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胜村

关键词:

  双胜村位于新户镇政府现办公楼西南18公里处,东、北邻南楼村,南邻一顷六村,西靠马新河。全村土地面积20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1275亩,土质属沙碱性土壤。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2013年3月,向青岛裕丰公司和正邦集团流转土地1275亩。

  2015年全村48户,121人。主要有王、朱、郑、徐、闫、马、郇等姓氏。其中,朱姓1957年由博兴乔庄乡迁来,徐姓1958年由博兴乔庄乡迁来,马姓1964年由沾化县迁来,闫姓1941年由沾化县流钟乡迁来,郇姓1950年由莒县迁来,王姓1947年由博兴乔庄乡迁来,郑姓1959年由博兴乔庄乡迁来。

  6个屋子组成了一个大队

  1941年,沾化县官庄村人闫丙初来此居住,人称闫家屋子。1951年,由时任中共沾化县第七区(太平)委书记张安敦改名双胜村至今。

  开始是大地主李千一圈占耕地三顷,加上北档铺、南档铺的土地,就占了整个土地的一半以上。有农户王清同、张伟、王清阳等5户在二地主闫炳军手里以3斗粮食1亩地的价格租种土地。1944年一顷六等周围6个屋子组成了一个大队,到1951年分成各自的自然村,本村改为双胜村。

  当年的农业经济尖子村

  双胜村地处黄河故道,属黄河冲击平原村落。黄河入海既没有给这里留下水草丰美的湿地,也没有留下可以通河入海的河道,而只是留下难以开拓的荒碱地。

  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泛开展的农业学大赛运动中,双胜村干部群众改天换地的斗志被激发出来,在党支部书记王世英带领下,远学昔阳大寨,连续数年大搞农田水利工程。自1965年起,整平土地,开沟修渠,兴建水利设施。经过干部群众不懈奋斗,双胜村生产条件逐步好转,当年双胜大队被评为沾化县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获得了无偿投资形式购买20马力座机一台,开启机磨坊。1967年开启了油坊、柳编加工厂。1975年,取得指标,购买25马力拖拉机一台。拖拉机开进村里时,全大队社员群众涌出家门争相围观,不时爆发出赞扬声,快乐和得意溢于言表。时任双胜大队党支部书记王世英,曾以其正直无私、讲原则、有魄力、有作为而在当时的干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双胜大队被树立为全县农业学大寨典型后,王书记更加受到全体干部群众的拥戴。

  1965年由村书记王世英带头组织与技术员徐宝东,从沾化县齐0乡引进栽植苹果树,1968年果树进初果期,当年秋,王世英书记决定果园所产苹果按人口分配给各家各户。双胜破天荒第一次迟到了自己生产的苹果。实行生产责任后,果园承包给村民朱云明,一包就30年。2014年年底合同才到期交回。随着树龄增加,树体、品种老化,现双胜苹果园已被复垦为一般农田。1977年,太平公社实施“双星万亩方”沟渠配套,粮食产量猛增,一度成为当时的农业经济尖子村。

  基干民兵武装拉练的回忆

  1958年王钧福家住邻村南楼村,从部队复员回来就搬到了双胜村,当了这个村的第一任民兵连长。新的民兵连长总共带队参加过几次野营拉练都已经记不清了,反正那时候每年都有,有时一年里还有两次呢。他这个人虽然当过几年兵,当武装干部还是初出茅庐嫩了点,带基干民兵出去拉练更没有一点经验。可是他能亲近人,虽然在年轻人里显得有些老气横秋,但他很喜欢与他们在一起。渐渐地基干民兵们对他也熟悉习惯了,后来很多人对他说,就是愿意与他一起出去参加训练,他也不知道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开心,或许是他的人缘还不错吧。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家都还很年轻,长年累月在封闭的生产队里干活,如果有机会能够出去走走,那当然是年轻人们都非常向往的一件事情,更何况年轻人呢。于是对能够参加武装野营拉练这样艰苦的军事训练,都成了基干民兵们求之不得的期盼。民兵连长总想以自己的努力去想得周全一些,总想把大家参加的每一次训练搞得出色一点,总想给大家留下一点精彩难忘的记忆。可是除了行军、训练、劳动之外,还有这么多的空余时间能做些什么呢。连长有些担心因为他的性格而让大家觉得会单调乏味、死气沉沉的。可后来才懂得,不仅他的担忧是多余的,而且年轻人的才华和活力大大地感染了他,让他有了脱胎换骨的感觉。

