉花种植为主。农业收入占村民收入的30%,物流业收入占村民收入的20%,养殖业收入占村民收入的10%,服务业收入占村民收入的20%。劳务输出收入占村民收入的20% 现新立村人均纯收入为20000元。
村庄来历
1942年春天,苏翟英、苏发英、苏洪英、张新喜等数十户村民,从原广饶县沙营、张家迁此开荒种地。因生产、生活条件艰苦,村民开始居住的是地屋子、草窝棚,且大多是沙营的村民,故取村名“沙营屋子”。到1946年正式建村,因为当时是由政府统一将附近的各个“屋子”归到一块儿新建立的一个村,故取名为“新立村”,1979年成立新立大队。1984年建新立村民委员会。村名沿用至今。
村庄姓氏
新实村现有张、刘、孙、薛、王、隋、解、商、贾9大姓民,大部分来门老广饶县(现东营区)部分地区。
张姓,1946年,由原广饶牛正迁入该村
刘姓,1961年,由原广饶牛庄迁入该村
孙姓,1963年,由原广饶六户镇迁入该村
薛姓,1958年,由垦利郝家镇迁入该村
王姓,1945年,由潍坊安丘迁入该村
隋姓,1963年,由原广饶牛庄迁入该村
解姓,1958年,由原广饶牛庄解家村迁入该村
高姓,1946年,由原广饶牛庄迁入该村
贾姓,1965年,由原广饶牛庄贾刘迁入该村
大事记
1.1982年,分田到户。人们改变旧有的生活面貌和生活方式,生活逐步好转。
2.1981年10月,全村通电,从此村庄“亮”了起来。
3.1985年,村里补助200元/户买电视。新立村成为当地有名的电视村,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全村更加“有色彩”了。
4. 1985年,全村开始种稻田,由吃供应的日子变为有剩余。
5. 1986年秋,成为全镇第一个由低矮破旧的土房改为宽敞明亮砖瓦房的村。村里为了鼓励老百姓盖房,每户补助1200元。
6、1986年秋,投资5万元建设村文化大院,共有房屋5间,院落面积达80平方米。
7. 1985年全村通自来水管,集体用一个水龙头,虽然比较落后,但从此老百姓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到2006年进行水管改造,实现户户通上自来水管,彻底结束了人抬肩挑的吃水历史。
8. 1996.03—1998.12. 市卫生局帮扶工作队带助新立村整修公路、水库,援助10吨水稻种植肥料,同时建立了一家卫生筷子加工厂。
9.2005年,村内修筑柏油公路2600米,投资50万元。
10、 为发展畜牧业,村里补助600元/户鼓励买牛,新宣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畜牧养殖村。
历届党支部书记
1980年之前,新立村与九十六户村、十方里村是联合大队支部,本村没有设党支部
张建村(1980- 1999 )
王庆海( 1999 - 2000 ) 挂职书记
孙继民(2000.08 —2011.04)
张山西(2011-2014 )
荣誉称号
2000年,荣获“县级小康文明村”称号。
社会经济和村民生活发展状况
解放前,新立村经济以农业为主,传统农业种植模式,靠天吃饭,水利设施基本没有,农作物收成比较低,亩产基本在80公斤左右。老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加之天气异常时有发生,生产工具落后,肥料短缺等客观条件影响,土地产出率低,经济发展缓慢,遇到、涝蝗虫灾害,农作物绝产,村民无奈只能拖儿带女到外地打工,乞讨为生。
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互助组、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等一系列农业生产改造,庄稼产量有所提高。当时靠挣工分,新立村一个工分达到了1元钱,村民基本能吃上白面馒头,农民生活水平较之前有所提高。但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统筹,生产资料利用率低,农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不高,没有打破传统的种植模式,人们的温饱问题仍然没有彻底解决。1970年前后吃了国家将近10年的粮油供应,给国家造成负担,直到1982年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村民的种田积极性被调动,政府开始兴建水利设施,引黄河水灌溉农田。农民开始采用科学种田方式,合理采用优良品种,购买农业机械,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也上了一个台阶。
进入21世纪,国家出台科多项惠民政策,免除广农业税;按种粮面积实行现金直补,每亩补贴100元;种植棉花补贴每亩补贴15元,棉花保险补贴;购买家电和大型农业机械均有政府补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6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享受基础养老金120元。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免费上学。这些优惠政策的出台,基本解决了村民看病难、子女上学难以及老年人生活难的问题。现在,新立村的老百姓,大部分住进了砖瓦房,有的基至到县城、镇上购买了楼房,基本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