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村
新兴村原址位于北楼村以南1公里,南楼村以北1公里,马新河以东1公里处。2006年,村庄实现了整体搬迁,现位于新户镇政府办公楼以西,距镇政府大楼约500米,南靠邵太路,东邻新义路,北邻韩家村,西距马新河4公里。新村的道路及下水道在全新户镇乃至全河口区也属于一流,其中中心街宽12米,其余3条街道宽9米,总长度达3公里,并实现了闭路电视全覆盖。全村土地4040.7亩,其中耕地面积1215.3亩。
2015年底,全村59户,151人。主要有张、王、李、丁、姜、颜、于、马、郭、陈、孔、乔等12姓。其中张姓、王姓、李姓于1945年由沾化县泊头乡迁入,姜姓于1951年由沾化县黄升乡迁入,颜姓于1949年由沾化县泊头乡迁入,于姓于1952年由博兴县乔庄乡迁入,马姓于1946年由滨县迁入,郭姓于1961年由无棣县迁入,陈姓、孔姓于1964年由济宁泗水县迁入。
该村2010年被评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2012年被评为东营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生态文明村,2014年被评为东营市最美乡村。
新兴村的前身是明家屋子、九顷、东小庄。1922年沾化县杨家道口人段如联迁来居住。1932年沾化县明家人明俊清、冯振声迁此居住,人称明家屋子。1944年鲁西人李泽宽迁来居住,因位于山东省国民政府主席韩复渠所划屯垦地之九顷地段,故称九顷。1933年沾化县大姜村人姜树云迁此居住,取名东小庄。1961年3月3村合并为一个大队,取名新兴,下设3个生产小队。
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发展
新兴村地理位置偏僻,大部分土质属于碱性土壤。由于黄河水中的沙质土和粘质土是分底沉积的,这里的土质整好是粘质土在下沙质土在上,由于粘质土是一层30公分厚的红泥,它几乎不透水,所以这里形成了难以改造的盐碱荒滩。
建村初期,新兴村生产条件极差,种植的农作物很单一,缺少牲畜和生产工具,每年收的粮食很少,一年下来要有一多半的时间吃糠吃菜。当时种植的农作物也很单一,主要农作物为高梁、大豆、地瓜。全村只有几头耕牛,农具也只有单铧犁,多数靠人工翻地人工点种。
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新兴村先后成立了互助组、初级社,加入了高级社、人民公社,生产生活条件有了逐步的提高,但由于土地产出率极低,一个整劳力干一天活挣10分工折合现金只有六七分钱,一年下来劳力多的户到年底集体分红略有结余,劳力少的户还要往队里交钱。没钱交只好把分得的粮食卖了,粮食不够吃只好吃糠掺菜。自从1971年挖了马新河后,集体买了第一台八寸水泵和一台12马力柴油机,这才有了少部分的水浇地,粮食产量有所提高,人们的生产能力有所改变,物质生活稍有变化,也催生了人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这时期,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王合安带领大家搞起豆腐加工产业,以副业带动农业。当时的豆腐加工产业搞得比较有规模,每天加工豆腐的20多户,每天出动8辆小推车,每人推四个豆腐,走街串巷卖豆腐。一年下来给集体积累不少的收入,同时村民定期也分一部分用豆腐换来的瓜干、玉米等,人们的生活得到了不小的改善。
当时全大队种植桑园60亩,养蚕200多张,大队林场面积达100亩.1972年大队建起了砖窑厂、面条加工坊、磨面坊等加工作坊。村里的试验田、试验场也搞得红红火火。试验田里有杂交新良种、试验场里有杂交新牲畜,其中有猪、羊、马、牛、骡子等,这些项目的实验有力地推动了本村经济的发展。
新兴大队注重开荒种地,20世纪70年代初在东六合村北人称四立屋子开荒1000多亩,每年种一季高粱,虽然单产不高,但加上家里的收成每年的粮食总产量在全公社是名列前茅的。同时每年的夏秋季村里都组织社员来四立屋子拾青草、收莫絮菜、割芦苇,这些都给村里增加不少的收入。
新兴村土地承包到户后,由原来的集体制大小队经营变为一家一户个体经营,土地及生产工具牲畜全部分配到户,村办企业解体。但一部分头脑灵活的人也动起了经商的脑筋,有的搞起了百货经销,有的搞起了土特产商店,有的从事个体豆腐作坊,有的借油区油田开发搞起饮食服务业。
1986年王福喜、于学亭、李英明合伙成立了新兴村土石方劳务队,吸收本村及周边劳力进行劳务输出,承包各类工程。当初河口的海宁路土方工程就是这支劳务队修筑的。
2000年新兴村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开挖了1000多米长的排涝沟渠,挖水库两座,修了4公里的连村公路。2003年开挖上农下渔台田48个,占地1300多亩。
2007年新兴村积极发展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引进“胜强牧业”“南方水户”等外资项目,建造食用菌大棚37个,开挖上农下渔台田48个,建养殖小区1处,扶持养羊、养鸡、鸭户10多户,有力地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2008年建食用菌大棚37个,养殖小区1处,扶持帮助10多户搞起了专业化养殖业。从外地招商引资,大搞上粮下鱼、虾混养。同时大搞村庄美化绿化,整修街道及下水道。扩建改建村文化广场,全村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家家购置了新家具、新型农业机械。
2012年新户镇实施13.5万亩未利用地开发项目二期工程,新兴村整理开发未利用地1400多亩,新开发的土地全部流转给青岛裕丰公司。村民每年每人获得流转费3500元。土地不用种能得到不小的收益,村民还可以外出或给公司打工,一年下来又
有不小的收入。
抚今思昔话新兴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正是羊肥菇香时。走进新兴村,新农村建设硕果靓丽,市场经济繁荣红火。新农村建设使农村旧貌换新颜:一排排新瓦房粉刷一新规划整齐有序,一条条村街柏油路平坦笔直宽畅,一项项新兴产业生意兴隆红红火火......
