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村

关键词:

  马家村现位于太平乡驻地西南8.5公里处,马新河西侧。全村总户数84户,总人口278人。全村现有耕地800亩,人均2.6亩,以种植棉花、冬枣为主。

  村名来历

  马家建村历史较早,据马洪生(88岁)、马景海(65岁)、马树孝(82岁)、马向炬(75岁)四位老人回忆,约1923年,沾化县马家村人马金峰、马大奎等人最先来到这儿,起先只是开荒种地,春种秋收,春来秋回。因当时还没有在此安居乐业的打算,故掘地为屋,搭起临时住所。因是上头马家村人,又是马姓,人称种地的屋子为“马家屋子。”当时这里,土地荒凉,杂草丛生,周边形成村落的不多,多数为零星的开荒种地的屋子。上边很多有远见有实力的富有人家正觊觎这片新淤地,开始各种形式的圈占。马金峰、马大奎等人来时,村东一片土地已被一大户人家圈占,里边一些零星的边地薄地,后来迁移来的人才得以耕种,故得名叫“圈里。”地名圈里,一直叫到现在。

  马金峰、马大奎等人来后,沾化马家村的人,以及别的地方的人陆续开始聚集而来,没有几年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村落,从此由小变大、有少变多,逐渐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马家村和周边别的村一样,农业生产上经历了先单干、后集体、再联产承包的经营模式。经历了刀耕火种、畜力耕作、以及现在的农业机械化;经济生活上经历了由贫穷到温饱,由温饱再到富裕的曲折过程;政治环境也是一样,先是饥荒匪患,后是战乱频频,逃鬼子、闹土匪、国民党军队骚扰。后来共产党过来了,才逐渐过上安稳的日子。到2014年,有着将近百年历史的马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村庄搬迁到离此不远的另一个地方——明湖社区。旧的村庄没有了,新的楼房矗立了,人还是马家村的人,可是人是物非,马家的先人立下的基业黄土变成金了,作为马家村的原址留在了马家村人的记忆里。

  战争年代的记忆片段

  战争是人类的灾难。这些灾难在给经历者留下身心伤痛的同时,也给记忆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让人不堪回首。

  据村民马洪生回忆,70年前的战乱岁月,因为他当时岁数还小,没有一个完整的记忆,但是发生在村里的那些他亲身经历过的情景,像闪光的碎片一样仍能让他记忆犹新。

  鬼子扫荡  

  马洪生老人说,闹鬼子的时候,他经历过一次,那年他15岁,鬼子从西南方向来,有汽车有马队,几百号人杀气腾腾地过来了,枪声响成一片。村里人吓得四散逃去,没来得及逃出村子的,就在村里找个自认为安全隐蔽的地方藏了起来。但是那次鬼子没有进村,因为有八路军的抵抗,鬼子为了追赶八路军,贴着村子往东北方向追去了。多亏八路军相救,不的话鬼子进了村,那村里的老百姓就遭殃了。就在村子的西边,鬼子的一匹战马被八路军给打死了,骑马的鬼子没见,大概被其他鬼子救走了,只留下了死了的战马。

  马洪生老人讲述的,是1943年11月18日开始的二十一天大扫荡。据有关资料记载,日军华北派遣军第十二军团长喜多指挥第七混成旅团和三十二旅团、五十九旅团及四、五团各一部,加上各地伪军2600余人,配飞机10余架、坦克10余辆、军舰2艘、汽艇12艘、汽车900余辆和骑兵一部,11月18日—12月8日对清河区抗日军民进行了空前残酷的二十一天大扫荡。马洪生老人所讲述的,就是大扫荡中其中一股敌人侵犯马家村的经过。

  土匪头子傅老七曾在马家屋子接受改造  

  傅老七曾经干过土匪,是新淤地上出了名的土匪头子。国民党过来以后他被招安,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军队的团长,被编为三团,人称傅三团。在解放董卜堂战斗中,经过八路军政治攻势。他率部起义。起义后,接受改造,在马家屋子住过一段时间。马洪生描述,和他一同俘虏的还有他的老婆孩子,他老婆又高又大,样子虽然不怎么难看,但是给人的印象好像很威仪很厉害的那种,不笑也不哭,板着一副面孔;马洪生见到的时候,他们的孩子饿了,嗷嗷直哭,有的村民见状出于同情之心,拿高粱面窝头给他吃,可是,傅老七的老婆是害怕被害还是嫌弃窝头不好吃,劈手夺下不让孩子吃。

  傅老七在村里住了几天不知所踪。

  马洪生所说的这段经历,他已经记不清具体时间了,但查阅有关历史资料所知,大概是1943年的3月左右。

  八路军曾在马家村住过一个下午  

  1944年,具体哪天马洪生老人已经记不清了,那天下午,村里突然来了很多荷枪实弹的八路军,几乎家家都住满了人,有的擦枪,有的磨刺刀,好像要打大仗的样子。傍晚的时候,还看见他们开饭,村民们也都把家里好吃的拿出来给他们吃。可是,吃过饭,天一擦黑,八路军突然不见了,像插上翅膀飞了一样,无影无踪。第二天,听说把离此30多里的邵家鬼子据点给拿下来了。据马洪生说,拿下鬼子据点的就是头天下午住在马家村的部队,给八路军带路的就是马家村村民一名叫孙荣冠的人,他对去邵家的路熟、对邵家鬼子据点的情况熟,由于他的帮助,八路军很快就解放了邵家。