  有一次,县里要求参加由几家先进单位联合组成的基干民兵步兵连,实施武装拉练。大队有一个排近30名基干民兵参加。生产队女社员占大半,基干民兵里也有不少女青年,参加拉练的基干民兵连里唯一的女子班就是双胜村的,有10多人。

  走出家门到野外拉练,对女孩子来说确实有些不便,这个带队的小领导又哪里晓得应该为她们做些什么。女子班的班长是生产队的王汉英,汉英是她们中的同龄大姐。于是他跟女班长说,好多你们的事情我不懂。女班长就笑着对他说,你就别管了,放心好了。这以后的行军、宿营、训练、打靶,女子班没有一次拉连里后腿的,他呢,也没有去特别地关心过她们,说心里话,在女孩子面前他不仅腼腆,而且还有些难为情不好意思。

  这都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他们都很年轻,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也都远远不如今天,可是大家在一起情同兄弟姊妹,有着无比真诚的感情。在基干民兵中间以后恋爱成为终身伴侣的就有好几对,他这个民兵连长算不算也是成全好事的月下老啊。

  到1966年民兵连长换上了徐宝东,那时双胜民兵连就有大盖步枪、半自动步枪、冲锋枪20多部,民兵训练、打靶、急难险重任务都是民兵去完成。

  双胜村70年代的打靶场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铿锵有力的《打靶归来》似乎把我们拉到那备战备荒的火热时代!

  双胜村这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小村庄,有着独特的魅力。1963年的文革前期,就在太平引水渠东侧、双胜村西南角建起了打靶场,人工筑坝3米来高,30来米长,整个太平辖区的民兵连都到这里打靶。20世纪70年代,人民公社时期,全民皆兵、枪械户户都有。英姿飒爽的女民兵不爱红装爱武装,人人都争当“神枪手”。1973年又把打靶场迁到了马新河东岸,双胜村正西,坝高增加到5米,坝长增加到50米。如今这里的打靶场已经成为村民脑海里的记忆,只剩下形影相吊的一堆土坝子,远远望去,如巨龟横卧,近看草木凄凄,秋风掠过,发出飒飒鸣声。漫步堆上,极目远眺,则爽心悦目,心旷神怡。    移步高高的土堆下,夕日打靶堆取土而成的塘池,已然成为农人的渔场。风潇潇兮,激起层层寒水,鱼翔浅底;水波荡漾,激起层层涟漪。几处农舍,是承包者故意留下的对逝去岁月的留恋;几片芦苇在风的驱动下,轻戏塘水,很富诗意;猪舍严严,黑猪横卧,哼哼唧唧;鸡们觅食,散步荒野;久未见到人的鸭们见我们的到来,展翅拍水,呱呱哀叫飞去,惊起一串水花。除了我们几人的语声,一切都显得那么的静谧。 犹如世外之桃园,痴想成为桃花园中人是何等的神意?     那年那月春天的乡村,万物复苏、鸟语花香、彩蝶纷飞。抬起头,常常看见碧蓝的天空上镶嵌着洁白的云朵。一望无际,田野里一片绿油油。远处让你看见了万紫千红的一面,梨花开了、杏花开了、迎春花开了、桃花开了,池塘里清澈见底,水面上几只鸭子快活地玩耍着。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了苏轼的古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那是什么?几点黄色的绒球,原来是小鸡在打滚。连续不断的枪声,打破了池水的寂静,一组民兵人人都打了八环以上,神枪手的名号被她们一揽无余。夏天,绿树成阴。爱玩耍的小朋友累了之后,喜欢去树阴下乘凉,享受着夏天的美好。一场雨后,渐渐吐绿的田野挂满了一串串剔透的珍珠。天晴了,天空中万里无云、辽阔无垠。池塘里的荷花亭亭玉立,小鱼儿时不时还跳出水面呢!

