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村

关键词:

  村庄基本情况:

  西秦村位于县城北7.5公里,东隔陈家大沟与东秦为邻,西距甄庙村2公里,北紧靠预备河,南距陈家村1公里。村内东西大街与陈家大沟公路相接,直通县城,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有206户,625口人。

  村名来历: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在此设一兵营,将帅称秦王,随得名秦王村。民国二十九年,以河(陈家大沟)为界,划分为东、西秦。该村在河西,故称西秦。

  明清两代属乐安瑞智乡二保。1914年属信义乡;1929年属第五区。1939年10月属益、寿、临、广四边县。1940年4月属广饶县第五区。1942年2月属益、寿、临、广四边县。1945年7月属广饶县第五区。1948年12月属广饶县第五区韩疃乡。1956年1月属广饶县韩疃乡。1957年12月属广饶县张庄乡。1958年5月属石村乡。7月属东风七社,10月属石村公社。1964年3月属石村区张庄公社。1970年11月属石村公社。1984年7月属石村乡。1994年1月属石村镇。2009年10月属广饶经济开发区、乐安街道管辖。

  主要姓氏:

  村内有宋、刘、乔、王、孙、杨、贾、明、张、高、吕、许等姓。

  知名人士

  刘洪恩  男(1914—1961),1950年入党,1952年组织、动员农户走集体化道路。于1952年春成立“爱国”初级农村合作社,是全县四个最早的初级社之一,并任社长。1956年任高级社长。1953年被授予县级劳动模范,1954年被授予惠民地区劳动模范,1955年被授予山东省走集体化道路先进个人。

  刘欣福  男,生于1943年3月26日。1970年入党,1964年任村团支部书记,1976至1978年12月任村党支部书记,同年底转干。历任花园公社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县殡葬所书记,西刘桥乡人大主席,政协主任,县政协委员。1979年被授予县先进工作者。曾当选为广饶县第八届、第九届人大代表和县革委委员。

  刘欣平  男,生于1944年4月。1972年7月入党,1976年1月至1979年12月任村革委会主任。1979年1月至1993年11月任村党支部书记。1982年被授予县模范党员,1986年被授予县“两个文明”建设先进个人。1983年被选为第一届东营市人大代表。1985年被授予东营市优秀共产党员。

  宋连三  男,生于1931年1月。1960年5月入党。1950年任村长,1951年任村公安员,1967年任村科技队长。1955年被授予县先进工作者,1969年和1971年先后被授予县、市“科技能手”。1971年被河南省许昌市聘请为制种技术员。

  刘武  男(1933-2008)。1950年入党。先后任管区信用社主任、石村公社拖拉机站站长。1966至1973年任村党支部书记。主要事迹:(1)1963年以来带领村民整平土地300亩,增产粮食6万斤。1966年任职后植树造林3.2万株,绿化、美化了大地,为集体、个人建设储备了大量木材。(2)1967年,带领村民大养其猪,广积肥料。集体建大猪圈10个,户建猪圈150个,每年积肥7400方。(3)科学种田,为大田提供良种和技术,促进粮食增产30%。(4)制定和落实村庄规划,改变了村庄面貌。1967年被授予县级养猪积肥模范党员,1968年被县政府表彰为先进村党支部书记。

  刘建忠  男,出生1961年10月,1989年1月入党,1987至1989年任村委主任,1999年5月至2007年12月任村支部书记。1991年被县土地管理局授予先进工作者,1996年被市土管局授予先进工作者,2006年被授予县级村镇建设先进工作者。

  刘欣荣 男,1928年5月生,1947年2月参军。中共党员,班长。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1952年上甘岭战役光荣牺牲,年仅22岁。

  宋兴三 男,1928年生,1945年参军,1947年淮海战役中在白马山壮烈牺牲,年仅19岁。

  乔吉林  男,1932年生,1951年2月参军,赴朝后于1952年在上甘岭战役中光荣牺牲,年仅23岁。

  王乐安  男,1928年生,1947年参军,1952年在黑云土岭战役中光荣就义,年仅23岁。

  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全村共有土地1260亩,后因建设用地被征占390亩。历史上为农业村,人民生活依靠种植。到2011年,全村有耕地870亩。主要种植小麦、谷子、高粱、大豆、辅有棉花。2014年,粮食亩产达2000斤,总产139.5万斤,人均1180斤。村庄为长、宽各360米的正方形,占地184.4亩。村集体先后投资200万元对宽17米,长360米的十字大街,南、北环村路和宽8.5米、长230米的7条胡同进行路面硬化,路旁绿化、美化和净化。胡同栽植银杏402株;大街绿化带间种塔松、月季、冬青共252株;环村栽植杨树4800株。2006年,实现24小时供水。

