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家村

关键词:

  村庄基本情况:

  邵家村位于广饶县城北四公里处,广码路北侧,辛河路以东。西靠广饶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北靠外环路,东靠吴家庙,南与杨家村接壤,东西中心大街与辛河路相接,交通十分方便。全村共有135户,人口538人。

  村名来历:

  明洪武二年(1369年)邵姓由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迁此立村,以姓氏命名邵家村。

  明清两代,属乐安县端智乡管辖。1911年属端智乡端一保。1914年属信区。民国初全县为9个区,隶属第二区。1929年改为8个区仍属第一区。1939年10月益、寿、临、广四边县成立,1940年4月属广饶第一区。1942年2月属益、寿、临、广四边县广一区。1945年9月属广饶第一区。1948年12月属第一区司家乡。1956年1月属城郊区司家乡,4月司家乡。1957年11月属第一区颜徐乡,宋王中苏友好社。1960年2月属城郊区宋王公社。1970年11月属颜徐乡宋王片管辖。1997年7月属颜徐镇宋王管区管辖。2001年4月属广饶镇宋王管区管辖。2005年5月属广饶经济开发区管辖,2009年10月属广饶经济开发区、乐安街道宋王中心社区管辖。

  主要姓氏:

  村内主要有邵、崔、赵、张、王、高等姓。

  知名人士:

  邵世杰  出生清光绪二年(1876年)自幼读书好强,公道正派,做事实事求是,不留虚名,清进中举秀才。开始办学,先后在县地书院任校长,后又赴省任参议员等职务,以后回家在办起学校,没有书本用,就用古书本,尤其对贫困人家的子弟倍加关照,因病于1944年去世,享年68岁。

  邵星光  男,1950年12月15日生,1969年当兵,197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复员,1985年10月至2007年10月任村党支部书记,山东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1991年被县授予优秀党员,1997年被县授予老龄工作先进个人,1997、199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治安先进工作者,2005年被县授予建设小康村庄先进工作者,当选为市第四次人大代表,县第九届、第十届党代会代表。

  邵新生  男,1950年1月生,汉族,广饶开发区邵家社区人,大学学历,1968年8月参加工作,197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在稻庄公社工作队工作,1972年调南塔公社工作,历任公社团委副书记,公社党委副书记,1979年4月经组织部选拔,被选派赴西藏支援边疆建设,历任中共西藏口夏县区委副书记,县委组宣部副部长。1984年6月完成任务调回广饶,历任中共广饶县统战部副部长兼县政协办公室主任,县统战部部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党建办公室主任。1992年4月当选为县人民法院院长,并任党组书记,1995年3月,调任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主持组建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2000年2月当选为东营市政协常委。2010年退休后,担任东营市钓鱼协会常务副主席。

  邵建刚  男,1950年2月生,1969年5月参加工作,197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历,先后在本村小学,宋王联中、县教研室、丁庄乡政府,县教委、县委党校、县教育局、广饶一中工作,最后职务:广饶一中党委书记,县教育局局长(副县级)。2006年4月内退。在工作期间,曾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四届、五届东营市委员会委员,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广饶县委员会第七届、第八届委员。曾多次受到市县表彰,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邵小龙  男,1965年4月生,1982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本科学历,历任 1993年9月至1996年4月任丁庄乡党委副书记。1996年4月至2004年4月任大营乡副书记、乡长。2004年4月至2001年2月任县经贸委招商办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正科级)。2001年2月至2005年3月任陈官乡党委书记。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任陈官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东营市环境保护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副处级)。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派驻第七纪检组(监察室)副书记(副主任),2012年12月入任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邵九绪 男,1919年生,1943年1月参军,1951年抗美援朝牺牲。

  邵一彬 男,1929年生,1947年参军,1950年在解放战争时,光荣牺牲,年仅21岁。

  邵星文 男,1927年生,1951年1月参军,1951年在抗美援朝壮烈牺牲。

  邵书范 男,1930年生,1949年1月参军,1951年解放战争南下光劳牺牲,年仅21岁。

  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全村村庄面积东西长500米,南北260米,占地面积196.5亩。有耕地930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随着开发区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流动人口和外来打工人员的逐渐增多,商业随之兴盛起来,至2010年达到17家。1997年,在村庄规划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先后3年的时间投资40余万元,把所有街道进行硬化,全部铺设柏油路。1989年,家家喝上自来水。1995年,实行全天24小时供水。2010年统计,座机电话80部,手机近500部,闭路彩电150台,冰箱150台,空调150台,轿车50辆以上,年人均收入1.5万元。

  2002年10月被评为市敬老模范单位,2003年被评为市进农家活动“示范村”,被评为全县治保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授予“县级文明单位”,2004年被评为县级“计划生育村自治示范村”。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