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上村

关键词:

  村庄基本情况:

  寺上村位于小清河以南,广饶县成西北7.5公里处,紧靠张榆路北侧,北距预备河0.5公里,西临榆林村,南与韩疃村接壤,东与中赵村紧紧相连,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物众多,交通便利。全村有72户,192口人。

  村名来历:

  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思学兄弟三人由祖籍直隶(今河北)枣强县经山西洪洞县移民分理处迁至此地落居。另外两兄弟,一迁往韩疃村,另一在县城西侧落居,称李家拐子。由于落居于肇庆寺东侧,在韩疃村西北角,故取名韩疃寺。民国初期改为寺上村。解放后,寺上村属广饶县五区秦王乡。1957年11月属张庄乡。1958年属石村乡,9月属东风七社,10月属石村人民公社。1964年3月石村区张庄人民公社。1970年改属石村公社。1984年7月属石村乡。1994年撤乡设镇,属石村镇管辖。2009年10月合并归属广饶经济开发区、乐安街道管辖。

  主要姓氏:

  村内有李、王、吕等姓。

  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全村土地面积409.7亩。有可耕地335亩,开荒地24亩,种植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蔬菜等。2014年,粮食种植面积210亩,蔬菜种植面积120亩,粮食亩产吨粮田以上。2000年后,寺上村的养殖有了迅猛发展,猪、鸡、鸭等养殖大户16家。2011年,多方协调、筹集资金24万元铺设了3条大街、一条胡同,2500平方米的高标准水泥路面,并对寺上村境内的所有生产路铺设了砂石。投资3.6万元拓宽村南公路绿化带,种植景观树木,花木等,村内生活垃圾集中堆放,集中运输,集中处理。2006年实行联网统一供水,村民享受到像城市一样24小时供水。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14000元,有冰箱90台、电视机120台、空调120台、轿车50辆、购买楼房20户,手机人手一部。

  民间传说

  肇庆寺的传说  肇庆寺位于寺上村西侧,始建于盛唐时期,据说为唐三藏师徒三人西天取得真经回朝后,大唐天子李世民为实现其佛教治国的理念,在全国各地大兴寺院时所建。肇庆寺建筑规模宏大,占地10亩有余,工艺考究,雕梁画栋、气宇昂悬,为砖石、木结构、各种神灵雕像惟妙惟肖,书写字画龙飞凤舞,六棱石碑林立,今存有龟形石碑底坐,一吨有余,当时,香火旺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客频多。元朝中期进行重修。

  相传肇庆寺大殿之内藏有一镇寺之宝—照妖镜,据传此宝为孙大圣保护唐僧西天取经降妖祛魔所用,后辗转由唐太宗李世民赐予肇庆寺作镇寺之宝,平常人等照之无异常,只有那些伤天害理、为非作歹和目无法纪的恶人照之便显出狰狞怪兽的模样,用以警示人们奉公守法,积善做人,广修荫德。传至元末明初,来了一伙匪徒,冒充云游高僧赶走寺内僧侣,烧毁经书,将寺内藏宝占为己有,在此为非作歹,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一日酒后,拿出照妖镜试之,见一狗头兔耳的狰狞怪兽,不但不知悔改,反将宝镜打碎,继续滋事生非。后在当地居民的配合下,官府将一伙歹徒剿灭,为首贼人被砍头示众。

  肇庆寺传至解放前夕,虽已败落,但仍能见其昔日壮观景象,碑石林立,古树茂盛,内有两棵千年古松和一千年古柳,均三人合包粗,五丈高余,十几里之外,仍能清晰可辨,成为当时赶脚车夫等行人的路标。可惜在解放前夕,被国民党五区区长王志亮派人用了月余时间将两棵千年古松砍倒,刀砍之处流出象人血一样液汁,千年古柳被大汉奸李英荣砍走作为自己的寿材备料。解放后两个无恶不作的大汉奸均被人民政府枪毙镇压。

  文物古迹:

  七神庙  也称七神堂,位于寺上村东南角,为三间砖木结构的厦屋,坐北朝南,两根怀抱粗的原木托起前厦,里边供奉有马王爷、关圣帝等七路神仙,周仓、关平等小鬼威风凛凛、手持大刀列于两旁。殿内东山画有《三国》故事,西山画马五爷擒妖捉怪的故事。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人们都到庙中上香供奉以求平安。1955年,因抗旱打井用砖被拆除。

  南宋石坟  位于寺上村西边约100米处。规模宏大、壮观、工艺严谨,坟为南北走向,全部用巨石磨缝砌成。南北长约3米,东西宽2米,每块石头小则几百斤重,大则千斤有余。尤以坟盖石板独特,为一整体,巨石与坟口大小,厚约20厘米,不知当时用何法将巨石从何处运来。不知何年间石盖被盗墓者用火烧之,趁热之时泼上凉水,炸了一个圆洞。

  石坟为两座,是父子并列墓,子墓规模略小,相传为南宋一韩姓押粮武官,官至刺史,途经此地患疾而亡葬于此,后其子死后为伴其父,亦葬于此。出土有墓志铭,去向不明。还有一一米见方,20厘米厚的五音石,满载碑文,收藏于广饶县博物馆。1955年兴修水利,石坟被拆用作石料。

  寺上遗址

  位于村南约30米处,是一处东周至汉代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东西约100米,南北约150米,面积约15000平方米。2004年11月20日,被广饶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上村出土韩公墓志铭

  1954年,出土于寺上村西南韩氏祖茔之侧。石灰岩质,正方形,边长80厘米,厚11厘米。志文纵43行,满行43字,共1543字。首题“大金故从仕郎淄州司候判官韩公墓志铭”,碑文前志后铭,字体为柳体小楷,字迹清晰隽逸,镌刻精细。志文详细叙述了韩炳曲折的一生,对他“孝于亲,勤于官,恕于人”的品德给与了很高的评价。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