  又是一轮打靶的热闹场面,民兵连长的口令一下:“卧倒,装子弹,瞄准,打靶开始!”一号靶、二号靶率先打透,等打靶的民兵都站立起来,号令一下,报靶员从深沟里跑到靶前,用红旗一一展示报靶。    转眼间,秋天来啦!秋风习习、硕果累累、瓜果飘香。田野里一片金黄,农民伯伯们迫不及待地收割,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池塘边树上的枯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落在池塘里。金黄的树叶像金色的小船。走进田野里,好像走进了金黄的地毯,一不小心,成熟的果子砸到你的头上。秋天的打靶给秋收让路,往后推迟了不少,几乎跟冬季打靶拧在了一起。    一眨眼,冬天来啦!大雪纷飞,雪白一片。小朋友们高兴极了,堆雪人。堆得雪人好比雪糕。池塘里结冰了,动物们冬眠了,小树光秃秃的像把扫帚,等待来年的新装。田野里白花花的,走进去,仿佛到了白色和银色的冰雪世界。让人们记忆犹新的是:1964年当年20来岁的大姑娘王汉英,在女子民兵训练班参加了山东省的大比武,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射手,省人武部赠送了她个人一部专用冲锋枪,成为当地民兵由衷的骄傲与自豪。    乡村的景色迷人,让我们总是流连忘返。走在乡间小路上,真是心如蓝天、怡然自得呀!虽然进入了深秋,可天气并未迊合季节时令,气温依然故我地和暖,连日的淫雨,把乡村的大地笼罩着朦朦胧胧的簙纱,田野的稻谷不因和暖的天气而显得盎然,微雨中发去金灿的光泽,接天莲叶的荷田在秋风的催残下,耷拉着脑袋,只剩下亭亭玉立的杆子。打靶场上没有了枪声,消除了喧闹,到九十年代这个公社时期的打靶场,又迁移到了荒碱地成片的三泉村东北,再后来就没有了乡村打靶场,民兵打靶的机会也随之远去了。    不舍离去,总得离去,双胜村西面这个夕日备战备荒的打靶场,如今成为静寂的庄稼地,只剩下人们的点滴记忆。

  焖地瓜

  20世纪的时候人们把焖地瓜叫“焖窑”。儿时,家里人刨地瓜,小伙伴们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它了。那个年代,童年的零食并不像现在这般丰富。家里刨地瓜,几个小伙伴在田地里疯够了,就在田间挖个并不深的小洞,用铁锨、?头挖些干土块,架个中空的窑子,找些干柴、杂草什么的扔进去把窑烧热。烧火虽没什么技术含量,但也不能太旺,太旺火太大,窑容易塌。火要是灭了,小伙伴相互埋怨,但也会一起趴在地上,用嘴吹着火,浓烟迷了眼睛,却乐此不疲。

  火要一直烧,一直加柴,慢慢把土块烧红、发黑就差不多了。窑烧好了,从窑顶轻轻敲开个小洞,小心翼翼把地瓜扔进去,都扔完了再一点点从上面开始慢慢把土块敲碎,直至把所有地瓜都埋在热土里面。约摸等半小时后,几个小伙伴围在一起分地瓜,拿小木棍扒拉出的地瓜,看上去颜色挺新鲜,但要是尝一口,你会说,这一定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地瓜~小伙伴们总会急急地拿起一个,热的从左手倒到右手,就是舍不得放下,有性急的小伙伴顾不得热,皮都不扒,张嘴就是一口,烫得龇牙咧嘴间进了肚。长大以后每次想起儿时的故事,还总想找当时的小伙伴聚一起焖一窑地瓜,可这样的机会太少了。

  农民技术员徐宝东培育出大豆新品种

  提起农民技术员徐宝东,人们不曾忘记1967年双胜大队成立了农业科学试验队,当时的队长是张洪俊,队员有王吉梦、王玉荣、王金枝等,主要负责棉花繁育良种、选种,玉米、高粱配种。据老人们回忆,村民王汉邦自1958年就从事农业技术的试验推广工作,直到后来当了小队长,才走上了生产队的领导层,也是全力支持农业科学实验。到1970年社员徐宝东参加了农业科学实验队,并担起了队长的重任,他从此搞农业技术试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搞了杂交玉米、杂交高粱试验,搞了棉花新品种徐州1818、到上海选种丰棉106、鲁棉204,1980年后又引进了鲁棉1号、鲁棉6号新品种。还从事了高粱、玉米制种工作,全大队的棉花、粮食良种都是科学实验队自繁自育、自产自销,达到高产高效。在农民技术员徐宝东的带领下,搞起了九二O(赤霉素)的土法试验,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双胜村农民徐宝东在1996年从大豆中挑选出优势品种进行试验,选育出了大豆新品种,被省农科院、市科委命名为“东豆一号”,在大田里大面积推广,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村里历任带头人

  历任村党支部书记分别是:王世英、 王跃东 、徐宝东 、张文秀、王新堂 担任党支部书记。

  历任村委会主任(村长、大队长)分别是:

  村公所村长闫丙军、杨钢梓、刘金营、王青芝、王恒祥、王青美;农业社社长王青美;生产大队长王世英、王汉帮;革委会主任王汉卿、王世英;生产大队长王耀忠;管委会主任马树达;村委会主任王汉学、王新堂、王汉学、徐宝东、王玉亮。

(责任编辑:侯丽雅)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