2006年,新兴村当时还座落在镇政府以南8公里处,全村42户,138口人。党的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吹进了这个原本偏僻的旯旮村。村两委发动群众,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拆旧村、建新村,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牧业生产迅速崛起,牧农并举,高效农业齐头并进的新路。村容环境整洁有序,人民生活逐步走向富裕,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看看今天迅猛发展的新兴村,不能不回忆当年的新兴老村。原来的新兴村荒碱地面积大,大集体时期村里的光景是:“涝了蛤蟆叫,旱了蚂蚱跳,吃饭靠救济,花钱靠借贷”的穷村,“家家土坯房、户户破院墙、条条泥水路、多多光棍郎”是当时的真实写照。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村党支部一班人清醒认识到:农村经济的繁荣,仅靠单一的粮棉生产显然不行,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生产的路子,要在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的同时,积极发展畜牧养殖和高效农业。经过全体干部群众的集思广益,确定了以稳定粮棉生产为重点,充分发挥荒碱地多、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走以牧促农、以农养牧、农牧并重、优质高效农业并进之路。 瞅着群众养牛、养羊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村干部们的心里象吃了蜜糖一样甜。他们又及时查找在畜牧业发展中所暴露出的问题,研究对策。经过商讨,大家一致认为:信息和技术是制约本村畜牧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他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群众到外地考察参观,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请区镇农技站、兽医站的技术员来村里讲课,进行技术指导,并订阅有关技术资料和科技书籍,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及市场动态。到2010年全村羊存栏量达到了2800只,人均15只,全村畜牧业纯收入达到了20万元,人均1000多元,加上农业收入,人均纯收入突破了7000元。 2000年他们借助国家投资项目的优势,利用村北500亩自然涝洼进行“上农下渔”项目开发,目前,全村拥有台田12个,养殖水面达到了200亩。村里还制定了当年不交承包费和土地开发费的优惠政策,村民们争先恐后承包,有的户还自己投资搞鱼池开发。台田上种植棉花、树苗、蔬菜等高产作物,水塘里养殖黄金鲫鱼、南美白对虾,引来城里爱好者前来垂钓娱乐,生态环境美不胜收。
2009年村户共同投资70余万元,建成了34个食用菌大棚,占地面积100亩,冬春农闲季节农民们精心管理双孢菇,每个大棚产出双孢菇2000公斤,户均增收8000元。成立了食用菌生产合作社,将昔日一穷二白的新兴村引上了富裕路。
新兴村把1000亩荒碱地划分成了种植区和养殖区。旧村改造的200亩地开挖成条田,用来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园,栽植葡萄、杂果树等。旧村北面荒碱地作为养殖区,依托现有的养羊场和新建成的养殖小区,搞肉羊育肥场,把畜牧养殖产业做大做强。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新兴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文化大院、活动广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家家户户安装了太阳能、沼气池,低碳生活、水气安全走进百姓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事业迅速发展,2007年新兴村获得双文明村称号。
新兴地盘上第一口天然气井
1970年,胜利油田在新兴明家屋子西南角打出了第一口高产天然气井,建起了第一座天然气输气站。
当时,人们对天然气比较陌生,也感到比较神奇。就在马上完工固井时突然发生了天然气井喷事故,当时的气压非常大,喷出的气柱直插云霄,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当时动用了好多消防车和压井车,经过两天两夜的时间才把气井固住。在那几天里周围村庄都不让动烟火,好在有惊无险,没有发生火灾,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由于人们缺乏对天然气的认识,在10多年的时间里,新兴人也没有把天然气利用起来,直到1996年人们才把天然气引到了村里。人们利用天然气烧火做饭、取暖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生活。后来有一部分投机商利用天然气建厂烧制瓷釉及珍珠岩,大量盗采天然气,使得井底坍塌,天然气井报废。2006年新兴人告别使用天然气的历史。
