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宋前村
村庄基本情况:
杜宋前村位于县城西4公里处,东与前安王相邻,西与前安德村相邻,南与皂户村相邻,北与杜宋后村相邻,杜宋前村和杜宋后村之间有乡级公路东西穿过,交通便利。全村人口168户,496人。
村名来历:
杜宋前村原名“红庙子”,在元代后期只有宋氏坐地户在此居住。明洪武元年(1368年)为避讳“洪武”二字的谐音而改名。因村前有一株独松,而命名为“独松”。到明洪武四年(1371年)由刘、张、呼、杜、田、王、岳七姓迁入定居,后因杜、宋两姓为该村大户,遂改名为杜宋。到1960年12月分为杜宋前和杜宋后两个行政村,该村居南故称杜宋前村。
明清两代隶属乐安县安仁乡管辖。清末(1911年),属安仁乡6保管辖。民国初年,全县划为9个区(首城区、孝区、弟区、忠区、信区、礼区、义区、廉区、耻区),隶属弟区。民国18年全县改为8个区,属第三区管辖。民国28年划为临淄县6区管辖。民国31年到34年隶属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县管辖。1945年8月四边县撤销后,隶属李鹊区管辖。1956年三区规划为一区,属一区管辖。1958年9月隶属东风人民公社杜宋管理区。1961年至1969年隶属城郊区杜宋公社。1970年撤区隶属杜宋公社。1983年隶属花园公社。1984年7月隶属花园乡。2001年2月花园乡撤销隶属广饶镇。2009年10月隶属广饶经济开发区、乐安街道。
主要姓氏:
村内有刘、张、呼、李、王、钟等姓。
知名人士:
张锡金(1892-1929) 男,曾任内务部礼俗司科员,选任山东省青城县(今高青县)正堂(县长),获三等奖章,五等嘉禾章,后任山东省教育厅咨议严部参议,1929年因病去世,享年37岁。
刘荣贵(1939-1994) 男,1955年在小张供销社工作,1958年到惠民地区接受会计培训后到大王供销社任会计,1958年到淄博黑山铁矿任矿党委秘书,1961年任广饶县城郊区文书、秘书。1971年任广饶县辛集公社书记,1974年任广饶县工业局副局长,1979年任广饶县公安局政委,1980年任工业局经委副主任,1982年任广饶县交通局副局长,1994年因病去世,享年65岁。
刘来吉 男,1950年1月生,1969年入伍,中共党员,历任战士、排长、参谋、军校教员,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教授,技术四级、大校军衔,教学科研成绩突出,曾获三等功一次,获全军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科技进步二、三、四等奖各一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刘云龙 男,196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曾任利津县公安交通大队副中队长,1995年任副大队长,2003年任利津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教导员。曾获市公安局三等功。
刘英斌,男,1963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省党校大学,正科级。1981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民政局主任,党组成员,副局长,历任小张乡农技站技术员、武装干事、副部长、党委委员、人武部长、大码头乡党委委员、西刘桥乡政府副乡长、政法书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
张玉清 男,1945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196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9年退伍后在枣庄矿务局任文书,保卫干事、秘书。1973年在枣庄矿务局人武部任作训科长,1984年至2000年在枣庄监狱任办公室主任(一级警督,正科级)。
刘同刚 男,1955年出生,1978年到1987年在液压机厂工作,1987年到2004年在广饶镇先后任管区主任、管区书记、广饶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2004年到2005年任县农机办副主任(副科级)。
吴秀芬 女,1970年8月生,中共党员。2011年当选为广饶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
刘鹤亭 男,1932年12月生,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抗美援朝,1952年壮烈牺牲,时年20岁。
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全村耕地面积896亩,村庄东西长430米,南北宽253米,占地面积167亩。以农业为主,人民生活主要靠种植。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2011年,种植小麦875亩,亩产量1000斤左右,玉米亩产量1100斤左右,修建蔬菜大棚8个,占地面积21亩,达到了吨粮田,粮食生产实现了机械化。
2005年有个体食品加工业2家,宜缘食品有限公司和佳美食品有限公司,他们原有车间一个,工人各5名,2012年-2013年都进行了扩建,现有车间2个,库房1个,有工人各10名,已经初具规模。并且达到国家食品卫生管理安全标准,由卫生局、技术监督局等有关部门审批办理齐全了手续,现在正常经营,经济效益良好,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2010年春季,村东道、前小街连接皂户村的中心大道进行硬化,2011年秋将中心大街硬化铺油。1974年家家喝上自来水。2008年秋,实现集中供水。2001年成立杜宋前村锣鼓队,鼓谱有《乐安颂》等20余谱,县开发区有大的庆祝活动被邀请参加。2003年村民自发成立以京剧、吕剧演唱为主的中老年戏曲队,每逢杜宋大集(每月阴历四、九日)下午进行演出。2008年秋成立以中老年妇女为主体的文艺队,节目有扭秧歌、广场舞、健身球等文艺节目,人数30余人,每逢春节到县、镇参加文艺演出。1997年乡卫生院利用杜宋前村村委大院建房四间成立卫生服务站,有病房2间、病床五张、门诊1间、药房1间,药品齐全,医疗器械基本齐全,2010年进行改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产业结构调整,2000年村民衣食住行发生重大变化,主食细粮化,鸡鸭鱼肉的使用量迅速增长,电器也进入百姓家。2012年电话覆盖率达100%,手机470余部,彩电、电冰箱、洗衣机户户齐全,空调120台。
文物古迹:
原杜宋村清朝中期有6庙,即大娘娘庙、小娘娘庙、关帝庙、财神庙、神仙庙、土地庙。
大娘娘庙,位于村中,中心大街以北,原杜宋小学院内,坐北朝南,有大殿3间,东西厢房各一件,其内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室内神像慈眉善目栩栩如生,手捻花瓶,柳枝洒露,时年香火旺盛,供奉不断。四周有围墙,大门向南宽约2.5米,高3米。于1953年底被拆除,拆除后建立杜宋小学。
关帝庙,位于村西,中心大街以南,大殿两间。殿内有石碑一块,因早先失修碑文模糊不清,无人记忆。大殿砖瓦结构,中心有关公神像,周仓持刀与关平站立两旁,威风凛凛,于1950年被拆除。
财神庙位于村东中心大街路南,东大门里100米左右路南边,于1950年被拆除。神仙庙、小娘娘庙,因原杜宋村分为两个行政村后,各村自行规划位置不详,无法确切定位。
土地庙,建于小西门西侧,中心大街北有大殿一间,内有土地爷神像,为人病亡时人们送浆水的地方,别无它用,因土地整平、村庄规划,早已拆除。
民间艺术:
踩高跷,腿长1.2米,是伴随着音乐节奏表演的一种民间舞蹈。本村踩高跷节目在建国前比较盛行。
打桩棍,也是一种民间舞蹈形式,男女各半,男演员右手持系红绳的红绿彩条,左手持两头挂有铜钱的竹竿,女演员左手拿竹板,右手拿彩绸,随音乐节奏边走边舞动。男女各两个纵队,彩绸随风飘动,铜钱竹板步步作响,再加上灵活轻巧的步伐和变化多样的队形非常好看。
解放后在文艺方面人才辈出,1952年成立了戏班,1964年戏班先后排练演出了吕剧《夺印》《箭改河边》《王小赶脚》等剧目。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