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庙村

关键词:

  村庄基本情况:

  位于广饶县城北三公里处,辛河路以东500米,西与邵家村相连。北紧邻外环路,东与常徐村接壤。村内十字大街向南直通广码路,路南是杨家村,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有89户,人口306人。

  村名来历:

  据《吴氏家谱》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吴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因处南海大士庙旁,故得名吴家庙村。民国修县志记载有吴家庙村,1949年称吴家村。

  明清两代属乐安县端智乡端一保;1911年属端智乡端一保;1914年属广饶县信区;1929年属一区;1939年10月属益寿临广四边县;1940年5月属广饶县信区;1942年2月属益寿临广四边县;1945年9月属广饶县第一区;1948年12月属第一区司家乡;1956年4月属司家乡;1957年11月属颜徐乡;1958年9月属东风一社,10月属城关公社;1962年2月属城郊区宋王公社;1970年11月属颜徐公社;1980年属颜徐乡;1996年属颜徐镇;2000年属广饶镇;2005年4月属广饶经济开发区,2009年10月属广饶经济开发区、乐安街道管辖。

  主要姓氏:

  村内主要有吴、韩、孙、魏等姓。

  知名人士:

  韩英俊  1900年10月生。1946年11月广饶县委政府积极响应华东局提出的“争取全面解放战争胜利的号召”,动员发动广大青年奔赴前线作战,他代替儿子报名参军,所在部队为驻博兴闫坊部队。后部队调防参战,先后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战役等重大战役,荣获多枚勋章。1952年在浙江金华复员回乡。

  吴学彦  1927年9月生。1945年初,跟随张龙潭活动于广饶城北一带的村庄。1946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博兴闫坊部队。1947年8月10日,在广城被“还乡团”抓捕,羁押在广城监狱,在狱中虽然受尽酷刑折磨,但仍然坚贞不屈。1947年10月13日,广城解放后出狱,因伤势严重,医治无效,于同年12月21日去世,年仅20岁。 

  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全村土地总面积37.7333公顷(包括农用耕地29.4066公顷,村庄建设用地8.3267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4467公顷,交通用地1.2133公顷,果园占地2.4600公顷,其他占地1.6670公顷。吴家庙村依靠农业种植生活。至1992年以后,广饶经济开发区陆续租赁吴家庙村土地350多亩。2000年,全村土地粮食产量达到吨粮田。2011年,土地已被开发区租用,村里不再有土地。

  1992年,开发区租赁村内部分土地后,失去土地的村民开始经营商业、运输业、修理业、打井队、建筑业等。至2005年,全村的所有大街及小巷硬化完毕。村内垃圾集中存放、统一处理。有专人对村内卫生定期清扫,路街两旁都已树木绿化。2006年人均口粮2000斤,人均收入5000元。2011年全村拥有各种电器200多种;轿车30余辆;楼房5栋。

  2008年1月,被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市级小康文明村。

  文物古迹:

  吴家庙村村庙  坐落于村东南角,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30米,占地约2亩。庙基高出地面1.5米,三间大庙建于中间,构成前后两个大院,后院三间平房,白杨树数棵,前院大门朝南,砖砌台阶,门楼高大,油漆大门,院四方方砖铺地,左边有石碑两个,右边建有大火池一个。进入庙内,南海大士神像居中,其他石像位列两侧,石像面前摆有供桌、香炉、蜡台、供品等,大钟楼建于庙门以东10余米处,高15米,三面窗户,门朝南开,有台阶通上。钟楼坡顶大钟吊于中央。该建筑宏伟壮观,远近闻名。该庙在1945年前后的战乱中被破坏,石砖被拆卸后用于修筑黄河堤坝,大钟在1958年大炼钢铁中被毁。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