新兴砖窑厂
新兴村的砖窑厂建于1970年,位置设在东小庄东北角,因这里是粘质土烧出来的砖,坚硬结实、耐用。当时由张富增任厂长,下设管理人员有张希芝、张跃明、姜花明等,由于是初次办窑厂,技术人员是从外地请来的。由于这里土质较好,再加上技术有保障,烧出的砖合格率很高,周边地区到这里买砖的人络绎不绝,曾一度供不应求。
当时,砖厂给村里带来了不小的收益。后来由于建筑材料更新换代,红砖取代了青砖,砖窑厂效益逐渐下滑,到1979年窑厂关闭。
新兴小学
新兴小学的历史并不长,在1967年以前,新兴和北楼共有一所小学,校址在北楼村。1967年两村分家,新兴当时还没有盖学校,新兴的学生只好暂时借用一队的社屋当做教室,当时由于学猛担任教师。到了1967年10月份在新兴二队九顷盖起4间新教室,这算是新兴小学正式成立了。
成立初期只有韩墨堂一位代课教师,设四级复式一个教学班,有学生20多名。后来随着学生的增加,经过大队向公社要求又调来了公办教师颜世田,后来又调换了胡东升、王世伟、张庆英,但都任期不长。后来换上了张荣秀,他从1976年任教直到1994年,学校撤点并校他才被调往西华小学。他在新兴任教18年,含辛茹苦干民办教师辛勤耕耘、教书育人影响了两代甚至三代的新兴人。新兴村几乎家家都有他的学生。目前,无论在外地还是在本村创业有成或是事业兴旺的新兴人大多都是他的学生。1994年10月新兴小学撤并。
新兴豆腐
新兴村村民制作老式豆腐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虽然工具在不断翻新,工艺与时俱进,但是豆腐梆子发出的声音没有改变,豆腐的口味也没有改变。
那还是在建国初期,沾化县人张佑占就把做豆腐的宝贵手艺带到了这里。当时只有他一大家子两户做豆腐,推小车、敲梆子(用木头挖空、用木棍敲击发出声音,叫豆腐梆子),到周围种地屋子上去换豆腐(时兴用豆子、玉米、高粱等粮食换豆腐)。
1969年以后,大队里开始集体开办豆腐作坊,请张佑占当技术员,手把手教一些年轻人做豆腐。刚开始规模不算大,一天也就是做4个豆腐,由3人在家做2人在外面卖。由于这是传统的工艺,做出来的豆腐特别好吃,每天的豆腐都供不应求,后来就扩大了规模,增加了人手,每天可以做30多个豆腐,出动10多辆小推车,走街串户卖(换)豆腐。当时大队里把换回的粮食每月就给村民分一部分。
你别看这不起眼的豆腐,水里求财是一项很好的经济来源,可保障社员们不受难、不挨饿。据豆腐专业户王福祥介绍,新兴豆腐的制作方法是:
一是原料处理。取黄豆5公斤,去壳筛净,洗净后放进水缸内浸泡,冬天浸泡4—5小时,夏天2.5—3小时。浸泡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过长,否则失去浆头,做不成豆腐。将生红石膏250克(每公斤黄豆用石膏20—30克)放进火中焙烧,这是一个关键工序,石膏的焙烧程度一定要掌握好(以用锤子轻轻敲碎石膏,看到其刚烧过心即可)。石膏烧得太生,不好用;太熟了不仅做不成豆腐,豆浆还有臭鸡屎味。
二是磨豆滤浆。黄豆浸好后,捞出,按每公斤黄豆6公斤水比例磨浆(原来是用水磨,现在是用电磨浆机),用袋子或布包(豆腐布缝制成)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捏紧袋口,用力将豆浆挤压出来。豆浆榨完后,可弄开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匀,继续榨一次浆。一般10公斤黄豆出渣15公斤、豆浆60公斤左右。榨浆时,不要让豆腐渣混进豆浆内。
三是煮浆点浆。把榨出的生浆倒入锅内煮沸,不必盖锅盖,边煮边撇去面上的泡沫。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浆沸后溢出。豆浆煮到温度达90—110℃时即可。温度不够或时间太长,都影响豆浆质量。把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一碗(约0.5公斤)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结成豆腐花。
四是制水豆腐。豆腐花凝结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板,压10—20分钟,即成水豆腐。
五是制豆腐干。将豆腐花舀进木托盆里,用布包好,盖上木板,堆上石头,压尽水分,即成豆腐干。一般10公斤黄豆可制25公斤豆腐干。
人物简介
张跃岭 1949年6月出生,1970年参军入伍,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河南郑州炮校任讲师、教授等职,军衔为正师级,2001年因病去世。
牟银岭 1951年3月出生,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1973年参加工作,1982年任惠民地区人事局副局长。1994年任滨州市外事办主任。1998年因病去世。
村里历任带头人
历任村党支部书记分别是:
冯振声、王本迁、宋玉亭、王合安、陈少云、于学增、王福喜、吴庆光(挂职)、丁希忠、孔祥福。
历任村委会主任(村长、大队长)分别是:
村公所村长谢福田、马云梯、冯振声;农业社社长李希红、宋跃南;生产大队长宋荣堂、姜花文;革委会主任王合安、李官亭;生产大队长李官亭;管委会主任丁培山;村委会主任张跃明、丁希忠、孔相福。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