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街村
小街村位于董集镇政府驻地9.5公里处,黄河大堤东侧。地理坐标为北纬37° 29′,东经118° 17′。村北为国道,西与利津县隔河相望,属黄河南展宽搬迁村。全村有181户,613人,皆汉族。土地面积740亩,以黄河滩地为主,系本镇土地最少的村庄,属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以棉花、蔬菜为主。
村名来历
小街村原在利津县东关与闫家庄毗邻而居。村东即为大清河,其后黄河夺大清河入海,村民为安全起见,移居黄河以东,村名仍沿用“小街”。1979年,因实施黄河南展宽工程,搬迁至现址。
姓氏来源
该村现有胡、刘、裴、秦、樊、李、梅、许、初、王、黄、郭、石、张、魏、吴16姓。
胡姓 明初,由直隶省枣强县迁入。
刘姓 明初,由直隶省枣强县迁入。
秦姓 明初,由直隶省枣强县迁入。
樊姓 清光绪年间,由境内东韩家迁入。
李姓 明初,由直隶省枣强县迁入。
梅姓 1956年,由今胜坨镇梅家庄村迁入。
许姓 20世纪三十年代,由境内前许村迁入。
初姓 2013年,由胶东迁入。
王姓 20世纪三十年代,由村北王家庄迁入。
黄姓 20世纪三十年代,由利津县黄家庄迁入。
郭姓 明初,由直隶省枣强县迁入。
石姓 明初,由直隶省枣强县迁入。
张姓 明初,由直隶省枣强县迁入。
魏姓 明初,由直隶省枣强县迁入。
吴姓 明初,由直隶省枣强县迁入。
经济发展状况
历史上,小街是通往利津县的交通要道,对面是闻名遐迩的利津东关渡口,由于该村耕地较少,且大部分在河滩区,每逢黄河泛滥庄稼颗粒无收,群众生活得不到保障。于是,大部分村民靠买帆船从事横渡和漕运维持生计。每逢利津县城集日(每月初二、初七、十二、十七、二十二、二十七日),河东乘客纷至沓来,船只来往如梭,生意相当兴隆。条件较好的人家为商户运送百货、鱼、盐、芦苇、木材等。除冬季封河之外,行船三季不断。另外,黄河盛产刀鱼,小街人也常以捕鱼为业。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互助组、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等社会变革,村民生活水平较前有所提高。但因生产方式和管理体制制约,粮食亩产在200公斤徘徊,农业收入低而不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政策得到调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实行科学种田,选用优质良种,科学施肥用药,兴修水利旱浇涝排,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亩产达到1000公斤。
20世纪初,农村居民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民多业经营,收入进一步提高。
2011年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流转土地 200 亩,建起黄河金滩高科技大棚55个,打造旅游观光、果树采摘于一体的金岸田园,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小街村是董集镇第一个土地流转村,截至2015年,已流转土地800多亩,村集体经济成功“破壳”。
目前,村里有汽车80辆,农用车每户1辆,商户2家,维修1户,养殖10户,运输2家,餐饮4家。农民充分享有种粮、种棉、农村等各种补贴,村民全部加入合作医疗,6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享受160元的补贴。
2013年起,市、县、镇投资 4000万元进行新农村新社区建设,到2017年全村204户村民即将搬进楼房,过上与城里一样的幸福生活村民收入。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万元,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约为137万元。
文物古迹
小街渡口 位于小街村正西,是通往利津县城的重要渡口,属长年渡。1855年(清咸丰五年),此处便设渡口,属民间自办渡运。1938 年黄河改道入淮,此处河道一度成为清水河。1942 年侵占利津县城的日、伪军,为便于对垦区抢掠“扫荡”,在此处造木桥1座,不久被八路军清河军区部队炸毁。1944年初,利津县航运所在此设2 只木船摆渡。8月,该渡口由渤海军区海防大队二中队接管。1947年黄河复归故道后,该渡口改为民办,有木船2只。1964年4月,该渡口收归集体,由董集区小街大队管理。1972年小街大队与梅家大队合办,共有20马力木制渡船4只,其中小街村2只,梅家村2只,总载重69吨,船工16人。1985年承包给个人。
知名人士
刘云山 1935年生,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1955 年参加工作。历任利津航远站副站长,黄河航运局组织科副科长、政治部副主任;小清河航运局党委副书记;山东省交通干校党委副书记;惠民地区汽运公司党委副书记;东营汽运公司党委书记(正处级),调研员。退休。
大事记
1.1922年,县境内首次通汽车客运(由周村至利津),汽车站设在小街村。
2.1943年2月,日军在小街村修筑据点,抓劳工,实行烧、杀、抢“三光”政策,使小街及周边各村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3.1944年8月,小街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积极协助渤海军区直属部队消灭日伪军,攻克小街据点,并于次日出动全村所有的木帆船,支援八路军部队强渡黄河,一举解放利津城。
4.1958年,溢洪堰放水改土,小街村大部分农田土质得到改善。
5.1962年,董集境内大涝,该村 80% 农作物绝产。
6.1978年,经国家水电部批准而兴建的以防洪防凌为主兼放淤改土的黄河南展宽工程竣工,小街村大部分土地位于其中。
7.1979年,该村村民全部搬迁至黄河东大堤房台定居。同年,曹家店引黄闸开闸放淤改土,展区土地质量提升,产量大幅度提高。同年,扩建房台二期工程。
8.1988年,安装电灯,家用电器进入农户。
9.1996年,全村学生到杨庙联小就读。
10.1997年,全村装上自来水。
11.2000年,全村两条街道硬化。
12.2006年,部分农户开始到黄河南展区内建房。同年,县自来水公司开始集中统一供水。
13.2010年,小街学生全部到董集实验小学就读。
14.2013年,全部搬迁至杨庙社区。
光荣榜
2006年3月,该村被市文明委授予“小康文明村”称号。
历届村党支部书记
刘晋臣(1961—1970)
刘志芳(1970—1996)
刘建民(1996—2003)
樊盛森(2003—至今)
历届村委会主任(村长、大队长)
刘晋臣(1949—1960)
张金三(1965—1970)
樊海昌(1970—1996)
刘建民(1996—1999)
樊盛森(1999—至今)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