  通过查阅有关材料得知,马洪生讲述的住在马家村的部队就是清河军区直属团,1944年7月8日,这支部队在马家村呆了一个下午,做好了战前准备,吃饱休息好之后,在孙荣冠的带领下,当夜偷袭邵家据点成功,伪团长黄义山吓跑,带着200多伪军逃往黄升,被直属团的部队消灭。

  马家水库

  马家水库 1989年春动工兴建,占地面积2673.7亩(经土地所初步测量,马家村土地1875.1亩、东兴村155.9亩、中合村642.7亩),1991年春配套投入使用,是河口区第一座自行设计施工的较大型蓄水工程。

  该水库位于新户镇西南,马家村西北角,涉及新户镇马家、东兴、中合3个村庄808人。占地面积3000亩。1990年建成,2001年实施改造,设计库容608万立方米,年调蓄量为900万立方米。其建筑形式为地上水库,筑坝土方62.7万立方米,围坝为均质土坝,坝高4.1米,坝顶宽6米,内坡1:2,预制混凝土板衬砌,外坡1:3。设计水深2.8m。入库泵站设计流量5.0m3/s,出水闸设计流量3.0m3/s,无拦河闸。水库由一分干引水入马新河,经提水入库。水库主要为库区周围农田灌溉和居民生活提供水源,控制灌溉面积2.5万亩。

  水库总投资220万元,由于当时财力不足,当年完成筑坝工程之后未用。1990年冬,利用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专项资金,对马家水库投资157.3万元进行配套,兴建了进水泵站和出水闸以及库区其它骨干工程。马家水库由区、乡两级管理,区水利局灌溉管理部门和太平乡水利站共同负责提水、供水和支配水量,太平乡的马家、中合等7个村受益。

  据马景海、马树孝、马向炬三位老人讲述,水库占去马家村大片土地,虽然有些土地比较碱化,但是在现阶段下,有土地就是财富,抓台田、下淋碱管都能变成良田。马家人不忍心呢,这都是老祖宗开辟出来的基业,可是想想修建水库的好处,想想周边村庄缺水的情景,马家人还是忍痛割爱答应把土地献了出去,搞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不能光想到自己的小圈子,要以大局为重啊!

  老人们说,1989年水库开工,推土机、挖掘机、拖斗机都上来了,全村人都到水库看稀奇。在早,搞这么大的工程,靠的是人海战术,人拉车推,没有几年的功夫完不成。可是马家水库全部机械化,偌大的工地上只见机器隆隆,不见人流涌动,一年稍多一点的时间,这么宏大的工程就完成了。除了东岸,其他三面的大坝,全部是机械推起来的。东部因为紧靠马新河,机械筑坝较难,改用泥浆泵,那家伙用人也不多,呼呼呼,连泥带水顺着管子过来了。泥浆泵筑坝更结实,免去了机械压实一道工序,过去这叫水夯,迟滞的泥土比石夯砸得都结实。老人们说起来好有兴致,滔滔不绝,对水库的赞誉之情从话语间都流露了出来。

  好心战友帮贫困家庭走出困境

  2009年7月,马景国在河口区新户镇老家不幸发生交通意外,失去生命。当时他的孩子一个11岁,一个5岁,在马景国的后事办完后,两个孩子跟随母亲到南京姥姥家居住。时隔两年多一点,孩子的母亲便将携带的12.5万元事故补偿款搞传销挥霍一空,还欲改嫁他人。

  据了解,孩子在南京期间,她们的母亲对两个不成年的女儿不管不顾,甚至打算抛弃她们,最终打发其舅舅将两个女儿送上了火车,撒手不管了。

  两个“孤儿”几经转车,从南京坐火车到济南,从济南坐车到东营,从东营坐出租车到河口,回到新户镇中合村老家爷爷奶奶身边,之后两个孩子便由爷爷奶奶抚养,这让一个原本经济就很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两老人两孩子,地不能种,工不能打,没有一点经济收入,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呢?正在人们为这个家庭担忧的时候,一个人出现了,他就是曾经和马景国同为战友的杨长征同志,是他伸出了援助之手解救了这个家庭。

  “其实,在孩子父亲出事的前前后后,马景国就对这个家庭鼎力相助了,马景国丧事期间所用车辆费、招待费和零星开支约1万余元都是杨长征捐助的。”说起此事,中和村村书记马相同就充满了感激。

  原来自马景国去世后,杨长征和他的同事常来马家,带上米、面、食用油等食品,带上衣服、被褥,买上茶几、椅子等家具,看望马某60多岁的父母,自孩子回来后,他跑得更勤了。“俺十分感激杨长征这孩子,吃的、用的、穿的都给俺送来了,他家也有老人、孩子,也需要照顾,他把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把景国撇下的两个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提起杨长征,孩子的爷爷和奶奶流下了眼泪。

  杨长征是渤海钻井固井公司的工人,他的工资收入并不高,他和马景国非亲非故,只是战友的关系,就是因为这层战友情,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主动承担起了这个不幸家庭的重任,帮这个家庭走出了困境。

  他的事迹在村民们当中传为佳话。

  村里历任带头人

  历任村党支部书记分别是:

  马树寿、鲍世昌(挂职)、王英福

  历任村委会主任(村长、大队长)分别是:

  村公所村长马汝房;农业社社长张青文;生产大队长马洪生;文革委主任马树寿;革委会主任马相臣、马树寿;生产大队长马相福;管委会主任马相福;村委会主任王英桂、马景志、马相峰、王英福。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