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户村
原名大请户,系官方命名村庄。该村位于董集镇政府驻地西4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7 ° 28 ′,东经118° 27′。南邻南户村,北邻 S316 省道。全村有 404 户, 1253 人,蒙古族 1 人,余皆汉族。土地面积3800亩,土质属沙碱土,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属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村名来历
据传,元朝末年,张希文、张希政从登州府(今蓬莱市)栖霞县苇筐村迁此建村。据考证,是原地官属请住户(当时位置为大清河以东),故称“大请户”,现称“大户”,是董集镇较早迁入的村庄。
姓氏来源
该村现有张、李、缪、刘、董、牛、胡、黄、梅、王、赵、孟、郭、魏、高15姓。
张姓 元末,张希文、张希政从登州府栖霞县苇筐村迁入,另有张姓于100余年前由境内小街村迁入。
李姓 何时何地迁入不详。
缪姓 由郝家镇缪家村迁入,时间不详。
刘姓 何时何地迁入不详。
董姓 45年前,由境内董集村迁入。
牛姓 200余年前,由利津县崔家庄迁入。
胡姓 120余年前,由利津县崔家庄迁入。
黄姓 何时何地迁入不详。
梅姓 何时何地迁入不详。
王姓 由利津县王家庄迁入,时间不详。
赵姓 由龙居镇老官赵迁入,时间不详。
孟姓 由利津县孟家坦村迁入,时间不详。
郭姓 何时何地迁入不详。
魏姓 20世纪八十年代,由境内南户村迁入。
高姓 由利津县张家夹河村迁入,时间不详。
经济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前,该村荒地多,生产方式粗放简单,农民靠天吃饭,遇到灾年,群众更是民不聊生,生产和生活条件极其低下,粮食亩产量 80 ~ 100 公斤,村民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土地改革,相继组建了互助组、初级社,粮食产量较前有了大幅度提高,农民的衣食住行比从前有了大的改善。1958 年成立人民公社后,社员出工不出力,干好干孬一个样,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生活困难。1979 年,曹家店黄河闸开闸放淤改土,本村土地质量提升,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实行改革开放后,农村政策得到调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行科学种田,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选用优质良种,科学施肥用药,兴修水利,粮食亩产达到 1000 公斤。
进入 21 世纪,国家出台多项惠农政策,免除了农业税,种粮按面积给予现金直补,村里每年过节都给老年人发放生活用品。合作医疗全覆盖,实现病有所医。60 岁老人每人每月享受养老金 160 元,
年终还有不同年龄段的老年生活救助金。农村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免费上学,校车接送。现在95%的农村劳动力从事工、商、运输、加工、服务等行业,农业收入仅占家庭总收入的30%。2005年,村里投资30万元建成了文化大院,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富裕起来的农民手里有了钱,衣食住行大有改善。现在有390户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瓦房,新家具、新家电一应俱全,还有178户住上了新楼房。全村有汽车200余辆,农用车每户1辆,苗圃300亩,冬枣园200亩,五金店1家,名品成衣店60余家,回收站1家,商砼公司1家,维修3家,餐饮2家,养殖户12家。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万元,农村集体经济收入225万元。
私营企业
喀什市莎车县神九建材有限公司 董事长张鹏,该公司成立于2009 年,占地 26600 余平方米,总投资 3000 万元,年销售近亿元,利税达500余万元。
知名人士
孟宪平 1957 年生,历任滨州市人民政府秘书、文化局局长、法制办主任。系省书法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滨州书法协会主席。任职之余,苦练书法、篆刻,其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省、市展览,并被法国、奥地利、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朋友收藏。1996 年 9 月,被编入《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1997 年,被中国、比利时、韩国、日本、新加坡等19个国家组织机构联合授予“世界书画艺术名人”称号,并颁发证书。1998年3月,被编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名人录》。2004年2月,被编入《当代山东书法家辞典》。2006 年 12 月,出版《孟宪平书法作品选》一书,由中国文化出版发行。
李建成 1954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主要历任垦利黄河修防段副段长,东营黄河修防处办公室副主任,东营黄河河务局办公室主任,黄河河口管理局办公室主任、人劳处处长、工委主席、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建华 1942年生,入伍后官至团级,退役后在厦门工作。
大事记
1.1938年,张俊泉、张明泉、张芳坤三人被抓到满州当劳工,下煤窑挖煤,张明泉、张芳坤二人逃出,张俊泉死在煤窑。
2.1952年,村西溢洪河引水,大户村农田受益。
3.1958年,溢洪河放淤改土,该村部分农田土质得到改善。
4.1964年,境内大涝,该村 80% 农作物绝产。
5.1978年,经国家水电部批准而兴建的以防洪防涝为主兼放淤灌溉的黄河南展宽工程收官,大户村全部土地尽在其中。
6.1979年,该村村民全部迁到南展大坝以东。同年7月30日,曹店引黄闸开闸放淤27天,大户村大部分土地落淤效果好,土地质量提升,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
7.1980年夏,实施二次放淤较上年效果差。
8.1985年,建全日制小学一处,大大改善了教学条件。
9.1991年11月,设立集市(逢阴历五、十为集日),上市人数达700—800人,上市品种多达300余种,大大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生活。
10.1992年,安上电灯,结束了点煤灯照明的历史。
11.1994—1995年,新建水泥路三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12.1997年,于村西控水塘蓄水并上压力罐,村民用上自来水。
13.2001年10月,省道永莘路于村北过境,西通利津,东到东营,方便了群众出行。同年,由台湾慈心慈善基金会捐助,乡政府承建慈心楼一座,大请户、南请、东请户及刘王村学生全部到校就读。
14.2005年,建文化大院兼村委员会办公室一处。
15.2006年,县自来水公司开始集中统一供水。
16.2010年,该村学生全部到董集实验小学就读。
光荣榜
集体荣誉
1.2003年3月,该村被市人事局、市计生委授予“新时期育龄妇女之家”称号。
2.2005年6月,该村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3.2005年6月,该村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
4.2005年6月,该村党支部被县委授予“‘五个好’党支部”称号。
5.2006年3月,该村被市爱卫会授予“市级卫生村”称号。
6.2006年4月,该村被省文明委授予“省级文明村”称号。
7.2006年6月,该村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8.2007年1月,该村被省爱卫会授予“省级卫生村”称号。
9.2007年2月,该村被省文明委授予“省级文明村”称号。
10.2007年5月,该村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垦利县新家庭计划示范村”称号。
11.2007年6月,该村党支部被县委授予“‘五个好’党支部”称号。
12.2011年,该村获市委、市政府“平安村建设先进村”称号。
历届村党支部书记
刘馨甫(1950—1954)
张子清(1954—1958)
张俊杰(1958—1966)
张胜林(1966—1977)
胡占奎(1977—1979)
李洪月(1979—1989)
?张胜林(1989—1996)
张志怀(1996—2001)
张光峰(2001— )
历届村委会主任(村长、大队长)
张子清(1950—1954)
张俊杰(1954—1958)
张注礼(1958—1966)
李洪月(1978—1979)
张注礼(1979—1983)
张炳礼(1983—2001)
张观武(2001—2004)
张光峰(2004— )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