  自古村内就有推花车、舞龙灯、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耍“罗汉头”等文娱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村内建起文化大院,设立了文体活动室和老年人活动室,添置了锣鼓、音响和秧歌服,安装了健身器材,修建了篮球场,设立了兵乓球台。村内每年按例举行象棋比赛、兵乓球比赛。新建达标村卫生室,设有观察室、诊疗室、治疗室和药房,床位4张。2014年底,人均粮食3000斤,人均收入17000元,90%以上的村民住上宽敞的新房,有25户在城市买了楼房。全村有手机421部,闭路电视355台,电冰箱152台,洗衣机186台,太阳能热水器141台,水、电空调170台,电动自行车230辆,拖拉机和三轮车138台,大小汽车82辆。有32名大中专生就业,86人到二、三产业务工,工资性收入比例大增。95%的农户用天然气和电做饭,妇女从锅台解放出来。2006年以来,村两委重视民生福利事业,村内为村民支付了新农合医保费、电视收视费,每年还给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100元,无地小孩发放300元生活补助费,逢年给每位村民发放食用油5升,老人节给60岁以上老人发鸡蛋10斤。

  1956年被授予山东省农业集体化先进单位。1964年被授予惠民地区“模范卫生村”称号,1971年被惠民地区授予知青工作双先进单位,2003年被授予东营市“文明进农家”活动示范村,2004年被授予市“文明单位”和科技示范村,2006年被授予“小康文明村”,2007年被授予市级卫生村。1954年被县授予农业集体化先进单位,1970年获县文艺会演一等奖,1971年知青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被授予县计划生育自治模范村,2004年被授予县五好党组织,2005年被授予平安广饶建设先进单位,2006年被县妇联授予“三八”红旗单位、“净化居室净化庭院”示范村,2009年被授予县“示范村居”先进单位、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

  重要事件

  民国绑架案  民国21年(1933年)6月18日夜间,一伙土匪潜入西秦村,将宋逢成、孙观海、王心田、孙宗海、宋益三、宋逢忠、孙兰亭、孙茂材8人绑架于东南洼高粱地中,通知家人按时交钱赎人,两个富裕户家庭交赎金后把人领回。其他六人因家庭贫困,实在不能按时交赎金,土匪就将他们的耳朵割下一小块送给事主,以示交不上钱就“撕票”。于是当事家人求亲告友,千方百计把钱凑齐,交给了土匪,六人幸免遇难。此案叫“绑架”案,因发生在民国时期,叫民国绑架案。

  新社员  1968年至1977年,先后有淄博和县内共四批知识青年38人到西秦插队落户。第一批为淄博知青,共10人,组长为段毅军。后三批皆为广饶县内知青,共28人,尹建华、胡广东、王荣华先后任组长。因当时是人民公社时期,村民称社员,所以称他们“新社员”。后因政策变化,逐步回城就业。

  文物古迹

  观音庙  座落在村东首路北。占地320平方米,设大殿三间,内有泥塑观音坐像和各路神像。西厢房2间,设有泥塑麦姑坐像;(每当春旱,村民抬着“麦姑銮驾”巡游祈雨。)大门西边有小屋两间,内有泥塑土地爷像和石神爷像;院中有一小亭,设有焚烧池,供烧香、纸用。南大门处有一高大石碑。后因年久失修和破除迷信被拆毁,木、石材运抵黄河岸,作防汛物料。

  关帝庙  位于村西首丁字路处。此庙只有一小间,庙门向东,紧贴门前建有一供摆放祭品的石台,三米处建有“迎壁墙”。小庙内正中是关公,南北两侧是关平和周仓泥塑坐像。解放初因破除封建迷信被拆除。

  出土文物  20世纪70年代,西秦村村民王象文在西秦村南约200米处汉墓出土一件铜铺首衔环壶定量容器,通高45.5厘米,口径18.8厘米,圈足20.8厘米。当时上交博物馆。

  民间艺术

  推花车:花车以木、竹、彩布扎制而成;长2米、宽1米,上搭凉棚,下罩帷布。演员男女二人为一组,女居车中,以碎步驾车而行,车身时卧时扬,时快时慢,男为车公,持袢于肩,双手握把,做出用力推车的动作。花车一般为2个,分为彩车和丑车。彩车演员为正面人物,表演温尔文雅,丑车演员多为小丑夫妇,不时而闹,做出各种滑稽古怪动作,以逗人发笑,表演者随着锣鼓来往穿插,花样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踩高跷:明末清初,已有此表演艺术。建国后每逢春节,前面红旗锣鼓,后面紧跟高跷队伍。表演者多为青年男女;一般20人参加。现在表演依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主题。扮演的人物多为工、农、商、学、兵、医生、计划生育人物等。化装逼真、表演幽默,颇受群众欢迎。

  舞火龙:我村的龙灯独特,龙头、龙节、龙尾、龙珠内都装有插蜡烛的装置,不论龙怎么上下左右翻转,蜡烛头总是向上。夜晚点燃蜡烛表演十分好看,故名火龙灯。龙的表演故事很多,有堆云散云、藏珠、龙翻身、跳节、盘桥过树、串大街等。舞龙者伴着锣鼓,随龙的动态,完成龙的游弋、起伏、翻腾、穿越等动作,表现出龙的精气神韵,展现出中华民族龙腾虎跃的气势。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